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来源:画鸵萌宠网
苏教版五下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答案

一、1.点拨:通读全文,分析一下每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然后总结概括,提炼出符合本文主题的题目。也可以找找看哪个词语出现的频率最高,就选择那个词语做题目。

答案:春天的色彩

2.点拨:首尾呼应是一种写作手法,就是文章前后各有一个句子是说明一个意思,.所以,又称对照。读一读文章的前后两个自然段,找出表达意思有关联的句子。

答案:开头: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结尾:我终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 3.点拨:第一自然段开头概括写春天的色彩是五彩缤纷的,后面几句具体写了具有代表性的几种色彩。先概括后具体的写法就是总分结构。 答案:总分 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

4. 点拨:读一读上面的句子,把句子中的表示颜色的词语改写成叠词。后面的省略号表示还有很多不同的颜色,我们可以自己想象写出几个。

词语答案:红通通 蓝湛湛 绿油油 黄澄澄 ;粉嘟嘟 红彤彤 红艳艳 绿莹莹

5.点拨:认真读中间几个段落,抓住重点句子和词语找出来。 答案:春天的雨 春天的风 春天的花 春天的天空

6.点拨:首先明白什么是疑问、什么是设问,什么是反问句,然后认真读下面的几个句子,根据各个句式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

答案:A B B C

二、1.点拨:认真读第一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提炼即可。 答案:绿草 粉花 柳絮 鸽子 花香 2.点拨:在文中找出这两句话读一读,抓住“丑丑、黯淡”这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认真思考。 答案:指(小花的)不美,也暗指女孩的残缺卑小,表现作者对残缺卑小生命的怜爱。 (2)指小女孩情绪低落,流露出小女孩的悲观心理。

3.点拨: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1)委婉含蓄,体现了老人对盲女孩的尊重。表现了老人的善良和爱心。

(2)运用比喻,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对女孩的希望和鼓励;虽残缺卑小,但仍然要像花儿一样勇敢开放,乐观生活。

4.点拨:认真品味老人说的几句话就可以提炼出答案。

答案:花儿的开放与残缺、卑小无关,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都可有所作为; 一个人只要用心、用爱去感受世间万物,就能体会生活的美好。 5.点拨:通读全文,认真感悟提炼。

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人讲述的深刻道理。 6.点拨:最受启发的句子一般是含义深刻的句子,一般情况在文章结尾,当然也可能在中间,本文中应该是最后一句启发性最强。

答案示例:其实盲人也是可以看到这世界的,却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用感觉,甚至,用爱……

三、1. 点拨:这首诗是杜甫在漂泊西南时,为追怀诸葛亮所作。答案:诸葛亮 2.点拨:本文运用第一人称,采用拟人手法介绍了益生菌的特性。

答案:拟人 赋予益生菌以人情感,向大家娓娓道来,益生菌的知识在不经意间就已经学到了,通俗易懂。

3. 点拨:认真读短文,在文章中直接寻找答案。 答案:要活的;数量要多;有益,但不是万能。

1 / 6

4.点拨:要通读全文,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这几种说法的对错。 答案:(1)× (2)× (3)√

5.点拨:可以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把深奥难懂的知识具体生动化,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具可读性,更好地易于接受。 答案:大家好!,我是来自大海的鲸。我们是哺乳类动物,有人说是鱼类,那是错的,因为我们是跟牛羊一样是用肺呼吸的,而且我们还是胎生的。

我的体重很重,有3万公斤重,14米长,我属于须鲸,主要吃小鱼和小虾,但我的同胞兄弟--齿鲸不一样,它们主要吃大鱼和海兽,有时还会吃我们呢!

我们呼吸时最漂亮了,我的鼻子长在头顶上,过一会儿就要呼气,我们呼气时,形成了一股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我们最多能喷到15米那么高,但我兄弟却截然不同,他们喷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他们的水柱比我们矮多了,所以有经验的渔民能根据我们水柱的大小来判断我们的种类和大小。

睡觉是我们的必修课,我们总是几头聚在一块,头朝里,尾巴朝外,像圆圈似的浮在水面上,这样既有利于我们逃生,又利于我们呼吸。

其实我们的性情是很温和的,我们不会主动去攻击人类,我们很想与人类交朋友的,如果你愿意,可以去大海或者海洋博物馆。

四、1.第十一次 2016年10月17日。 2.景海鹏 陈冬 景海鹏 神舟九号

3.点拨:2016年3月6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五研究院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代表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原因。

答案:受生命保障系统能力限制,为延长航天员在太空驻留时间,只能减少人数。 4.点拨:可以从民族自豪感这方面和发射载人飞船的目的两方面说。

答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这说明我国的航天技术有了进一步的突破,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倍感自豪,长大了我也想当宇航员去太空搞科研。

五、1.点拨:“霍金是谁?他是一个大脑,一个神话,一个当代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一个科学名义下的巨人”这是一个自问自答的句子。 答案:设问句

2.点拨:13针,大约48小时,都是具体的数字。 答案:具体的数字

3. 点拨:可以结合选文内容概括,也可以找到承上启下的中心句来解答。 答案:霍金虽然重度残疾,但还是顽强地生活和工作。

4. 点拨:因为这的“站”不是真的站了起来, 是有特殊意义的。

答案:这里并不是说霍金真的可以站起来了,而是指霍金拥有毅力和勇气。 5.点拨:根据短文内容概括提炼。

答案: (1)霍金被撞后,伤势很严重,但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工作 (2)霍金不屈服命运,希望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3)在完全失去说话能力,身体完全无法移动的状态下,他写出了时间简史。 六、1.点拨:认真读短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暴怒无常”这个词语,然后找出相关句子 读一读,依次并写出来。 2 / 6

答案: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眼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然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点拨:通过我的暴躁表现与母亲的和蔼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 作用:表现我病后的痛苦与绝望,反衬母亲对待疾病的平和心情。 性格:慈爱、坚强。

3.点拨:找出文中两次描写看花的句子,仔细品味一下,理解母亲的用意。结尾是妹妹推着“我”看菊花,与前文照应,这里重点描写菊花的美丽,表现作者已经摆脱困苦,有了一份乐观向上的好心情。

答案:用意:调节儿子的情绪,激发“我”战胜疾病的勇气。

作用:表明“我”摆脱了痛苦的心境,变得坚强起来;照应上下文。

4.点拨:第一句是母亲说的,鼓励儿子坚强活下去。第二句指的是我和妹妹理解母亲的心思,坚强面对人生。

答案:①是写母亲在鼓励儿子坚强地活下去,表现了伟大的母亲。

②是写儿子对母亲在天之灵的深情告慰,表现儿子坚强活下去的决心。

5.点拨:首先要清楚题干的要求,是选择下面几个选项中正确的两项,说明下面只有两个是正确的,我们可以用排除法。(A段从“北雁”可知春天;B第三段这一细节表现母亲的失口后的自责;E借她一生的艰苦衬托她的坚强) 答案:CD

七、1.点拨:认真读第一自然段,抓住重点句子就可以发现这几个词语概括了这几座山的特点。答案: 峰峦叠嶂(嵩山)、险峰陡峭(华山)、山峦秀美(衡山)

2. 点拨:认真读选文第一自然段,抓住重点句子读一读,第三句话中就包含了答案。 答案:“祝融峰之高”、“藏经殿之秀”、“方广寺之深”、“水帘洞之奇” 3.点拨:通读短文,发现第三自然段中的第一句是“第一次感受云海。”,这句话就是这个段的中心句,后面几句话就是具体写自己对云海的感受的。

答案: 只感觉自己漂浮在云里,呼吸着乳白色的雾气。好像它们是仙气,我伸手一捧,仙气便从指间溜走。那种惊喜就不用说了。不由得感动起来。什么烦恼忧愁全被一眼望不到边的云海淹没了,留下的只是惊诧和啧啧的赞叹。 4.点拨: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 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这句话的意思是五岳是最美的。 答案: 五岳都去过了,其他的山就基本不用看了,五岳已经囊括了其他山的特色 5. 点拨:从“高千尺”可以看出祝融山的“高”,从“云海若仙境”可以看出祝融山上云雾缭绕,很美。后面的诗句出自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夜宿山寺》。 答案:高和美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八、1. 点拨:这是对形近字的考查,找出用法不正确的字划掉。 答案:纯 幕

2.点拨:本文比喻句较多,有明喻、借喻、暗喻。虽然有的是不包含比喻词,但是本体和喻体都存在。 答案:(1)本体:小镇。 喻体:黑白水墨画。

(2)本体:拱形桥 平卧桥,喻体:彩虹 长笛。 (3)本体:石桥 ;喻体:月。

3 / 6

(4)本体:环秀桥 喻体:一首优雅的古诗。 本体:半圆的桥孔与水中的倒影 喻体:碧玉圆环。

(5)本体:雨 喻体:衣; 本体:江南的雨 喻体:诗人的眼泪。 本体:诗人的雨 喻体:江南最美的容颜。

(6)本体:桥 喻体:古老的书

3.点拨:认真读短文,抓住重点句子找出重点句段体会。第二自然段“西塘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桥多、弄多、廊棚多。”就概括了江南水乡的特点。 答案:桥多、弄多、廊棚多。

4.点拨:带着问题认真读短文,抓住重点句段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第五自然段中可以找到答案。

答案: 环秀桥 半圆的桥孔与水中的倒影合二为一,合成一个碧玉圆环 5.点拨:抓住文章的主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这句话。 答案:因为西塘的美让作者着迷,沉醉,流连忘返。

九、1.点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答案: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子。 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2.点拨:首先读懂题干的要求,再认真读原文,看看下面几个选项是否是文章中所表述的。DE选项虽然也应该是一个父亲对生病孩子的关爱,但不符合本文中父亲的做法。 答案:ABC

3.点拨:联系全文内容,弄明白本文所要表达的主题。

答案:因为父亲不向病魔屈服,用自己的坚持帮助女儿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使她避免了戴着颈部支撑架度过余生的命运,所以作者说是父亲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4.点拨:父亲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要从对父亲的感激敬仰方面说。

答案示例:爸爸,你是一个伟大的父亲。你面对女儿如此严重的病痛,你不轻易放弃,与死神去拼搏抗争,终于换回了我的第二次生命。谢谢你,爸爸!我永远爱你!

十、1.点拨:通读全文,我们可以感受到浓浓的母爱,全文围绕的线索就是那把没有更换的锈锁。所以设置题目可以跟母爱与锁相联系。 答案:母爱就是那把锁

2.点拨:在文中找出这句话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

答案:不一样。第一个是说物质上的,没吃没穿,一穷二白。

第二个说的是精神上的,没有朋友,没有爱人,没有亲人,也没有理想。

3.点拨:首先明白题干要求是找出作者不正确的想法,下一步要认真读下面的选项,把正确的选项找出来,不正确的也就显而易见了。 答案:C

4.点拨:通读全文,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已经在外乡取得一定的成就,他每年都忙得顾不得回家,每年都要给母亲邮寄钱,所以即使母亲很简朴,她也不会换不起一把锁。所以AB选项是不正确的,尽管游子回家都很激动,但D选项也不是本文所要表达的思路。 答案:C

5.点拨:要写出对母亲的敬爱,感恩母亲,愧对母亲的心情。

答案:读了本文,我很感动,母爱太伟大了。对于贫穷,那位母亲也是无能为力,但她知道孩子在外闯荡的艰辛与不易,她也知道年轻人的自尊与骄傲。于是,她留了一把锁,无论孩

4 / 6

子在外面怎样,他随时可以回家。有一道门,永远为他敞开!有一份爱,永远在等待!母亲,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衰老;家门上的那把锁,经历岁月的沧桑,也变得锈迹斑斑;可是母亲的那份爱,亘古不变!对于出门在外的游子,那把锁,是我们永远的牵挂,永远的留恋!

十一、

1.点拨:短文第一句话就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任务等。 答案:1940年9月,百团大战 准备攻取管头据点 赵章成

2.点拨:认真读短文,在文章中找出写赵章成寝食难安的句子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寻找答案。 下面选项的AB与文章表述不同,所以不正确。 答案:C

3.认真读原文,在短文的第二自然段结尾处交代了制作辣椒炮弹的过程。

答案:他们把迫击炮弹里的炸药倒出一部分,然后把辣椒压成面,装进去,再装上引信。 4.点拨:认真读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关键句子画出来。

答案:正当敌人得意忘形之时,赵章成下达了口令:“辣椒炮弹装填---放!” ,只见一发发“辣椒炮弹”飞向敌阵,在敌碉堡周围爆炸了。一股股浓烈的辛辣气味涌进敌堡,呛得敌人难以忍受。由于不知道我军使用了什么“新式武器”,敌人连滚带爬纷纷弃堡出逃。我攻击部队抓住有利时机迅速发起冲锋,将暴露之敌一举歼灭。 5.点拨:要写出对神炮手的敬仰之情。

答案:赵主任,你是神炮手,了不起。你机智勇敢,足智多谋,利用小小辣椒攻占了敌人的据点,你是中国人的骄傲!

十二、1.点拨:认真读原文,抓住重点词语提炼题目。 答案:八女投江

2.点拨:认真读短文,根据短文和历史事实找出答案。 答案:B

3.点拨:认真读原文第一自然段,(1)(2)是错误的表述,(3) 是正确的。 答案:××√

4.点拨:可以从文中找答案,也可以自己提炼概括,但都要突出赞美她们的英雄气概。写出国家领导对她们的纪念活动。

答案:她们壮烈殉国,表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举行“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2009年9月14日,她们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十三、1.点拨:认真读原文,根据短文内容提供来连线。

答案:蝙蝠——雷达、鸟儿——飞机、蜻蜓——飞机、苍蝇——飞机、蚊子——飞机、蜜蜂——飞机、鲸——轮船、袋鼠——越野汽车、贝壳——坦克

2.点拨:认真读原文,抓住第二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子就可以找到答案。

5 / 6

答案: 经常发生机翼因剧烈抖动而破碎的现象 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块比周围略重一些的厚斑,这就是防止翅膀颤抖的关键。 3. 点拨:认真读短文第三自然段,找出答案。 答案: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体”,而“流线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 4.点拨:认真读原文,联系全文,提炼出答案。

答案:因为人类从这些生物身上学到了许多理论,并运用到了现实生活中。 5.点拨:根据对短文的第四自然段的理解和自己的知识积累来做这道题,这是由书本到拓展的提升训练。

答案:鸡蛋——薄壳结构——人民大会堂 、 北京火车站——鸟巢、水立方

十四、1.点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答案: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2.点拨:认真读短文,抓住关键句子认真思考,联系上下文理解人们春季不可能会讨厌雨水和植物。 答案:B

3.点拨:认真读短文第二自然段,我们发现这一段话运用了很多数字介绍短命植物,所以应该是数字说明法。 答案:D 4.点拨:这是对短文的结构进行考察,所以首先要理清文章思路,再提炼出短语。 答案:种子萌发 生长结束;水量充沛 干旱高温。

5.点拨:这是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所以首先要多读几遍短文,弄清楚主要内容。 选项A应该是到了第三年还可以发芽,所以错误。选项B应该是30%-40%,所以是错误的。选项C 是因为这里春季雨水充足,所以也是错误的。选项D是正确的。 答案:×××√

6 /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