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每学期都要求年轻教师执教一节课,而我也在其中,去年我选择执教《全神贯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我也在上课之前浏览各师的实录,有幸也看见于永正老师也曾执教过该篇课文,但无论我怎么模仿也模仿不出大师之范,也模仿不出精髓,于是,我们学校经验丰富的朱老师给了我一本《于永正教学实录I阅读教学卷》,让我好好看看,学习,找到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打开这本书,我拜读了其中的一篇《杨氏之子》再次领略了大师之范。
这是一篇文言文,如果换成我来执教,也许就是初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接下来,讲一讲文章体裁,属于文言文,可能会忽略了文言文的和白话文的区别,就是语言简练,其次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结合课标,五年级要求孩子们要会概括课文内容,所以,会按照这个要求,接下来也许,会让孩子们抓住第一个句子“吴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聪惠”,通过孩子们的分享来读一读,最后,就是对用现在的语言来复述课文吧 ,而于老师却不同,课文一开始就是借助表情朗读,来为朗读做好铺垫,因为于老师的课堂里充满了有情朗读,所以铺垫是必不可少的。
表情朗读示范后,对文言文和白话文进行区别,做到语言的简练,其实平时在孩子们的作文中也要求孩子们做到语言简练,简洁,其实,在文章中就有,就应该如于老师一般引导,了解区别后,抽取孩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而这也是我们易犯的错误,那就是对课文不太熟悉的情况下,就开始了课文的学习,对孩子的学情都还掌握不好就开始提问了,就担心自己后面的设计完成不了,而撵着孩子们往前走,就连痕迹都没有,这是值得我思考的;而本篇课文中,对于文言文的语言特色是循序渐进的,在咬文嚼字里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声声诵读中感知杨氏子的机灵,文言文教学,不能囫囵吞枣,必须落地有声,扎扎实实。修订后的课标要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引导学生钻研文本”,防止“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在于老师的课堂里,读始终贯穿整个教学,整个课堂,而我以前只是一味地分析课文,一味的提问,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到底学到了什么,自从接触了于老师的课堂实录,我才开始慢慢转变自己的教学,以学生为本,老师为辅,设计孩子的朗读,抽取一个孩子的读,再抽取不同孩子的读,结合对文字的理解加深读,全班读,这样不同层次的读,让孩子们更有感觉,更有语文味。
在执教《杨氏之子》中,最后一个环节是:读写结合,丰满文本。这也是于老师的特色。在高段,语言的运用显得尤其重要,在本学期,我也在读写上思考着,于老师曾说过:“读与写是我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双翼。读与写的过程,是不断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的过程,也是不断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的确,只有在反反复复的读与写中,才能提升自己,孩子们也是一样,从四年级开始,基本在课文中选取可练写点,给孩子们创设情境,在情境中练写,在练写中成长,孩子们既得到了锻炼,又提升了自己的语用,一举两得,但是,我觉得自己还达不到于老师那种处理课堂的有效机智,那种“一览众山小”的高度,但是,我想我会努力的。
从《杨氏之子》这节课中,更加要求我们现在的年轻教师,应熟读文本,确定本课的教学目
标,应高度重视学生阅读的兴趣、习惯、方法和能力,把读写、读说融为一体,真正做到课堂的扎扎实实,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画鸵萌宠网还为您提供以下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杨氏之子》的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我与学生一起观看于永正老师执教的《杨氏之子》视频,通过多媒体教室的互动,学生能跨越时空,亲聆大师授课。此过程不仅达成了三维教学目标,还通过生动的场景和表演,让学生领略语言艺术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课时,我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并与同学交流。通过调动多种感官...
语文教学听课报告
牟春玲老师在教学《杨氏之子》时,她以声情并茂的朗读引导孩子体会杨氏子的机智,生动形象,别有韵味,受到了大家的赞赏,并且为学生的读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她教学的《杨氏之子》是一首文言文,首先她就用文言文来介绍自己,让学生仿照来介绍自己,以便了解学生的情况。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她的这一方法,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她采用随文听写的方法很好,让学生能在课堂上记住的,决不留到课后完成,而且还随时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字习惯。这一点真的值...
杨氏之子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
《杨氏之子》讲述了南北朝时期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中一个聪明的九岁男孩的故事。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
2023年杨氏之子课堂笔记
)。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巧妙。出示:应声,感受杨氏之子的思维敏捷。并进行师生对答,体会“应声”意思。五、背诵课文 学生齐背文章。六、作业 1、搜集《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读一读,体会意思。2、熟练背诵课文。9 杨氏之子 甚聪惠 孔君平 杨梅 孔雀 ...
文言文心得400字
我是从五年级下的时候,开始深入学习古文的,在这之前我也偶尔接触过一点古文,但并不深入研究。当我拿起语文书,看到一篇课文《杨氏之子》的时候,我立刻被古文的魅力给吸引住了。 从那天后,我就喜爱上了古文,每天,我一有时间就拿起古文书,来钻研古文。我每次都是先自己想古文的意思,当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就拿出古...
杨氏之子这篇课文的主要意思
《杨氏之子》课堂教学实录 蒙阴县第二实验小学 李太成 (还原于永正《杨氏之子》) 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参考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重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所得 1、交流文章出处 师:请大家伸出...
解读语文新课标2022心得体会(实用5篇)
上次的汇报课《杨氏之子》我也初步地进行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但对于“评”这个环节没有很好落实到位。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学情,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是我以后努力学习的方向。 通过这次讲座,我感受到责任与担当。新时代、新课标,新的挑战,作为教师,应该要肩负起社会的责任,把学生培养有理想、有本领...
初中生文言文心得体会
4. 回顾初中文言文的感受作文1500字 我很喜欢古文,可以说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我是从五年级下的时候,开始深入学习古文的,在这之前我也偶尔接触过一点古文,但并不深入研究。当我拿起语文书,看到一篇课文《杨氏之子》的时候,我立刻被古文的魅力给吸引住了。 从那天后,我就喜爱上了古文,每天,我一有时间就...
下学期小学教导处工作总结
3、本学期安排两节校级公开课,五年级的文言文《杨氏之子》,三年级的《太阳是大家的》。首先年级内进行同课交流,集体备课、听课,集体评议,然后才在组内公开上,最后是再评议。这两节课的最大的特点是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既拓宽了老师的教学视野,又让学生有了全新的视角。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老师...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23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