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画鸵萌宠网
第22卷第2期 2009年6月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Joumal of HUBEI Co ̄espondence University Vo1.22 No.2 Jun.2009 汉语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文静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摘要】汉语口语教学主要是加强学生言语表达能力和训练语言知识转换能力,将辩论作为一种学习的方法引入 汉语口语课堂,它能够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口语教学中,教师策略地、适度地实施 辩论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辩论式教学;汉语;lJ'语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09)02-0091-02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doi:10.3969/j.issn.167 1—5918.2009.02.044 一、口语教学的目标 口语课是一门非常基础的课程,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技能 培养一般分为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从语言交际的角度来 看,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 生运用所学语言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际的能力。交际包括口 语交际和书面语交际。口语是主要的、基本的交际形式。要提 高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进行听说训练。进行听说训练就要解 决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是什么、如何有效地进行 听说训练的重要问题。 二、口语教学的现状 个(高级),无论从认知心理角度,还是从实际交际需要角度, 都有了说更多话,更好地说话的要求。笔者在对中高级少数民 族及留学生汉语口语教学中探索运用了“辩论式”课堂教学方 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什么是辩论式教学 所谓的辩论式教学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一个问题有预先 假设。形成正反两方,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在课堂上运用一 定的事实来说明白己对某一事物的见解,说服听众或反对一个 所给立场或主张。 五、辩论式教学的两种组织形式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以通过“分组式”和“群辩式”来 开展。 但是传统汉语口语教学模式存在着诸如“一味灌输”“机 械背读”等弊端,单纯性技能训练的局限性很大,并不能满足语 言得体性的要求,已日益成为发展和提高学生口语能力和水平 的“瓶颈”。而学生对目前口语课的不满意程度也较高,许多 学生认为口语课枯燥无味,形式单一,甚至觉得与综合课区别 不大,不能提高口语技能,毫无收获,浪费时间,因此,致使口语 课缺课现象严重,即使到课也不集中注意力,课堂氛围不好。 在对口语教师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有的教师集中大部分上 课时间讲解并练习词语和语法,觉得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和语法运用能力,才能使学生有新的提高。这种做法的初衷是 好的,但是过于将大块儿时间花在词汇和语法上,势必会造成 口语技能练习上的缺失,就有些与综合课类似的感觉了;有的 教师虽然在词汇和语法上利用时间较少,但却又将大部分时间 让学生理解和复述课文,而缺少口语交际训练,这样又类似于 阅读课的形式了。虽然有些教师意识到了口语课存在的这些 “分组式”就是组织两个辩论队在台上进行辩论,其余同 学以观众或评判的形式参与进来;所谓“群辩式”就是将全班 同学划分为正方和反方两个部分,双方围绕同一命题的两个对 立面进行辩论。 “群辩式”与传统的“讨论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它预设了正 反两个对立的论辩方向,增加了对抗性,可以更大限度地调动 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有利于从正反两方面对问题进行全面 分析。 六、采用辩论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汉语语感的培养,扩大知识面 学生在为辩题准备的过程中必须搜寻和阅读大量相关内 容以支持论点,此过程就是一个对语料“泛读”和“精读”的过 程,在读中熟悉汉语言的语言习惯,培养语感,同时了解更多的 文化内涵和积累相关知识,提炼出自己所需的论点,最后再把 找到的论点与同学们一起交流。无论对于少数民族学生还是 问题,也在课堂中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但却总是流于形式而不 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的积极性,基本的教学模式也改变 不大。 三、辩论式教学在口语教学中的采用 对于外国留学生,都是一个深人了解汉语言文化的有效途径。 (二)锻炼学生用汉语思维和口语交际能力 在“辩论式”学习中,那种辩论中短兵相接、面对面的语言 交锋,辩论双方要通过自己的语言能清晰、连贯、得体地表达出 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语言说服对方,对口语表达提出了更高的 在语言教学方面,辩论式教学在西方的教学中极为盛行, 经过实践的证明是切实可行的,以学生为主体参与,以讨论、辩 论为主的课堂教学方法,有效地将听说训练有机结合,为训练 学生口语表达和提高水平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般来说,汉语水平在中高级的学生都已经基本掌握了现 代汉语语法,词汇量为2500--3000个常用词(中级)或5000多 一要求。当然,辩论双方要更好地说服对方,还必须认真倾听对 方的论述,因而辩论式学习还创设了一种有效的口语交际情 景,也就要求学生把听、说能力和汉语思维能力综合起来,快速 现场作出回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El语交际能力。 收稿日期:2009—05—25 作者简介:文静(1981--),女,新疆农、i 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双语教学。 91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9)第22卷第2期 (三)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汉语的积极性、增强语言 总结观点时使用: 表达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 传统语言教学中,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是知识的接受者。传 总而言之 统的授课者把学生放于被支配的位置上,当作被动接受和灌输 总结上述论点 知识的对象。而辩论式教学方法却能够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 (二)辩论 作用,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不断地树立起敢说话的自信 发言过程中,老师尽量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对发言过多 心,从而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的学生要适当控制,对怯于开口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并采取适当 (四)充分展示了语言课堂的活跃性,增进交流与友谊,培 方式使他们积极投人,比如请他们归纳当前说话人的观点、论 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据,或对己一方的发言补充一两条理由。或对对方发言提出异 在语言课堂中,课堂的生动、活跃,学生在其中能于学于乐 议。老师也可提出问题以引导辩论深化,启发学生思考和 是学习语言文化的要求之一,而“辩论式”教学模式恰恰体现 回答。 并充分发挥了这方面的作用。学生从辩论的过程来说,论辩过 发言者可以以手势、板书、图画等辅助手段助发言,不会写 程中的交流、配合发言又都是交际的过程,这样学生自然而然 的字词老师可以板书说明。 的产生了团队精神和集体的荣誉感。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也 (三)总结 是一个融入汉语言文化的有益环节。 辩论的目的是为了练习口语,因此,老师不应该也不必对 七、辩论式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辩论内容做什么结论,总结只针对学生的语法错误,同时再次 (一)准备 重复强调所用语言点。 1.辩论的内容应该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学生比较关注或感 八、课堂辩论的实践评价 兴趣的,因为只有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才能激发口头表达的欲 对于“辩论式”教学活动的作用,笔者在所授课的学生中 望。比如下列题目: 做过调查。调查对象分别是新疆农业大学中国语言学院2006 叛逆和听话,你选择什么? 级和2008级HSK汉语水平在6级以上的三个班学生。两个班 做平常人好还是做个性特别的人好? 的学生都参加过课内汉语辩论,94%的学生认为课堂辩论可以 见义勇为,该不该奋不顾身? 使自己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是很好的口语锻炼机会;53. 惩罚教育和爱心教育哪个更好? 7%的学生认为课堂辩论这一形式会加深知识信息的印象;92. 艾滋病是医学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辩论进行中注意力集中,很关注同学的 现代社会,男人和女人谁更累? 发言,自己也会积极思考参与;95.6%的学生会为了小组胜利 大学生谈恋爱的利与弊 而与他人团结协作,并努力让自己有最佳表现;76%的学生认 2.其次是确定辩论时间,一般为前一两周,并根据学生自 为辩论学习让自己更有动力和兴趣;86.5%的学生表示在辩论 愿或抽签等形式分正、反两方。要求按照各方观点分别准备, 之后会更关注自己的汉语言表达能力,有很强的愿望提高汉语 提出自己所支持论点的理由(包括有关材料、图片、照片、剪报 口头表达能力;48.5%的学生表示一开始,会有不自信和胆怯 等)和反驳对方可能提出的论点、论据。 心理,经过几次训练后,口语比以前流畅,信心增强了很多。但 3.教师应当给学生讲授辩论时常用的句式结构和表达方 是,6%的学生认为没什么效果。这些学生大多数口语基础不 法,强调必要时必须使用。 太好,他们还不能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其他原因尚不清楚。不 如:概括说明论点时使用: 过至少可以肯定的是,“辩论式”课堂教学活动是一项比较适 我认为/觉得・…一 合中高级汉语水平学生的口语课堂教学模式,它能激发学生学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 习的潜能,提高汉语的听说能力。 我不同意这种说法/看法/观点…… 九、结语 因为……所以…… “辩论式”课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广阔自主学习的学 即使……也…… 习环境,启迪学生的智慧,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使学生的 无论……都…… 思维更加开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汉 虽然……但是…… 语语言思维和提高言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情致的培 与其说……不如说…… 养,有助于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有利于正确的学习方法 叙述先后顺序时使用: 的培养,是对学生综合语言水平的一个全方位的训练和提高, 第一……第二…… 受到学生的欢迎。 首先……其次…… 参考文献: [1]杨惠元.汉语听力说话教学法 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16. [2]高建平.辩论式教学在英语口语课教学中的应用[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3,(2) [3]陈田顺.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J].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9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