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寓言》之《郑人买履》 教
案教学设计(总10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古代寓言》之《郑人买履》 教案教学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之《郑人买履》教案教学设计 【理论支持】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有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郑人买履》的教学设计要坚持“以读为本”、“读思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启发诱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语文学习,注重指导和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合作探究,使学生自己会学,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重要词句的含义。
3.让学生懂得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履、度、操、反、遂、宁”等词的含义。 2.懂得本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前延伸
2
1.收集以前学过的寓言故事,并说说它所蕴含的道理。 2.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布置的预习练习题。 课内探究 一、学 1.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你读过哪些寓言故事?说说这些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检查预习
(1)学习小组互批预习题,共同纠偏解疑。
(2)各学习小组向全班汇报自主学习本课的初步感受。 3.自主阅读 【出示幻灯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读不准的标出来。 (2)解释“度、坐、操、反、及、罢、遂、之”的意思。 (3)对照注释准确翻译课文。
(4)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
(这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此外,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 4.小组合作
3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并进行合作学习。
【要求各组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用书面的形式对这4题的研读形成共识,并列出合作交流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班内交流。】 二、导 1.全班交流
(1)各小组代表汇报探讨结果,呈交小组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语文新《课标》将“过程与方法”列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郑人买履》的教学设计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是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进行的。】 2.精讲点拨。
对学生自主思考题(3)(4)的点拨: (1)对照注释准确翻译课文。 【点拨方法】
4
文言文的学习重点是字词,书底下的注释在平时学习时要熟读记忆,在以后碰到的文言文中要学会迁移,还需要反复诵读文言文,联系上下文把意思弄明白,翻译时一些重点字词的意思要落实到位。如《郑人买履》中特别要注意“度、操、反、及、罢、遂、之”等重要字词的意思,然后我们可以结合注释,联系以前所学,有时还可以组词,再结合上下文,大体意思就可以讲出来了。 【参考答案】
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他事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您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点拨方法】
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主要任务。而分析人物形象,则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的一个主要任务。我们通过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感知,可以准确领悟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图,完成对人物的审美品读,从而有效把握文学作品的主旨。从《郑人买履》中郑人所说“吾忘持度”、“宁信
5
度,无自信也”,我们可以看出郑人是一个固执、迂腐、不知变通的人。
【参考答案】
郑人是一个固执、不知变通、迂腐的人。 3.深度探究
探究题: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点拨方法】
寓言故事不但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而且又让人能体味到其中的含蓄与幽默。本课的故事写得很精彩,通过人物对话更深刻地揭示出郑人的心理,增强了寓言故事的讽刺意味。 【参考答案】
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尤其是显示了探究性学习的特点和效果。整个学习过程不但使学生在认识成果和认识方式方面有较大收获,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学会深入地思考和探究,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能坚持和完善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三、练
1.涵咏积累:背诵课文以及“度、坐、操、反、及、罢、遂、之”等重点字词的意思。
2.达标测评:学生完成课堂检测。 3.反馈矫正:小组互改,教者反馈评讲。
6
课后提升
1.同步阅读:《揠苗助长》。
2.完成作业:完成相关教辅用书中的作业。
3.反馈评价:教者批阅学生的课后作业,并进行反馈矫正。 课案(学生用)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本课重要字词“履、度、操、反、遂、宁”等的含义。 3.让学生懂得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自学辅助资料 作者介绍
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出身韩国贵族,韩非见韩国国势日益削弱,曾上书韩王,建议变法,主张修明法制,富国强兵,求人任贤,但未被采纳。他观察过去政治的得失变化,着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韩非子》是法家的重要着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着作。他非常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书中许多生动的寓言故事,如扁鹊治病、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十分受人喜爱,有些已成为成语。
预习练习题 一、给黑体字注音。
郑人买履()自度其足()置之其坐()
7
吾忘持度()遂不得履()宁信度() 二、解释黑体字。
自度其足()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及反() 吾忘持度()遂不得履()宁信度()无自信也() 三、填空。
1.《郑人买履》选自,本文的体裁是。
2.韩非,(时期)家,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代表人物。 【参考答案】
一、lǚduózuòdùsuìnìng
二、量长短同“座”座位到拿同“返”返回 量好的尺码终于宁可不 三、1.《韩非子》寓言故事 2.战国哲学家法家 课堂思考题 一、自学思考题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读不准的标出来。 (2)解释“度、坐、操、反、及、罢、遂、之”的意思。 (3)对照注释准确翻译课文。
(4)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郑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深度探究题: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堂达标测评题
阅读下面的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8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度其足()吾忘持度()遂不得履()()宁()信度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而忘操之(2)及返 (3)遂不得履(4)何不试之以足 3.翻译下列各句。
①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 4.找出文中两个通假字。 (1)通 (2)通
5.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duódùsuìlǚnìng
2.操:拿,携带;及:到,等到;遂:终于;履:鞋;以:用。
9
3.①他先量好了自己的脚,却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②宁可相信量好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坐”同“座”、“反”同“返”。
5.告诉我们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课后提升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芒:疲乏,芒芒然,很疲倦的样子。病:劳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悯其苗()揠之()苗则槁矣() 2.解释下列的字。 悯长揠谓 予趋槁非徒
3.对下列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②返归取之 ③其子趋而往视之④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0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②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③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5.宋人为什么要拔苗其结果如何
6.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mǐnyàgǎo
2.悯:耽心、忧虑;长:生长、发育;揠:拔;谓:告诉; 予:文言人称代词,我的意思;趋:赶去;槁:干枯;非徒:不仅,只是。 3.D
4.①今天我累死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 ②他的儿子赶去一看,禾苗已经干枯了。 ③不仅没好处,相反害了它。
5.宋人想帮助禾苗快点生长,其结果是使得禾苗干枯了。 6.此则寓言从反面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遇事如果不从客观实际出发,只能是好心办坏事。
11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