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摘要:
新闻和文化的传播是不同的,但实践中两者是紧密联系和融合的。媒体深度整合发展,需要媒体真正提高自身的人文意识,做到客观、公平,确保真实;以人为中心,加强文化传播的推动力;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提高审美价值,从而促进新时期的高品质发展,在新时期的体现出新闻媒体的责任。
关键词:新闻媒体;新闻传播;文化传播 一、媒体融合打破新闻媒体文化传播的传统格局
报纸的“有机运动”理论认为,新闻媒体通过对特定事件的全面报导,即作为媒体整体运动的一种有机运动,可以逐渐揭示事件的真实。每个事件都是有文化的,而通过新闻媒体所报导的一切活动,以及那些未被新闻媒体报导的活动,便组成了整个人类的文化。由于传播主体的主观意识,通过媒体进行的新闻活动会影响到对未被媒体报导的事件的认识,从而影响到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以,新闻媒体要有很强的文化意识,搞好文化传播。新闻传播和文化传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它是紧密联系和融合的。因此,在传播学的历史上,不论是接受学派的涵化理论、知构理论、批评学派的文化研究学派、意识形态霸权理论,都清楚地指出了媒体文化传播的作用。
当代媒体技术不断赋予新闻媒体的“文化”。随着媒体的深入发展,全程、全息、全员、全效媒体逐步突破了以往的等级、地域界限,促进万物互联,以全新媒体技术推动所有媒体走向全球文化传播的前列,文化传播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深度发展。有了现代化的媒体技术支持,人就是一个“在场”的个体,任何一个人拍摄的视频、写下的文字,都会引发全世界的关注,引发一场轩然大波。
在当代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各级各类大型新闻媒体都应加强对文化的历史意识和责任意识,肩负起传播优秀文化的职责,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文化活力。
二、把握“三个坚持”,做好文化传播 (一)坚持客观公正,保证文化传播的真实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一种纵向的继承和横向的交流和相互借鉴的过程,它必须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相结合,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这就决定了,文化传播应该用现实的物质来表现“真”,而不是用冷酷的说教,或者通过说谎、欺骗、强迫来使观众接受某种文化。新闻作品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它是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获得的真实素材。新闻传播必须以事实为依据,引导受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真实性、客观性、全面性等方面,新闻传播和文化传播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在媒体的传播中,文化传播不再真实、客观、全面,其结果将会是一场灾难。最近几年,由于媒体的宣传,加上商业炒作,“过洋节”的风气越来越盛。由于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很多媒体都会在某种程度上对西方文化进行宣传,从而导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与中国的优秀文化产生隔阂。新闻媒体是中外文化相互交流、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媒体,它要以“有机运动”的形式全面、准确、真实、立体地反映社会生产、生活,使海内外观众能掌握“真”,从而明辨是非,合理取舍。
(二)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文化传播的动力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把人的本性和权力界定为人的主要力量,并把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行为看作是人的自主行为。文化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类最根本的素质。受众的生产和传递是一种文化生产、文化交往和消费的一种精神交往,它的作用是通过文化的传递、文化的发展、文化的消费。所以,在文化交流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而媒介则是人类的心理交流和物质交流的媒介,它是“身体的延伸”,向大众敞开,这是媒介实现文明交流的必由之路。“开门办报”作为一种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在深
入把握传播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开门办报”的前提下,已经成为我们党的优秀新闻工作的优秀传统,对于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增强主流媒体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主流媒体做好新时代文化传播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现代化媒体技术发展的今天,\"每个人都有一个话筒\"成为了事实。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媒体的整合和传播手段的改变,移动网络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集散地,舆论的策源地和意识形态的碰撞。新闻媒体要适应媒体的深入发展,加大对新型媒体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力求形成一个面向大众的、用得着、用得着、能发声、能更好地进行信息的生产和传递。借助媒体平台聚集起来的媒体使用者,可以更好地制作出更贴近受众、更接地气的信息,要更好地利用文化传播功能,使其在增强文化传播力、拓展文化传播途径、整合文化传播体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并以“开门办”的实际措施来提升文化传播质量。同时,要真正做到“把关人”的角色,以正面的形式进行新闻宣传,消除一切杂音,使其不偏离正确的政治方向,为人民大众提供全面的宣传。
(三)坚持内容创新,提升文化传播的审美性
麦克卢汉相信,在新媒体的兴起之后,老媒体将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随着音乐、绘画等艺术形态的出现,传播的文字也随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富有创意。其在新闻媒体上的体现就是在新媒体的迭代创新、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美学因素也在不断地融入到新闻作品中。
孔子在“六艺”的基础上把“乐”融入其中,从而开启了中国文化的传播,注重艺术美学。中国的士大夫们不但要博闻强记,而且要善于学习诗文,而且要善于琴、棋、画、画,这样才能更好地教化百姓、以德治国,是中国古代文人的共同理想。二十一世纪,随着媒体的全面发展,“四全媒体”的出现,使得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手段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变革。所以,在对新闻事实进行客观、公正的报导的过程中,要注重将音乐、戏剧、曲艺、动漫等艺术形式运用到新闻作品中去,使其具有趣味性和烟火味儿,从而使其成为大众喜爱的作品。
将艺术元素融入新闻,使新闻更具有美学意义,发掘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创作出文物品鉴、文学欣赏等内容,成为新闻媒体进行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体。央视《经典咏流传》栏目精选了华古典名篇,结合流行音乐、舞蹈等多种美术元素,结合高水准的演出及康震、廖昌永等名家的精彩评论,使古典古典小说焕发出璀璨的当代光彩。并通过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的大量宣传,形成了一股接一股的观众热情,这也是一种文化传播的成功范例。近年来,各种艺术作品、生产工具等都被利用在新闻媒介上,通过知名的文化名流人物的现场解说,充分彰显中华文化所不可或缺的价值导向,提升受众的审美能力和品位,成为新,闻媒体文化传播领域的重要地标,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审美能力和品位,成为新,闻媒体文化传播领域的重要地标,越来越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三、结语
在面临着民族振兴的总体战略大局和世界百年一遇的巨变、媒体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的情况下,媒体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念,遵循媒体深度整合发展的潮流与法则,做到客观、公平,确保传播的真实性;以人为中心,加强文化传播的推动力;要不断深化改革和革新,提高审美水平。要让广大读者在新闻媒体的作用下,体会中国的优良传统,从而实现“成风化人”、“沟通世界”的目的,从而体现出新闻媒体在构建人类的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的责任和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慧敏.融媒体视域下新闻报道策划的挑战与创新[J].传播与版权,2022(08):1-3.
[2]姜英华.论融媒体时代新闻采编策划创新[J].中国报业,2022(12):32-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