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数字化向度下风景园林理论课程建设初探——以《园林艺术原理》为例

来源:画鸵萌宠网
中国园艺文摘 2017年第9期

数字化向度下风景园林理论课程建设初探

——以《园林艺术原理》为例

许晓玲,李房英

(福建农林大学 园林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摘 要:互联网不仅改变着知识的传播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对高校的教育教学也产生深刻影响,

数字课程就是高校教学改革与网络学习结合的产物。基于这样的背景,《园林艺术原理》作为一门科类基础课,根据数字课程的运行机理开展课程建设,包括构建数字课程板块、组织专业与通识相融合的教学内容、组织探究性的教学活动等,通过对建设与应用过程中所面临困境的分析,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探讨理论课程在课程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用前景。

关键词:数字课程;教学内容与活动;适应期困境;形式化倾向当前微课、MOOC、SPOC、云课程等在线教育和数字化学习方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新的教育形式,不仅拓展了教育时空,还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与共享。因此,教育部相应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办好开放性大学”,推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在线开放课程,打造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各省级教育厅也相应发布相关文件,意在推进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1,2]。

全球MOOC风潮、在线开放课程的实施和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的推行,影响着高校教学改革模式的转变。福建农林大学于2014年10月成为首批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课程云平台的院校之一,并从2015年…起即结合学校实际组织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工作,其主要目的是培育“十三五”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在线开放课程项目,以通识教育为先导,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资源共享和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改革。《园林艺术原理》作为一门科类基础课,于2016年…成功申报以教学视频录制为先期重点建设任务的MOOC课程建设和依托高教社云平台直接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的云课程应用与出版项目。本文主要阐述

《园林艺术原理》数字课程建设特点与面临的困境,试图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案,探讨理论课程在课程数字化建设过程中应用前景。

1 《园林艺术原理》数字课程的建设特点

1.1 根据数字课程的运行机理,建构数字课程板块

数字课程即云课程,是在信息网络环境下,一门学科(教学科目)的数字教学内容,以及在数字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平台基础上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3]。可见,数字课程是将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网络教学平台有机结合。出版社提供教学平台;教师通过教学平台提供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学平台的支持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学习、参与教学活动,如附图所示。这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字教学,还强调线上师生之间的互动。

《园林艺术原理》是根据数字课程的运行方式,应用高教社提供的“爱课程”教学平台进行课程数字化建设。在板块设计上设立有课程公告、教学安排、拓展阅读、课程讨论、自测与调查问卷。课程公告主要用于介绍课程、特殊事件的通知等;教学安排主要按照教学内容的章节设置教学课件、作业、讨论,以便于学生的学习与搜索;拓展阅读主要是发布与课程相关的案例和文献资源,课程讨论则课程延伸性知识的探讨互动;自测主要以课堂小测与期中测试为主,以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调查问卷则是用来调查学生对于数字课程初期混合式教学的意见,以便今后优化课程结构[4]。

第一作者简介:许晓玲(1984-),女,博士,讲师;从事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研究。

通讯作者:李房英,副教授。E-mail:68100265@qq.com项目来源:“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支

持项目(322-61201402701);福建农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11416020);福建农林大学云课程项目。

-215-

提供教学内容 演示文稿 教学视频 习题 教学案例 文献资源 媒体素材出版社提供支持网络教学平台 学习知识 参与教学活动 教师 组织 教学活动 学生 在线讨论课堂小测专题作业 附图 数字课程运行机理

1.2 根据教学对象确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注重专业与通识的融合

《园林艺术原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注重专业与通识的融合,究其原因有以下2点:(1)当前《园林艺术原理》数字课程是为开展混合式教学,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学对象主要是本校的风景园林、园林专业本科学生,从长远角度看,数字课程出版后所面对的教学对象在层次与知识结构水平的不一致,则应以通识教育为主,教学内容更应弹性化;…(2)本课程申请有以教学视频录制为先期重点建设任务的MOOC课程建设,在实际课堂运用中也将融入先期制作的MOOC视频,以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但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

是深具“大规模、在线、开放”性质的在线学习,MOOC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更为大众、复杂的学习群体,存在专业与非专业、知识层次高与层次低等差异,鉴于此,MOOC在教学内容选取和组织上也注重专业与通识的连接[5]。基于以上因素,数字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园林艺术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园林审美水平,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且能运用整体构图的艺术规律进行园林布局和组景,让学生对园林设计有个初步的认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如表1所示。对于专业学生而言,在数字课程应用上还应该结合线下的课堂传授与引导,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拓展知识的应用。

表1 《园林艺术原理》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一览表

章节第1章第2章第3章第4章第5章

绪论

园林美学概述园林景观与视觉形象园林景观艺术

园林色彩构图与意境创造

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熟悉并掌握园林的概念和类别,了解园林学的性质和研究内容掌握园林美的含义内容和特征,理解中西方不同的园林审美观了解园林景观形态要素和形式构成,掌握景观的视觉感知规律掌握园林艺术布置的规律,熟悉景观艺术处理手法

了解组成园林色彩构图的因素,掌握园林色彩构图的方法,掌握园林意境的概念和表达方式

熟悉空间认知的性质及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了解环境-行为的大致内容,熟悉园林景观环境景观设计中的环境行为心理,掌握景观设计中的环境认知和空间行为

掌握园林造景各要素的功能、类型、设计应用

第6章第7章

园林空间构成

园林景观与环境—行为理论

第8章风景园林构成要素

1.3 根据数字课程特点,组织教学活动

数字课程教学提倡学生依据自我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知识间的自然逻辑规律,通过系统化的组织,将

课程知识转变成自我学习与主动探究的认知。知识的转化过程少不了教学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组织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探究性

-216-

中国园艺文摘 2017年第9期

学习等主题活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管理、评价、讨论、反思、应用等。根据《园林艺术原理》的教学内容需要,教

学活动将以讨论、调查、阶段性测验、案例分析等形

式进行组织,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园林艺术原理》教学活动设置一览表

章节第三章

教学内容

园林景观与视觉形象

教学活动

调查测量校园内的一处景观,通过简图和文字来表述不同视距和景物高度关系下的观赏效果期中小测

绿地空间调查及设计园林地形的设计与模型制作寄畅园水体形态分析

组织形式团队合作

第五章第六章第八章

园林色彩构图与意境创造园林空间构成风景园林构成要素

个人完成个人完成团队合作个人完成

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分为团队合作与个人完成。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调查测量校园内的一处景观,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视距、景物高度与观赏效果的关系,掌握园林中景物与观赏点的处理手法;期中小测主要是对前半学期所授知识点的检测;通过对优秀园林绿地的调查,让学生了解园林的空间形式和具体内容,为设计特定园林空间提供借鉴;通过对园林地形的设计与模型制作,学生可以结合实际掌握地形在园林的功能,训练学生的立体思维能力;通过对寄畅园水体形态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水景设计手法与水体的组合形式[6]。此外,教学活动的所有成果以及相关讨论对所有参与数字课程的学生开放,以促使学生之间产生多维的、多向度的互动学习,学习效果得以倍数增长。

比。可见,学生并不习惯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学习与交流;(3)教师提供的教学形式单一,建设初期仅有PPT和视频,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与疲劳的情绪。这些适应期困境在今后的数字课程建设中应通过优化网络教学平台功能,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创建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形式等方式克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4]。

2.2 数字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形式化倾向

数字课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自主化与个性化的学习。然而,现在的课程建设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多是以参与者身份进行学习,没有以主体的身份进行建设。如何将其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逐步开放大学资源,建立数字课程,是避免数字课程流于形式的关键所在[4]。首先,教师应尽快转变传统的教学观,通过在线研讨分组、翻转任务设计、翻转内容发布、线上互动、任务执行预审、预习学期诊断、实体课堂互动等过程,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其次,学生应充分融入课堂活动中,把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及时反馈给教师,确保自己真正理解与消化所学内容,逐渐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并学会交流与协作学习,以适应从现场学习到在线学习转换,避免数字课程实施中存在的形式化倾向实现数字课程建设目的。

2 《园林艺术原理》数字课程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2.1 课程参与者之间存在的适应期困境

《园林艺术原理》课程数字化是遁循边建设边应用的途径开展的,在数字课程试用初期课程的主要参与者存在适应期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教学网络平台是实现课程数字化的保障,但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网络环境的不完善导致学生在线上学习与讨论的不通畅,学生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用于资料的下载与上传,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在数字课程应用半学期过程中,学生线上活跃度一般,从学习档案的数据统计来看,参与学生共156人,访问次数最多84次,最少1次,多集中在1~10次,占总人数的48.1%,访问次数多集中在10~20次,占总人数的38.5%,访问次数在20次以上的,仅占总人数的13.4%,并且访问次数与在线学习时间不成正

3 结论

数字课程是信息时代教育与科学技术结合的新事物,暗含了时代需求,契合了现代人的存在特点,对风景园林教育而言,既是信息时代的机遇也是挑战。它改变了专业课程教学的传统理念、思维与框架,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唯有积极改革传统体系,重构教材内容,合理组织,完善配套资源,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数字时代素养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下转226页)

-217-

“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赵文博1,赵炳营2,文 蕾3

(1.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农牧分院,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2.兴安盟产品质量计量检测所,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3.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系,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美景要求的越来越高,如果景观设计课程仅学习理论知识,对学生今后的就业以及专业的扩展不利,因此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将实践实习学时延长至占该课程总学时的2/3。通过在当地各个公园、广场、道路、学校及居住区进行参观、调查,撰写实训报告和总结,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

关键词:景观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景观设计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教学中理论讲授6周,24学时;实践实习12周,48学时。学生期末成绩考核,由学生平时出勤(10分)+实训报告(实训总结)(60分)+平时作业(10)占总成绩80%+画景观设计平面图占总成绩20%(可手绘、CAD电脑作图)几部分组成,录入教学成绩系统,完成教学任务。

要有其他学科的基础。

2 从现代景观设计的产生和景观设计学

科的发展以及国内外设计的发展状况讲解

(1)景观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主要可以归结为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与工业化相随的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拥挤及聚居环境质量的恶化。基于工业化带来的种种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对城市、对工业化进行质疑和反思,寻求解决办法,才有今天生态景观设计的产生和发展。

(2)国内外景观设计的发展状况。目前中国的城镇化水平约为37%,在未来的10~15年将达到60%~70%,中国的人地关系将面临空前的紧张状态。设计与土地、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是当前的一大难题和热点,也是未来世界的设计主题之一,因此景观设计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景观设计在国外发展的历史较长,值得我们有选择性的借鉴和学习。

1 精讲总论部分的理论教学内容

(1)让同学了解景观概念的来源。给出“园林”这个概念,从古字

字写法,给同学展示园字的园

林构成4大要素讲起。比如:园字“○”表示围墙、范围,引申为建筑,是代表建筑、道路、广场及附属“”表示井,引设施;“”代表土,引申为山石;

申为水体;“Y”表示芽,引申为植物。由此引出园林的构成要素,同学们很容易记住,再讲景观设计的相关概念。

(2)景观设计的产生和发展有相当深厚和宽广的知识底蕴,哲学中人们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在艺术和技能方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得益于美术、建筑、城市规划、园艺及近年来兴起的环境设计等相关专业。但美术、建筑、城市规划、园艺等专业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比较早,尤其在早期,建筑与美术是融合在一起的。城市规划专业也是在不断的发展中才与建筑专业逐渐分开,尽管在中国这里分工体现得还不是十分明显。因此,要想学好景观设计学,必须

3 精讲景观设计的理论基础部分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来展示理论部分

3.1 景观设计的四大要素及景观设计的方法和人类活动的行为空间设计

(1)从地形地貌上了解哪种地形对设计的重要性。地形地貌是景观设计最基本的场地和基础。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考虑生态学的观点,营造符合当地生态环境的自然景观,减少对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同时,可以减少土石量的开挖,节约经济成本。因此,充分考虑应用地形特点,是安排布置好其他景观元素的基础。

第一作者简介:赵文博(1973-),女,副教授;从事农学、

园林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

(2)植被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素材之一。植被是景观设计的生命部分,包括草坪、灌木和各种大小乔木等。巧妙合理地运用植被,不仅可以成功营造出

通讯作者:赵炳营,高级工程师。E-mail:zbyzyyx@163.

com

-2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