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第⼀节的建⽴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
萌芽期:16-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和初期发展阶段。反映了早期⽆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现存社会、建⽴理想的新社会的愿望。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康帕内拉《太阳城》。
发展期:18世纪以后。地区:欧洲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表⼈物:巴贝夫、摩莱⾥、马布利。(了解即可)
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19世纪初期,欧洲三⼤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叶和英国的欧⽂。P225、P41.
空想社会主义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公开⾯世:1848,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宣⾔》(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个纲领性⽂件)。P225+P44.
马克思、恩格斯创⽴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了⼈类历史发展的奥秘和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把争取社会主义的⽃争建⽴在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从⽽超越了空想社会主义,创⽴了科学社会主义。2.⽆产阶级⾰命与的建⽴
·⽆产阶级⾰命是迄今⼈类历史上最⼴泛、最彻底、最深刻地⾰命的原因。(简答)P226. ·⽆产阶级⾰命的形式的基本形式:暴⼒⾰命。
马克思主义在强调暴⼒⾰命这⼀主要的基本的形式的同时,也并不完全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产阶级⾰命⾄少将在⼏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提出“同时胜利论”。P227 ⾃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列宁提出帝国主义时代的⽆产阶级社会主义⾰命,将是由⼀国或数国⾸先胜利,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P227、P45.⼆、列宁、斯⼤林领导下的苏维埃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列宁领导的苏维埃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体上经历了三个时期:即通过“剥夺剥夺者”、银⾏和⼤⼯业的国有化使⽆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在外国武装⼲涉和国内战争背景下,实⾏以取消商品货币关系为主要特征的战时主义,在经济上采取⼀系列⾮常的、特殊的⼜带有强制性的措施战时主义时期;实⾏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时期。列宁的主要贡献:P229-230。
(⼆)斯⼤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
斯⼤林的理论和:以优先发展重⼯业为中⼼的社会主义⼤⼯业。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证明,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并不是社会主义的唯⼀模式。斯⼤林的贡献:
1.⽣产资料所有制的变⾰。2.计划经济的建⽴和发展。3.政治思想⽂化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三、社会主义从⼀国到多国的发展的历史贡献与经验教训:P232-233四、⽆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内容:⽆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
⽆产阶级专政思想的诞⽣,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之⼀。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在国家问题上⼀个最卓越的思想就是⽆产阶级专政。⽆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产阶级专政是⼯⼈阶级通过党领导的国家政权,体现的是⼯⼈阶级和劳动⼈民的意志;⽆产阶级专政是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产阶级专政的最终⽬标是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阶级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简答)
社会主义民主是⼈类社会最⾼类型的民主。它的本质和和核⼼是⼈民当家作主。⼈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命。社会主义民主⾸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是⽬的和⼿段的统⼀。第⼆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以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的为前提,认为主义社会的第⼀阶段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产;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对个⼈消费品实⾏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没有商品⽣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对⽴和阶级差别,⽆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开始消亡等。马、恩这些论断对今天我们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列宁对详细论述社会主义特征采取了⾮常慎重的态度。在总结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了进⼀步的认识:实⾏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存在商品⽣产和商品交换;具有⾼度发达的⽣产⼒和⽐资本主义更⾼的劳动⽣产率;建⽴⼯⼈阶级和劳动⼈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种年轻的社会制度,还处在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因⽽⼈们对它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也只能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新的认识,这些认识集中体现在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邓⼩平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产⼒,发展⽣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作如下的概括:第⼀,和发展⽣产⼒,创造⾼度发达的⽣产⼒和⽐资本主义更⾼的劳动⽣产率。优越性最根本的⼀条。第⼆,建⽴和完善⽣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第三,个⼈消费品实⾏“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阶级和劳动⼈民的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第六,以⼈为本,建构和谐社会。
⼆、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社会主义⾸先在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P239-240
(⼆)必须充分认识经济⽂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P240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第⼀,各个国家的⽣产⼒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特点;第⼆,历史⽂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努⼒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既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那么必须努⼒探索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第⼆,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的路”。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类⼀切⽂明成果。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是由以下因素决定的:第⼀,社会主义作为新⽣事物,其成长不会⼀帆风顺。第⼆,社会主义的基本⽭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个过程⽽展开的,⼈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有挑战。
(⼆)社会主义在⾃我发展和完善中⾛向辉煌(改⾰开放的实践经验的启⽰):P243.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命政党的内涵。
1.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命政党,是⽆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争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与资产阶级政党有本质区别。它是⽆产阶级的先锋队,它代表⽆产阶级和⼴⼤劳动⼈民的利益,为⽆产阶级和⼈类的事业——社会主义、主义事业⽽奋⽃。
2.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阶级先锋队——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挺它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3.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实现主义⽽奋⽃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纲领和最终奋⽃⽬标,是实现主义。党的最⾼纲领即建⽴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4.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团结统⼀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有坚强纪律和战⽃精神的党。⼆、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命和建设的领导核⼼(⼀)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命的领导核⼼
在社会主义⾰命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坚强领导作⽤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命⽃争中起着思想领导的作⽤;政党在⾰命⽃争政起着政治领导的作⽤;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命⽃争政起着组织领导的作⽤。(⼆)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
社会主义建设同样需要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执政党,掌握了国家政权,能够有效地利⽤全社会的资源和⼒量,来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社会主义建设中党的领导体现在思想、政治、组织⽅⾯。社会主义建设与改⾰联系在⼀起,改⾰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三)坚持和改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命、建设、改⾰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为了胜利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内容;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建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23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