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言文学 学院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专业(代码: 050211 )
(一级学科: 外国语言文学 )
本专业具有 硕士 学位授予权
一、 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培养符合21世纪我国对外语专门人才的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具有深厚的中西文化素养和扎实的语言功底,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熟悉本学科学术前沿,治学态度严谨,科研创新能力较强,可以胜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相关领域的的教学、研究、翻译、管理等工作的外语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自己的学习与大力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的目标结合起来。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具有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
命感和责任感,富于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在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具有较高修养,具有比较系统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译以及教学等实践能力。
(4)对所研究方向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所研究课题的历史和现状,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具有独立开展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的能力。
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的硕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二、专业研究方向 序号 1 研究方向 理论语言学 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生导师 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系统功能语法、周流溪、田贵森、林允清、 语篇分析、认知语言学,等 彭宣维、程晓堂、孙迎晖 应用语言学理论与研究: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英语语言教学、教学行为研究、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英语测试,等 第 1 页 共 12 页
2 应用语言学 王 蔷、程晓堂、武尊民、周流溪、田贵森、孙迎晖、罗少茜、王焱华、毛大威、徐汝舟、赵小冬、杨庆云、杨凤珍
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硕士生
总学分:36分。
课程类别 公共课 学位基础课 学位专业课 必修环节 科目和门数 政治2门、外语(二外)1门 3门(含一门方法类课程) 3门 实践活动 开题报告 最低学分要求 8学分 9学分 9学分 1学分 不计学分 0-3学分 选修课 专业选修或公共选修课 注: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
2.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
3.外国留学研究生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
硕士生培养与中期考核的基本要求:
硕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候选人选拔的重要依据。考核的内容包括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已修各门成绩在60分以上、学分不低于26学分)、科研能力(通过开题报告)。考核由系主任组织有关研究生导师组成考核小组主持。中期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撰写论文阶段。
五、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类型可以多样化,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既可以是基础研究,也可以是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等。鼓励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通过调查研究,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并提供可行性方案。论文字数一般不超过3万字。
六、课程一览表与主要参考书目
1.硕士生课程
(1)一级学科平台上5门硕士生学位基础课
每位硕士生至少从以下5门课中选修3门学位基础课(含一门方法类课程)。
第 2 页 共 12 页
课程 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普通语言学 翻译学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General Linguistics Translation Theory 任课 教师 周流溪 郑海凌 学分 学时 3 3 36 36 上课 学期 1 1 适用专业 学 位 基 础 课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研究方法论 *田贵森、 Research Methods for 郑海凌、 Foreign Languages and 王 蔷、 Literatures 章 燕等 Modern Literary Criticism 章 燕 Language Theory Learning 王 蔷 3 36 1 现代文学批评概论 语言学习理论* 3 3 36 36 1 1 注:带*号的课程用英语讲授;其他课程用汉语讲授。
(2)二级学科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 每位硕士生至少从以下课程中选修3门学位专业课。 课程 类别 课程中文名称 学术写作 系统功能语法 语法学 学 位 专 业 课 社会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 语言教学评估与测试 心理语言学 语篇学 语用学 专 业 选 修 课 语体学 英汉语法比较 语义学 课程论 课程英文名称 Academic Writing Systemic Grammar Functional 任课 教师 孙迎晖 彭宣维 林允清 田贵森 周流溪 罗少茜 王 蔷 武尊民 武尊民 彭宣维 林允清 彭宣维 周流溪 林允清 武尊民 学 分 3 3 3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学时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上课 学期 1 1 1 3 3 3 2 3 3 2 2 3 2 2 2 适用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Studies of Grammar Sociolinguistics Cognitive Linguistics Applied Linguistics Language Teaching Theory & Methodology Language Teaching Assessment & Testing Psycholinguistics Discourse Study Pragmatics Stylistics Contrastive Grammar of English & Chinese Semantic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第 3 页 共 12 页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 语言教学行动 研究 计算语言学 Analysis & Design of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Action Research Language Teaching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in 程晓堂 王 蔷 王德亮 2 2 2 36 36 36 3 3 1 应用语言学 应用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 课程内容简介 普通语言学 (General Linguistics) 学时:36 学分:3 教学目标:认识人类语言的基本原理、语言研究的基本部门和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语言学各分支学科以及应用学科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人类语言的本质、语言的功能;语言的设计特征、语言的系统和结构;音系学、语法学、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语篇学、社会语言学;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语言研究的三条路线;应用语言学;语言研究与人文研究 教学方式:教师做指导性讲解,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目,并定期在课上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 主要教材: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出版。 Robins, R.H. , General Linguistics (4th edition).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89.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 Widdowson, H.G.,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平时(40%);考试(60%)。 翻译学概论 (Translation Theory ) 学时:36学分: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做翻译研究所需的学术思路和方法,了解学科前沿问题。 教学内容:提供翻译研究所必要的学术思路与方法原则,主要介绍中国和外国的翻译思想、翻译学研究的问题和方法,引导学生认识本学科学术研究的前沿问题。 教学方式:教师做指导性讲解,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目,并定期在课上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主要教材:郑海凌:《文学翻译学》,文心出版社,2000年。 考核方式:学期论文。 文献学(Bibliography) 学时:36 学分: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科研选题、资料调研、文献处理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学术伦理的要求;基本的学术思路;传统和电子学术资源的检索;搜索、存储、处理、整合资料的技巧;论文写作的规范。 教学方式:教师做指导性讲解,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目,并定期在课上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 主要教材:自编讲义、教学网站(http://www.magic-e.org/biblio) 考核方式:平时撰写2份参考文献书目,期末撰写1份文献综述。 第 4 页 共 12 页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论(Research Methods for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学时:36 学分:3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本领域几个主要研究方向的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研究状态。 教学内容:主要介绍外国语言文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文化学研究方法、外国文学研究方法和语言学习及教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教师做指导性讲解,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目,并定期在课上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 主要教材:教师自选、自编。 考核方式:学期论文。 现代文学批评概论(Modern Literary Criticism): 学时:36 学分:3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掌握古典文艺思想与现代文艺思潮之间的基本关系,认识现当代文艺理论的重要流派,其主要内容和发展的走向,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运用所学文艺理论对文学作品加以分析和解读。 教学内容: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的主要流派,如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接受美学,阐释学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等等文艺思潮和文艺理论。 教学方式:教师做指导性讲解,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目,并定期在课上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 主要教材:Selden, R. 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考核方式:平时讲解报告(20%)、期末学期论文(80%)。 语言学习理论(Language Learning Theory) 学时:36 学分:3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熟悉有关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学习研究的重要理论,了解和讨论这些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和现实意义;发展批判性思维,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学习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一两个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概述,克拉申的语言学习理论,语言迁移与错误分析,中介语研究,学生个体差异研究,认知理论、社会建构理论及社会文化理论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语言学习策略研究,课堂教学对语言学习和发展的影响等。 教学方式:教师做指导性讲解,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目,并定期在课上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 主要教材: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Larsen-Freeman, D., & Long, M. H. An Introduction to SLA Research. London: Longman, 1990. Williams, M. & Burden, B.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ive approac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等 考核方式:学期论文。 学术写作 (Academic Writing) 学时:36 学分:3 第 5 页 共 12 页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献综述、学术报告、论文写作的方法,培养和提高口头学术报告和笔头论文写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通过范文讨论及具体写作训练,主要介绍:开题报告的写作要点;论文摘要的写作要点;研究方法的选择;文献综述的角度与方法;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图表数据的利用;不同领域论文的框架结构;分析论证和语言表达;硕士论文写作的格式规范。通过重点讲解和个案分析,了解不同领域的优秀论文在思路、论证、表述等方面的整合性。 教学方式:以教师讲解、学生讨论为主,辅之以实际写作训练,并作师生共同点评。 主要教材:教师自选、自编。 考核方式:出勤(15%) 、参与课堂讨论(20%)、平时作业(30%) 、学期论文(35%) 系统功能语法(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学时:36 学分3 教学目标:了解功能语法的主要思想,并尝试应用到汉语研究。 教学内容:以该学派创始人Halliday的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为依据,系统介绍系统功能语法的核心内容,主要代表人物,及前沿课题。 教学方式:课前布置学生准备presentation,课上由学生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以高年级同学为助教) 主要教材: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3rd edition]. London: Edward Arnold, 2004. 考核方式:35% for assignments 、15% for class performances and activities, including presence、 15% for final test、 35% for term course paper、final pass scores:75% 。 语法学 (Studies of Grammar) 学时:36 学分:3 教学目标:了解语法学的基本研究问题和不同的语法理论,培养分析语言语法现象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乔姆斯基的生成语法理论以及近年来兴起的构式语法理论。通过学习和比较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促进对语法本身的理解。 教学方式:教师做指导性讲解,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目,并定期在课上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 主要教材:Haegeman, L. Introduction to Government and Binding Theory. Oxford: Blackwell, 1991. Goldberg, A.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Construction, 1995.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考核方式:学期论文。 社会语言学 (Sociolinguistics) 学时:36 学分:3 教学目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的语言调查,研究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和导致语言发生变异的各种因素。 教学内容: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普通语言学课程基础上开设的语言学专业课程。内容包括: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语言变异研究、语言与方言、双语制与双语现象、语码转换、交际用语选择、言语行为与会话分析、男女性别语言差异、语言规划。课程注重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和训练,引导并培养学生搜集活的语料并进行整第 6 页 共 12 页
理和分析。 教学方式:教师做指导性讲解,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目,并定期在课上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 主要教材:Ronald Wardhaugh:社会语言学引论(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布莱克韦尔出版社,2000年 考核方式:平时作业(60%)、与期终考试(40%)。 认知语言学 (Cognitive Linguistics) 学时:36 学分:3 教学目标:了解认知语言学作为当代语言学第三条路线的背景;学习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提高语言学理论水平。 教学内容:1.认知语言学的基本观点(体验观、凸显观、注意观) 2.认知语义学的基本概念:原型、基层范畴、格式塔、图式、隐喻、转喻、 3.移动物与界标,视角、认知语法 4.认知语用学(关联理论),认知语言学的应用 5.语言的拟象性、语法化问题 教学方式:课前布置学生准备presentation,课上由学生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 主要教材:Ungerer & Schmid:《认知语言学入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原版引进教材) 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重庆出版社,2005。 考核方式:课堂作业(40%)、学期论文(60%)。 应用语言学(Applied Linguistics) 学时:36 学分:3 教学目标:帮助英语专业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应用语言学理论和中国外语教学实际,较为深入地认识、了解应用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及目前研究中的主要成果和研究态势。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学习并研讨当前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些主要专题,阅读并研习一些典型的研究。 教学方式:教师对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些主要专题做指导性讲解,对一些典型的研究做指导性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怎样将应用语言学的理论与成果应用于英语教学实践之中;同时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研究的能力,•指导有基础有兴趣的同学对应用语言学作更深层次的研究,•帮助他们为撰写这一领域的论文打下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指定的阅读篇章,在课上汇报、讨论并完成一篇学期论文。 主要教材:Kaplan, R.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pplied Lingu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考核方式:课堂口头报告(40%)、学期论文(60%)。 语言教学理论与方法(Language Teaching Theory & Methodology) 学时:36 学分:3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基本能力,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外语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学会一些基本的课堂教学管理方法和语言教学的技能、技巧。通过理论学习、课例观摩、课堂教学实践和研讨,提高学生的从教意识与从教能力。 第 7 页 共 12 页
教学内容:教师角色与职业态度,语言观与语言学习观,教学设计与教案撰写,课堂管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教学方法,学生差异与学习策略培养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 教学方式:教师讲解、观摩和讨论教学案例、设计教案、两人/小组教学实践、阅读文献、课堂交流与汇报。 主要教材:Hedge, T.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o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考核方式:课堂交流与汇报 (25%)、教学实践 (25%)、 学期论文(50%,含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教学设计论证报告)。 语言教学评估与测试 (Language Teaching Assessment and Testing) 学时:36 学分:3 教学目标:了解语言能力评估和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外语评估及测试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介绍语言能力评估与测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其中包括英语语言技能及外语教育教学评价方法。同时涉及外语评估及测试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教师做指导性讲解,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目,并定期在课上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 主要教材:Bachman, L.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考核方式:课堂参与(30%)、论文(30)及开卷考试(40%)相结合。 心理语言学 (Psycholinguistics) 学时:36 学分:3 教学目标:了解心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和前沿问题。 主要内容:主要介绍心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包括语言感知、内在词汇、语句理解与记忆、语篇理解与记忆、语言产出及交谈互动。还包括最近认知科学与脑科学研究对于理解语言过程研究成就。课程还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教师做指导性讲解,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目,并定期在课上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 主要教材:Carroll, D. Pcychology of Language (3rd edi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考核方式:课堂参与(30%)论文(70%)相结合。 语篇学(Textlinguistics) 学时:36 学分:3 教学目标:应用Martin的评价理论,进行详细的语篇分析。 教学内容:以Matin的English Text为主,系统介绍作为系统的语篇和作为过程的语篇。 教学方式:学生作课堂讲解报告、教师指导点评。 主要教材:Martin, J. English Text: System and Structure. Amsterdam: Benjamins, 1992.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4). 其他和语篇有关的著述 考核方式:40% for assignments、 15% for class performances and activities, including presence、 45% for term course paper、final pass scores:75%。 第 8 页 共 12 页
语用学 (Pragmatics) 学时:36 学分:3 教学目标:了解语用学的基本领域和重要的理论,培养用语用学理论分析语言使用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程着重介绍Austin的Speech Act理论、Grice的会话理论和意义理论、以及Wilson & Sperber 的关联理论。通过深入探讨这几种理论,来了解人们是如何使用语言的。 教学方式:教师做指导性讲解,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目,并定期在课上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 主要教材:Huang, Y. Pragma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考核方式:学期论文。 语体学(Stylistics) 学时:36 学分:2 教学目标:应用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思想,进行语体研究。 教学内容:1.以评价理论为指导,介绍评价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分析应用。 2.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为指导,从语言学意义上研究语体。 教学方式:教师做指导性讲解,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目,并定期在课上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 主要教材:Martin, J.R. and P. White.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Hampshire and New York: Macmillan, 2005. Taylor, T.J. and M. Toolan Recent trends in stylistics. In J.J. Weber (ed.) The stylistics reader: From Roman Jakobson to the present. London: Arnold. 87-91, 1996. 考核方式:40% for assignments、 15% for class performances and activities, including presence、 45% for term course paper、 final pass scores: 75% 英语汉对比语法 (Contrastive Grammar of English & Chinese) 学时:36 学分:2 教学目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进一步理解普通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同时加深对两种语言体系的认识,提高运用能力,改进语言学习和教学,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翻译等实际工作中去。 教学内容:1.学科背景:对比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对比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2.通过对比来研究语言:语言的异同,类型语言学,研究路线 3.英汉语音对比:音节类型、结构规则 4.英汉语法对比:限定词、类别词、动词、把字句、主题句 5.英汉语篇对比:关系结构、形合结构和意合结构 教学方式:教师做指导性讲解,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目,并定期在课上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 主要教材:潘文国:《汉英语比较纲要》,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 黄和斌:《英语语法多面观》,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周流溪:《语言研究与语言教学》,(香港)华人出版社,2001。 考核方式:课堂作业(40%)、学期论文(60%)。 语义学 (Semantics) 学时:36 学分:2 第 9 页 共 12 页
教学目标:了解语义学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理论并应用相关理论对语言意义进行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程着重介绍形式语义学。首先介绍经典的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然后讨论经典逻辑和自然语言逻辑的差别,接着介绍几种接近自然语言逻辑的理论。 教学方式:教师做指导性讲解,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目,并定期在课上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 主要教材:Lemmon, E. Beginning Logic.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1965. 考核方式:学期论文。 课程论 (Curriculum Development) 学时:36 学分:2 教学目标:了解国内外课程研究理论及其应用,课程建设研究方法。 主要内容:从普通教育课程发展理论与实践原则出发,讨论外语教学理念对课程设计的影响。包括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需求分析、课程设计、课程内容选择,等。还涉及课程建设研究方法。 教学方式:教师做指导性讲解,学生阅读教师指定的相关书目,并定期在课上做讲解报告,教师对该理论的重点、难点加以讲解和阐释,师生互动讨论。 主要教材:Brown, J.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考核方式:课堂参与(30%)论文(70%)相结合。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Analysis & Design of English Teaching Materials) 学时:36 学分: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有关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教材的基本理论以及英语教材的评价、选择、使用以及编写等方面的方法和实际操作过程。 教学内容:1.教学大纲与教材。教学大纲是连接教学法与教材的桥梁,也是连接课程目标与实际教学的纽带; 2.需求分析。教材编写最重要的原则是满足学生的需求。编写教材必须以需求分析为前提; 3.教材评价的意义、原则和方法。教材评价就是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教材评价有助于在实际教学中更加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 4.教材的取舍或调整,即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以便使教材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和实际教学的需要; 5.教材编写的原则和方法; 6.计算机语料库在教材编写中运用。 教学形式:教师讲授、学生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小型课题研究)、课堂汇报等。 主要教材: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考核方式:课堂学习+课后作业+课堂汇报(40%),学期论文(60%)。 语言教学行动研究 (Action Research in Language Teaching) 学时:36 学分:2 教学目标:通过行动研究课程使学生了解行动研究意义与方法,学会发现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实施方案,观察和收集数据,评估并反思过程与结果。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包括介绍行动研究产生的背景,讨论行动研究的意义、分析行动研究的第 10 页 共 12 页
特点,了解行动研究的过程,学习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学会如何反思和评价效果以及如何撰写研究报告 教学方式:教师讲解、学生阅读文献、案例分析、集体和分组讨论、实践与反思相结合 主要教材:教师自选、自编。 考核方式:学期论文。 计算语言学(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学时:36 学分: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从计算的角度来分析语言、思考语言本质的能力,学习将对语言的结构规律的认识以精确、形式化、可计算的方式呈现出来。 教学内容:主要介绍计算语言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和主要应用领域,使学生了解计算语言学最新的发展动态,了解如何把语言学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的应用领域,如机器翻译、文本分类、信息检索等。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选课前,对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或计算机技术无特殊要求。 主要教材:Grishman, R.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Mitkov, R. The oxford handbook of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Smith, G. W. Computers and human languag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基础,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 候敏,计算语言学与汉语自动分析,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 翁福良,王野翊,1998,计算语言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易绵竹,南振兴,2004,计算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俞士汶主编,2003,计算语言学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考试方式:课程论文
2.硕士生书目 序 号 1 2 3 4 5 6 著作或期刊名称 General Linguistics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 Pragmatics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Second Edition).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作者或出版者 Robins, R. H.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Saussure. F.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Fasold, R.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Levinson, S. C.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Halliday, M. A. K.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Halliday, M. A. K. Beijing 第 11 页 共 12 页
适用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7 8 9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Third Edi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应用语言学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方向 外国语言学及 应用语言学方向 Halliday, M. A. K. and Matthiessen, C. M. I. M. London: Arnold, 2004 Kennedy, 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Press, 2000.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Stern, 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Teaching. Grice, P. Beijing: Foreign 10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Sperber, D. & Wilson, D. Beijing: 11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and Cognition. Research Press, 2001. Yalden, J. Beijing: Foreign 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12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Teaching. Press, 2000. 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Bachman, L. F. Oxford: Oxford 13 University Press, 1990. Testing. C. Beijing:Foreign Form and Style: Research Papers, Slade, 14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 arch Reports and Theses. Press, 2000. 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Eggins, S..London: Pinter, 1994. Functional Linguistics. 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湖南16 系统功能语法概论 教育出版社,1989。 15
第 12 页 共 12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