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美关系与利益博弈
导言:中美,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他们的关系在为各自利益博弈的过程中时刻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加强了解,增进信任,是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
回顾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无论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处理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都拥有更加广泛的关系密切的战略利益。中美之间的关系在两国为各自利益博弈的过程中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不管“同”的利益做得如何大都不能消除“异”的利益。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国家利益的不可调和性。中美两国既然有不同的国家利益,那么如何和平共处呢?尤其当中国不断上升而接近美国的时候,这个问题表现得尤其重要。很简单地说,和平共处要求两国互相向对方的核心利益作调适。
当今中美之间的战略关系可以用一句话总结:不对称相互依赖的利益共同体。简言之就是打不起,离不开。在安全领域,中美两国都是核大国,无论哪一方,都不会将冲突肆意升级。美国也会认识到中国完成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的决心和意志,对台湾问题的解决过多的阻挠,对中国周边国家的拉拢和蚕食,从根本上来说,对美国并没有好处。在贸易和金融领域,经济全球化让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越走越近,相互依赖度超过以往所有历史时期。庞大的资本输出和经常项目逆差成就了美国作为世界最大市场的地位。中国庞大的商品出口和高额外汇储备对美国金融资产的回购,为中国创造了就业,也支持了美国金融稳定乃至经济持续发展。这就是与核恐怖平衡相对应的金融平衡。
在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就中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意识形态,政治影响,经贸摩擦等方面都存在问题。 从中国建国以来,美国一直在多方面遏止中国,企图通过经济、军事、外交等手段阻碍中国经济发展,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尤其在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依托平台。在这样一个为诸多国家眼红的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将会持续、高速的增长将是不争的事实。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视以久的土地。中美关系,应坚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框架,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两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中美应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加强对话和交流,增进互信和合作,相互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并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这是推动新时期中美关系发展的重大举措。
尽管中美存在着利益制衡,以及两国领导人都努力地使两国关系向进一步发展,但两国还总存在着不协调的声音。例如,近年来,中美经贸关系始终既有协调也有摩擦,一方面是频繁举行的、级别又不断升格的经贸战略对话,中美经贸关系在博弈中似乎有着很强的战略性和全局性;另一方面是中美经贸摩擦有增无减。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受金融动荡、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等多种因素影响,贸易政策上的保护主义似乎成为美国挽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中美贸易纠纷和摩擦骤然增多。虽然2009年7月新启动的“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机制,将中美经贸对话摆在了新的、更高的起点,但在严峻的经济与金融危机压力下,美国以邻为壑带有明显保护主义色彩的对华反倾销、反补贴等调查,反映出中美经贸关
系博弈的力度正在不断增大。因此,如何应对美欧等国的反倾销措施,有效解决对外贸易争端问题,是中国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而造成美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原因是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逆差。其实,中美之间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一方面与中美双方采取的统计方法有关;另一方面又与美国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有关。中美双方的统计差异主要缘于中美贸易的特殊性和统计方法的不同。中国对美国出口的60%和自美国进口的30%,是经过以香港为主的第三方转口进行的。美国把中国出口至香港,东南亚等国家后,这些国家再转口到美国的产品都算作从中国的进口。而美国在统计对中国的出口时,却对其通过香港等对华转口的商品忽略。这是造成统计不同的一个原因。中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中美贸易会造成如此大的贸易差额,也与美国对华采取的贸易限制有关。中国向美国的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主要是农产品,附加值低,更新频率高,满足了美国一般消费者的需要。而美国向中国的出口产品应该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但美国把经贸政治化,以安全为由拒绝向中国出口高新技术。美国的高新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产品在美国对外出口中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对技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美国的这种经贸限制,严重影响了贸易的互补性,导致贸易差额进一步扩大。由中美贸易逆差这问题来看,中美缺失的是一种理解,信任。中美双方只有加强了解,信任,才最好的解决方法。
虽然中美关系有好有坏,但总体上说是中国向美国(和西方)调适。中国和前苏联不同,中国选择的不是另建体系,而是和现存世界体系接轨,通过进入体系之后再在这个体系之内提升自己。同时,中国也确立了“和平崛起”或“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在这个体系内的位置也越来越高。从经济上看,现在已经超越了日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在以往一直向美国做调适,现在也到了美国向中国做调适的时候了。但很显然,美国(和西方)还没有准备好愿意向中国做调适。尤其对美国来说,自从进入国际体系以来,长期处于领导地位,冷战结束后更成为唯一的霸权,美国从来就没有发展出向其他国家作政策调适的心态,更不用说是政策了。其实,中国并不是要取代美国的霸权地位,这种取代在今后很长的历史时期里看不到,或许永远不可能。但中国则积聚了相当的实力和能力来要求美国向中国的核心利益做政策调适。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在国际社会可以“有所作为”。更为重要的是,因为中国和西方经济的高度相互依赖性,中国有了可以制裁西方的机会。尽管这种制裁也会影响中国本身的利益,但在核心国家利益面前,中国似乎会毫不犹豫地这样做。
总而言之,中美两国进行的是一场利益博弈。美国一向很重视自己的全球战略,中国自古以来就对国家关系的谋略有深刻体会。战国时期,齐宣王就曾问孟子:交邻国有道乎?孟子回答说:“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美国可能不是“仁者”,但中国肯定是“智者”。实际上,当前全球经济和政治面临的很多问题,并不是问题有多么严重,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出了问题。只有双方妥善处理好经贸问题,才能更好地巩固双方的关系,才能更好使意识形态,政治问题得到解决。处理好一个发展大国与一个世界强国的关系,不但对两国有益,达到双羸;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发展,持续发展也有重要的积极作用。中美关系错综复杂,并不是一两天能全部解决的。但只要本着接触,了解,信任,尊重,合作的原则,就能把这些问题逐步理清,并逐步解决。
参考文献: 《中美关系史》,作者:陶文钊,何兴强,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当代中美关系风雨历程》,作者:倪世雄,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百年中美关系》,作者:熊志勇,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http://finance.sina.com.cn/review/20060415/12222503543.shtm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