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画鸵萌宠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C30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C30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来源:画鸵萌宠网
C30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班级: 学号: 姓名:

林长高速公路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前言

我单位项目部试验室依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在驻地监理工程师的支持与帮助下,对本合同段C30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工作已完成,现将该标准试验的配合比完成,请老师检阅。

第一节 工程概况

林长高速公路第三合同段所用C30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结构形式和施工条件,本着符合质量要求、经济合理为原则进行设计。 (1)C30混凝土

(2)设计坍落度为80~100mm

(3)砼强度保证率为95%,标准差σ=5.0MPa

(4)使用工程部位:盖板、台帽、桥墩、支撑梁、护栏、背侧墙、搭板、洞身、拱涵、防撞墙

第二节 初步配合比:

①根据经验,在用水量、砂率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水灰比为0.40时的配合比为基准配合比,其材料用量为:

mco:mso:mgo:mwo:外加剂=353:705:1201:141:3.53 由基准水灰比增减0.03,计算出以下配合比:

②当水灰比降低0.03时为0.37,计算出水泥用量为381Kg/m 砂石合重mgo+mso=2400-381-141=1878Kg/m 砂重mso=(mgo+mso)×βs=1878×36%=676Kg/m 碎石重mgo=(mgo+mso)-mso=1878-676=1202Kg/m 外加剂=381×0.01=3.81 Kg/m

当水灰比为0.37时,材料用量为:

mco:mso:mgo:mwo:外加剂=381:676:1202:141:3.81

③当水灰比增加0.03时为0.43,计算出水泥用量为328Kg/m, 砂石合重mgo+mso=2400-328-141=1931Kg/m

3

3

3

33

3

3

砂重mso=(mgo+mso)×βs=1931×38%=734Kg/m 碎石重mgo=(mgo+mso)-mso=1931-734=1197Kg/m 外加剂=328×1.0%=3.28Kg/m

当水灰比为0.43时,材料用量为:

mco:mso:mgo:mwo:外加剂=328:734:1197:141:3.28

由以上结果,配合比列表如下: 水灰比 W/C 0.43 0.40 0.37 水泥 Kg/m 328 353 381 33

3

3

砂 Kg/m 734 705 676 3碎石 Kg/m 1197 1201 1202 3水 Kg/m 141 141 141 3外加剂 Kg/m 3.28 3.53 3.81 3砂率 % 38 37 36 (三)调整工作性,提出基准配合比

(1)计算试拌材料用量:每个水灰比试拌材料用量按25L(0.025m3)进行试拌。 ①水灰比为0.40时,各材料用量为: 水泥:353×0.025=8.825Kg 砂:705×0.025=17.625Kg 碎石:1201×0.025=30.025Kg 水:141×0.025=3.525Kg 外加剂:8.825×1.0=0.088Kg 试拌后,拌和物性能实测如下:

坍落度:第一次测95㎜,30分钟后测80㎜

粘聚性:良好;保水性:无;含砂量:中;棍度:中。 测砼湿密度为2440Kg/m3,K=2440÷2400=1.017 ②水灰比为0.37时,各材料用量为: 水泥:381×0.025=9.525Kg 砂:676×0.025=16.90Kg 碎石:1202×0.025=30.05Kg 水:141×0.025=3.525Kg 外加剂:9.525×1.0%=0.095Kg 试拌后,拌和物性能实测如下:

坍落度:第一次测90㎜,30分钟后测80㎜

粘聚性:良好;保水性:少量;含砂量:中;棍度:中。 测砼湿密度为2435Kg/m3,K=2430÷2400=1.012 ③当水灰比为0.43时,各材料用量为: 水泥:328×0.025=8.2Kg 砂:734×0.025=18.35Kg 碎石:1197×0.025=29.925Kg 水:141×0.025=3.525Kg 外加剂:8.2×1.0%=0.082Kg 试拌后,拌和物性能实测如下:

坍落度:第一次测90㎜,30分钟后测85㎜

粘聚性:不好;保水性:多量;含砂量:多;棍度:上。

测砼湿密度为2390Kg/m3,K=2390÷2400=0.996 (2)调整工作性

调整情况说明:坍落度符合设计要求;砼拌和物粘聚性和保水性良好;满足施工和易性要求,每立方米砼各种配比材料用量不需调整。 (四)检验强度、测定试验室配合比

砼抗压强度见下表: 水灰比(W/C) 0.43 0.40 0.37 7天抗压强度(MPa) 29.8 35.3 39.2 28天抗压强度(MPa) (1)水泥:同力P.O42.5级水泥。

(2)砂:河北邢台、Mx=2.66;含泥量为1.2%;表观密度为2549Kg/m3;堆积密度为1411 Kg/m3。

(3)碎石:焦家屯采石场,采用5~31.5㎜连续级配, 5-10mm碎石表观密度为2823Kg/m3;针片状为10.2%;含泥量为0.7%。10-20mm碎石表观密度为2828 Kg/m3、压碎值为11.3%;针片状为9.8%;含泥量为0.7%。16-31.5mm碎石表观密度为2820 Kg/m3、针片状为9.8%;含泥量为0.4%。 (4)拌和用水:饮用水。

(5)外加剂:山西桑穆斯SMS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0%。 (五)换算工地配合比

(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ƒcu,0) 根据公式ƒcu,0= ƒcu,k+1.645σ ƒcu,0—混凝土试配强度MPa ƒcu,k—混凝土设计强度30MPa σ—标准差,取5.0 MPa

试配强度ƒcu,0=ƒcu,k+1.645σ=30+1.645×5.0=38.2MPa (2)计算水灰比:(W/C)

W/C=αa׃ce÷(ƒcu,0+αa×αb׃ce)

=(0.46×42.5×1.0)÷(38.2+0.46×0.07×42.5×1.0)=0.49 αa、αb-回归系数,αa=0.46,αb=0.07 ƒce-水泥实测强度值,取水泥相应强度等级的1.0倍。 根据经验及骨料粒径,水灰比选用0.40。 (3)选定单位用水量:(mwo)

根据施工坍落度需要和骨料情况,用水量选定为为141Kg/m3。 (4)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co)

根据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和选用的单位用水量,计算单位水泥用量为353Kg/m3。 (5)选定砂率:(βs)

根据骨料和水灰比确定砂率为37%。

(6)采用假定质量法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mgo、mso) 假定砼拌和物单位重量mcp为2400Kg/m3 根据公式mco+mgo+mso+ =mcp

βs= mso/( mgo+mso)×100%

计算得:砂石合重mgo+mso=2400-353-141=1906Kg/m3

砂重mso=(mgo+mso)×βs=1906×37%=705Kg/m3 碎石重mgo=(mgo+mso)-mso=1906-705=1201Kg/m3 (7)根据外加剂品种及经验确定其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0%: 当水灰比为0.40时,外加剂用量为3.53Kg/m3。 水灰比为0.40时材料用量为:

mco:mso:mgo:mwo:外加剂=353:705:1201:141:3.53

毕业设计总结

不实践很多问题都考虑不到,实践后才知道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像刚刚走出校门的实习生实践经验还很不丰富,但理论中的东西要是也什么都不会,那在实习过程中就吃不开了。到了施工现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才体会到并不是课本中学的东西用不上,而是要看你会不会用,懂不懂得变通和举一反三的道理。

主要的问题有:对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例如:混凝土、砂浆试块的养护时间,做试块时应该振捣到什么程度,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养护温度、养护时间,另外对混凝土出现裂缝分析不出原因等等。这些概念都很模糊,实习时用到了才知道自己没学好,在学校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为了过关,才在考试的前几天报老师讲过的重点死记硬背上几遍,一等考试过去后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不管以后又用与否就都在记忆里消失了。等到需要时才知道自己还没记住这些,就像现在进入施工现场没有人会问你这些,但是作为一个技术人员,不知道试块该怎么养护、混凝土出现裂缝是什么原因等一系列的问题,还怎么能指导施工呢?针对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时在以后的学习中做到扎实掌握,不死记硬背做到灵活运用,与实践相接合。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使我对工程方面的有关知识在实际上有了更深一些的了解。应该说在学校学习再多的专业知识也只是理论上的,与实际还是有点差别的。

附件:1、主要材料的检测数据结果表(原始资料)

(1)水泥:采用河南省同力P.O42.5级水泥,根据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的复试结果,该批水泥符合GB175-2007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 (2)砂:河北邢台中砂,根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试验结果,该批砂符合GB/T14684-2001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

(3)碎石:采用焦家屯采石场生产的5~10㎜、10~20㎜、16-31.5mm碎石,根据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试验结果,该批碎石符合GB/T14684-2001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采用5~31.5㎜连续级配.

(4)外加剂:采用山西桑穆斯SMS型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0%。 (5)水:饮用水。 2、主要参考文献

(1)JGJ55-2000《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 (2)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3)GB50119-2003《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