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式结构板施工图程】
1
1.1 梁板式结构板施工图设计过程
1.1.1 设计条件
建筑图、结构布置图、统一技术措施、特殊荷载。
1.1.2 设计过程
1、估算板厚
2、整理荷载(恒荷载、活荷载、等效均布荷载)
3、PKPM或YJK建模计算得出合理设计方案及“计算书” (异形板建议采用理正工具箱计算复合)。
4、根据“计算书”结果绘图施工图(该部分需结合附cad文件)
1.2 基本规定
1.2.1 单双向板划分
《砼规》(GB50010-2010)第9.1.1条规定混凝土板按下列原则进行计算: 1、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 2、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时,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1.2.2 计算跨度
现浇楼板弹性计算时,计算跨度l0(m),取支座中心线间距l、板净跨ln+板厚度hs和板净跨ln+0.1(m)三者的最小值;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时,计算跨度l0(m)取构件净跨ln,即l0=ln。一般在实际设计时候简化处理,偏安全的直接取支座中心线间距l。
1.3 相关构造要求
1.3.1 楼板厚度及配筋率要求
根据《砼规》(GB5001-2010)8.5.1条、《高规》(JGJ3-2010)3.6条、10.2.23条及省《高规》(DBJ 15-92-2013)3.6条。
2
1.3.1.1 一般楼盖楼板
一般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m;单向板不小于1/30净跨,双向板不小于1/40净跨。
板受力方向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和0.45ft/fy中较大值。当采用400Mpa、500Mpa的钢筋时,其最小配筋率取0.15%和0.45ft/fy中较大值。采用HRB400钢筋的常用现浇楼板的最小配筋面积表1.2.1-1所示。
表1.2.1-1 采用HRB400钢筋的常用现浇楼板的最小配筋面积(mm2/m) C25 C30 100mm 159 179 110mm 175 197 120mm 191 215 130mm 206 232 140mm 222 250 150mm 238 268 单向板延长向非受力向的配筋率不小于0.15%,且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受力钢筋的15%。
一般的,板底筋可用
6钢筋,面筋
8。
悬臂板厚度不小于1/10悬臂长度且≥120mm(飘窗台板除外),配筋率不小于0.20%,且≥
10@200。悬臂板托墙时板厚200mm起,板筋≥12@150,同时加构
造柱说明。超过1.5m的悬挑板要单独验算挠度(挠度采用理正结构设计工具箱进行验算)。
1.3.1.2 房屋首层及天面板
房屋首层及天面层板厚不应小于120mm; 宜双层双向配筋,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一般的,露台及天面板采用双层双向
8@150或
10@200,不足另加。
1.3.1.3 地下室顶板
地下室顶板应(省《高规》为宜)采用梁板结构,板厚不宜小于150mm。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板厚不宜小于180mm,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按省《高规》3.6.1条规定,对于广东省内工程,地下室顶板(非塔楼范围)可采用无梁楼盖,板厚宜取较小柱距的1/25和400mm的较大值,柱上板带应设置暗梁,暗梁宽不宜小于柱上板带宽度的50%。
3
一般的,地下室顶板不做嵌固端时,板厚150mm,板筋双层双向不足另加(对省外工程,板厚160mm,板筋双层双向为嵌固端时,板厚180mm,板筋双层双向
筋按0.25%配筋率控。
10@200,
10@200,不足另加)。作
10@170起,不足另加。注:以上拉通
1.3.1.4 竖向不连续结构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中,框支转换层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应采用双层双向配筋,且每层每个方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按省《高规》3.6.1条规定,对于广东省内工程,柱竖向不连续(Ⅰ类)的梁式转换层板厚不宜小于180mm,箱式或桁架转换层顶板及地板的板厚不宜小于150mm;墙或支撑竖向不连续(Ⅱ类)时转换层楼盖板厚不应小于120mm。
一般的,转换层板180厚双层双向层板150厚双层双向
10@170起,不足另加。转换层上、下
10@200;不足另加。注:以上拉通筋按0.25%配筋率控,少量
(10%)不落地剪力墙结构不需加强。
1.3.1.5 其他
露台、顶板、屋面板裂缝<0.2mm,中间楼层<0.3mm。 卫生间不小于双层双向
8@200,不足另加;
电梯前室考虑预埋管线,板厚150mm(管线较少时可用120mm),双层双向10@200;
阳角处楼板厚不小于120mm,板配筋率≥0.3%,不少于双层双向
10@200,
做法同本公司总说明图8;其余角板为转角剪力墙时,将面筋间距加密至100mm,做法CAD附图第3点;
架空层有园林部分板厚120mm起,板筋采用双层双向要时支座处另加附加筋。
10@200拉通;有需
1.4 楼板荷载计算
根据工程项目的《统一技术措施》及《荷规》(GB50009-2012)为准。
4
表1.3-1 某工程荷载统一技术措施
类 别 机动车库、车道 使 用 部 位 地下室 面层及吊顶(kN/m2) 2.5(3.0) 活 载(kN/m2) 4.0 备 注 (含150厚内防水层) 自行车库 地下室 1.5 2.5 车库顶板 地下室 18×覆土厚+1 园林7/消防车20 考虑覆土 变压器房 按实 按实 2.0 15 设备房(开关、配电房) 有条件按实 设备房(冷却、水泵机房) 2.0 15 有条件按实 排水机房、进风机房 2.5 7.0 有条件按实 信报间、保安室等 裙楼 1.5 3.5 商铺 塔楼 1.5 3.5 应考虑夹层荷载 1.5 20 消防车通道(塔楼内) 首层 非洞口边隔墙荷载塔楼范围首层 塔楼 1.5 7.2(施工活荷载) 不同时考虑 走廊、楼梯、门厅 首、二层 1.5 3.5 消防疏散楼梯时活走廊、楼梯 塔楼 1.5 2.5 载为3.5 1.5 2.0 客厅、房间、厨房 塔楼 阳台 塔楼 1.5 2.5 悬板阳台3.5 入户花园 塔楼 2.0 3.0 卫生间(带浴缸) 塔楼 8.0 4.0 降板350mm 卫生间(不带浴缸) 塔楼 8.0 2.5 降板350mm 卫生间(不带浴缸) 塔楼 2.5 2.5 不降板 3.5 2.0 上人屋面 塔楼 机房顶输入吊钩荷电梯机房 塔楼 2.5 7.0 载30kN 不上人屋面 塔楼 3.5 0.5 1.4.1 恒载计算示例 1.4.1.1 地下室顶板覆土荷载取值
耐磨砖(含水泥砂浆打底): 0.6KN/m2 细石防水混凝土找坡: 0.05×20=1.0KN/m2 35厚挤塑聚苯乙烯保温隔热板: 0.035×16=0.56KN/m2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0.02×20=0.4KN/m2 25厚水泥石灰砂浆顶棚: 0.025×20=0.5KN/m2 小计:3.06KN/m2 计算取值:3.5 KN/m2
5
1.2米覆土: 1.2×18+1.0=22.6 kN/m2 0.9米覆土: 0.9×18+1.0=17.2 kN/m2 园林活荷载取: 4.0 kN/m2 消防活荷载取: 20.0 kN/m2 施工活荷载取: 7.2 kN/m2
1.4.1.2 保温隔热屋面(上人\\不上人)荷载取值
耐磨砖(含水泥砂浆打底): 细石防水混凝土找坡: 35厚挤塑聚苯乙烯保温隔热板: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5厚水泥石灰砂浆顶棚: 小计:3.11KN/m2 1.4.1.3 标准层面荷载取值
(1)一般板面荷载
地砖(含水泥砂浆打底): 25厚水泥石灰砂浆顶棚: 小计:1.15KN/m2 (2)降板350mm卫生间板面荷载地砖(含水泥砂浆打底):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陶粒混凝土回填: 15厚水泥砂浆保护层: 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 25厚水泥石灰砂浆顶棚: 小计:7.5KN/m2 (2)非降板卫生间板面荷载
地砖(含水泥砂浆打底): 20厚水泥砂浆保护层: 20厚C20混凝土找坡: 25厚水泥石灰砂浆顶棚: 小计:1.95KN/m2
1.4.2 活载
6
0.65KN/m2 0.05×20=1.0KN/m2 0.035×16=0.56KN/m2 0.02×20=0.4KN/m2 0.025×20=0.5KN/m2 计算取值:3.5 KN/m2
0.65kN/m2 0.025×20=0.5KN/m2 计算取值:1.5 KN/m2 0.65kN/m2 0.02×20=0.4 kN/m2 0.35×15=5.25 kN/m2 0.015×20=0.3 kN/m2 0.02×20=0.4 kN/m2 0.025×20=0.5KN/m2 计算取值:8.0 KN/m2 0.65kN/m2 0.02×20=0.4 kN/m2 0.02×20=0.4 kN/m2 0.025×20=0.5KN/m2 计算取值:2.5 KN/m2
楼面活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表5.1.1取值,如下所示。
板上存在集中荷载或线荷载时,可在计算模型中通过施加“板间”的“集中力”和“线荷载”的方式考虑,也可按《荷规》附录C“楼面等效均布活荷载的确定方法”计算等效均布荷载。
1.5 楼板计算
以某住宅工程为例,图1.5-1和1.5-2给出了在YJK“板施工图”模块中配筋计算参数的设置。露台、天面、卫生间需按有限元算法计算,标准层按塑性算法。
7
在板上存在集中荷载或线荷载时,以及异形板计算时,程序会自动调用有限元算法计算。
图1.5-1 标准层板塑性算法参数设置
图1.5-2 天面层板有限元算法参数设置
P.S.
复核模型板上布线荷载或集中荷载计算结果与等效均布荷载计算结果; 复核模型板上布线荷载或集中荷载及异形板计算是否调用有限元算法。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23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