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发挥农村优势,引领乡下学生走上“作文成功之路”

来源:画鸵萌宠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发挥农村优势,引领乡下学生走上“作文成功之路”

作者:陈玉仙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3年第10期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于是,老师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写作素质,学生想方设法提高写作能力,但收效甚微,写作依然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顽疾。尤其是农村学生,阅读量小,见识面窄,素材匮乏,提起写作文就头疼。其实,农村倒有很多优势值得挖掘和发挥,只是被我们忽略了,本人多年从事农村教学,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是这样因地制宜引领学生走上“作文成功之路”的: 一、组织学生亲近自然,用眼观察自然之书

伟大神奇的自然是一本无头无尾永远也读不完的书,置身于它的怀抱能感受无穷的乐趣,激发无限的遐想,它是艺术、语言的发源地。徐霞客游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才有《徐霞客游记》的问世;李白遍访壮丽的名山大川,为后人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文同日夜观察竹子创造了“胸有成竹”的佳话……而我们农村依山傍水,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这样的人间仙境给学生亲近自然创造了优越的条件。我会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亲近自然,拥抱自然,去观察这本厚厚无形的书,去解读其中的文字,去揭开其中的奥秘。初春季节,万物更新,柳绿花红,莺歌燕舞,野菜漫山遍野,于是我带领学生去采野菜,引导学生边采边观察。回来后,有的学生在《一次难忘的春游》中这样写到:那胖胖嫩嫩的浑身长满了细毛的蕨菜握紧拳头挺立在山头,你拥着我,我挨着你,不一会儿就挤满了我的篮子。提着沉甸甸的篮子,成就感溢满心田,想到不一会儿,它将变成一盘纯天然的绿色佳肴,心里美滋滋的……蕨菜全身都是宝……它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很多……这段话虽然有点稚嫩,但很真实。第一声春雷唤醒了孕育一冬的春笋,一阵春雨过后,耐不住寂寞的春笋破土而出,这是组织学生观察春笋的最佳时机,于是我带领学生走进竹林,抬头看竹叶,低头看土质,用手摸竹子,用心找竹笋,经过一番观察,学生终于发现土质疏松有裂缝的地方往往是竹笋破土而出的地方,而竹叶浓密乌黑的竹子更会长竹笋。学生回来后马上把这些惊喜的发现记录在日记本上。夏日,碧波万顷的宜人稻田;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冬天,白雪皑皑的银装素裹,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万物也跟着变化,我们决不能错过这些好机会。小到一朵花,一抹夕阳,大到一座山,一片果园……都是学生观察的对象,都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都能触发他们的灵感,撩拨他们的情思,拨动他们的心弦,让学生喷涌出生动的语言,流淌出纯洁的情感。如此多角度、全方位的引导学生观察,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又能唤醒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既可以帮助积累素材,又能激发学生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何乐而不为呢? 二、激励学生走进生活,用心体悟生活之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社会生活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书,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泉,纵观古今中外,哪一部名著不是深入社会体验生活的结晶?没有老舍耳闻目睹老北京的市民生活,哪有宏篇巨著《四世同堂》的问世?没有茅盾亲自走访各类人士,哪有长篇小说《子夜》的诞生?没有曹雪芹对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的深刻体察,哪有经典名著《红楼梦》的流传?可如今,封闭式管理把学生限制在狭小的校园天地中,虚拟的网络世界导致学生离社会生活愈来愈远,学生的文思怎能不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村远离喧嚣的城市,这里淳朴的农民,古朴的民俗,热闹的圩场,风味独特的特产,甚至是田间地头,是学生关注的最佳对象,能触动学生敏感的心灵、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我会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深入农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触摸时代脉搏,广泛搜寻信息,捕捉生活的美,让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半亩方塘”。更为关键的是要督促学生去体验生活,我常常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让他们亲自参加体力劳动,去感同身受,体验深、感悟深,写出来的文章才会力透纸背。一位好吃懒做、不学无术的学生在多次参加体力劳动后,在日记中写出这样的肺腑之言:几天下来,累的我腰酸背痛,我终于明白了“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爸,妈,繁重的负担压弯了您们的脊背;无情的岁月染白了您们的乌发;无知倔强的我伤透了您们的心。我对不起您们,我不该这样糟蹋您们的血汗钱,我一定刻苦学习,报答您们,报效祖国……是劳动唤醒了那颗执迷不悟的心,是磨难让他顿悟父母的挚爱;是生活阅历让他的文章丰盈厚重。于是,学生的作文成为了有米之炊;学生写起作文来,文思泉涌,挥洒自如;写出的文章真挚深邃、闪烁理性光芒,鲜活生动、富有时代气息。

三、启发学生写实感,抒真情,用情打动广大读者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作品的生命之源,历代的成功之作,如徐志摩、朱自清等的散文,无不是心灵的声音、真情的流露。因此,我们应提倡学生抒写“真情实感”。在农村这片净土上,朴实的农民,纯朴的民风,学生耳濡目染,为抒写真情实感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充分利用这个条件指导学生说真话,写实感,抒真情。当学生亲近自然时,我引导学生移情于景,“感时”“花”会“溅泪”,“恨别”“鸟”会“惊心”;当学生关注社会时,我启发学生要善于捕捉情感,及时记录触动自己心灵的事;当学生体验生活时,我提示学生要善于融情于事,把自己的意蕴和情趣倾注于事上。浸润了情感的景情事,才是鲜活的、灵动的、个性的。我常常启发学生选择自己最熟悉、感受最深刻的事来写,如:在构思《回家路上》时,我这样点拨:在回家路上的见闻中最触动你的是什么?有的学生感慨到:那本应进博物馆的镰刀依然在农民手中挥舞着,那此起彼伏的稻浪却怎么也荡漾不起农民丝毫的喜悦心情,落后的生产方式羁绊着农业发展的步伐,世代耕种的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寄人篱下,先进的农业机械何时才会忙碌在这个被遗忘的角落?踩在家乡的泥土上,敢问“路在何方”?有的同学抒写到:回家的喜悦之情已荡然无存,回家的路愈走愈长,什么时候到家,已不再重要,因为,我不敢面对那个空荡荡的家,我更不敢面对那种无以名状的孤独。家——心灵的港湾,你在哪里?简单的几句话就把所有留守学生孤独的心声淋漓尽致地倾诉出来。如此这般地热爱生活,深入生活,用心思索,用情体悟,从胸中流泻出的实感才会震撼人心;从心底流淌出的真情才会催人泪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总之,乡下中学的语文教师如果能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组织学生亲近自然,鼓励学生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广泛观察,多方思考,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并持之以恒,定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引领学生走上作文成功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