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0分钟 总分值:100分 得分: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9分)
1.雾来了,它似一件巨大的天衣lǒng zhào( )着大地。不一会,太阳出来了,雾zhú jiàn( )散去,大地才显露出盎然的生机。
2.小时候,妈妈常常qiān( )着我的手来到小溪,来到zhuāng jia( )地,来到pú tao( )园……那里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
二、按要求填空。(7分)
1.用部首查字法查“薄〞字,先查部首 ,再查 画。在“薄雾〞中“薄〞的读音是 。
2.“鼎〞字一共有 笔,第十笔是 。用“鼎〞组两个词语: 、 。
三、把以下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要求填空。 假设( )假设( ) 人( )人( ) 人声( )( ) ( )( )相接 ( )崩( )裂 风( )浪( )
1.写两个ABAC式的词语:
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写一句话: 四、句子快乐屋。(8分) 1.霎时,潮头奔腾西去。 ..
(1)写出加点词语的两个近义词。(2分)
(2)请你照样子写一个句子,用上“霎时〞。 (3分) 2.我会补充句子。(3分)
卵石间有多少 的小水塘,每个小水塘,都 着一个 。 五、课文欢乐谷。(9分)
1.《观潮》这篇课文是按照 、 和 的顺序来写的,突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气势。
2.《走月亮》中“ 〞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表达了“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 。
3.《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写了 、 和 等景物,为我们描
(10分)
绘了一幅 的画面。
六、课内阅读。(13分)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似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似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
1.写出以下词语的近义词。(2分) 逐渐—( ) 颤抖—( ) 飞奔—( ) 犹如—( )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分) 好处:
3.从“ 〞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这两段话是作者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描写的是 的景象。(3分)
4.文中的“水墙〞指的是 ,这样写的好处是 。(2分) 5.读了这两段话,你对钱塘江大潮的气势有了怎样的感受?(2分) 七、课外阅读。(14分)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洼里,坡岗上,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上的小辫儿。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用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五月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小朋友只要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美滋滋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槐花饭是用大米拌槐花蒸的,爱吃咸的,就浇上酱油、蒜泥、陈醋;爱吃甜的,就撒上炒好的芝麻,拌上槐花蜜,可好吃了。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塑料袋蒸过晒干的槐花,一小罐清亮清亮的
槐花新蜜。
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格外漂亮,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槐乡的小伙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全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的,香喷喷的……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1.给短文写上一个适宜的题目。(1分) 2.照样子,写词语。(3分)
白茫茫
大大咧咧 3.请用“ 〞画出描写槐花香的有关句子。(2分) 4.你怎样理解文中两次出现“五月,洋槐开花了〞?( )(4分)
A.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第二次作者带着伤心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B.第一次作者带着喜悦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第二次作者带着兴奋的心情告诉大家洋槐开花了。
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6.如果你来到了五月的槐乡,看着满树的槐花会说些什么呢?(2分) 八、习作。(30分)
你游览过哪些自然景观呢?写一篇习作,可以是身边的景物,也可以是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突出它的特点。不少于400字。
第一单元提升练习参考答案
一、1.笼罩 逐渐 2.牵 庄稼 葡萄 二、1.艹 13 bó 2.12 一 人声鼎沸 鼎力
三、隐 现 山 海 鼎 沸 水 天 山 地 平 静 1.绘声绘色 没完没了 2.今天是开灯会的好日子,广场上人山人海。
四、1.顿时 少顷 霎时,万道金光透过树梢,给水面染上了一层胭脂红。 2.可爱 抱 月亮
五、1.潮来前 潮来时 潮头过后 2.我和阿妈走月亮 无比幸福和喜悦之情 3.归巢的鸟儿 斜阳 芦苇 归巢的鸟儿驮着夕阳,夕阳落在江上染红芦苇
六、1.渐渐 震动 飞跑 好似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
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似大地都被震得颤抖起来。 写出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 3.越来越近 由远及近 潮来时 4.潮来时的浪 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大、高 5.钱塘江大潮真是非常壮观,作者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
七、1.五月的槐乡 2.红彤彤 黄澄澄 黑乎乎 高快乐兴 平平安安 热热闹闹 3.五月的槐乡,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4.B 5.对五月槐乡的热爱之情。 6.例如:五月的槐花太美了,似瑞雪初降,如玉雕的圆球,我要用相机拍下来,把美景留在心里。
八、提示:写自然景观的时候注意按照一定顺序写,突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之情。
8蝴蝶的家
1.认识“避、撼〞等4个生字和“雀〞这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线索,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3.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答,再试着把问题分类。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线索,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难点
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尝试解答,再试着把问题分类。
本课有5个要认识的字,其中“雀〞是多音字。生字较少。在字词教学中,可先集中认识这5个生字。除了认识生字的字形,还可以通过组词等方法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在识字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通过自主学习,锻炼学生自学的能力。
充分阅读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并在此根底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受人物内心的情感。这样既能学习阅读理解的方法,又感受了文字的魅力,在把握文章内容的根底上还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 3.学会表达
学会表达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特点,教他们标准表达
*
很重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要教学生怎样表达内心感受,用“我真……〞这样的句式表达,并结合生活经验迁移运用,真正地让学生的学习从“学过〞走向“学会〞。
〔1〕通过查字典认识本课的生字。
〔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记忆字形,并组词。 〔3〕再读课文,感悟作者为蝴蝶着急的情感。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相信大家都见过蝴蝶吧,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蝴蝶图片。〔课件出示图片〕大家喜欢这些蝴蝶吗?如果这些美丽的蝴蝶遇到了困难,你会怎样呢?
课件出示:
生:喜欢这些蝴蝶,因为这些蝴蝶很美丽。如果这些美丽的蝴蝶遇到困难,我会很着急的,并且想要帮助它们。
师:有一个人也非常关心这些蝴蝶。他想,下大雨的时候,蝴蝶是不是也回到自己的家里避雨了呢?这些蝴蝶的家又在哪里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板书:蝴蝶的家〕
设计意图:
出示图片,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对本课内容产生兴趣,为全文的品读奠定根底。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以小组为单位自学课文,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课件出示:
1.生朗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小组成员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2.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小组成员互读,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3.学习生字,记住字形、字音,掌握“雀〞这个多音字。小组长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生读课文,师巡回指导,解决每个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3.小组长汇报小组成员识记生字的情况。
在生字的识记中,我们在识记的字形上,通过组词等方式了解了字义。 认识多音字“雀〞:麻雀〔què〕;家雀〔qiǎo〕。 设计意图:
读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在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字词,同时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根底。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赏析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
1.用“_______〞画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并用适宜的词语概括环境的特点。 2.最后一句是哪种类型的问句?意思不变,将其改为陈述句。你觉得是问句好还是陈述句好?为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学生默读第1自然段,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师巡回指导。 〔2〕每个小组推选一位成员交流答案,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师及时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师总结:这段文字大局部是环境描写,我们可以用“恶劣〞一词概括出环境的特点。通过“消沉、黑、吼叫着、震撼着、喧嚷着、黑压压、水淋淋〞这些词语无不表达出雨势之大,更增加了作者的担忧——蝴蝶怎么办?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最后一句“这不是难为蝴蝶吗〞是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为“这就是难为蝴蝶〞。比起陈述句,反问句表达的感情要更加强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忧,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2.赏析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
1.找出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并说说中心句的作用。 2.该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3.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共鸣?
〔1〕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师巡回指导。
〔2〕师指名答复以下问题,在全班交流,并请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师也及时进行评价。
预设:“我一想起来就为蝴蝶着急。〞这句话是中心句,起总领全段的作用。 这段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
〔3〕引导学生抓住“轻盈、载不动、柔弱、无力〞等词语,体会蝴蝶的弱小。
3.赏析第3~4自然段,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
答复能缓解“我〞的焦虑吗?
2.作者对蝴蝶的家进行了哪些设想?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 3.这两段文字运用了怎样的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1〕小组活动:读课文,讨论并解决问题。师巡回指导。 〔2〕指名答复以下问题,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师及时进行评价。 〔3〕引导学生抓住设问句,通过品读问句及答语,体会作者对蝴蝶在雨天没有家的担忧之情。
预设:这两个自然段运用设问的句式,自问自答,一一否认自己的答案,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着急〞。这样的句式能把作者对蝴蝶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4.赏析第5、6自然段,课件出示要思考的问题: 课件出示:
1.女孩的话给了“我〞怎样的启示?引发了“我〞怎样的想象? 2.你觉得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1〕引导学生体会“它们是那么快乐,那么鲜艳〞一句中隐含的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抓住“一定、美丽而香甜〞这些关键词,想象蝴蝶的家的美好。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通过自学引导,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而把握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培养学生关爱弱小生命的美德。
5.文中有一句话贯穿全文,请同学们找出来,并说说它的作用。 〔1〕生通读全文,试着找句子。
〔2〕师引导学生找句子,并通过串联课文内容,体会“主线〞对全文的作用。
四、学会质疑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有许多的疑问,表达了作者善于质疑的品质。读了文章,我们会有什么疑问?提出自己的问题,试着给这些问题分类并选择你认为值得思考的问题,自己解决一下。
〔师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方面、蝴蝶生活习性方面甚至其他方面提出问题均可。〕
设计意图: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提问、善于学习的品质。
五、布置课外作业
带着作者的这些疑问,通过互联网或查阅相关图书和资料,看看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设计意图:
课外拓展延伸,拓宽学生知识面,教会学生充分借助学习工具解决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把课堂充分交给了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自主学习,老师只需履行引导的作用。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从文本内容、作者情感和文章结构上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文本有多方面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以读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设计是简单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自由的。为了让学生了解文本,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阅读。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作者对弱小生命的关爱,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关爱弱小生命的美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