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认知管理(二)

来源:画鸵萌宠网
认知管理(二)

3 管理特性的分析

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到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自从有人群组织以来,便存在管理这一类活动,这种活动不同于文化活动、科学技术活动和教育活动等,是因爲它有其自己的特性。 (1)动态性

管理这类活动的动态性特徵主要表现在这类活动需要在变动的环境与组织本身中进行,需要消除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因此管理不是停留在书面上的东西,它是现实实践过程中的操作。书面上的东西最多是管理实践的总结或理论的推演,它是一种静态的东西,学习管理需要学书面上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在什麽样的状况下如何实施具体的管理。哈佛大学注重案例教学,其实表明哈佛的教授们对管理真谛的一种认识与反映。 (2)科学性

管理的动态特性并不意味着管理这类活动没有科学规律可循。管理活动尽管是动态的,但还是可将其分成两大类:一是程式性活动,一是非程式性活动。所谓程式性活动就是指有章可循,照章运作便可取得预想效果的管理活动。所谓非程式性活动就是指无章可循,需要边运作边探讨的管理活动。这两类活动虽然不同,但又是可以转化的,实际上现实的程式性活动就是以前非程式性活动转化而来的,这种转化的过程实在是人们对这类活动与管理物件规律性的科学总结,管理的科学性在这 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3)艺术性

由於管理物件分别处於不同环境、不同行业、不同的産出要求、不同的资源供给条件等状况下,这就导致了对每一具体管理物件的管理没有一种惟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特别对那些非程式性的、全新的管理物件,则更是如此,从而造成了管理活动的成效与管理主体对管理技巧的发挥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事实上管理主体对这种管理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体现了管理主体设计和操作管理活动的艺术性。另一方面由於在达成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与责任的过程中可供选择的管理方式、手段多种多样,因此在衆多可选择的管理方式中选择一种合适的用於现实的管理之中,这也是管理主体进行管理的一种艺术性技能。

(4)创造性

管理的艺术性特徵实际上已经与管理的另一个特徵相关,这就是创造性。管理既然是一种动态活动,既然对每一个具体的管理物件没有惟一的完全有章可循的模式可以叁照,那麽欲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与责任,就需要有一定的创造性。

(5)经济性

资源配置是需要成本的,因此管理就具有经济特性。管理的经济性一方面反映在资源配置的机会成本上,管理者选择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以放弃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代价而取得的,这

有个机会成本的问题。另一方面,管理的经济性反映在管理方式方法选择上的成本比较,因爲在衆多可帮助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中,其所费成本不同,故如何选择就有个经济性的问题。

管理的上述五个特性是相互关联的,是管理性质的五个不同方面的反映。

4 管理到底要做什麽?

有时候,非营利组织的管理者会说,盈利单位的目标是简单的,那就是利润。

所谓利润就是营业所得扣除成本,也是对\"盈馀\"的一种衡量。实际上所有类型的组织,不管是盈利性的还是非盈利性的,全部管理者理所当然的目标就是\"盈馀\"。这意味着管理者必须创造一种环境,以最少的投入,达到群体的目的;或者应用有效的资源尽可能多地满足所期望的目标。管理的最终目的都是针对面临问题的本身特点和所处的环境,通过组织和协调,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取得最大限度的目标实现。

总之,不管哪行哪业,也不论职位高低,作爲管理者,尽管目的可能有所差异,但基本管理目标是相同的,即对管理可作如下概括。 (1)管理活动的基本要素 ①面临的管理问题; ②该问题所处的环境; ③解决问题的目标;

④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可资利用的资源,一般包括人力、物资、资金、技术、时间、资讯等;

⑤管理活动的过程和策略。 (2)管理的主要任务

①明确目标并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②根据目标、环境和资源确定战略和策略(机会、相对优势); ③研究管理机制,解决人的动力问题和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 ④战略、策略、机制的实施和调整。 (3)组织的管理者应完成的任务

①环境分析,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②目标和战略分析,包括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及其配合;战略、策略和措施及其衔接;

③资源分析,包括人力资源、投资或金融、资讯系统、技术、物资管理等;

④管理机制分析,包括组织设计、岗位设计、管理规范和条例的设计等;

⑤日常活动的管理,包括规划和计划的制定、各种活动的组织实施等。

5 管理的作用和地位 (1)管理的作用

管理的重要意义,或者说重要作用不言自明。在特定组织中,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家庭,管理都具有整体推动作用。

一项新技术、一个新发明,其作用主要发挥在某一点或某一条线上。如可以提高某项操作的效率,某项发明可以使某个行业得到长足的发展。管理首先是一种思想、一种观念和意识,如果能使一个单位

的大部分人掌握种思想或观念,则每个人都可以在其所处的点上或线上发挥作用,从而对整个单位有整体推动作用。另外,管理的作用是要通过管

理人员以及所制定的政策和所建立的机制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好的管理若能做到这一点,则每个处於点或线上的人可能会创造出更多的新技术和发明,这样管理的整体放大或推动作用将表现得更充分。 (2)管理的地位

管理不仅仅具有整体推动作用,从更深层次分析,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①管理是一种\"基础国力\"

1991年,席酉民博士在首届\"中国青年管上一页

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讨会\"论文集的前言中提出:管理是一种基础国力。

当今世界,有些国家很富有,有些国家非常贫穷,尽管资源和其他方面的基础对国家的繁荣与否有很大的影响,然而有的国家资源贫乏但国家富有,而有的国家资源丰富却并不富有。事实上,一个国家是否繁荣取决於该国生産率的状况,亦即该国是怎样有效地利用其人力、土地、机器、原材料和其他资源的。或者说,一个国家的发达与否取决於管理的效率。企业的情况也一样,经理的能力差、效率低,该企业管理的效率必然也低,哪怕企业的设备有多麽优良、员工有多麽优秀。甚至一个家庭也是如此。

管理不仅是一种基础国力,而且是一种投资小、收效大、有时还是见效最快的国力。各级管理者从其工作中都可以体会到这一点,当然也应该充分重视管理这一种基础国力的提高。所以,无论国家还是企业,若要谋求发展,都必须在管理上狠下功夫。这在当代中国,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②管理这一\"基础国力\"的开发依赖於教育、研究和实践无疑,开发管理这种基础国力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提高整个国家、民族的管理意识及各个层次的管理技能。要做到这一点,依赖於三方面的工作: a

管理教育。不仅包括大学的管理教育,更重要的是普及教育和职业培训,提高全民族的管理意识以及各个层次管理人员的水平。当然还要注意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类专门的管理人才。 b

管理研究。没有高水准的研究,就不可能有高水准的教育。要保证有效的管理教育,既要有高层次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的研究,更要有适合各种层次的实用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c

管理应用和实践。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研究、教育、应用的有机结合才是真谛。因此要注意把管理教育和研究与经济社会建设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在普遍管理素质提高的同时,要根据实际需要培养对路的人才;要注意将研究得到的结果推广到实践中去,更要注意研究解决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

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因此,一个国家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待於从这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共同提高。 上一页 [1] [2]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