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
现阶段传统的砖混结构已被框架、剪力墙结构所取代。而混凝土则是框架、剪力墙结构的主要材料,其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工程师对混凝土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则是确保结构安全的有效措施,下面笔者就混凝土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谈一些体会。 1.材料控制
首先混凝土是以胶凝材料、水、细骨料、粗骨料,需要是掺入外加剂和矿物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工石材。 1.1水泥
水泥进场时作为工程师应对照水泥合格证上的炉批号和水泥袋上的炉批号是否一致。经常发现施工方的合格证上的炉批号对不上水泥袋上的炉批号,应督促施工方材料员在材料进场时应对好合格证出厂。合格证不对水泥袋上的合格证的不给予进场。
水泥的送样,按同一生产厂家的水泥到施工现场后按同一等级、同一品种、同一生产期、同一编号连续进场的水泥,袋装不超过200t为一批,散装不超过500t为一批,每批抽样不少于一次。应注意施工方在取样时经常会拿半包水泥去试验,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应在水泥堆场随机从20包中共取样12kg为一个取样批。这样做使一批水泥的安全性得到有效控制。如果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超过一个月)时,应进行复验。 1.2砂
砂有天然砂和人工砂之分,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在5mm以下的岩石颗粒称天然砂。人工砂又分机制砂和混合砂。砂的取样按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取样时不能让施工方取样员自行取,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层铲除,然后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砂共8份,组成一组样品,每组40kg。注意不能让施工方洗掉砂中的泥。 1.3石子
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石子可分为碎石和卵石。由天然石或卵石经破碎、分解而得的粒径大于5ram岩石颗粒,称为碎石;由天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称为卵石。取样时以400m3或600t为一验收批。取样时也注意不能让施工方洗石中的泥。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面铲除,然后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石子15份,组成一组样品,每组80kg。 1.4水
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可直接用于拌制各种混凝土,而其他水使用前应按有关进行检验后方可使用。技术要求所用于拌合混凝土的拌合用水所含物质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不应产生以下有害作用:(1)影响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凝结;(2)有损于混凝土的强度发展;(3)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加快钢筋腐蚀及导致预应力钢筋脆断;(4)污染混凝土表面。(5)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外加剂进场时应核对合格证,严格按批量取样送检。由于该种试验收费较高,施工单位有少组次现象发生,作为工程师应对照
进场时间及数量严格按规定抽样送实验室,确保合格的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外加剂用于工程上。 2.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包括普通混凝土配合比、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碱骨料反应配合比。作为工程师对配合比的控制,分两个阶段控制:
(1)在取样做配合比时,严格按照规定取样送试验室做配合比,所送样品要确保能真实反映现场的材料。主要在实际中要防止施工单位把砂和石中的土洗掉,要亲自见证送样到试验室。
(2)在现场浇筑时,要车车过磅,磅称不能作形式,要求施工严格执行,工程师应随时检查,确保混凝土质量。 3.混凝土拌制控制
搅拌混凝土前,作为工程师,应要求施工方加水空转数分钟,将积水倒净,使拌筒充分润湿。在搅拌第一盘时,考虑到筒壁上的砂浆损失,石子用量应按配合比规定减半。而搅拌装料应要求施工方搅拌装料顺序为石→水泥→砂,而且应控制每盘装料量不得超过搅拌筒标准容量的10%。 4.混凝土浇筑控制
(1)作为工程师应审核施工方的混凝土施工方案,且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已审核的施工方案施工。
(2)混凝土浇筑的好坏与模板的支撑有重大关系,检查模板支撑应注意以下几点:
1)模板的标高、位置与结构的截面尺寸是否与设计符合;构件的预留拱度是否正确。
2)所安装的支架是否稳定;与柱的支撑和模板的固定是否可靠。 3)模板的等密称度。
4)钢筋与预埋构件的规格、数量、安装及构件接点连接焊缝,是否与设计符合。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要求施工方把模板内的垃圾、木片、刨花、锯屑、泥土和钢筋上的油污、鳞落的铁片等杂物清除干净。对于浇筑楼板应做好控制厚度的标高。
混凝土在浇筑时应要求施工员必须到现场指挥。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留置施工缝时,施工缝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第一,柱子,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第二,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处。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
第三,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第四,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
第五,墙,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第六,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弯拱、薄壳、蓄水池、斗仓、多层钢结构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
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在浇筑混凝土时,振动棒振捣时间10~20s,以混凝土开始混凝土泛浆和不冒气泡为止,要避免漏振、欠振、超振;特别是转角及暗柱钢筋较密集的地方,要特别注意,而梁、柱(墙)节头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相同时的处理,应采用塔吊配合,用吊斗先浇高等级的柱(墙)混凝土,然后再浇筑梁板混凝土。楼板的厚度及表面平整度的控制,可采用标高控制线在刮尺长度范围内设置控制点,并用水准仪随时测控。
浇筑混凝土时应:(1)每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2)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3)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4)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5)对混凝土的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 5.混凝土的养护控制
为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和温度差裂缝,必须认真做好养护工作,应要求施工方做到以下几点:
(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h应覆盖浇水。
(2)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矿物掺合料层有抗渗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
(3)当大体积混凝土时还应要求施工方测量混凝土的内外温差不得大于25℃。 6.混凝土拆模控制
作为工程师,应重视混凝土拆模。而拆卸日期应按结构特点和混凝土所达到的强度来确定。应满足以下拆模期限:
(1)不承重的侧面模板,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不因模板而受损坏,方可拆模。
(2)承重的模板应在混凝土达到下列强度后,才能拆模(按设计强度等级的百分率计)。 板及拱:
跨度为2m及小于2m 50% 跨度为大于2m至8m 75% 梁(跨度为8m及小于8m) 75% 承重结构(跨度大于8m) 100% 悬臂梁和悬臂板 100%
(3)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在混凝土未达到上述所规定的强度时进行拆模及承受部分荷载,应经过计算,复核结构在实际荷载作用下的强度。
(4)已拆除模板及其支架的结构,应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计算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建筑材料。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经过核算加设临时支撑。
(5)而后浇带处的混凝土支撑,应待后浇带浇筑后方能拆除。 [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