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来源:画鸵萌宠网


《亲爱的爸爸妈妈》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通过叙述的六要素来概括全文的方法。

2、学习通过抓“沉重”、“美丽”等关键词理解课文情感。

3、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情感意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在上课之前,我们先看一段影片。

(四分钟视频短片)

大家都了解了,这段视频讲述的是发生在南京的“南京大屠杀”中的一幕。现在,大家看了短片之后,心情怎样呢?

(学生回答)――抓住学生回答中“沉重”等词。

2、大家的心情是沉重的。同样的,对于几乎是在同一时期南斯拉夫一个小镇上的遭遇,法国作家、哲学家萨特也有同样的感受。那么这个小城经历了什么事情,让萨特的心情是“沉重”的呢?哪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

1

二、 整体感知

1、 请同学简单复述。

点拨加强认识:一天之内,杀害了7000多普通市民,其中还包括300名孩子。

2、 找关键词帮助理解情感。

师:他们连孩子都不放过,多么令人发指。这对于南斯拉夫人民来说是多么痛苦,多么沉重。

这种“沉重”萨特感受到了,半个世纪后我们的作者聂华苓感受到了,今天的我们也深深的感受到了。

三、 抓关键词“沉重”“美丽”理解情感:

1、 哪些语句让你感觉是“沉重”的?

点拨学生找出语句,与作者情感达到共鸣。

“凄风。苦雨。天昏。地暗。”

“老人眼神木然,仿佛眼前的景物已不存在,他们又回到半个世纪前的世界中去了。”

“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2

“回音在倾泻的雨中缭绕不绝。天地亦与人同哀。”

……

2、 这种“沉重”我们都感受到了,但同时萨特又说克拉库耶伐次小城留给他的也是“美丽的记忆”,这又如何理解?

点拨:这个“美丽”决不是简简单单的指外表的美丽,不是一朵花的美,风景的美,而是应该有更深刻的指代。那么这种独特的“美丽”有哪些表现呢?

点拨:英勇的美

无畏的美

宽恕的美

人性的美

对和平的期待……

3、 如何理解这样的美?

(学生讨论,理解。)

四、 加强理解:

3

1、 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引用了萨特的话,他们对于克拉库耶耶伐次的经历有着相同的认识,刚才同学们在萨特、作者的引领下发现了那么多的美丽。那么作者为什么认为这些是美丽的呢?作者对待历史的态度是怎样的?(大家能不能在文中找到表明作者态度、立场的句子?)

点拨学生找到:“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

追问:如何理解这句话?

2、 哪些行为表明了作者的这句话?

点拨学生认识:作者对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不同看法我们可以知道作者对于历史的态度。一、对于塞而维亚人对死去同胞们悼念方式的赞同;二、对西德作家和日本作家的不同态度。

面对西德作家真诚的忏悔,握手(谅解、宽恕)

对于日本作家自私的狡辩,不理睬。

五、 拓展提升: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在这儿作者提醒我们应怎样去看待历史?请大家说说看,你有怎样的认识。

教后反思:

4

篇幅较长的课文用一节课来完成有一定的难度,作为自读课文,老师更要发挥好引领的作用,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从而由“有为”慢慢转化到“无为”。

在这一课上,我用给出关键词,引导学生把握关键词,梳理课文,达到理解课文、感悟情感、形成价值观的目标的方法。但是有了这样的课程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思一下,有这样几个地方有待更正提高:

首先,提问有难度,而对学生的启示不够明确,让学生在“紧张 ”的课堂上手足无措。

其次,在学生回答中,我的点拨不够丰富,很多可以穿插贯通的内容没有及时的点击,显得过于“单薄”。

总之,上课应该不仅有形式,有程序,更该有“内容”,平时的训练有素,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点拨,才能真正教会学生学语文。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