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物理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
实验名称: 金属丝杨氏模量的测定
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能源与动力工程152
学生姓名: 王启威 学号: 35
实验地点: 106 座位号:
实验时间: 第九周 星期一 下午4点开始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测量杨氏模量的一种方法,掌握“光杠杆镜”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 2.学会用“对称测量”消除系统误差. 3.学会如何依实际情况对各个测量量进行误差估算. 4.练习用逐差法、作图法处理数据. 二、实验原理: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或多或少都要发生形变,当形变不超过某一限度时,撤走外力之后形变能随之消失,这种形变叫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时物体内部将产生恢复原状的内应力。??设有一截面为S,长度为L的均匀棒状(或线状)材料,受拉力F拉伸时,伸长了d,其单位面积截 面所受到的拉力F/S称为应力,而单位长度的伸长量d/L称为应变。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形变范围内,棒状(或线状)固体应变与它所受的应力成正比:?F/S=E(d/L)?其比例系数E取决于固体材料的性质,反应了材料形变和内应力之间的关系,称为杨氏弹性模量。 ????E=FL/Sd??????????????????(1)????????? 上图是光杠杆镜测微小长度变化量的原理图。左侧曲尺状物为光杠杆镜,M是反射镜,b为光杠杆镜短臂的杆长,2d为?光杆杆平面镜到尺的距离,当加减砝码时,b边的另一端则随被测钢丝的伸长、缩短而下降、上升,从而改变了M镜法线的方向,使得钢丝原长为L时,从一个调节好的位于图右侧的望远镜看M镜中标尺像的读数为n0;而钢丝受力伸长后,光杠杆镜的位置变为虚线所示,此时从望远镜上看到的标尺像的读数变为n1。这样,钢丝的微小伸长量d,对应光杠杆镜的角度变化量θ,而对应的光杠杆镜中标尺读数变化则为Δn。由光路可逆可以得知,Δn对光杠杆镜的张角应为2θ。从图中用几何方法可以得出: tanθ≈θ=d/b????? (2)??????????? tan2θ≈2θ=|n1-n0|?/D=Δn/D????????? (3)? 将(2)式和(3)式联列后得:? d=(b/2D) Δn (4) 式(4)中的2D/b叫做光杠杆镜的放大倍数,由于D>>b,所以Δn>>d,从而获得对微小量的线性放大,提高了d的测量精度。 这种测量方法被称为放大法。由于该方法具有性能稳定、精度高,而且是线性放大等优点,所以在设计各类测试仪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仪器: 杨氏模量仪、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钢卷尺 、望远镜(附标尺)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1.用2kg砝码挂在钢丝下端钢丝拉直,调节杨氏模量仪底盘下面的3个底脚螺丝,同时观察放在平台上的水准尺,直至中间平台处于水平状态为止。?? 2.调节光杠杆镜位置。将光杆镜放在平台上,两前脚放在平台横槽内,后脚放在固定钢丝下端圆柱形套管上(注意一定要放在金属套管的边上,不能放在缺口的位置),并使光杠杆镜镜面基本垂直或稍有俯角。 3.望远镜调节。将望远镜置于距光杆镜2m左右处,松开望远镜固定螺钉,上下移动使得望远镜和光杠杆镜的镜面基本等高。从望远镜筒上方沿镜筒轴线瞄准光杠杆镜面,移动望远镜固定架位置,直至可以看到光杠杆镜中标尺的像。然后再从目镜观察,先调节目镜使十字叉丝清晰,最后缓缓旋转调焦手轮,使物镜在镜筒内伸缩,直至从望远镜里可以看到清晰的标尺刻度为止。? 4.观测伸长变化。以钢丝下挂2kg砝码时的读数作为开始拉伸的基数0A,然后每加上1kg砝码,读取一次数据,这样依次可以得到0123456,,,,,,AAAAAAA,这是钢丝拉伸过程中的读数变化。紧接着再每次撤掉1kg砝码,读取一次数据,依次得到6543210,,,,,,AAAAAAA¢¢¢¢¢¢¢,这是钢丝收缩过程中的读数变化。注意:加、减砝码时,应轻放轻拿,避免钢丝产生较大幅度振动。加(或减)砝码后,钢丝会有一个伸缩的微振动,要等钢丝渐趋平稳后再读数。? 5.测量光杠杆镜前后脚距离1d。把光杠杆镜的三只脚在白纸上压出凹痕,用尺画出两前脚的连线,再用游标卡尺量出后脚到该连线的垂直距离? 6.测量钢丝直径。用螺旋测微计在钢丝的不同部位测5次,取其平均值。测量时每次都要注意记下数据,螺旋测微计的零位误差。? 7.测量光杠杆镜镜面到望远镜附标尺的距离2d。用钢卷尺量出光杠杆镜镜面到望远镜附标尺的距离,测量5次。? 8.用米尺测量钢丝原长l,测量5次。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 (1)长度的测量(表1)。 表1 数据表 金属丝的直径:螺旋测微计的零位误差(mm);示值误差___±(mm) 测量次数 直径d 不确定度: 结果:(mm)=± 1 2 3 4 5 平均值 光杠杆镜臂长:游标卡尺的零位误差(mm),示值误差__±(mm) 结果:=± (2)钢丝长度和标尺到镜面距离的测量。 =± =± (3)增减重量时钢丝伸缩量的记录参考数据(表2) 考虑到金属丝受外力作用时存在着弹性滞后效应,也就是说钢丝受到拉伸力作用时,并不能立即伸长到应有的长度 (),而只能伸长到。同样,当钢丝受到的拉伸力一旦减小时,也不能马上缩短到应有的长度Li,仅缩短到Li+δLi。因此实验时测出的并不是金属丝应有的伸长或收缩的实际长度。为了消除弹性滞后效应引起的系统误差,测量中应包括增加拉伸力以及对应地减少拉伸力这一对称测量过程,实验中可以采用增加和减少砝码的办法实现。只要在增、减相应重量时,金属丝伸缩量取平均,就可以消除滞后量的影响。即 表2 钢丝伸缩量的记录表 标尺读数(cm) 加载砝码质量/ 增加时 减小时 差 的绝拉伸力 拉伸力 平均值 (cm) 误 对 = 六、实验结果: 七、思考题: (1)在本实验中,你是如何考虑尽量减小系统误差的? 1.钢丝两端一定要加紧减小系统误差,同时避免砝码砸坏器材。 2.测量过程中不能碰动望远镜以及桌子,否则重新开始。 3.钢丝一定要保持平直,以免把拉直的量误认为伸长量 4.使用对称测量的方法 (2)本实验中使用了哪些长度测量仪器? 选择它们的依据是什么?它们的仪器误差各为多少? 螺旋测微器();游标尺();钢卷尺()和米尺,依据测量物体的长度来选择精度不同的池子 (3)本实验应用的“光杠杆镜”放大法与力学中杠杆原理有哪些异同点? 光杠杆和杠杆在端点位移与悬臂长度的比例相等上,用的是相同的原理,纯几何关系;杠杆的受力可用做功大小相等推导出力与受力点位移乘积相等,进而推出与悬臂长成反比. (4)在实验逐差法时,如何充分利用所测得的数据? 逐差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充分利用已获得的实验数据,如数据偏差较大,可及时发现. (5)若增重时,标读数与减重时对应荷重的标度数不吻合,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由于金属丝存在弹性滞后效应,金属丝需要在无限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应有的长度Li,只能达到Li-&Li ,同时若金属丝收到的力突然减小,也不能收缩到应有的长度Li,仅缩短到Li+&Li; 思考:砝码刚刚挂上金属丝时,金属丝还不稳定,还在上下晃动,但待其稳定之后加减砝码两次读数基本接近,而尺子精度低,不能准确的测量出读数,没能更为准确的消除系统误差。实验室的砝码氧化严重,会造成最后实验结果偏大。钢丝同样被了氧化,导致钢丝不能拉直,最后还是造成了一定的误差。 八、附上原始数据: 实验总结:光杠杆后尖脚至于夹头上且要垂直圆孔面,这一点我们在做实验
的时候忽略了,我那时就只把两前尖脚摆放好,老师发现后给我们纠正并耐心讲解;就是用望远镜在镜子中找尺子时,没有找到,我们以为没有对准,其中一人就把手指放在镜子那里,另一个人能从望眼镜中看到手指,我们重复而好几次,都找不原因呢,然后我们就去请教老师,老师就把物镜调焦按钮调了一调,就解决了我们的问题,老师并且给我们讲解了物镜的作用,这使我们受益匪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