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教学设计

来源:画鸵萌宠网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说课稿

------刘燕 江西省赣州中学 341000----

一、指导思想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改革实施指导意见(试行)提到: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验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样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以上指导思想,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际教学中,我进行大胆尝试,使传统的教师指导实验变为学生探究实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4章第1节第2课时的内容。本实验是高中生物新课改后的第一个探究实验,第一次将科学探究独立提出,旨在倡导探究性学习、熟悉探究过程、发展探究思维,从而为完成后面各章节的探究活动打下基础。探究实验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如何分析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讨论和得出结论。同时也激发学生学习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观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现象,阐明其原理 2.情感性目标:

①通过观察,感受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②感受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过程的思维和方法,从而激发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对生命科学的热爱。 3.能力性目标:

①尝试从现实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②学习进行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1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 验证假设——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实施探究过程,体验探究活动的实质 五、教法和学法:

探究该实验教师重在做好引导。我采用以下

教法: ①情境导入法 ②层进设问法 ③探究实验法

学法: ①观察法 ②动手实践法 ③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法。 具体策略为:

1.生活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2.层进设问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激发思维。 3.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合作探究。 4.学生自主进行试验探究,验证假设。

学生以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通过科学探究体验、获得技能培养。 七、教学过程

教学实施的程序: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教学活动 提 出 展示新鲜的青菜叶和放置几天后的青菜叶让学生进行比较;并让学生感受用盐水浸泡过的萝卜块和用清水浸泡过的萝卜块的软硬程度。 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 学生针对这些现象提出问题:如:青菜思考比较 讨论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提出想探究创设情景,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从身边的生活现象进行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从生活中的现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 叶萎蔫是因为细胞失水吗?萝卜条变软或变题 硬也是由细胞失水或吸水引起的吗?那植物 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和吸水呢?不同的2

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情况一样吗? 给学生提供备选材料:西红柿、萝卜、洋葱、青菜 的问题 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作 出 通过上述现象,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作出合理性的假设。 假 设 设计并实施实验 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学生踊跃发言:选择洋么选择该种实验材料?你们认为哪一种材料葱,因为洋会是最好的? 葱有颜色,提示学生:①进出植物细胞的H2O是无色的;便于观察;西红柿也有②选活细胞还是死细胞做实验? 颜色,那实 验结果是不 是一样呢? 青菜的绿色 应该是叶绿问题一:结合刚才各组提出的问题说说为什 问题二:怎样可以使细胞达到失水、吸水的效果? 教师提供备选试剂:海水、酒精、 0.3g/mL蔗糖溶液、盐酸、清水。 问题三:用什么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提示学生: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是一个微观过程。 通过上述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指导学生写出实施方案。围绕方案,组织学生分组实验。 体的颜色,能看到液泡吗? 学生分析得出:0.3g/mL蔗糖溶液,清水 学生思考得出: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 通过对实验材料的探究讨论,激起学生探究不同材料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强烈兴趣。 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体验设计实验的方法步骤。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密的探究性思维。 通过实验,训练学生实3

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操作细节,及时纠正学生实验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引导解决出现的问题。 要求学生将看到的实验现象以画图的方式呈现。 分析教师给予肯定或纠错。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学生实验 验技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结果。 展示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图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结论,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总结和归纳 通过表达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 使探究的过程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加深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 结果,结论。 得出结论 表达与交流 组织学生组间交流,将探究的问题、过程、提出了一个结果和结论与其他同学交流,体验实验成败,讨论问题: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及时引导其他学生对课堂“生成问题”展开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能运用什么方法看到白色萝卜细胞吸水和失水的现象? 进一步探究(课后练习) 用滴加红墨水的蔗糖溶液作试剂,能否观察到白色萝卜外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现象? 学生课后探究

4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的实际教学中,我是进行大胆的尝试,使传统的教师指导实验变为学生探究实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下几方面是我认为做的比较成功的地方:

1.实验材料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备选实验材料,这些材料在颜色上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生通过自主选择材料来探究问题,非常直接的体验到洋葱是最佳的材料选择。

2.实验过程的及时纠错:密切关注学生实验操作的细节,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给予及时的纠正,改进学生的实验技能。

3.设计了活动方案表及让学生画图:活动方案表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贯穿整个课堂;学生以画图的方式展现实验结果,有利于组间表达与交流和学生课后对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4.延伸和拓展了课堂:将课堂的“生成性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并灵活的转化成进一步探究的主题,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锻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与能力。

当然在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探究时间的把握,各个环节的进行稍显紧凑了一些;另外由于探究活动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有的学生并没有非常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这些问题都是在以后的探究活动中我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