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统计学考试大纲

来源:画鸵萌宠网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物理化学》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物理化学》考试是为我校招收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硕士所必须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具体考试要求为:

1. 掌握物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 掌握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3. 掌握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动力学和电化学等计算。 4. 运用物理化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允许使用科学计算器(对数和反对数等功能的计算器),但不得使用带有公式和文本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物理化学 150分,有以下三种题型: 单项选择题 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 5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计算题 9题,每小题10分,共90分

III 考查内容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体积功的定义,各种情况下的体积功的计算。

2. 恒容、恒压过程的热,QV=U;Qp=H;适用条件;它们的关系H =U+(pV);对物理

过程和化学变化中的应用。

3. 理想气体焦耳实验的结论:热力学能和焓仅是温度的函数;理想气体的定容摩尔热容的

值。dU=nCV,mdT; dH=nCp,mdT的相关计算。

4. 气体在恒温可逆、绝热可逆过程中Q、W、U、H的计算。 5. 可逆过程的特点;可逆相变中Q、W、U、H的计算。 6. 反应焓、相变焓与温度的关系:基尔霍夫定律或公式。

7. 反应进度的概念;标准摩尔反应焓;由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燃烧焓求标准摩尔反应

焓。

第二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1. 卡诺循环、卡诺定理、热机效率表达式。

1

2. 克劳修斯不等式;第二定律语言表达式;熵增加原理;熵的统计意义。

3. 各种过程(pVT,相变),化学变化熵变的计算;熵判据——S隔离判断过程的方向。 4. 第三定律的表达式;用物质的标准熵求反应的熵变。

5. 亥姆霍兹、吉布斯函数的定义;判据成立的条件;如何计算A、G判断过程的方向。 6. 热力学基本方程(四个)以及应用。

7. 克拉贝龙方程、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应用公式的计算。

8. 气体恒温可逆、绝热可逆过程中,求算Q、W、U、H、S、A、G的计算题。 第三章 多组分系统的热力学

1. 偏摩尔量和化学势的定义;物理意义;能熟练区别和选择。 2. 化学势的应用:相平衡和化学变化方向的判断。

3. 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理想液态混合物;各组分化学热表达式及应用;有关液相、气

相组成的计算;混合性质。

4. 理想稀溶液的定义;稀溶液的依数性及简单计算。 第四章 化学平衡

1. 化学反应等温方程;化学平衡的条件;学会用吉布斯函数变求平衡常数。 2. 标准平衡常数;分压平衡常数;浓度平衡常数;它们之间的联系。

3. 标准平衡常数与反应方程的形式有关;注意对凝聚态物质参加反应时的平衡常数表达

式。

4. 平衡组成的计算;浓度、压力、惰性气体对平衡的影响;转化率的概念。 5. 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范德夫方程:微分式、定积分式和不定分式;熟练有关计算;

并能与平衡组成的计算综合分析。

6. 物质的标准生成焓和标准熵求标准吉布斯函数变、直至求标准平衡常数。 第六章 相平衡

1. 相律的表达式及物理意义;学会理解简单组分、二组分相图中各区、线、点表示的相、

相数和自由度F。典型化学反应系统的组分数、相数和自由度的判断。杠杆规则适用的条件。

2. 双液系汽液平衡相图。蒸馏和精馏的基本原理。共沸点的特点及意义。

3. 固液平衡系统相图的绘制方法——热分析法的原理,学会利用实验数据绘制最低共熔点

相图。 第七章 电化学

1.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法拉第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2. 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电导测定的应用:弱电解质电离度的测定和难溶盐溶解度

的计算;强弱电解质无限稀释摩尔电导率的求法:(1)由单独离子的无限稀释的摩尔电导率求;(2)由已知强电解持的无限稀释的摩尔电导率求未知;(3)作图外推法求。 3. 平均活度、平均活度因子、平均浓度的概念、离子强度、德拜休格尔公式;电解质溶液

的整体活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相关计算。

4. 可逆电池的热力学;由电动势求吉布斯函数变、熵变、焓变和可逆热效应。 5. 电极的种类;电池反应和电池表达式的互译。 6. 盐桥的作用;能作盐桥的化学物质是什么? 7. 电极的极化现象(浓差、电化学);造成的后果(分别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电解时电极

上发生反应的先后顺序确定;电极反应的应用。 第八章 界面与胶体化学

1. 胶体的特点、胶团的结构表达和电动现象。如Fe(OH)3、As2S3、AgI溶胶等。 第九章 化学动力学

2

1. 反应速率的定义;(恒容反应速率)基元反应和非基元反应;速率方程——质量作用定

律。

2. 反应级数的确定;速率常数的单位与反应级数的关系;(微分法、积分法、隔离法、半

衰期法)。

3. 简单级数反应:零级、一级、二级反应的动力学特征、浓度与时间关系、关衰期表达式、

会熟练计算。

4. 阿累尼乌斯公式:指数式、微分式、定积分式和不定积分式;会确定最佳温度,并与浓

度-时间关系综合运用。

5. 链反应的种类、特点和机理。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联立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6. 催化剂的作用原理,以及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简单计算比较速率的大小。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