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来源:画鸵萌宠网
第15卷第3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 0 1 3年6月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Agriculture&Forestry Education)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霍海伟, 郭 婧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保定071001) 摘 要:为有效破解大学生就业困境,文章采用因素分析法对大学生自身、高校以及社会等方面就业困境因素进 行了分析阐述,并提出提高大学生应对能力、转变高校教育思路、转变政府及社会职能等相应措施,以期对促进 大学生就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困境分析;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927(2013)03—0023—03 Employment predicamen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HUO Hai—wei,GUO 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1,China) Abstract: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students,this article itself, using factor analysis,elaborates in three aspects of students themselves,colleges and universi— ties,as well as society,simultaneously,proposing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f impro— ving college students coping capacity,transforming higher education thought,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social measures to improve employment rate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problem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自20世纪9O年代后期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 部门乃至整个社会的全局性问题。文章拟从大学生 就业问题就逐渐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毕业 本人、高等院校和社会三方面进行分析,以寻找大学 即失业”是部分大学生面临就业困境的真实写照。 生就业中存在的困境,并探索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即使找到了工作,很多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也会发现现实生活和自己的理想落差很大。这种落 一差既反映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国家整体就业环 、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 境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个体在应对价值多 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各方面的关注。毕业 元发展格局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生人数的大量增加使得普通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诸多 不稳定和不安全感。然而,大学生就业问题既不是 困境。 学生本人的个人问题,也不是学生就读高校的局部 (一)大学生自身影响因素 问题,而是事关广大学生群体、高等学校、国家相关 1.职业前景因素 受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观 收稿日期:2012—10—30 基金项目:2012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京津保同城化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 号:201201153)。 作者简介:霍海伟(1984一),男,河北保定人,本科,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就业指导。 24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 2013年6月 念影响,大学生对自身成长缺乏系统科学的规划,忽 视自身优势和适合的职业方向,以致在专业的学习 和能力素质方面缺乏训练,在现实面前困顿、迷茫, 职业前景无法定位。 2.心理因素据调查,大学生在求职时一方面 怀疑自己在大学期间的能力素质训练,过低地估计 自己,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另一方面又过高地估计 自己,难以找到满意的单位,在求职过程中一再受 挫。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过分迎合用人单位要 求,而不惜花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到考级考证的工 作中,忽视自身性格和能力特点,导致自身优势无法 发挥而陷入被动境地。 3.知识结构因素 学生往往受专业学习的影 响,导致其知识面窄、实践能力差、社会适应性弱,难 以做到文理兼容,影响了自身潜力的发挥和创新思 维的形成。 (二)高校教育影响因素 1.专业设置因素 一些高校没能主动适应国家 发展战略,及时压缩长线专业规模,加大社会急需的 复合型、外向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没能办出特 色和水平,以至于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2.就业指导体系因素 各院校关注的焦点多是 如何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而没有投入足够 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学生就业的相关方面,使得就 业指导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 (三)社会影响因素 1.经济环境因素 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 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导致对新增劳动力需求大 幅减少。另外,我国目前正在经历结构调整,产业结 构变化,有效需求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使供需矛 盾和结构矛盾都比较突出。 2.社会风气因素 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不正 之风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录用。另外,有不少单位 不问岗位盲目挑选研究生、本科生。同时,性别、生 理歧视不同程度地存在。这些都人为地造成了大学 生就业难。 3.基层单位因素 基层单位、西部地区人才缺 口较大,但因这些地方经济支付能力差、信息流通 慢,很多大学生觉得难以学以致用,不愿到这些单位 和地方去。 4.就业陷阱因素 目前,就业市场合同短期化 现象严重、试用期滥用、劳动保障监察不力、行政手 段保护较弱,致使大学生就业者合法权益屡遭侵害 而无法保障的情况较为严重。 二、破解当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 措施 (一)提高大学生的应对能力 1.珍惜校园时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现代社 会的竞争实际上就是个人综合素质的竞争。大学生 应该珍惜短暂的校园时光,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趋势, 单一知识型人才已经难以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 要。当代社会对个人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不仅是外在 的专业技能,还包括其他隐含的内在因素,如创新意 识、竞争意识、应变能力、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良好 的人际关系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改革创新是企业和社 会竞争取胜的根本所在。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超前的 改革意识、非凡的创造能力和勇敢的创新意识,才能 在未来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社会瞬息万变、市 场变化莫测的环境下,面对竞争,大学生既要有敢于 胜利的胆识,也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在提高自身 竞争力和竞争意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合作意识,学会 与人相处、善于与人共事。当然,在竞争的过程中必 然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大学生必须培养自身面对挫 折的应变意识和应变能力,学会判断因形势的变化 所带来的利弊得失,面对突然变化,善于冷静分析、 妥善处理。由于学校教育的局限性,学生毕业时的 社会适应性较差,这就需要学生在校期间多接触社 会,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培养各种能力。 2.正确评价自我,降低就业预期 在竞争日益 激烈的就业形势下,广大毕业生应认清就业形势,树 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毕业生要主动调整就 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正确评价自己,在就业过程 中理性分析自己的职业诉求,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 “大城市、好单位、高工资”的择业标准,要清醒地认 识到就工作岗位而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某 些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考虑到边远地区、人才匮乏地 区就业发展。 (二)转变高校教育思路 1.关注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 学校的课程 设置要更加关注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形成整体观念, 注意纵向深人和横向拓宽的结合,开设综合性的边 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打破专业、系、科之间的自我封 闭,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学校应将新知识、新技术 第15卷第3期 霍海伟等: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 25 及时引人课堂,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 能够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2.谋求校企联合,实施订单教育 高等学校要 学会放下架子,改变“只管学习,不管就业”的闭门造 车式教育模式,根据市场需求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 容以及培养目标等。学校可以在企业建立就业实践 基地,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也可以邀请企业专 业人士来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培训,拓宽学生视野。 学校可以与企事业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同,确保相 关部门优先录用合作院校的毕业生,并积极参与高 校的教育与培训等实践活动。 3.提高忧患意识,加强就业指导 学校也要提 高学生就业的忧患意识,提前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 导。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要有计划、有重点、分层 次、分阶段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高等学校要 把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学生大学四年的始终,在学生 入校时就要将就业指导工作纳入学生培养的重要环 节,增设大学生创业教育类课程,并渗透到学校生活 的方方面面,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以就业政 策法规、求职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专题对大学生进 行相应指导。同时,高校还可以增设职业培训机构 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就商务礼仪、心理健康、 人际沟通、团队合作等内容对学生进行培训,提前实 现毕业生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无缝隙对接。 (三)转变政府及社会职能 1.拓宽就业渠道,广泛吸纳新人 政府要统揽 全局,多措并举。首先,应该充分实现合理的人才流 动,取消各种各样显性或隐性的行政限制,促进大学 生无障碍就业和自由流动。其次,给毕业生提供更 多的岗位选择空间,大幅增加企事业单位、政府机 关、军队、武警以及其他部门对毕业生的需求总量, 引导和鼓励企业快速大量地接收大学生就业,并对 相关企业和部门给予政策性奖励,如减免税收、提供 无息贷款、优先用地、免费培训等,帮助大学生尽早 度过就业危机。 2.完善政策法规,保证学生权益 为了保证学 生权益,相关政策可以形成正式文字下发至相关部 门,并对地方落实情况予以实时监督,以最终消除毕 业生的后顾之忧。 实施灵活多变的户籍、离退休、子女返城、子女 就读等政策。对自愿到边远偏穷地区任职或支教的 大学生,长期保留他们就读学校所在的城市户籍或 把他们的户籍落在工作地区所属城市,将来毕业生 子女可以在城市生活、求学等。在社保方面,政府有 关部门要加大对各类企业社保缴费状况的监管力 度;同时,还应对大学毕业生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 劳动保护、工作环境等提出指导性意见,以切实保障 他们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 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在立项手续、项目 贷款、税收缴纳、生产用地、发展技术、户籍落实等方 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并及时通过学校、网 络、电视、报纸等渠道发布,或编辑成册,免费发给大 学生,以帮助他们提早了解政策、掌握政策,激发其 自主创业的积极性。 3.制定严厉措施,狠刹后门歪风 后门歪风给 大学生合理就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当前, 在就业领域,裙带风、老乡风、师生风、同学风大行其 道,以致国内出现一系列的“萝卜招聘”、老子招儿 子、舅舅招外甥、世袭招聘、家族招聘等现象。国家 应下大力气,狠刹就业领域的后门歪风,还广大毕业 生一个公平合理、唯才是举的竞争平台。 参考文献: [1] 霍晓亮,张正义.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之对策[J].山 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报,2007(1):67—68. [2] 井吴.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及完善策略研究 [J].中国成人教育,2010(8):55—57. [3] 姜婷.浅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知识经 济,2011(18):67. [4] 叶晓倩.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英国经验及其启示 [J].教育科学,2011(2):91—96. [5] 岩磊,孙英梅.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7):501—503. (编辑:潘秀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