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古诗词背诵练习及答案
《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 ____________”。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
心
专
一
也
会
有
所
成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说》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
, ”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地指出了从师的标准:“
, , , 。”
3.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 , ,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
,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 ,
, 。”
7.《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
。”
8、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 。
9.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 。”
10.“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 ?”一致。
11.《师说》中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诗句是:
, , ?
12.《师说》中,对于为子择师自己却耻于学习这种现象,韩愈最后的评价是:“
, 。”
1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
《赤壁赋》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2、苏轼《赤壁赋》中
“ , , , 。”四句完美化用了《楚辞·少司命》中的“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的短促、人类的渺小的句子是: , 。
4、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
。
5.苏轼《赤壁赋》中用 , 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6、《赤壁之战》中写曹军战船千里连接,战旗遮天蔽日的两句是: , 。
7、《赤壁赋》中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 ”的认识
8、《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两句是: ,
。
9、《赤壁赋》中用“ , ”。来写游人任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10、写月亮升起后,对游人依依眷恋,脉脉含情,实则是游人对明月的喜爱的句子:
, , 。 11、写出赤壁赋采用夸张、对偶、拟人手法写出簫声使蛟龙起舞,寡妇哭泣的两句:
, 。 12、写出《赤壁赋》中客人与长江对比感慨人生短暂的两句: , 。 13、写出《赤壁赋》中以眼前的流水在流逝而永不停息为例说明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又
是
相
对
静
止
不
变
的
哲
学
原
理
的
两
句
是: , 。 14、写出《赤壁赋》中,从变化的角度看月和水,说明世间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哲学
原理的两句: , 。 15、 写出《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看月和水,说明世界与“我”又是静止的永恒不变的哲学原理的两句: , 。
16、描写客人箫声的句子是: “ , , , , 。” 赞美箫声极大的感染力的句子是:“ , 。” 17、《赤壁赋》中描写曹操吟其《短歌行》一诗的情形是:“ , 。” 18、客人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是:
“ , 。” 19、《赤壁赋》中用“ , ”描写月出美景,月 下江面的景象是:“ , 。”
《登泰山记》
1、 文中表达因道路冰滑而登山不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作者登上山顶后看到的壮观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表现作者在山顶看到的夕照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 文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日出前云雾中山的形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文中表现日出前天边云彩变化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表现日出后再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的景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琵琶行》
(1)《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琵琶声的轻快与冷涩。
(2)诗中以通感手法表现琵琶大小弦演奏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琵琶行》中既写出琵琶女矜持、腼腆,又写出作者急于与琵琶女相见的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5)《琵琶行》中既交待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才貌双全,色艺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写出乐曲因幽咽低沉而暂停,也写出了诗人听乐入迷和欣赏水平的高超。
(8)《琵琶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了琵琶女而今只有在梦里回味往昔的“荣光”而倍感孤寂伤感的情怀。
(9)《琵琶行》中用鸟鸣声和流水声来形容琵琶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来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11)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琵琶行》中用“比”的手法,描摹琵琶乐音和旋律的变化,如表现急切而愉悦情调(清脆圆润的乐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热烈紧张场面(激越雄壮的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曲的终止也写得很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听众继续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短歌行》
1、曹操《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句子: , 。
2、《短歌行》中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的句子: , 。
3、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诗句,点明了“愁”的一个原因,即对人才的渴求。作者所引用的诗经原是写恋人之间的思念,那种悠长,那种亦喜亦忧,可见诗人对人才的一片深情的句子: ,
。
4、曹操在《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欢迎贤才的心情。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作者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不甚欣喜的句子: , 。
5、曹操在《短歌行》中用比喻的手法,以明月的可望而不可取,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的句子: , 。
6、曹操在《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表达了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句子: ,
。
7、曹操在《短歌行》中写明月升起,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比喻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有些人才犹豫不决,彷徨不知何去何从。作者以设问的方式,曲折地为贤才指明方向的句子: , 。
8、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然后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表达作者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的句子: , 。
《归园田居》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 ,
。
3、《归园田居》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的句子:
, 。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
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 。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的诗句: , 。
7、《归园田居》中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的句子:
, 。
《梦游天姥吟留别》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送我至剡溪。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芣苢》
1、《芣苢》一诗出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一首民歌,它的起首句是: , 。
2、《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 。”是对采摘过程的细腻观察。
3、《芣苢》一诗中,“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 。”是对收工时满载而归的叙写。
4、重章叠句是《芣苢》中尤为重要的艺术手法,“ ”四字的反复叠用,反复咏唱,尽显其音乐之美感。
5、《芣苢》中,以包含动词的“ ”开始,到“ ”的终止,表现了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
6、《芣苢》中的“ ”和“ ”两句各含有一个动词,从字形可以看出,诗句不只一般地表现采摘动作,而且连带说明采摘工具。
7、《芣苢》中,描写女子顺着茎成把地采取车前草的句子是“ ,
”。
8、《芣苢》中,描写女子用衣襟兜住采摘的车前草的句子是“ ,
”。
9、《芣苢》中,描写女子把衣襟掖在腰带上装车前草回家的句子是“ ,
”。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
1、《文氏外孙人村收麦》一诗中,“ , ”两句写了收麦前的天气状况——久雨忽晴。
2、《文氏外孙人村收麦》一诗中,苏辙用“ , ”两句写自己做饭备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表现出对外孙辛劳的疼爱之情。
3、《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 “ , ”两句写麦收结束,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
4、《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的“ , ”既点明了季节的特点,也包含有古时尊老的品德和浓浓的亲情。
5、苏辙在《文氏外孙人村收麦》中,以“ , ”两句,从饮食的角度写出农活的忙碌劳累,其中也隐含着收获的喜悦。
王国维 治学三境界
1、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
2、 第二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描述了如何为此下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地追求,忘我地奋斗。
3、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也会突然豁然领悟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郑燮《题画》
1、郑燮在《题画》中写看到“————————,——————————”美景,然后“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2、郑燮在《题画》中提到“定则”和“情趣”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声声慢》
1.《声声慢》的起句“ , , ”使用了一连串叠词,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2诗词讲究借鉴, 温庭筠词有“梧桐树,三更雨”句,李清照《声声慢》中的 “ ,
、 ”意思与之相近。
3.形容愁绪,或言愁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却化多为少,把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和说不尽的思绪都化作一句“ , !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以乐景写衰情可以使哀伤的情感表达得更出色,《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使用这一手法的句子是“ , , ”。
2.作者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结尾发出“ : , ?”的慨叹,这是借廉颇自比,表达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发出“ , ”的感慨,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净尽。
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
义隆希望能够“ ”,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 , ”两句思接千载,追忆孙权,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及其功业的仰慕。
6.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 , ”
7.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的典故,以古喻今的句子是“ , , 。”
《念奴娇﹒赤壁怀古》
1.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 , ”表现出了周瑜的儒将风度和运筹帷幄。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手法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句子是“ , , ”。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 , , ”喻示周瑜功名早成,而自己鬓发斑白却仍无建树,表达壮志未酬的郁愤和感慨。
4.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5.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 ”两句,收束了
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 , ”两句抒发了作者收复中原的壮志受到种种阻碍、无法实现的感慨。
2.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从江水落笔写怀旧之情,表达内心无比悲伤的句子是“ , 。”
《虞美人》(李煜)
1、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一个诘句惊心动魄,把李煜的愁闷劈空倾泻下来,这个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 _ _____。”这其中包涵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短暂无常之意。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直接抒发亡国之恨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
_ ___ _____ 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对比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 _________,
__ ________ ___。”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_______ ______,___ __。”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5、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
6、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不见人面的物是人非之感;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 __,
____ _________。”也写出了这样的感受,由此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7、“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一词中也用到了这两个意象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
8、李煜的《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 ”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静女》
1、《静女》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未见恋人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
2、《静女》中说荑草是女主人公跋涉远处郊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写姑娘故意躲起来,小伙子焦急的句子“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
4、“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两句运用双关语来赞美姑娘。
5、“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是说,并不是茅草本身美,而是因为爱人送的才美,这是爱人及物,移情于物的手法
《涉江采芙蓉》
1、在《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徒劳张望故乡的情状。
2、《涉江采芙蓉》中表达主人公与爱人分隔两地,无限惆怅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
3、《涉江采芙蓉》中描写了一副女子们在江中采莲,而湖岸泽畔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的美好、欢乐的画面的句子是: “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
4、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
《鹊桥仙》
1、 秦观在《鹊桥仙》里赞叹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的七夕相会胜似人间长相厮守的美好,正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
2、 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表明自己独特的爱情观)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
《沁园春 · 长沙》
1、《沁园春 · 长沙》点明时间地点的三句
是: , 。
。
2、《沁园春 · 长沙》对景物描写富有层次感的六句是: , 。
, , , 。
3、《沁园春 · 长沙》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的深沉思考的三句是:
, , 。
4、《沁园春 · 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 。
5、《沁园春 · 长沙》中表达了词人视反动统治者如粪土的诗句是: 。
6、《沁园春 · 长沙》中表明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年轻人要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的三句是:
, ,
《劝学》参考答案
1.学不可以已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师说》参考答案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6.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7.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犹且丛师而问焉 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9.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0.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11.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1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赤壁赋》参考答案
1、舳舻千里,旌旗蔽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4、白露横江,水光接天5、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6、舳舻千里,旌旗蔽空7、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8、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
长终。
9、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1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1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1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15、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16、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交,泣孤舟之嫠妇。
17、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8、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登泰山记》参考答案
1、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2、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3、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4、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5、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6、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琵琶行》参考答案
1.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5.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6.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7.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8.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9.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10.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11.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12.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短歌行》参考答案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2、慨当以慷,忧思滩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3、青青子岭,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5、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6、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譙,心念旧恩。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8、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妇心。
《归园田居》参考答案
1、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4、狗吠深巷中,鸡鸭桑树颠。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这自然。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7、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答案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湖月照我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4.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7.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登高》答案
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4、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5、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芣苢》参考答案
1、采采芣苢 薄言采之 2、薄言掇之 薄言捋之 3、薄言袺之 薄言襭之 4、采采芣苢
5、薄言采之 薄言襭之 6、薄言袺之 薄言襭之 7、采采芣苢 薄言捋之 8、采采芣苢
薄言袺之 9、采采芣苢 薄言襭之
《文氏外孙入村收麦》参考答案
1、三夜阴霪败场圃 一竿晴日舞比邻 2、急炊大饼偿饥乏 多博村酤劳苦辛
3、闭廪归来真了事 赋诗怜汝足精神 4、欲收新麦继陈谷 赖有诸孙替老人
5、急炊大饼偿饥乏 多博村酤劳苦辛
王国维 治学三境界 参考答案
1、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3、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郑燮《题画》参考答案
1、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2、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声声慢》参考答案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3.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参考答案
1.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杜鼓。 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4.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6.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7.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念奴娇﹒赤壁怀古》参考答案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4.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
5.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参考答案
1.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2.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虞美人》参考答案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6、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7、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8、小楼昨夜又东风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静女》参考答案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4、彤管有炜,说怿女美5、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涉江采芙蓉》参考答案
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2、同心面离居,忧伤以终老
2、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4、 同心面离居,忧伤以终老
《鹊桥仙》参考答案
1、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2、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沁园春 · 长沙》参考答案
1、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2、看万山红遍,层林浸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4、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5、粪土当年万户侯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