绍兴传统村落景观研究
作者:杨星童 李沁 郭超
来源:《绿色科技》2019年第21期
摘要:指出了传统村落景观是社会的经济和自然达到协调统一而呈现出的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通过对绍兴传统村落的考察,研究了其村落布局,建筑和庭院空间,植物景观,水系景观要素。且在村落选址布局景观营造过程中,融入宗族文化,体现了绍兴“天人合一、耕读写意、依山傍水”的村落景观特征。
关键词:传统村落;建筑、植物、水体;绍兴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9)17-0037-02 1 绍兴传统村落现状
绍兴有着2500多年的城市建设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发展形成了一批又一批独具特色的传统村落。近十几来年一些传承着特殊历史建筑艺术,具有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在不断被淘汰。现存并保留比较完整的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远离城市,地理位置偏僻,自然环境较好,村民生活朴素。从2012年以来,绍兴市有25个列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 绍兴传统村落形成的影响因素
绍兴曾经是春秋五霸之一的越国首都,是东晋时期会稽王国的国都,是吴越国的东都,同时也是南宋时期临时的首都和明末的鲁王监国之所,在两晋、南北朝、隋、唐、宋等时期就是著名的大都会,更是对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成为交流的中心,其在中国古城历史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同时,绍兴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也使得众多村落汇聚于此。如位于嵊州市金庭镇的华堂村,书圣王羲率后人居于此。同样嵊州市竹溪乡的竹溪村,也是由武肃王第九世孙钱蕙卜定居于竹溪开始,因此竹溪多为钱王后裔。 3 绍兴传统村落景观要素 3.1 村落布局
由于不同的自然环境,村落的选址和结构都有一定的影响。充足的供水,肥力和防风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传统村落的形态主要因为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交通不是很方便,相对比较封闭、形成自给自足的自循环体系,趋近于向自由生长状的树枝形,具有自然生长等特点。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天人合一”的理念,风水、思想等生态观的影响,树枝状的生长形态使得局部的单元体系与整体具有相似的功能特征,协调统一村落形态整体与局部。
绍兴地区主要概括为“四山三盆两江一平原”,东西两侧山地丘陵比较多,形成了较多的河谷盆地,山势连绵起伏但相对较为平缓,地势的总趋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由于地形的丰富变化,造成了水系产生较多的支流,在水流丰富的主干或者支流的旁边建设村落,对农业的生产和村民们的生活都十分有利。大部分传统村落分布于地势较为宽阔的河谷盆地之中,原因之一就是水源丰富,之二就是因为地势平坦易于农业生产。但在地形变化较为巨大的地带或者是地势相对于比较狭窄的山谷之中,主要选在靠近山脚而且又靠近水源的地方来建造村落。地势相对较为平坦的地带。狭窄的河谷宽度小于周边山体高度,空间围合感较强,几乎完全与周围的山体所围合的空间融为一体,依傍山脚的村落和远处山林相互映衬,使得村落整体景观俊美秀丽。传统村落的布局会因地制宜,不仅只是要选择一个与山水为邻、可防御灾害的环境,对自然环境中不恰当之处要进行适当的改善[1]。 3.2 建筑与院落空间
建筑不仅是物质文化,也蕴含、积淀着精神文化,并体现出强烈的地方色彩。在绍兴传统村落中,有古建筑的规模形制相当大,几个或者是十几个院落紧挨着依次第演进,形成了宏大的古建筑群除了这样一大片建筑群之外的形式,还有规模大小不一的独门小院形成的村落。例如,位于诸暨斯宅的千柱屋和藏绿村的马鞍山古民居群,是比较有特色的院落空间。家家独立、又户户相连,分户合族的建筑布局,体现了古人聚只一家的治家理念。在传统村落的宅院,中院落由建筑单体所围合而成,满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又有对于存放工具、粮食等功能的需求。院落内天井空间的形成主要是为了便于通风、采光和排水,通过建筑的围合形成的封闭空间。
位于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的斯盛居,坐南朝北,山脚下的上林溪水缓缓流淌。千柱屋整座巨宅建有门楼五座,正门居中,东西两侧各设边门两座,比正门略小。正大门的青石门额上镌有“于斯为盛”四个九叠篆大字,是临摹宋代大书法家米元章所书[2]。
如位于金庭镇华堂村的堂王氏宗祠主要由大宗祠和新祠堂两个祠堂组成。大宗祠始建于明,是为祭祀王羲之三十六世孙王琼夫妇而筑。建筑庄重而素雅,青砖灰瓦,结构简洁坚固,梁架均采用穿斗式。雕梁画栋,砖雕门檐,门窗大多采用万字格,上、中、下绦环板用浮雕花板。
3.3 植物景观
绍兴传统村落植物景观主要以乡土植物树种来营造,在场地的四周、公共区域和空地或者废弃地等场地进行植物绿化。村落绿化主要是围绕在村落的林带、街道的两侧和庭院绿化三个方面为主,利用香樟、竹子,榆树等植物营造出自然景观。在水系的周邊生长着种类丰富的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物,主要有竹子、枫杨、桃树、樱花等植物。例如,斯宅村的千柱屋的后门出去便是通往后山笔架山的鹅软石铺就的一条小道,梨树、紫荆、枫树、黄檀、楸树、罗汉松、樱树随处可见。 3.4 水系
村落水系主要有两类,第一类是形成于自然环境的变迁之中形成的自然水系;第二类是为了满足村落生活生产需求,进行人工挖掘的所形成的水系,通过不断完善形成的人工水。绍兴地区水网密布,水源较为丰富,溪流、泉水在山间随处可见。村落中的水体形式,主要有河、湖、塘、溪、泉、水井、沟渠、水圳、水库等构成。水系在满足了生产生活要求的同时,自身也与村落传统建筑、花草树木等一起共同构成了村落内典型的乡土景观,如“小桥流水”已成为江南水乡的代表[3]。较多村落分布在河流的周围,利用河流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绍兴市嵊州市甘霖镇黄胜堂村地处平原地带,与其他的传统村落有很大差异,村落与村落之间相隔较短的距离,村民主要以村庄为集中生活,村落道路系统较为完善与发达。在古代农业社会时期,百姓的饮用水、生活用水、生产灌溉用水都依赖自然水源,所以村落布局受环境中的水源分布影响了很大。此外,桥梁和滚水坝是主要的两种跨水景观,与亲水台阶联系在一起,组成了一系列的水系景观。滚水坝别名低溢流坝,是一种通过石材的高低变化所形成的拦水构筑物,具有抬高上游水位、拦蓄泥砂的作用,减少水流对下游的冲刷和水土流失。 4 结语
从地域结构上看,传统村落坐落于山脉之中,具有天然的保护屏障,对外界的不安因素有着一定的隔绝作用。即使在战火不断的岁月里,人们还拥有较为安定的生活。从自然条件上看,山体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创造了不同的村落景观,依山而建,山势不断变化,造就了不一样的村落景观空间。山脉与山脉之间形成的山谷空间正是人们生活的好地方,既有水系的形成,又有平地。从文化传承上看,耕读传家的思想影响着村落景观的不断发展,宗族文化对于整个家族、村落有着重要的意义。从景观表现上看,传统村落的定位和布局基本上遵循适应当地条件和与山河和谐共生的规律。 参考文献:
[1]陈晓强,沈守云.关于传统村落景观的思考[J].现代园艺,2016(3):102~103. [2]陈旭霞.试谈绍兴文化创新[J].文化艺术研究,2011(2):70~71.
[3]郑鑫.霍阳阳.传统村落水系保护初探[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年会.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
收稿日期:2019-09-1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基金项目:2017年度绍兴市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编号:SXSDC201729);2019年度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编号:JYKC1918);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科研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编号:JYYY1501);绍兴市教育科学2018年规划课题一基于学科竞赛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实践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编号:SGJ2018031);绍兴市高等教育教学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景观规划设计实践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作者简介:杨星童(1996-),女,浙江农业暨阳学院学生。
通讯作者:郭超(1986-),女,讲师,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理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