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表现策略及内容 我的修改 通过听故事,初步感受寓言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则”或“二则新闻”。【知识结构化】 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词语,培养学生活动二:整体感知,解题明义 1.提出初读要求: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刚才你们读到的两个寓言故事的题目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相机板书“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 3.这节课我们先学习第一则《亡羊补牢》,理解“亡”“牢”理解词语的能力,指名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看谁能在文中找到它们的意思。 积累词语,提升学 亡:丢。牢:羊圈。 4.现在谁能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引导学生借助关键字词的理解,了解词语的大意) 5.相机教学“亡”和“牢”。 活动三:精读《亡羊补牢》,理文识字 1.读故事,找一找这个养羊人一共丢了几只羊?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少了一只。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发现羊又少了一只。 (1)指名学生朗读 (2)引导学生发现朗读过程中重音的处理。(“又”读重音,表示再一次损失)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羊为什么会丢的呢? 【追问】 (1)指名朗读句子,相机教学“钻”和“叼”,引导学生用动作演示法来理解字词。 “钻”文中的意思是进入,“叼”意思是用嘴衔着。 (2)再次巩固朗读重音的处理 (3)出示:原来狼又从窗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又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引导学生对比朗读,感受故事叙述中承前省略,避免重复的方法。 4.当他丢了一只羊后,就没有人去劝过他吗? (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街坊”正音:“坊”在词语里 读轻声;释义:街坊就是指邻居。 2
生语文素养。 通过问题导引,培养提取信息的阅读素养,在对话情境中,有趣地教学生宇。通过句式朗读和对比,让学生(2)出示句子,指名学生朗读句子。 (3)引导学生创意对话:一生读街坊说的话,一生创编应对的话语。 (4)结合学生朗读中重音的处理(“赶紧”),围绕“赶紧”发问:老师想问你,为什么把“赶紧”这个词语读得特别重?(是想告诉养羊人,补窟降是件很要紧的事情,不能拖) (5)可是,养羊人觉得补窟窿是件要紧的事情吗?【高阶问题】 (6)再次引导学生创意对话,注重两位学生的语气语调的把握,相机指导对话朗读。 5,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初步发现语言的微妙。 通过围绕高阶问题品词析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同时, (1)教学“后悔”,引导学生想象养羊人此时的后悔心情。 养成联系上下文 (2)他是这么想的,是不是也是这么做的呢?从这个自然段的三句话中找一个词语告诉大家。(赶紧) 问:这个羊圈修得牢不牢?从哪个词语能看出来?(结结实实,相机引导体会叠词的表达效果。很整齐可以叫“整整齐齐”,,很认真可以叫“认认真真”,很干净就可以说“干干净……【知识结构化】 活动四:对接生活,明理导行 1.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高阶问题】对正在修羊圈的养羊人,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3.总结:是呀,这些都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所以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亡羊补牢一为时未晚。 活动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活动一:复习导入,走近故事 。 1.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题目叫什么? 指名回答,并请学生板书“亡羊补牢”。还记得这个故事 里的道理吗?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 3
思考问题的习惯。 3.教师板书“揠苗助长”,指名学生朗读课题。 4、解题,理解“揠苗助长”中“揠”的意思。 活动二:整体感知,解题理文。 1. 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教学生字词 巴望 焦急 喘气 转来转去 自言自语 筋疲力尽 长高一大截 (1)指名开火车读词语,相机正音。 (2)交流识字方法。 (3)学习“筋、疲”。 3、根据老师的问题 ,引导学生齐读相应的自然段。 这个故事中哪一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农夫在拔禾苗?—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农夫为什么要拔田里的禾苗?一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农夫忙了一天之后,结果怎样?一学生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4.教师总结:尽管寓言故事很短小,但是它能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交代清楚。以后我们在说故事的时候也要学习这样的方法(板书:起因 经过 结果)【知识结构化】 活动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深刻体会农夫之急。 1、轻声读,从这个自然段里找到两个写农夫心情的词语 (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巴望、焦急) 2.引导理解人物焦急的心理 (1)换个词,“焦急”就是—“着急”,非常着急。 (2)出示第三句,引导学生读出十分着急的语气。 3.找找从哪里还能看出农夫十分着急。 (1)“天天到田边去看”中的“天天”朗读中要重音处理。 (2)“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一一天,两天,三天”要指导停顿的处理,“一点儿”要重音处理,以表现农夫的焦急 4.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5.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这样焦急,都是因为他一一出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4
通过集中识字教学,扫除阅读障碍,然后通过问题导引,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初步感知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 长得快些。指读后问:能将“巴望”换个词吗?(希望、盼望、 期望、渴望) 7.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活动四:学习第二自然段,深刻体会农夫之累。 1. (出示农夫苗的图片)谁来说一说,他在干什么?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3.这里藏着一个带“急”的词,看谁先找到,(板书:急忙)他急急忙干什么去了? 4.怎么拨的?【追问】 5.拔了多长时间?课文是怎么说的?(引读)是呀,当中午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时,农夫在田里—— 当肚子饿得咕咕叫时,农夫在田里——当农夫汗流满面时,他还在田里——【情境创设】 6.和你的同桌合作,来演一演这一段吧,你读他演。 7.齐读 活动五:学习第三、四自然段,感受农夫之愚 1.忙了一整天,农夫很累很累,回到家,他对儿子说——(指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中农夫说的话) 2.不明白怎么回事的儿子第二天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小朋友们想一想:听到这个消息后,农夫会怎么样呢? 活动六:对接生活,明理导行。 1. 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想对农夫说些什么?【高阶问题】 2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活动七:学习讲故事。 1.引导学生梳理两则寓言的故事脉络。 2.学生练习讲文中的寓言故事,或讲述生活中类似于“亡羊补牢”或“揠苗助长”的故事。 活动八: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 2、 指导写字。 3、 展评学生的书写。 5
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学习简单叙述,尝试结合课文进行语境中的言语实践,实现文本语言的积极内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 12、寓言二则 亡羊补牢 少了一只 揠苗助长 又少了一只 (后悔) 巴望快长 急 内心焦急 拔高禾苗 于 筋疲力尽 为时不晚 赶紧 禾苗枯死 求 白忙一场 成 七.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 第一课时:习字册。 第二课时:素养练习册。 课外作业: 第一课时:感情朗读课文;读背扩词。 第二课时:说一说生活中类似“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事例。 八.教学反思: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23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