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的物质中,由光反应提供的是 A.O2和H2O C.[H]和ATP
B.CO2和C3 D.CO2和C5
( )
解析: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相互联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答案:C
2.番茄幼苗在缺镁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与对照组相比,其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下降,原因是
( )
A.光反应强度升高,暗反应强度降低 B.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降低 C.光反应强度不变,暗反应强度降低 D.光反应强度降低,暗反应强度不变
解析:缺镁叶绿素合成减少,影响光反应,光反应降低,亦引起暗反应降低。 答案:B
3.在叶绿体中,[H]和ADP的运动方向是
A.[H]和ADP同时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 B.[H]和ADP同时由叶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动
C.[H]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ADP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D.ADP由类囊体膜向叶绿体基质运动,[H]的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解析:[H]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产生,在叶绿体基质中被利用;ADP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在类囊体膜上被利用。 答案:C
4.科学家用含C的二氧化碳追踪光合作用中的碳原子,这种碳原子的转移途径是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叶绿体→ATP C.二氧化碳→乙醇→糖类 D.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
解析: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后,经过三碳化合物的还原生成有机物(糖类)。故答案为D。 答案:D
5.如图分别为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
14
( )
( )
( )
- 1 -
A.图a表示线粒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发生在内膜上 B.图b表示叶绿体,Mg与其内的叶绿素合成有关
C.两图代表的细胞器都与能量转换有关并可共存于一个细胞 D.两图所示的结构与ATP形成有关的酶都在内膜和基质中
解析:a、b图中显示的结构都具有两层膜。a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是线粒体;b中内膜光滑,有类囊体,是叶绿体。[H]与氧结合形成水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A正确;图b表示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有色素的分布,Mg与叶绿体内的叶绿素合成有关,B正确;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形成ATP,故都与能量转换有关,且可共存于一个细胞中,如植物叶肉细胞,C正确;叶绿体形成ATP是光反应的过程,有关的酶只位于类囊体薄膜上,D错误。 答案:D
6.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在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光照,并在黑暗中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和C5含量的变化是
A.C3和C5都减少 C.C3增加,C5减少
B.C3和C5都增加 D.C3减少,C5增加
( )
解析: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C3的还原不能进行,而CO2的固定在短时间内正常进行,仍然能生成C3,所以C3增加;由于C3的还原不能进行,C5的生成减少,而C5的消耗正常进行,所以C5减少。 答案:C
7.下图表示的是在CO2浓度为1%和0.03%两种情况下,某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图。据图分析,限制图中Q点的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是
( )
- 2 -
①CO2浓度 ②光照强度 A.① C.①②
B.② D.与①②无关
解析:对Q点而言,无论增加光照强度还是CO2浓度,其光合作用强度都增强,说明光照强度和CO2浓度都是Q点光合作用强度的限制因素。 答案:C
8.下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图中A处进行,必须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B.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O2来自H2O
C.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在图中B处进行,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D.光合作用过程中CO2被固定并还原成图中的甲物质
- 3 -
解析: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光反应是在A类囊体膜上进行的,条件是有光。暗反应是在B叶绿体基质中进行的,有光无光均可进行。 答案:C
9.下图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B点与A点相比较,B点时叶肉细胞中的C3、C5、ATP、[H]的含量发生的变化依次是( )
A.升、升、升、升 C.降、升、升、升
B.降、降、降、降 D.升、升、降、降
解析:光反应和暗反应中C3、C5、ATP、[H]四种物质与光反应条件中的光、暗反应条件中的CO2之间的关系如下:
B点与A点相比由于气温升高,该类植物的气孔关闭,CO2的吸收量减少,导致叶肉细胞内
C3的含量减少(短时间内C3的生成量减少,而被还原消耗的C3的量不变),C5的含量增多(短时间内C5的生成量不变,而与CO2结合消耗的C5的量减少),ATP和[H]的含量增多(短时间
- 4 -
内ATP和[H]的生成量不变,而还原过程中消耗掉的ATP和[H]减少)。 答案:C
10.对光合作用图解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图示为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B.若突然停止CO2供应,则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含量将上升 C.图中①为O2,②为ATP
D.若用H标记的H2O进行示踪,可发现H元素的转移途径为H2O→[H]→糖类
解析:由于有叶绿体的存在,所以题图应为真核生物的光合作用过程;若突然停止CO2的供应,则短时间内三碳化合物的形成减少,含量降低;图中①为水的分解产物O2,②为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ATP。光反应中水分解形成[H]和O2,[H]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并进入到有机物中。 答案:B
11.下图表示三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同种相似植株放在不同的密封钟罩内给予充分的光照,以下关于本实验目的和原理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 )
2
- 5 -
A.证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NaOH能吸收CO2 B.证明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CO2;NaHCO3不能吸收CO2 C.证明过多的CO2阻碍光合作用;NaOH能吸收CO2 D.证明NaOH能促进光合作用;NaHCO3不能吸收CO2
解析:通过对题图所示的条件进行分析可知,自变量是CO2的浓度,从而证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丙装置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NaOH将CO2吸收了。 答案:A
12.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Ⅰ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Ⅰ、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升高而升高
- 6 -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Ⅰ、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解析:曲线 Ⅱ 和曲线 Ⅲ 的变量是CO2浓度,因此在光照强度为a时,二者的差异是CO2浓度不同造成的;曲线 Ⅰ 和曲线 Ⅱ 的变量是温度,因此在光照强度为b时,二者的差异是由温度不同造成的;光照强度为a~b时,限制曲线 Ⅰ 和曲线 Ⅱ 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因此随光照强度的升高,光合作用强度升高;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 Ⅰ 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而曲线Ⅲ由于受CO2浓度的影响在光照强度为b之前,光合作用强度已达最大值。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下图为光反应、暗反应联系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物质:
a______,b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了________和________。
(3)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变是:光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麦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突然将d降至极低水平、则小麦叶片中的三碳化合物含量会突然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若降低d的同时,又停止光照,则不会出现上述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对植物作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分钟,(乙)光照5秒后再黑暗处理5秒,连续交替进行20分钟,若其他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物所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是________。 A.甲多于乙 C.甲和乙相等
B.甲少于乙 D.无法确定
解析:(3)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成ATP等中的化学能,再转变成有机
- 7 -
物中的化学能,有机物主要是指糖类中的葡萄糖。
(4)第一个空的原因是缺少形成C3的原料CO2;第二个空的原因是CO2减少,固定过程受阻,C3合成减少,同时又由于光照停止,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使还原C3的过程也受阻,这样C3的含量就相对稳定。
(5)甲、乙两种情况下,光反应时间相等,产生的[H]和ATP的量几乎相等,这些物质除用于光反应时间的暗反应外,还能维持无光时的一段时间的暗反应,即甲的暗反应时间为10分钟,而乙的暗反应时间大于10分钟。注意此题问的是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而不是积累的有机物的总量,故不必考虑细胞呼吸。 答案:(1)O2 ATP [H] CO2 (2)[H] ATP (3)ATP等中的化学能 糖类(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4)缺乏形成C3的原料 光反应受阻,缺乏[H]和ATP还原C3 (5)B
14.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__________。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__________。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__________(填“O2”或“CO2”)不足。
解析:(1)由题图可知,乙的光饱和点及光补偿点都比甲低,因此甲、乙两种植物在光照强度较低时乙更具有生长优势。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高于乙种植物,因此甲种植物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2)根据曲线图可知,甲种植物的光饱和点较高,对光照的需求大。当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3)乙种植物的光补偿点较低,所以更适合
- 8 -
在光照较弱的林下种植。(4)夏日晴天中午温度过高,气孔部分关闭,因此进入叶肉细胞的CO2不足,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
答案:(1)甲 (2)甲 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 (3)乙 (4)CO2
15.如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关甲、乙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及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NADPH指[H]),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可以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为__________,其 中大多数高等植物的__________需在光照条件下合成。
(2)在甲发育形成过程中,细胞核编码的参与光反应中心的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甲内,在__________(填场所)组装;核编码的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小亚基转运到甲内,在__________(填场所)组装。
(3)甲输出的三碳糖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__________后进入乙,继而在乙的__________(填场所)彻底氧化分解成CO2;甲中过多的还原能可通过物质转化,在细胞质中合成NADPH,NADPH中的能量最终可在乙的__________(填场所)转移到ATP中。 (4)乙产生的ATP被甲利用时,可参与的代谢过程包括__________(填序号)。 ①C3的还原 ②内外物质运输 ③H2O裂解释放O2 ④酶的合成
解析:(1)由题图可知甲为叶绿体,乙为线粒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参与光合作用的两类色素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大多数高等植物的叶绿素需在光照条件下合成。(2)光反应的场所为类囊体膜,参与光反应中心的蛋白在类囊体膜上组装;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是参与暗反应的相关酶,在叶绿体基质中组装。(3)叶绿体输出的三碳糖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被氧化为丙酮酸后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氧化分解成CO2;NADPH可被线粒体内膜上发生的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利用,NADPH中的能量最终被转移到ATP中。(4)线粒体产生的ATP被叶绿体利用时,可参与叶绿体内C3的还原、内外物质运输、有关酶的合成等代谢过程,水裂解释放O2利用的是光能。 答案:(1)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 (2)类囊体膜上 基质中 (3)丙酮酸 基质中 内膜上 (4)①②④
-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23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