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 复习检测题十四 古诗词赏析 赏析语言、分析写法.doc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 复习检测题十四 古诗词赏析 赏析语言、

分析写法

1.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8分)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6分)

(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6分) (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6分)

2. 阅读下面宋词,回答问题。(12分)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向为词评家赞赏,请简要赏析。(6分)

(2)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清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分)

3.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8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请从“钟”字入手,对“造化钟神秀”这句诗进行简要赏析。(6分)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割”字用得极妙,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6分)

(3)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6分)

4.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8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6分)

(2)试着赏析名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6分)

(3)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找出一处并进行品析。(6分)

5.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8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6分)

(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6分) (3)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6分)

6.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16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对它作点赏析。(6分)

(2)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4分)

(3)李贺写诗,真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6分)

九年级复习专题十四检测题参考答案 (古诗词赏析——赏析语言、分析写法)

1.(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6分)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6分)

(3)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6分) 2.(1)任选一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可以从“意象”角度赏析,如“落花”这个意象写出了暮春之景表达了惜春之意,“归燕”这个意象表达旧燕归来.时光已逝,物是人非之感.可以修辞角度赏析,如对仗的工稳,音调谐婉,具有音乐美。(6分) (2)示例:“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昨是今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达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6分)

3.(1)钟”字赋予大自然以人的情感,是大自然把泰山营造得神奇秀丽,从而表现泰山的

神奇秀丽景象。或者“钟”在这里是“积聚、汇聚”的意思。用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说大自然将天地间神奇秀丽的景色聚积在泰山这里,写出了诗人远望泰山时所见到的神奇秀丽的景色。(6分)

(2)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写出“窋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一意思的即可)(6分)

(3)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对仗工整。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6分)

4. 一个“争”字,将鸟儿拟人化了,描绘出鸟儿在春天轻灵活泼的情态,描绘出鸟儿在春天轻灵活泼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的情景、体现了春天到来、万物复苏的场景。(6分)

(2)①运用了拟人手法;②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③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④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⑤“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6分)

(3)示例:如“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又写出春光给自然带来的活力;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色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6分)

5.(1)展开想象,写出“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示的意境)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6分) (2)“送”字直接点题(扣题), “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6分)

(3)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6分)

6.(1)角度一,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造意,色彩浓烈,想象奇特。角度二,巧用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运用对偶,音韵和谐。角度三,感情浓郁。歌颂守边将士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选取以上任一角度或另选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均可。)(6分)

(2)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4分)

(3)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6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