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推行现状及改进策略
(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海南 海口 570206)
[摘 要]据资料显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总体良好,近岸局部海域的污染还相当严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形势还是不能掉以轻心。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背景下,以现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进行客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健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及相关管理体制等建议,更有效地维护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强国;保护机制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20)10-0117-02
戴秉扬,符史勇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echanism
Dai Bingyang, Fu Shiyong
(Hainan Province Ocean Monitoring Forecasting, Haikou 570206,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data, China's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generally good, and the pollution of local coastal waters is still quite serious. The situation of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governance cannot be taken lightly. In the context of the national maritime power strategy, objective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current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mechanism, and on this basi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re identified, and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system and related management systems for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re proposed and improved. It is recommended to more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ause.
Keywords: marin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marine power;protection mechanism
地球有一半的面积被海洋包围,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资源,随着海洋资源的不断深入开发被利用,也致使海洋生态环境在不合理发开中遭受到严重的破坏,也因此对人类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用损失[1]。我国在十九大政府报告中再次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也因此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相比于陆地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还亟需进一步地加强。
1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定义
1.1 海洋生态环境
目前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但通常来讲,普遍认为海洋生态环境包含了地球生态圈各个层次的内容,是对海水、海洋生物、海岸以及海洋土壤等的所有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
1.2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是指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平衡发展而制定的,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稳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根本目的的一种保障维护机制。从微观上来讲,主要是指具体的海洋气象监测、自然条件预测、水文环境监测和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等;从宏观上来讲,则主要是指国家政府机构在政策、人力、财力和技术等方面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支持的机制。
物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破坏,间接或直接严重破坏红树林生态系统,且原貌也是难以恢复[3]。 2.3 海岸侵蚀灾害严重
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城市化脚步日益提速,发展过程中江河径流因大量的水库拦沙等人类行为,也造成海水倒灌对海洋沿岸带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相关情况统计,全国被侵蚀破坏的海岸线近3000公里,占总海岸线的近70 %[4]。海岸被侵蚀,导致周边的区域受到很大的影响,道路和房屋被损坏,农田和防护带受到威胁,水产养殖业更是遭遇破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 推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际上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也日益重视,我们国家对海洋的认识也比以往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重视,自1983年颁布了《海洋环境保护法》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岛保护法》、《国际海洋公约》等一系列的保护条例也陆续出台,但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各种新的挑战在原有的规定中突显出一定的落后差距问题。
3.1 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机制体制不健全
在2018年的机构改革后,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管理和执行主体均纳入到生态环境部的职能中,正式在新的形势下开创海洋生态保护工作新局面。在过去不同的涉海环境保护机构或组织无论是在组织机构的权责划分方面还是同级部门之间的配合协作、还是地方政府与上级部门之间都存在界限不清、层次不明确、相对各自干活或相互推诿的情况出现,同时对地方政府缺乏相应的管理权限,也会影响有效监管[4]。
3.2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基本都是从宏观的角度为出发点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相关污染的具体权责规定并不清晰,相应具体的奖惩条例更是缺失。最近几年随着国家行政体制的深入改革,对原有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进行了重新修订,对之前缺少的一些具体管理细则进行规定。但从整体来看,地方上以及一些行业性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方面,还缺少针对性,无法为地方海洋机构的执行提供法律依据。其次现行的相关条例如《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均是为上世纪80年代颁布实行,当时的地方政府还没建立相应的海洋机构,且对具体的海洋环境污染事件没有针对性的规定,特别是一些综合性事件,更是几乎成为空白地带,导致在对综合性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存在无据可依的困境。此外由于各个地区在进行实际工作时没有统一的法规可遵循,基本都是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标准,这样的法规效力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尤其是在处理一些跨区域海域的环境问题时,不
2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存在的问题
2.1 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
传统经济种类种群破坏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海产品的需求占比量持续增加,造成了海洋捕捞量持续加大,虽有休渔期的平衡稳定保护,但是过大的需求量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仍屡禁不止,不断更多的幼鱼被违法打捞上来,严重破坏了这些生物种群的生长和繁殖,对海洋生物链稳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此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过度开发,陆地生态环境也同样造成严重的污染破坏,而这些污染物最终都汇入海洋,同样对海洋海洋生态系统结构造成污染失衡,大量海洋生物资源衰退,引起生物种群的生态多样性降低。以珠江口为例,是重要的水生生物繁殖生态区,但由于当地的石化项目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珠江口、及南沙附近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水生生物资源不断严重衰退。
2.2 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海洋生态系统是维持海洋环境健康和保护资源平衡的基础,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最具代表性生态系统分别为珊瑚礁、红树林和滩涂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发展,相应的产生的一系列生产活动都严重影响到这些生态系统的稳定。以热带、亚热带海区的红树林为例,由于受到过量海洋污染
[收稿日期] 2020-04-27
[作者简介] 戴秉扬,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海洋工程助理工程师。
广 东 化 工 2020年 第10期
· 118 · www.gdchem.com 第47卷总第420期
能及时提供出具体统一的法律依据,从而引发出现无法可依的困境。
3.3 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效率模式不完善
虽说有一系列相关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作为依托,但原有的的执法体系相对分散、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的相对欠缺,也会直接导致主体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会受到很多主观因素的影响,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公平公正的法治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处理结果。但这种情况也随着国家和政府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一直不断在推进各项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同时也着重加强对执法人员的队伍建设,大大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仍然有很大提升空间。
建立健全深入有效的合作机制,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联合执法,逐步形成明确分工又高度合作的执法体系。同时还应建立起对海洋生态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机构,对海洋环境治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更好的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 4.3 强化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
组建成一支业务能力过硬、综合素质突出的海洋环境保护执法队伍,使其成为作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顺利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目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执法人员仍分散在各个地区的不同部门,相对很难实现统一的跨区高效合作合力。为保证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业务水平,可将分散的执法人员进行集中,进行统一的学习培训和调配,强化执法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提高团队合作能力,更好的对破坏海洋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执法。此外,在对执法人员进行选拔和任用时,应设置较高的标准和要求,从中选拨出专业知识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加入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队伍中来。最后,还要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促使他们不断进步,更好的保护执法队伍的专业性和纯洁性。
4 改进策略
4.1 建立健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机制
现在我国已重新修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但从宏观角度出发,各法律条例之间仍缺少统筹性,彼此间都存在重复制定或者空白漏洞的情况,依然很难满足于将来海洋环境保护的需求。海洋生态环境要想实现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首先需要完善健全经济生活法治化生态保护法律法规,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保护制度保障。因此建设海洋强国的前提是首先要依据当前的国家政策和国情,针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发展的要求,对现有的法律制度进行修订和拟订,使之更具保护和发展可行性。其次要针对目前相关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到的服务保障海洋生态保护内容出台相应的保护标准,建立全面、完整、统一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制度,为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提供健康强有力的基础制度体系保障。 4.2 健全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保护体制
围绕当前我国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管理缺失的问题,应需从根本上尽快建立完善的海洋生态保护管理体制。自2018年开始,我国展开了对政府机构的深度改革,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职能划分到生态环境部,进一步统筹陆海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污染和陆地污染一脉相承、息息相关,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部门管理体制,将陆地生态保护和海洋生态保护划归到同一部门进行管理,是我国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步。在党中央坚强的领导下,不断地在改革过程中要尽快梳理各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职能,强化上下级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逐步由专项执法转变实现综合执法。此外还要对管理海洋生态环境部门的职责进行确定的划分,避免出现职能冲突或重叠,(上接第106页)
注浆泵、注浆管软硬管内的药剂全部排出,以免药剂对泵及注浆管造成损坏。 4.1.6 反应与监测
待旋喷施工完毕后进行后期管理,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与注入的药剂发生反应,并间隔7天左右的时间,采集土壤样品和地下水样品作进一步的分析检测,跟踪修复的效果。 4.2 修复效果
修复施工完成后,依据《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HJ 25.5-2019),开展相关的自检和效果评估工作。依据监测结果,反应7天后,场地内土壤中的六价铬含量为未检出-1.6 mg/kg,六价铬的还原率为97.33 %~98.96 %,均达到修复目标值,地下水中六价铬浓度均为未检出(<0.002 mg/L)。修复后地下水pH下降0.1~0.2个单位,这是硫酸亚铁呈酸性而导致,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后期,间隔30和60天进行了二次监测,结果显示土壤和地下水均达到修复目标值,未见反弹,可见修复具有较好的长期稳定性。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采用高压旋喷工艺,局部土壤由于存在一定承载力下降的现象,因而带效果评估完成后,随即注入10 %的水泥浆,以防止地面下沉,对建筑安全造成隐患。 4.3 安全环保管理 4.3.1 施工前准备
作业前应对场地及周边区域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针对后期旋喷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特别是相邻建筑物和管线分布等情况要充分的了解。所有作业工具、现场设施、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到位。施工前应该做到:围栏封闭作业;设立警示标志;设立专人值班和必要的劳动防护。 4.3.2 施工环境安全
场地内的污染物主要为六价铬,六价铬具有较高的毒性,污染物主要通过扬尘和直接接触等渠道进入人体。为保护现场工人健康,需要对污染土壤可能产生的扬尘,以及可能溢出的污染地下水进行控制。施工人员须配备防护服、口罩、手套、雨鞋等,必要时配备防毒面具,避免身体直接接触污染土壤,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安全。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步伐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日益加强,要实现海洋强国的目标,离不开健康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而我们在海洋环境保护机制的推行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仍有更艰难的路要走,如何完善健全保我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机制,对我国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稳定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刚,毛杨.海洋环境治理的注意力变迁:基于政策内容与社会网络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29-37. [2]孙梦爽,王晓琳.加大海洋环境保护监督力度,守卫那片湛蓝海洋[J].中国人大,2019,03:24-26.
[3]陈倩.海洋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J].环境与发展,2019,3105:36+38. [4]胡求光,沈伟腾,陈琦.中国海洋生态损害的制度根源及治理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9,07:113-122.
(本文文献格式:戴秉扬,符史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的推行现状及改进策略[J].广东化工,2020,47(10):117-118)
4.3.3 施工作业安全
旋喷施工的压力比较大,作业过程中,容易对相邻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按照建筑施工规范进行,并做好相关的监测工作,杜绝施工安全隐患。 4.3.4 物探及地下隐蔽设施处理
在地下水抽提井构建或土壤挖掘之前,需要首先通过物探,探明地下隐蔽设施[4]。在施工过程中如果遇到地下隐蔽设施,如雨污水管线、电线电缆设施、地下构筑物等,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施工。
4.3.5 防止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严格废水和浆液的管理和处理,确保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
5 修复施工
(1)高压旋喷相比于常用的注入井注入和直接推进注入等原位修复工艺,具有更好的混合效果,但同时也会对土壤的承载力造成影响,因而有必要进一步优化旋喷的提升方式和速度,并针对特殊区域投加一定比例的水泥浆,兼顾地基的安全;
(2)硫酸亚铁和生物药剂复合药剂,相对于单独的硫酸亚铁有更好的还原和稳定效果,投加比例以10 %~15 %为宜;
(3)修复工程的实施一定要加强施工的安全管理,并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参考文献
[1]张崇瑞.高压旋喷法注浆技术的应用[J].建井技术,1994(4,5):90-91. [2]肖高孝,曾和生.高压旋喷双液分喷法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02,33(3):190.
[3]史开宇,王兴润,范琴,等.不同还原药剂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稳定性评估[J].环境工程学报,2020,14(2):481-487.
(本文文献格式:余定坤,尹炳奎.高压旋喷在某铬污染场地原位修复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化工,2020,47(10):1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