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近5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化安全问题研究综述

来源:画鸵萌宠网
近5年来国内学术界关于文化安全问题研究综述 苗志娟,贾友军 (新疆农业大学思政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文化安全问题是近一个时期以来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对近5年来学术界关于文化安 全内涵、文化安全背景、文化安全理论及现实应对等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现阶段国内学 术界关于文化安全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文化安全;研究综述;评析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 1)o4—0093—04 文化安全问题是关乎到国家综合安全的一个重 讲到“当代国家体系中的‘文化安全’主要指政治 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我国学术界非常重视对这一 文化安全,包括基本政治价值观和社会管理制度两 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本文拟对 个主要方面的安全。这里的‘政治文化’采用的是 近5年来学术界关于文化安全问题研究的现状进行 中义的概念,即指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政治观念体系 梳理归纳,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和政治体制特征” 。政治文化本身是政治学的基 文化安全的概念研究 本范畴,而与此相关的政治文化安全乃至文化安全 学术界对文化安全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归纳 问题也必然离不开政治学视角去研究和解决。 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文化安全是国际关系范畴。国家文化安全的 文化安全是哲学范畴。李金齐2007年在《文化 主体是当今国际社会中的民族国家,国家文化安 安全释义》里认为文化安全是指对文化主体生存权 全的深层原因是国家间的文化利益矛盾,国家文 一、利、生存方式、文化成果的认同、尊重和保护,是 化安全的威胁来源首先是存在文化扩张和文化渗 对人类文化生存、发展水平和进步程度的一种反 透的国家,因此,国家文化安全属于国际关系的 映,是指作为文化核心的价值观念的合法生存和合 范畴 。 实际上更多的人认为文化安全是个综合f生的复杂 理发展…。 文化安全是历史范畴。陈庆德2010年在《文化 概念: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既是政治的又是文化 安全的内涵及社会性表达》一文里讲到文化安全概 的,既是社会的又是民族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质 念是个历史性范畴,有着深厚的历史性基础, “文 的,不是一维的,而是复合的;不仅是一种方式,也 化安全的实质性内容,是在民族生存的全球性框架 是一种战略,更是一种价值,还是一种理念。 内对其相互关系的一种表达” 。实质上,胡惠林 二、文化安全的背景研究 学术界关于文化安全的背景研究主要有如下几 2006年在《论20世纪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形  成与演变》里对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起源追 个方面。f一)全球化步伐加快下的文化安全 溯到近代鸦片战争时期,认为“今天中国国家文 2007年于炳贵在《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一 化安全问题是中国历史文化安全问题发展的一个 结果” ,,言下之意,现阶段文化安全问题的提出 书中站在全球化加快高度上,对文化全球化与文化 民族化、文化认同与文化安全、文化安全的内因与 本身就是历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安全是政治范畴。一些研究人员认为文化 外因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安全体现的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价值体系免遭来 的方法论原则和战略措施 。2008年曹骏在《全球 自内部或外部文化因素的侵蚀、破坏和颠覆,其话 化与中国国家安全》一书深入分析了全球化对中国 语前提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文化安全。而一个主权国 文化安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挑战,提出了巩固中国 家的文化安全势必关系到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政 国家安全的对策 。2009年沈洪波在《全球化与国 治意识安全和政治制度安全。正如潘一禾2005年曾 家文化安全》一书中系统阐述全球化进程对国家 收稿日期:2011—04—10 冀 鑫 基金项目:201o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疆地区文化安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 (10KSX013) 作者简介:苗志娟(1983一),女,河南郑州人,新疆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教师,助教,主要从事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及实践研究;贾友军(1962一),男,辽宁人,新疆农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 究部主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93 ● ∽j町ro0∞ ●●f● ●●, f(三)新世纪中国和平崛起下的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的影响及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现实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长期保持持续 题 。2010年张骥在《中围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 略》里论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文化安全观, 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提 从西方政治思潮、大众传媒、文化产业、文化外 高,中国正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迅速崛起。但是中 交、社会转型、苏东剧变等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 国的崛起并不一帆风顺,来自国内外的经济的、政 我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治的、文化的挑战对我国的发展不断构成冲击。新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建设的 时期在文化领域表现更为突出。如何更好的推动国 家文化的健康和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 总体战略 。 进入新世纪以来,对于全球化与文化安全之间 善、促进国家的崛起与安全,都成为摆在我们面前  的关系研究,有侧重“动因说”,认为经济全球化 的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2OlO ̄刘加吉在《论新世纪中国崛起与文化安全 引发了文化安全问题,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是伴随 着全球化过程中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产生的。 的关系》一文中讲到: “新世纪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 有讲“加速论”,认为全球化加速了文化之间的交 健康发展为我国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科技文 流和融合,保持传统民族文化的特色变得越来越艰 化等国家软力量的增强也为我国崛起提供了较为可靠 难。另有“冲击观”,认为伴随全球化的发展,文 的文化安全屏障,但西方文化和本土庸俗文化的传播  化开始越出原有的学理层面,快速进入日常生活, 已经成为制约影响中国崛起的文化安全因素。因此,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力,确保我国的 对社会各领域形成巨大冲击。  。 随着全球化步伐加快,中国面临的形势与以往 文化安全,为新世纪中国的崛起保驾护航”u相比有了很大不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化同 三、国家文化安全理论及现实应对研究 (一)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形成和发展 经济、政治、军事一样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 近几年来研究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形成和 作用愈发明显。在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时 代,中国文化安全如何发展,如何制定正确的文化 发展的文章,较具代表性的有2006年胡惠林《论 安全战略以更好地为各项建设服务,是一项重大的 20世纪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形成与演变》,较 新的有2009年黄旭东《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历史形 理论和现实问题。 (二)和谐社会视域下的文化安全 成与现实发展》。 归纳其观点可以看出,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将社会更加和谐列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提了出来。党 的形成与发展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从近代鸦 的十六大以来,随着对社会和谐认识的不断深化, 片战争到现阶段,中国文化安全问题的形成和发展  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个重要组成部分去关注也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 的一个新发端。 鸦片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使命,改 2008年有关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国家文化安全的 变了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安全的传统而特有的表现形 著作《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出版,为新时期维护 态,两种文明体系在现代世界体系形成过程中第一 国家文化安全提供了理论参考 …。该书围绕“文 次发生交锋,中国失败与其说是败在经济、军事 化、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主题展开深入研究,丰 上,不如说败在文化落后上。文化安全作为生存与 富了国家文化安全领域的理论观点,有益于社会主 发展安全的国家安全形态第一次在世界近代史的意 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义上成为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 。 中国对内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外更是不 第二个阶段,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 断表达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和谐世界主张体 立。五四运动作为典型的民族救亡图存运动,由中 现了中国新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构 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第一次在现代意义上提到国家安 想,体现了国家对待世界范围内安全问题的成熟态 全层面上来。反帝反封建第一次成为实现国家文化 度。中国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也是以维护本国主权 安全的主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 和安全为前提的。维护本国主权和安全,才能更好 党的诞生,为中国选择新的价值体系和发展道路提 的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对于建设和谐世界背景下的 供了前提,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危机出现,国家文 文化安全问题,2009年于海、韩英在《和谐世界视 化安全主题面临着启蒙与救亡的双重构建u 。 域中的文化安全》一文中曾做出过相关论述。在当 第三个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冷战结束。加强 前西方文化的强势冲击下,中国文化应该更多的走 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出去,以更多的形式和方法走出去,让外国人了解 是新中国成立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主题。即使在 中国的现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以及更深层 在冷战时期,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国依然 次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 。 把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自己生存 一与发展的重要选择和文化定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 度也成为中国文化安全体系构成的两个重要原则和 中国处理国际文化关系的标准” 。 第四个阶段,从冷战结束至今。随着全球化的 深入发展,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 式通过文化产品大举进人中国,中国经历的文化危 机仍在持续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现在所遭 遇的文化冲击和挑战较一百多年前更为激烈“ 。与 此相对应,国家文化安全也越来越提升到显性层 面。新世纪以来,国家对于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视程 量不胜枚举,观点常谈常新。 第一,文化安全战略思想。目前关于文化安全 战略思想能够得到大多数人认同的就是继续坚持马 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 且要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创新力,这也是国 家文化安全战略的核心指导思想。其次,用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引领我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发展,尤其 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抵御来自内部或外 部的文化侵蚀,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再次, 弘扬中国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 度也越来越高,中国国家文化安全体系的重建,也 成为冷战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发展新的战略需求。 f二)国家文化安全的结构与功能 对于国家文化安全体系的结构,纵观近几年学 术界研究成果,观点各异,但在内容上存在重叠和 交叉。 潘一禾2007年在《文化安全》著作中,将国家 文化安全内容体系分为政治文化安全、语言和信息 安全、国民教育体系安全三方面 。韩源2008年提 出“国家文化安全在内在结构上,由意识形态安 全、民族文化安全、公共文化安全构成”, “意识 形态安全是政府合法性的文化基础,民族文化安全 是国民凝聚力的深厚来源,公共文化则是一个国家 文化软实力的直接体现”{18]o白庚胜2009年提到 “国家文化安全包含文化价值观安全、文化体系安 全、文化资源安全、文化基因安全、文化人才安 全、文化市场安全及文化遗产安全几个方面” 。 辛国安等人在2010年《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家文化安 全》里,将国家文化安全结构界定为三部分:传统 民族文化、外来文化、国家主流文化。这三部分组 成了国家文化的基本结构,并且三者之间要保持动 态平衡关系 。 新时期文化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价值。 文化安全的功能发挥有两个层面:一是对内部的社 会发展进行总体性调适;一是对外既要建立起防 范、抵御和化解生存风险的能力,又要通过对自身 “地位群体文化”形象的塑造,改变在全球化现实 框架中的边缘性地位 ”。 叶金宝2008年讲到“文化安全理念的提出,对 于我国社会的整体有机发展有积极影响:有助于我 们确立新的安全观,有助于我们树立新的发展观, 有助于我们树立新的交往观” 。 f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及对策 文化安全概念本身就是一种战略。文化安全本 身也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促进经济和社 会的发展、开展积极、健康的内外交流、保持民族 和社会的稳定而提出的。这里谈到的维护国家文化 安全的战略实际上是对文化安全战略概念的延伸, 是具体化的战略。 学术界关于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及对策的研究数 大发展大繁荣。另外,要树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新 安全观要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文化利益出发,适 应中国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需要。 第二,文化安全战略环境。韩源在2009年《国 家文化安全战略论纲》一文里,从四个维度来谈构 建我国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的基本框架,其中一个重 要维度就是要优化国家文化安全战略环境。而在现 实生活中,推动建立国际文化新秩序,优化我国文 化安全的战略环境是解决我国文化安全问题的根本 性因素 。 第三,文化安全战略机制。首先是建立健全文 化安全管理机制。不少研究人员都提到要建立健全 国家文化安全管理系统和管理机制,建立常设性的 文化安全危机管理协调机构,这是建构危机管理机 制的前提。其次,建立健全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再 次,建立健全文化安全危机应急决策系统和沟通机 制。最后,建立健全国家文化安全法制机制。 氅 第四,文化安全战略措施。学术界从各个方面 去论证的都有,归结起来遍及四大领域:在经济建 设领域,要大力发展经济,增强本国的综合国力; 鑫 在政治建设领域,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意识形 态,巩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调整具体运行体制机 制,树立大国国家形象;在文化建设领域,保持文 化先进性,增强文化创新力;语言和网络并用,抵 制文化霸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文 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社会建设领域,推动和谐社会 与和谐文化建设,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四、关于文化安全研究现状的简要评析 通过上述回顾与总结,可以看出学术界近期对 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硕果累累,问题研究的意义日 益为人们所认同,但是研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 要进一步去探索。 f一)研究选题富有时代性但缺乏多样性 尽管当前关于文化安全的研究能够紧扣时代特 征,但是题材的丰富程度远远不够。较多的学术论 文还是集中于结合时代背景和少数热门问题去展开 研究,视角聚焦在宏观层面上,观点重叠和交叉的 也屡见不鲜,鲜有一些研究将视域延伸至微观层面 上。朱敏2010年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研究农村 文化安全建设发表论文《农村文化安全建设面临的 萎 ● ●∽j ro0∞,●●●●●, ● ● ●●问题与对策》I25 ;张宏莉2008年作《甘肃民族聚居 的文化传承为问题的研究提供悠久的思想渊源,而 区地缘文化安全问题刍议》 ,这些选题打破了以 文化安全问题研究在此方面是缺失的。总体上来 往建立在国家、民族基础』二文化安全研究的圈子, 讲,无论是研究成果关联性不大,还是理论深度挖 将视线定位在地区、乡村等载体~卜,反映了人们对 微观领域相关问题的关注,可以说是国家文化安全 研究的片段与示微。如何发掘新视角去持续、深入 研究文化安全,并能形成一定的建树,是摆在今后 掘不够,说到底是规律性不强的问题,逻辑关系尚 未捋顺。研究成果的规律性又决定了研究的创新 性,下一步的研究若欲实现突破和创新,就很有必 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细致的梳理。文化安全问 题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问题是 研究者面前的一个难题。 正常的,正是这些问题为今后的研究留下了端口, (二)研究方法渐趋科学但过于集中 学术界对文化安全问题的研究大多数都运用了 使后面的研究获得新的方向。 跨学科研究法,将文化安全范畴置于政治学、哲 学、历史学、社会学、国际关系学等领域去审视和 参考文献: 文化安全释义 思想战线,2007,(3):99 研究,从多个角度去诠释文化安全。而近几年,对 …李金齐.2]陈庆德,潘春梅文化安全的内涵及其社会性表g-[J].思想 文化安全问题采用个案分析法研究成为一个亮点。 [战线,201{),(3):39—4() 如涂成林2009年在著作《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 究一一以广州为例》中,就综合运用了个案研究 U J_社会科学,2006,(1 1) 法、案例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国家软实力与文化 I4]潘一禾.当前国家体系中的文化安全J' ̄-I题U J_浙江大学学 2005,(2):13. 安全的一般理论、中西方文化安全研究进行分析, 报,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观点,丰富了文化安全研究方法 义,2008,㈤:92. 论体系 。但类似的研究还比较少,今后应进一步 【6】于炳贵,郝良华.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研究【M1济南:山东人民 加强文化安全的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 出版社.2()07 [7]曹骏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安全f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f三)理论成果渐成体系但规律性不强 2008 对于文化安全,理论研究基本上沿着一条逻辑主 社.[5】韩源国家文化安全引论Uj_当代世界与社会主 『3]胡惠林.论2()世纪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形成与演变 线:文化安全是什么——为什么提文化安全——怎样 社 2(109 实现文化安全展开,并且沿着这条主线在各个环节上 [9 J张骥.中国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 又延伸出多个研究子域,而各个子域之间纵横交织。 社.201(). 10]社会问题研究丛书编委会.文化安全与社会和谐【M]北 基本上围绕两方面:一方面是“必须提”,我国的文 i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化安全课题是基于国际、国内环境风云变幻的背景给 京:【11]于海,韩英.和谐世界视域中的文化安全 中国党政干部 我国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与借鉴,更带来了风险与挑 论坛,2009,(3):6(1. 战而提出的。同时我国文化安全问题的形成有着深厚 【12】刘加吉论新世纪中国崛起与文化安全的关系U Jl山东师 的历史根源,经过多年的历史演变,到现在提到显性 范大学学报 2010,(2):158. 【8]沈洪波.全球化与国家文化安全[M1.济南:山东大学出版 层面上来,为研究人员甚至官方所关注并日益重视。 另一方面是“提出的价值”,文化安全问题提出本身 又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于怎样实 现文化安全问题,则陆陆续续有文化安全战略研究、 文化安全对策研究、文化安全现实表达、文化安全实 现途径,从国内研究成果的继承到同外研究成果对我 国的启示等等,成果更多,也丰富了文化安全研究婵 论体系。 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而,各个研究子系 统之间关联性不大。理论观点多但缺乏有机整合, f13】黄旭东q-国文化安全问题的历史形成与现实发展 贵 州社会科学,20(/9,(8):99. f14i潘一禾.文化安全fM『_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1 5】白庚胜.增强文化安全意识,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西南民 族大学学报,2009,(9):1 f16】辛国安全球化视野下的国家文化安全Ⅲ文化建 设,2010,(1):79 【17]陈庆德,潘春梅文化安全的内涵及其社会性表达U1.思想 战线,2010,(3):40. 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影响提炼升华不够 部分学者对 究,2009,f5):20. 文化安全问题做过持续、深入的研究,例如胡惠林 I21 J朱敏.农村文化安全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ⅡJ-新农村建 对国家文化安全的形成与演变、文化安全概念的界 设,201 0,(4) 定、我国文化安全的影响因素、文化安全战略对策 【22J张宏莉.甘肃民族聚居区地缘文化安全问题刍议Ⅲ.甘肃 2008,(6)l 等问题都有研究,他的著作《文化产业发展与国家 理论学刊,【23】涂成林,史啸虎国家软实力与文化安全研究lM1.北京:中 文化安全》更全面系统的阐述了他的理论观点。但 央编译出版社.2009 类似的研究成果鲜见。另一方面,理论研究深度挖 掘不够。文化安全问题研究缺乏强有力的弹论支 【1 8】叶金宝.文化安全及其实现途径U J_学术研究,2008,(8):12 『191杨晓刚.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维护国家文 化安全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0,(2):44. [2()】韩源,县祥国家文化安全战略论纲U】.思想政治教育研 撑。正如一些研究多年的课题,往前追溯,几千年 责任编辑:周潞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