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铁路建设不同阶段布设精密测量控制网的实施技术

来源:画鸵萌宠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铁路建设不同阶段布设精密测量控制网的实施技术:方国星 铁路建设不同阶段布设精密测量控制网的实施技术 方国星 (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湖北武汉430063) Implementation Technology for Laying Precise Survey Control Net in Diferent Stages of Railway Construction Fang Guoxing 摘要针对铁道测量标准的改变引起原设计、施工测量精度的变化,计算不同测量控制系统较差 的数量级并分析较差对已设计、施工工程的影响。提出铁路建设不同阶段布设精密测量控制网的实施 技术方案。 关键词 客运专线误差传播律投影变形 三网合一 随着《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技术暂行 工作。当国家控制点不能满足联i贝0需要时,补充测量 少量GPS点。导线只供初测阶段用,不必埋桩。水准 规定》(后文简称暂规)和《时速200~250公里有碴轨 道铁路工程测量指南(试行)》(后文简称指南)的发布 和原《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规定》的废止,以铺轨精 度要求为依据,强调设计、施工、养护三网合一的铁路 控制测量系统比传统铁路控制测量提高了两个级别, 从普通工程测量的精度提高到了精密工程测量的精 度。对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特别是对已开工项目也要 按同等精度补做精密测量,给铁路测量和施工带来许 多困难。为解决测量和设计、施工的矛盾,建议采取以 下不同的对策措施。 基点按《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包、固桩,以满足定 测阶段使用。 定测阶段完成CP I测量以控制中线测量的平面 位置,保证测量设计的线路中线和施工中线一致。在 每4~5 km一对(或一个)CP I的控制下,CP lI和精密 水准在开工前完成。这样引起的实地施工和设计的不 符只是线下工程量的微小变化,设计线形可以保持 不变。 2 施工图设计已开始项目的补充精测 如定测已按《京沪高速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完成,设计已按定测成果进行。由于《京沪高速铁路 工程测量暂行规定》已被停止使用,需按“暂规”和“指 南”补做精密测量,提供给施工方指导施工。而航测、 定测和精i贝0采用两个相对独立的控制系统,反映在实 1 定测时开始进行精密测量 按“暂规”和“指南”规定,设计院完成铁路精密测 量的主要工作项目为CP I、CP1I和精密水准,CPIII、 线下工程竣工测量、变形观测由施工和运营部门完成。 “暂规”和“指南”的主导意见是要三网(勘测设计、施 工、养护)合一,全线控制采用同一坐标系统。但实际 地的坐标必然有所差别。为了使更改设计量最小,设 计院除完成CP I、CP II和精密高程测量外,还要连测 部分原有的GPS点,评估两个控制系统较差是否影响 到线路侵界。如果不发生侵界,即使较差较大,工程量 有所变化,但不影响用新控制系统照原设计资料施工, 避免了全面修改设计。 操作很难做到三网合一,由于初测到开工经历的时间 长、控制桩损坏严重、方案变化及前期工作比重大等因 素,往往造成很大浪费。因此,初测阶段可以只用 1/3 O00I临时导线和四等水准控制测量成果供各专业 收稿日期:2oQ7—05一l2 作者简介:方国星(1962一),男,1983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铁道工程 专业,高级工程师。 2.1 两控制测量系统精度较差分析 原平面GPS控制系统5 km一对点相对误差平均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 铁道勘察 2007年第4期 为1/8万,最弱也有1/6万;而“暂规”和“指南”要求 精测平面控制系统无碴轨道的相对误差为1/17万,有 碴轨道为1/10万。 设Mo=1/6万,为原GPS点相对误差;Mw=1/17 万,为无碴轨道GPS点相对误差。 My=1/10万,为有碴轨道GPS点位相对误差。 根据误差传播律,无碴轨道GPS点位相对误差和原 GPS点位相对误差较差的中误差为 M曲=±√M +M =±√( ) +( ) =± 有碴轨道GPS点位相对误差和原GPS点位相对 误差较差的中误差为 M由:±√My +M Myo=±√( ) +( ) =± 不管有碴轨道还是无碴轨道和原GPS点较差的 中误差都小于1/5万。 所以,原GPS点在精测控制网中误差不会超过 0.1 Ill。这个量相当于把原设计点位每5 km最多移动 了0.1 Ill。 在整条线路上,实际误差会有所累积。每5 km一 段,500 km 100段总计为0.1 10o=1 Ill。这是最坏 的情况,武广客运专线武韶段900 km线路最大较差为 0.4—0.5 Ill。 2.2参考椭球和投影面不同引起的系统长度 误差 除两次控制测量精度较差外,由于所用参考椭球 和坐标系不同,会使两个系统产生系统误差。目前铁 路勘测设计常用0水准面的高程投影和高斯1。带投 影。这一系统不满足精密测量要求的投影变形小于 1/10万(无碴)和1/4万(有碴)。对此有如下分析。 (1)高程投影改正 GPS测量基线向量平差计算采用W84参考椭球, 与我国西安80参考椭球相近而和北京54参照系有较 大的差别。北京54参考椭球面低于大地水准面40— 70 Ill不等,加上铁路轨顶的海拔高程,高程投影改正 计算公式为 S1=s。( + ) (1) △ 。 (2) 将(2)式两边除以s。得变形率 Aso= Sn (3) 上式中,s 为改化到设计高程面上的边长;s。为原 投影到54椭球面上的边长;As为变形增量;H为高 程; 为当地54参考椭球面低于大地水准面的法线长 度(取值范围为40—70 Il1);R=6 371 km,为地球 半径。 当日+h大于63.7 Ill时,由(2)式可得其变形率 大于1/10万。而绝大部分铁路设计高程日加上h后, 大于63.7 Ill。因此,原来投影到54椭球面上的边长 变形,不能满足铺设无碴轨道的要求。 (2)高斯投影改正 1。带宽的边缘平面长度变形为1/3.2万,不满足 “指南”1/4万的要求和“暂规”1/10万的要求。 高斯投影改正公式为 s=s-( 一 ) (4) 2 ..△st=s 一 1 (5) (5)式两边除以s。,得到该边的高斯投影变形率 ASl一:一 (6) s1 2 ‘ 式中,s为高斯投影改正后边长,s 与为改化到设 计高程面上的边长;Y为边长所在地的y坐标;R= 6 371 km,为地球半径。 取1。带宽时,Y 50 km,代入(6)式,带边缘变形 率为 △s, 50 1 s一2 R 一3 2 , . 力 采用0.5 0带宽,Y一25 km,代入(6)式,带边缘变 形率为 △ , 25 1 ~s1 2 R 一 1万 3力 目前,航测图和设计资料多采用北京54参照系 1。带宽高斯投影和0大地水准面投影的作法。两个单 项都不满足“指南”和“暂规”的规定。但高程投影改 正和高斯投影改正一正一负可以相互抵消。 将(1)式代入(4)式有 s (\ +  11(、 一羔) , (7) 展开(7)式,省约二次小量日_ ・ 2可得 s ( + 一嘉) (8) (8)式即我们常用的两化改正逆公式。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铁路建设不同阶段布设精密测量控制网的实施技术:方国星 3 对有碴轨道而言,取1。带宽,设计轨顶高程只要 在160 m(含高程异常值40~70 m)以内就可以满足 1/4万投影变形精度要求。对于轨顶高程在160 m以 上的路段,可以另设160 m高程投影面。无碴轨道采 用0.5。带宽,最边沿高斯投影变形为1/13万,满足 “暂规”1/10万的要求。剩余高程投影变形可以在每 海拔高64 m设一个高程投影面。也可以利用高斯投 影在投影带边沿投影差大的原理,采用1。带宽,合理 选用中央子午线,用较大的高斯正投影差去抵偿高程 负投影差。 设计方除完成CP I、CPII和精密高程测量外,还 要解决控制测量系统误差和投影差的问题。如果按照 前述,把线路重新分割成小段,则线路里程和加直线长 度与航测图、设计资料不符,需要对线路重新设计。在 时间充裕的条件下调节线路当然很好。条件不允许 时,为避免重新设计线路,宜采取下述分段和原初测 GPS点连测的办法: 补做精测时,每20~50 km用CPⅡ和原GPS点对 联测一次。计算精测坐标时出两套资料;一套全线统 一平差计算,以备控制铺轨;另一套按原GPS点分段, 每段起点用原GPS坐标和里程,终点线路和下段起点 现交后设一断链。在两段接头处,因偏角变化,弯道有 少量修改。该设计修改工作可以由有经验的线路技术 人员内业完成。 3已开工项目补做精测 为满足铺轨精度要求,需要高精度控制测量。然 而两套不同的控制系统不仅牵涉到修改设计,还关联 到已按原控制资料和原设计施工工程的改动。如何使 已开工工程废弃最小,设计方除完成CP I、CP II和精 密高程测量外,还应逐条边连测每条切线,控制线路走 向,以便评估两套不同的控制测量系统。 3.1 布设精测网后对已开工项目横向误差 影响 由2.1节推导可知,两个控制系统较差精度高于 1/5万。由于GPS测量方位角误差不累积传递,两个 控制系统在纵向和横向精度等效,即 ± (9) 式中, 为两GPS控制测量系统纵向较差;M 为两GPS控制测量系统横向较差;M为总的较差; : 1/5万。由(9)式可算得横向较差 M 一1/7页 由 计算线路切线方向偏移r(如图1所示) ≤P×1/70 000一±2.9 70000 图1 切线方向偏移T的计算 交点偏角是两条切线方向值的差,其中误差按误 差传播律,为两切线方向中误差平方和开方,即- M :±r√2:±2.9”×1.4一±4” 曲线偏角的变化引起曲线横向位移最大值可以由 外矢距E增量计算出来。 外矢距E计算公式 (尺+ )sec詈一R (10) 为了求得偏角误差对线路横向影响,在(10)式 中,以偏角 为自变量对E求微分得 dE= (尺+ )tan詈sec詈妇 (・・) 式中,尺为半径;Z为缓和曲线长;or为曲线偏角;P =206 265。 根据(11)式,以妇:4”,采用不同的偏角 ,计算 曲线外矢距增量(即线路最大横向偏移),如表1 所示。 表1 偏角4”引起线路横向偏移和曲线长变化m 曲线偏角 半径 缓长 1( 20。 3(、 0 40。 50。 /m /m 6∽ 6∽ 占L/2 6∽ 6 7 000 670 O.068 O.oo6 O.068 0.012 O.068 0.020 0.068 0.026 O.068 0.036 8 000 570 O.o78 0.o08 0.078 0.014 0.078 0.022 O.o78 0.030 O.o78 0.040 9 000 490 0.088 0.o08 0.088 0.016 0.088 0.024 0.088 0.034 0.088 0.044 10000 430 n o96 n oo8 O.o96 0.018 n o96 nO28 n o96 n o36 n096 n050 11 000 370 0.108 0.o08 0.108 0.o20 n 108 0.030 0.108 0.O42 0.108 0.056 12000 330 O.116 0.010 O.116 0.022 O.116 0.032 0.116 0.044 0.116 0 O60 14000 280 O.136 0.012 0.136 0.026 0.136 0.038 0.136 0.052 0.136 0.070 表1中,6 为外矢距增量; 为曲线沿一边切线 的长度变化。由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线路横向偏移 随偏角和半径的增大而增大,大偏角影响尤其明显。 3.2横向偏离检查方法 要求施工单位直线段每300 m,曲线段每100 m用 CP II测量一个既有中线桩。 设计方根据施工单位用CP II测量的原中线桩拟 合直线。用拟合切线算出的交点坐标、偏角计算新曲 线。用施工单位测量出曲线每100 m一个的点和新计 算的曲线,在CAD上比较二者的法向距离,桥上小于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4 铁道勘察 2007年第4期 3 em,其他路段小于5 em可以确定拟合完成。否则重 新微调切线的平面位置,计算交点坐标、偏角和新曲 线,直到选择的线路位置和已施工线路较差低于上述 ①通过拟合直线固定交点位置(已开工的实际位 置),也就固定了曲线,曲线长短变化由加直线伸缩填 补,后期铺轨以竣工测量实测长度计算。 限差要求为止。 3.3拟合超限采取的措施 (1)桥梁技术人员检算偏心; (2)调整曲线半径、缓长; (3)工程补救; (4)工程废弃。 3.4投影变形对线路横向的影响 线路上取定一点,它在各方向投影变形率是一样 的。由于线路的长度比宽度数量级大得多,这一投影 变形率沿线路方向积分就比沿垂直线路方向的积分大 得多。这也和传统观点认为“导线测边误差主要使点 位产生纵向误差,测角误差主要使点位产生横向误 差”是一致的。 线路 B //// U 图2投影变形的影响 图2中,A点为线路边一导线点,从A测设线路中 线点 时,测线AB分解为平行线路方向的t分量和垂 直线路方向的“分量。同时,测线AB的投影变形也 随之分解到了t和“上。按《京沪高速铁路测量暂行 规定》要求,投影变形率 ≤1/4万,而导线点距离中 线“为100~200 m,由于投影变形引起的横向误差为 d“= ’“:200× =0.005 m 测线AB的测量精度一般高于1/4万,所以在“方 向的影响也小于5 mm。因此,在满足《京沪高速铁路 测量暂行规定》的条件下,投影变形和距离丈量误差 的联合影响在垂直线路的方向上不到1 cm。这对于 铺轨精度可能不够,但对于线下工程施工并保证线下 工程不制约铺轨是没有疑问的。由投影变形和距离丈 量误差引起的横向错动可以留待线下工程竣工测量时 解决。 投影变形和距离丈量误差沿线路纵向累积数值会 比横向误差大很多。但沿线路方向误差处理较为 简单: ②固定桥梁位置和长度,其长出或缩短部分由路 基和隧道自然填补。 ③跨两个弯道的桥梁加直线段用梁间伸缩缝隙调 节,使桥梁总长不变。 ④纵断面坡度因线路长度变化小于1/5万,纵坡 总变化小于1/5万,可以考虑在适当的地段变坡。 精密高程测量使原水准点高程最大发生5—15 em(武广8 em;郑西13 em)变化,原则上依据精测高程 施工。对已经依据原水准点高程完成桥墩帽石或隧道 衬砌的线段,应和桥隧技术人员协商,修改纵断面。 4深度开工项目精密测量 对于已经深度开工,桥梁墩台大部分已形成,隧道 已经衬砌的工程项目也要补测CP I、CP 1I和精密水 准。但已不能用以指导线下工程施工。它的功能是用 做控制CP11I测量、竣工测量和控制铺轨。 5 结束语 对于已开始设计或已开工的铁路工程项目,为了 充分保证轨道铺设平顺,需要补测精密控制测量。这 样势必造成两个不同控制网的较差。根据设计、施工 的不同阶段,采取合适的手段消除二者对工程控制的 影响。本文是针对勘测设计控制测量满足《京沪高速 铁路测量暂行规定》要求,施工放样测量满足规范要 求的前提下提出的一系列办法,可以供测量、设计和施 工部门参考。 参考文献 [1] 孔祥元,梅是义.控制测量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 李青岳,陈永奇.工程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3] 陆国胜.测量学[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6 [4】 徐立.高速铁路工程测量精度和测量模式[J】.铁道勘察,2006, 32(1) [5]徐立.内插法布设无碴轨道控制测量网方法[J].地理空间信 息,2006,4(5) [6] 铁道第三勘测设计院,铁道第四勘测设计院.京沪高速铁路测量 暂行规定[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 [7] 铁道第二勘测设计院,西南交通大学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 程测量技术暂行规定[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8] 铁道第二勘测设计院 时速200~250公里有碴轨道铁路工程测 量指南(试行)【S]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