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中物理力学的学习方法之浅谈

来源:画鸵萌宠网


高中物理力学的学习方法之浅谈

力学是高中物理的基础,又是重点和难点,其覆盖面广,内涵深刻,学好力学是学好高中物理的关键所在。我在平时的教学中非常关注学生对于力学的学习方法的指导。现就本人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和大家共享,并希望得到中肯的指导和建议。

一、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力学的框架及内容

力学的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客观规律及其运用,为此,力学中引入了很多概念和这些概念所构成的规律,学习中注意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要深刻,还要注意不同的物理规律之间的区别和内在联系。多总结,要对知识进行详细分类和整理,特别是定理,要深入理解它的内涵、外延、推导、应用范围等,总结出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最好归纳出知识网络结构图来。

目前,不少老师采用“单元教学法”,实行整章齐下、大段要求、重点攻克的教法,教师的主导作用既表现为帮助学生从整体出发,认识部分,又在各部分联系的基础上,高一层次地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无疑对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认识理想化的研究模型和研究过程,并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理想化模型是重要的科学抽象化的方法,即只研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使研究问题简化。如,质点、点电荷、单摆和弹簧振子等理想化模型,平衡状态、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抛体运动、简谐振动等是理想化运动模型,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及电荷守恒也是理想化的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考过程是一个“建模”过程,即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审清题意,能够准确而恰当地将物理问题模型化,是学好物理的最高要求。

对物理模型的教学应该着重使学生弄明白四个问题:为什么要引进理想模型?理想模型与实际研究对象有什么不同?一个正确的理想模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理想模型对于我们的研究有什么意义?使学生对理想模型在探索物理规律过程中的作用有明确的认识,并逐渐学会使用这一方法较灵活地解题。

三、掌握重要研究方法和基本的解题技巧

对于受力分析中的隔离法、整体法、解析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以及力的正交分解和矢量运算法,是通过举一反三的练习,归纳总结解题经验,才能熟练掌握其运用场景和运用技巧,选择最为恰当的解题方法,从而既快又准地解决问题。例如:力学的动态平衡问题中,已知条件为线段或距离的长度时,一般用力的矢量三角形和长度的标量三角形相似的方法解题。而对于有一个力的方向发生变化时常常采用图解法来解题。

探究性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既有普遍性,又有必要性,而在验证性实验中,理想化又起到关键性作用。

四、注重图象法在力学问题中的作用

图象法是通过建立坐标系表达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描述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不仅在力学中,在电磁学中、热学中也是经常用到的。如,位移图象、速度图象、振动图象、波动图象、电磁场图象、温度压强图象等。图象法具有直观的优点,尤其在解追及相遇问题中图象的直观特点表现得尤其突出。应用图象要注意几点:(1)看图象先要看清纵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及其单位,(2)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搞清图象所代表的函数关系与物理公式之间的联系。(3)了解图象的斜率、截距、面积、交点及拐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关键在力学中将图象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熟悉图象的特性以后,通过类比,解决其他的图象问题就得心应手了。

五、注重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一般来说,解决各物理量之间的制约关系问题时,严密的逻辑推理就显得尤其重要。例如机车启动问题的专题中,当机车以恒定的功率启动时,要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当机车匀加速启动时,先匀加速运动,当功率增大到额定功率以后,要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直到达到最大速度为止。这类问题的解题难度不在计算,而在于经过全方位、多角度的推理分析,理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制约关系。

总之,力学知识、方法的综合应用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问题,涉及考查力学知识的重要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综合试题每年都有,而且这类题难度较大,分值较高。另外,力学和电学的综合问题是历年高考中常见的综合问题,这类问题表面上看是电学问题,实际上是力学本质,是”电学搭台,力学唱戏”,是力学规律在电学环境中的具体应用。力学与电学的结合点是“力”,做好受力分析是解决这类力、电综合问题的基础,也是解题的关键步骤,这就要求对力学的学习要既全面又深刻,既牢固又灵活,所以好的学习方法就显得必要而宝贵了,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教会学习方法成了我们平时教学中任重而道远的课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