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调查及对策
作者:刘桂云 李 婧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第09期
【摘 要】 作者通过调查结果表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大多数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困扰,应采用榜样效仿法、成功体验法及反馈法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态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良性竞争意识。
【关键词】 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长期以来,中等卫生职业护理教育肩负着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合格护理人才的任务。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各层次护理教育的招生数量比例应达到中专占50%、大专占30%、本科及以上占20%的结构目标。按照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比例达到1∶1进行预测和规划,我国每年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十五万人,其中应有一半是中职护士,因此,中职护理教育,任重而道远。然而,中职护理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众所周知,随着近年来中职教育的低起点招生,大批未被其他学校和高中录取的学生几乎未经任何考试就“涌入校园”,中职护理专业生源整体素质下滑,学习素质更是良莠不齐。为了解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探索培养学生学习素质的有效途径,更好地落实护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出合格的护理人才,我们于2005级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第一学期,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本校中专部护理专业学生进行了学习动机方面的调查。参与本次调查的为本校05级中专部护理专业全体学生。问卷由班主任分发并收回,共发出调查问卷2份,收回有效问卷262份,回收率99.24%。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不涉及对学生本人及班级的评价,保证了回答的客观性。数据统计用百分率。 一、关于学习动机
这部分问卷共20个题目,主要是了解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制定上是否存在行为困扰,根据学生回答做出统计后的结果如下表。 表一 05级学生学习动机调查结果(%)
班级人数学习动机存在问题情况严重问题一定问题少许问题05级护理1班478.60.00 31.1105级护理2班 48 0.00.5835.4205级护理3班 571.69 66.10 32.2005级护理4班 61 5.0867.8027.1205级护理5班 51 0.0074.5125.49总计23.0566.79 30.15 以上统计结果表明,被调查学生在学习动机上存在严重问题的还是少数,而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有一定问题和困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需要调整(平均66.79%),不同班级之间差异不明显。“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1]”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促使学生学习成功的有效途径。为此,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榜样效仿法。根据职业教育不同学科课程要求,教师撷取学科内容的相关事例,以学科中成功人士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强烈的求知欲。
2、成功体验法。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设定中等难度的学习目标,经过努力可以实现,引导学生产生积极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其体验成功的满足感,这种体验会促使他们产生更多成功的愿望,从而形成教学中的“良性循环”[2]。
3、反馈法。教师既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也要注意及时对作业、测试、讨论等情况给予评价,使反馈与评价相结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情况,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从而不断强化学习动机。
其他途径:通过理想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通过能力训练培养进取的个性,通过心理培训调整学生学习动机的水平,努力形成一个相互竞争又相互理解和支持的集体氛围,对培养和激发良好的学习动机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关于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习动机的外部表现,积极的学习态度是取得好的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本部分有40个选项,根据学生回答统计出的结果如下表。 表二 05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结果(%)
班级人数学习态度情况优秀良好一般较差05级护理1班476.6711.11 24.44 57.7805级护理2班4818.7525.00 18.7537.5005级护理3班575.08 20.34 33.90 40.6805级护理4班616.78 13.56 25.42 .2405级护理5班515.88 21.57 29.41 43.14总计 28.40 18.32 26.72 46.56学习态度的调查结果显示,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容乐观,学习态度较差者占有相当的比率(平均46.56%),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重要因素。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改变不良的学习态度,要及时向学生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活动去改变原有的态度。教师持续的要求和及时的表扬是学生改变旧的不良态度、形成新的良好态度的前提。良好的校风和班风、团结的集体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直接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对学习态度方面的调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以下策略。
1、强化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不断强化“学习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习是自己的主要任务”的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对父母、自己、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进而能按要求有计划地进行学习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自信心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活动方向、对学习的成功确信无疑的心理特征,表现在对完成学习任务有信心,能以积极态度对待学习中的困难。 3、养成谦虚的品质。教会学生正确地估计自己的知识、能力,虚心求教,依靠教师的帮助与指导,但不依赖教师。
4、正确地对待考试和分数。使学生知晓以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促进自身总体素质发展为目标,不因一时获得好的分数而骄傲自满,也不因一两次考试失败而气馁。 5、认真地、细心地、创造性地对待作业。
6、正确地对待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教师鼓励学生有竞争意识,争取优良成绩,同时又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7、培养坚持性。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完成学习任务。
8、培养自制性。让学生逐步学会按学习任务的要求自我调节、控制,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克服分心,能抑制与学习任务无关的活动。
【注 释】
[1] 陈 琦,刘瑞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20.
[2] 马万全,袁丽英.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职教通讯,2006,11:24-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23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