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作品

来源:画鸵萌宠网


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作品

魏晋南北朝以前,绘画发展已经历了上千年的历史,但从鉴藏的角度考察,真正需要鉴定的古画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因为在此以前,绘画主要由无名画工承担,作品不署名款,毋须辨真伪。至六朝则涌现出一大批出身于士大夫阶层、专志于绘画,并取得杰出成就的有名画家,据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人数达百人以上,他们地位显赫、画艺精湛、声誉卓著,深受时人推崇,其作品也为人们欣赏、收藏和流传。可以说古代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而在当时又以绘画著称的画家出现在魏晋。

三国吴人曹不兴被认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西晋画家卫协会的创作被谢赫列为六品中的第一品,谢赫对其评价称“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颇为兼善,岁不备该形似,而妙有气韵。凌跨群雄,旷代绝笔。”东晋顾恺之是当时杰出的画家及理论家,他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顾恺之《女史箴图》左起之一

顾恺之《女史箴图》左起之二

顾恺之《女史箴图》左起之六

刘宋之武帝受东晋之禅位,以统御南方,而北地为拓拔氏所盘据,是谓南北朝。声名文物风俗习惯,因地势而生差别,书画亦然。雄峻峭刻成为北派,软美蕴藉成为南派,亦自然之势也。

南方陆探微、张僧繇、萧绎声名最著,北方则曹仲达、杨子华、萧放颇为世所称。

陆探微事宋明帝,常在侍从。其画多佛像及古圣贤像,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利如锥刀;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画有六法,自古鲜能足之,至探微得法为备。

张僧繇以善画佛道著称,亦兼善画人物、肖像、花鸟、走兽、山水等。他在江南的不少寺院中绘制了大量壁画,并曾奉命给当时各国诸王绘制肖像,能收到“对之如画”的效果。

南朝 张僧繇 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局部)唐 梁令赞摹本

梁元帝萧绎,文献记载他多才艺,精通绘事。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职贡图》(宋摹本)原作被认为出自他的笔下。《职贡图》描绘了前来朝贡的外国使节的形象,人物写实,笔法简练。画面按照各国使节形象分段排列,旁书介绍该国风物人情的文字,是难得

的文献资料。

五代(梁)萧绎 职贡图 绢本设色 25x198 南京博物院藏

五代(梁)萧绎 职贡图 绢本设色 25x198 南京博物院藏

五代(梁)萧绎 职贡图 绢本设色 25x198 南京博物院藏

由于史籍阙略,北朝画家保留下姓名的很少,在少数知名画家中,曹仲达、杨子达在绘画史上有着突出的地位。

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他以画樊像著称,被誉为“曹家样”。后世评述他的风格说“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即所谓“曹衣出水”。“曹家样”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

杨子华是北齐的宫廷画家,传说他在壁上画马,令人“夜听蹄啮长鸣,如索水草”,在绢上画龙“舒卷辄云气萦集”。他的作品多描绘当代题材和北齐的贵族生活。其画风对唐代人物画影响较大,杨子华的作品传世极少,《北齐校书图》(宋摹本)是流传下来的作品之一。

北齐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

北齐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

北齐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

北齐 杨子华 北齐校书图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学论著的出现也可谓十分繁荣。顾恺之提出了”传神”的理论,开始是指肖像而言,即图绘人物。要求能生动的传达其神情意态,后来传神一词被运用到山水花鸟等画科中,表现出事物的自然生机。刘宋时期的画家、理论家宗炳的思想始终与般若派名僧释慧远一致,提出了”畅神”的绘画理论。与宗炳同时的另一位山水画家王微,著有“叙画”一篇。他指出了山水与地图的区别,并强调山水画创作的“致”和“情”,反映了当时的画家对自然山水娱情作用的认识。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品评标准”六法”: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摹写。对我国园林艺术创作中的布局、构图、手法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