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世界环境日是每年的什么时候
【篇一:世界环境日是在每一年的6月5日】
世界环境日是在每一年的6月5日,是由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世界上第一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所建议,于1972年10月,经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确定的。每年这一天,联合国各成员国要以各种形式开展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从1974年开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根据这一年的世界上的主要环境问题,确定一个宣传的主题。从1987年开始,还要选择一个城市作为联合国的宣传活动中心。联合国根据当年的世界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每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联合国系统和各国政府每年都在这一天开展各种活动,宣传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重要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时发表《环境现状的年度报告书》,召开表彰―全球500佳‖国际会议。
中国从1985年6月5日开始举办纪念世界环境日的活动,以青年人口,环境为主题 。自此之后,每年的6月5日全国各地都要举办纪念活动。1993年北京被选为举办庆祝活动的城市,其主题是打破贫穷与环境的怪圈。
[编辑] 每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和活动中心 1974年 只有一个地球 1975年 人类居住
1976年 水,生命的重要源泉
1977年 臭氧层环境问题;土地流失和土壤退化 1978年 没有破坏的发展
1979年 为了儿童——没有破坏的发展
2001年 时间万物,生命之网 意大利,都灵和古巴,哈瓦那 2002年 使地球充满生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 2003年 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黎巴嫩,贝鲁特 2004年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西班牙,巴塞罗那 2005年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美国,旧金山 2006年 沙漠与沙漠化 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
2007年 冰川消融,后果堪忧;中国主题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特罗姆瑟,挪威 2008年 踢除旧习,迈向低碳经济 惠灵顿,新西兰
2009年 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 墨西哥城,墨西哥
【篇二:关于世界环境日】
关于20xx年世界环境日 世界环境日,设立于每年6月5日,是联合国最重要的纪念日之一,旨为提高世界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增强政治上的影响力。 20xx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与沙漠化,口号是莫使荒地变沙漠!这个口号突出强调这一人类所面临的紧迫环境问题。地球陆地表面的40%属于旱地,上面居住着全世界1/3的人口——近20亿人。 copy;yaarthus-bertrand/altitude 20xx年度世界环境日的主要国际庆典活动将在阿尔及尔举办。环境署为将由阿尔及利亚政府作为东道主主办本年度的这一联合国重要纪念日而感到十分荣幸。 从广泛的意义上说,我们的议程旨在更侧重从人的角度出发来解决各种环境议题、使广大民众有能力成为实现可持续的和公证的发展目标的积极力量、 促进各方更深入地理解:各民众社区正是改变人们对环境的观念的关键所作、以及倡导和推动建立一个确保各国和各族人民得以共享更安全和更繁荣的未来的伙伴关系。 世界环境日纪念活动是涉及广大民众的一个重大事件,与之相关的活动各式各样、丰富多彩,其中计有街头集会、自行车游行、绿色音乐会、校内
散文和宣传画竞赛、植树活动、变废为宝运动、以及清洁卫生大扫除等众多形式。 世界环境日始于何时? 世界环境日系由联合国大会于1972年确立,旨在纪念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的召开。根据联合国大会在同日通过的另一项决议,最终设立了环境署。 如何开展世界环境日的庆典活动? 举办世界环境日庆典活动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街头集会、自行车游行、绿色音乐会、举办校内散文和宣传画竞赛、植树活动、变废为宝活动、清洁卫生大扫除活动等,不胜枚举。许多国家则利用这些一年一度的庆典活动从政治上提高政府和公众对环保事务的关注程度和促进各方采取环保行动。 各国国家和政府首脑及环境部长通常利用这一机会发表演讲,承诺将全力以赴,积极致力于保护地球的事业。其中一些更为严肃认真的承诺还切实促进设立了各种正规的环境管理和经济规划机构。这些庆典活动还为签署或批准各项国际环境公约提供了良机。 值此世界环境日之际,让我们审视和检查我们的环境状况。让我们更加慎密地考虑我们每个人必须采取的行动、进而以沉着果断的决心和从容不迫的信心,投身于保护地球上一草一木一禽一兽的共同事业中去。
【篇三:2014年世界环保日环保知识答题卷】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崇信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2014年“世界环境日”环保知识试卷 一、填空题:
1. 世界环境日为每年的6月5日 。
2. 据联合国最近发表的观测报告说, 到203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
3. 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酸雨。
4. 在全国各地发现污染环境行为,向环保部门举报应拨打12369 投诉电话。
5.废弃塑料在自然界中自行降解大概要需要100—300年。 6.汽车排出的氮氧化物有95%以上是一氧化氮。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 2014年4月24日第十二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修订,修订后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8.我国能源资源有限,常规能源资源仅占世界总量的10.7% 。人均 能源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9.目前我国受污染的河流的比例达到90%。
10.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大气条件恶化、导致物种绝灭的主要原因是 滥砍乱伐森林 。
11.土壤变成沙漠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和气候的变化。
12.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擅自拆除或者闲置防治污染的设施,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重新安装使用,并处罚款。
13.一节1号电池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一粒扣式 电池可污染? 6万立方米水。
14.当今世界人为面临的五大问题是人口、粮食、能源、资源、环境 。 15.关于保护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是珍惜每一寸土地,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6.沙暴的形成条件是强风、沙源、不稳定大气。
17.循环经济的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
18.环境噪音主要来源于交通、工业生产、建筑工业、社会生活四个 方面。
19.绿色食品指安全无污染食品。
20.从1988年起,联合国环境署每年在不同城市举行“世界环境日” 庆祝活动。
21.“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是每年的9月16日 。 22.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徽是大熊猫。
23.如果刷牙时一直让水流不停,每刷一次牙就浪费3升以上的水。 24.生活中的“三废”是指粪便、垃圾、污水。
25.城市垃圾在不完全燃烧时,能够产生 二亚英 强致癌物,因此不 应随意露天焚烧垃圾。
26.全国每年跑、冒、滴、漏的淡水约20亿立方米。
27.改善环境质量的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广大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28.保护水环境,我们应该选择使用无磷洗洗衣粉。 29.工业三废是指废水、废气、废渣。
30. 自行车是多种代步工具中最省能源的一种,它不需要燃料,在 使用过程中又不会排放废气。
31. 10平方米的树林才能保证一个人的呼吸。 32.世界无烟日是每年的5月31日。
33.有机食品是来自于有机生产体系,根据有机认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具有资质的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的一切农副产品。
34.收集分类箱分三种颜色:红色、蓝色、黄色。红色收集箱投放有毒有害垃圾。
35.全国节能周是指每年的11月8日至12日。
36.企事业单位向周围居民区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或地方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监测部门应在厂界进行监测。 37.世界地球日为每年的4月22日。
38.祛斑类化妆品容易含过量的汞,它是一种毒性较强的化学物质。 39.人造板材料中释放的主要有害气体是甲醛。
40.生态旅游提出的口号是留下的只有脚印,带走的只有照片。 41.污泥用作农肥时,应注意污泥中重金属离子有害物质不能超标。 42.新房中最厉害的“空气杀手”是氡。 43.居室中厨房的污染最重。
44.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责任和权利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45.不按规定缴纳排污费应承担增收滞纳金,处以罚款的法律责任。 46.对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保护措施是禁止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47.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有大气、水体、土壤、生物、噪声。 48.因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提起诉讼的时效期为三年。
49.环境污染主要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放射性污染 、噪音污染。
50.清洁生产分为自愿性清洁生产和强制性清洁生产两类。 二、问答题:
1.产生酸雨的原因是什么? 工厂排放废气中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遇到空气中的水分结合成酸性物质后和雨水混合的结果。
2.什么是水体污染? 是指一定量的污水、废水、各种废弃物等污染物质进入水域,超出了水体的自净和纳污能力。
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的三同时制度是什么? 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4.可回收的垃圾主要包括哪五大类? 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布料。
5.家庭生活如何节约用水?
(1)定期更换水龙头里的橡胶垫圈或更换成套圈以减少漏水。 (2)衣物不要放在流动水下冲洗,只需放在盆里清洗3-4次或放在洗衣机里清洗。
(3)洗碗时将碗碟放到滴有洗洁精溶液的盆里浸泡抹洗,冲洗时再拧开水龙头。
(4)可将厕所马桶里的控制浮子的拨杆稍稍向下弯一弯,或向水箱里放一块砖头,这样每个月最少可节约300升水。
(5)将用过的水进行二次利用,如用洗碗筷的水冲洗厕所,也可 用来浇花(未放洗洁精的)。
(6)用洗脸、洗衣服的水冲洗厕所或拖地等。 6.如何处理处置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处理处置包括:(1)对受危害人员的救治;(2)切断污染源、隔离污染区、防止污扩散;(3)减轻或消除污染物的危害;
(4)消除污染物及善后处理;(5)通报事故情况,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区域发出预先通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