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关于成交量的指标,不会骗人的指标
市场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股市中什么都可能骗人,惟有量是真实的”。下面介绍3种关于成交量的指标。
能量潮OBV指标
1. 能量潮指标设计
OBV指标又称为能量潮,也叫成交量净额指标,是通过累计每日的需求量和供给量并予以数字化,制成趋势线,然后配合证券价格趋势图,从价格变动与成交量增减的关系上,来推测市场气氛的一种技术指标。
其计算公式为:当日OBV=前一日OBV+今日成交量。
(注:如果当日收盘价高于前日收盘价取正值,反之取负值,平盘取零。OBV把股价上升时的成交量视为人气积聚,做相应的加法处理,而把股价下跌日的成交量视为人气离散,并做减法运算。)
由于在市场中,投资者对股价未来趋势的分歧会通过成交量的变化反映出来,具体表现为分歧越大,交易量越多。OBV的理论基础是市场价格的变动必须有成交量配合,股价上升时成交量必须增加,但并不一定要求成交量的变化与股价的变化成正比。股价的涨跌而成交量不相应升降,则市场价格的变动难以继续。可以看出OBV的出发点是基于成交量为股价变动的先行指标,短期股价的波动主要是受人气的影响,因此,从成交量的变化可以预测股价的波动方向。
2. 能量潮指标使用要点
(1)OBV指标的应用原则重点在对OBV线形态的变化上。在操作上,一般是把OBV线与股价线进行印证来分析判断。
由于OBV的走势可以局部显示出市场内部主要资金的移动方向,显示当期不寻常的超额成交量是徘徊于低价位,还是在高价位上产生,因此,可使投资者领先一步掌握大盘或个股突破盘局后的发展方向。
(2)在证券市场中,价格、成交量、时间、空间是进行技术分析的四大要素,由此,我们应该清楚OBV指标作为成交量的指标,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价格曲线同时使用才能发挥作用。OBV曲线的上升和下降对进一步确认当前股价的趋势有很重要的作用。
(3)OBV指标方向的选择反映了市场主流资金对持仓兴趣增减的变化。OBV线最大的用处,在于观察股价盘局整理后,何时会脱离盘局以及突破后的未来走势,OBV线变动方向是重要参考指标。OBV指标的曲线方向通常有三个:向上、向下、水平,另外,OBV线呈N字和V字形是最常见的形态。
(4)当股价上涨,OBV指标同步向上,反映在大盘或个股上就是一个价涨量增的看涨信号,表明市场的持仓兴趣在增加。反之,股价上涨,OBV指标同步呈向下或水平状态,实际上就是一个上涨动能不足的“背离”现象,表明市场的持仓兴趣在减弱,这样,大盘或个股向上趋势都将难以持久。
OBV指标
(5)当股价下跌,OBV指标同步向下,反映在大盘或个股上就是一个下跌动能增加的信号。市场做空动能的释放必然会导致股价的大幅下跌,此时,投资者应该首先想到的是控制风险,设立好止损位或出局观望。但是,如果股价持续下跌,而 OBV线却上升,表示承接买盘旺盛,逢低接手强劲,股价很可能会止跌回升。 因此,OBV线的“底背离现象”和“异常动向”往往对于挑选黑马股有着相当明确的指示作用。
(6)当股价变动,OBV指标呈水平状态,这种情形在OBV指标的表现中最常见到。OBV指标呈水平状态,首先表现为目前市场的持仓兴趣变化不大,其次表现为目前的大盘或个股为调整状态,投资者最好的操作是不要参与调整。当股价下跌,OBV指标呈水平状态是股价下跌不需要成交量配合的一个最好的表象。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股价缩量下跌的时间延长,必将带来投资者的全线套牢。
(7)由于OBV指标是根据当日收盘价高于前日收盘价取正值,反之取负值,平盘取零,那么,主力机构按照其指标设计原理,完全可以通过尾盘故意拉抬或打压,达到有意识修改OBV指标方向的假象目的。这是运用该指标时必须清楚的实战制约缺陷。
(8)OBV指标数值从上市之日开始累计计算,因此,它更多属于是一个长线技术指标,灵敏性较差,主要用于跟踪判断主力机构的持仓量变化。但对于一些前期大幅放量拉升上涨后的缩量回调个股,如果单纯用OBV指标来分析主力资金的进出容易出现判断失误,所以,现在该指标的有效性在逐渐降低。有些投资者不从上市之日开始计算,直接取120日或250日周期来计算分析OBV指标线的走向。
单纯用OBV指标容易出错
主力进出指标ABV
成交量是股市的原动力,是股价涨跌的动力。资金量的增减对股价的涨跌起决定性作用。主力进出指标是对OBV能量潮指标的优化平滑处理而创新改造出来的。主要表示不同时间段资金量的对比变化,并从这种变化的相互关系中更明确地表达资金量的增减变化,从而有效地判断主力资金进出股票的状况。
主力进出指标(ABV)一般有短期、中期、长期三条线,分别反映短期、中期、长期资金量的变化。其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图:
ABV指标用法
(1)短期线代表主力机构的短期行为,中期线代表主力机构的中期行为,长期线代表主力的长期行为。
(2)当短线与中线及长线相近,并且平行向上时,形成多头排列,表示主力机构在边吸边拉,可以跟进,可能成为黑马。
(3)当短线与中线及长线相近,并且平行向下时,表示主力机构仍未进场,或部分主力在出货,不可跟进。
(4)当中线与长线由上行趋势转向下行趋势,而短线分别向下行,形成一个断层向下的形态时,可认为主力机构拉高出货已完成,此股一般不会再度炒作,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恢复才有可能启动。
(5)当短线向上拉得太急,与中长线乖离率相差太大时,短线应出货,要等到短线再次向中长线靠拢时,方可逢低吸纳,等待主力再次拉升。
(6)当短线向下行,但中长线仍是向上趋势,此时被套就不用害怕,因为主力仍未出完货,一定还会有自救行为。
(7)主力进出指标除了研判个股外,还适用于对大盘得研判。
(8)由于ABV指标是由OBV指标演化而来,因此,OBV指标的缺陷同样可能在ABV指标上表现出来,这是使用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成交量比率VR指标
成交量比率(VR),是一项通过分析股价上升日成交额(或成交量)与股价下降日成交额(或成交量)比值,从而掌握市场买卖气势的中期技术指标。主要用于个股分析,其理论基础是“量价同步”及“量比价先行”,以成交量的变化确认低价和高价,从而确定买卖时法。
计算公式:
VR=N日内上升日成交额总和/N日内下降日成交额总和
其中:N日为设定参数,一般设为26日。
运用原则:
VR指标
(1)将VR值划分下列区域,根据VR值大小确定买卖时机:低价区域40~70可以
买进;安全区域80~150持有股票;获利区域160~350根据情况获利了结;警戒区域350以上伺机卖出。
(2)当成交额经萎缩后放大,而VR值也从低区向上递增时,行情可能开始发动,是买进的时机。
(3)VR值在低价区增加,股价牛皮盘整,可考虑伺机买进。
(4)VR值升至安全区内,而股价牛皮盘整时,一般可以持股不卖。
(5)VR值在获利区增加,股价亦不断上涨时,应把握高档出货的时机。
(6)一般情况下,VR值在低价区的买入讯号可信度较高,但在获利区的卖出时机要把握好,由于股价涨后可以再涨,在确定卖出之前,应与其他市场要素和技术指标一起研判。
指标功能分析:
成交量比率是须先于价格的指标,在分析低价区域时可信较高,观察高价区域宜参考其他指标。 一般情况下,VR不能明确买卖具体讯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