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专科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

来源:画鸵萌宠网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1

..................................................................................................................... 1

............................................................................................................. 1

................................................................................................ 1

(一) 培养目标 ......................................................................................................... 1 (二) 职业面向 ......................................................................................................... 1

..................................................................................................................... 2 ( 一) 知识 .................................................................................................................. 2 ( 二) 能力 .................................................................................................................. 2 ( 三) 素养 .................................................................................................................. 3

............................................................................................................. 3 (一) 产教深度融合的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 3 (二) 以就业为导向的校企合作“1+X”人才培养模式 ......................................... 3

........................................................................................ 4 ( 一) 设计思路 ......................................................................................................... 4 (二) 课程对培养规格的支撑 ................................................................................ 4 (三) 课程体系结构 ................................................................................................. 5 (四) 主要核心课程介绍 ......................................................................................... 6

........................................................................................ 8

(一) 理论教学 ......................................................................................................... 8 (二) 实践教学 ........................................................................................................... 8

....................................................................................9

................................................................................................................... 17 ............................................................................................................... 17

(一) 师资队伍 ....................................................................................................... 17 (二) 教学设施 ....................................................................................................... 18 (三) 教学资源 ....................................................................................................... 22 (四) 教学方法 ....................................................................................................... 22 (五) 质量管理 ....................................................................................................... 23

............................................................................................................... 24

)

康复治疗技术 (620501)

高中毕业或中职相关专业毕业学生

三年

本专业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培养能适应我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数字化素养 ,熟练掌握康复治疗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具备从事相关专业职业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具备创新和实践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康复治疗技术 (620501) 医药卫生大类 ( 62 ) 康复治疗类 ( 6205 ) 卫生 ( 84 )与 卫生 社会工( 84 ) 作 ( N ) 居民服其他人务业 体健康 ( 80 ) 活动 ( 8519 ) 康复技师 ( 2-05-07- 13 ) 、孤残儿童 护理员 ( 4- 10-01-04 ) 、养老护理员 ( 4- 10-01-05 ) 、 保健按摩师 ( 4- 10-04-02 ) 物理治 疗、 康复医学治作业治疗技术士 疗、 ( 师 ) 、 言语治1+X 失智照疗、 护、 假肢与1+X 老年照 矫形器等 护

1

1. 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掌握本专业群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生命科学、 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

2. 掌握相关专业群临床常见疾病 、问题的基本知识与综合处理问题的原则 与方法。

3. 具有全科医学思维模式的整体健康观念 ,并具有以健康需求者为核心的整体服务意识。

4. 熟悉相关领域的医学、心理学、伦理学和健康教育知识。

1. 具有探究学习、终身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具有良好的语言 、文字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 效交流的能力;具有与医生、护士及其他医疗卫生从业人员交流的能力。具有良好 的独立思考、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参与科研的能力和社会工作能力。

4. 能正确收集相关信息 ,为健康需求者进行综合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制订计划并组织实施。

5. 能规范的对健康需求者进行康复评估、诊断与处理。

6. 具有对病人和公众进行有关健康生活方式 、疾病预防 、康复养生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能力。

7. 养成知行合一的行为能力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

1. 思想政治素养

( 1 ) 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在指引下,践行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 2 ) 具备知、信、行合一行为方式 ,良好的职业素养养成和专业技术积累,成为德智体美劳“五全”新人 ,全面发展。

( 3 ) 崇尚宪法、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2. 文化素养

( 1 ) 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 ,言谈举止得体 ,沟通能力强。

( 2 ) 树立健康理念 ,掌握健康知识,培养成为“健康知识传播者、健康生活践行者、人民健康守护者”三位一体的执行者。

( 3 )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审美和人文素养 ,增强文化自信。

3. 职业素养

具备敬业专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具备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校企共建 ,实施“八个共同” ,提档升级“八大平台创新 ,实施“双主体、八平台 、八共同”康复治疗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按“ 基础课”“ 专业课” 和“实习”的三 段式教学模式,培养德技兼备、知行合一、具备传承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

3

“1+X”

学校已申报“1+X”失智照护试点院校。学校教学实训资源与培训考核资源共 建共享, 学生自愿报名 、校企双方选派师资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培训考核学生 ,考核合格可获对应“1+X”多种证书。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充分采用“工学渐进”与“工学过渡”相结合 ,融入“创新创 业““课程思政”及“互联网+”等要素。

( 一 ) 设计思路

以《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 2019 】4 号 、《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 2020 〕34 号 ) 等文件为指导, 结合行业标准,校企 ( 院 ) 共同打造“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顶层互选”课证融通与“1+X”接轨的课程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4

( 二 ) 课程对培养规格的支撑

康复医学概论 生理学 药理学 康复功能评定※ 人体运动学 人体发育概要 中医学基础 诊断学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作业治疗学※ 运动治疗技术※ 言语治疗学※ 康复工程学 神经康复技术※ 肌肉和骨骼康复技术※ 传统康复技术 ( 一 ) ※ 传统康复技术 ( 二 ) ※ 社区康复 内外科疾病康复 儿童康复 全科医学 医学影像学 H M M M M M M H M M H H H H H H H H H H H H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H M M H M M M H H H M M M M M M M M M M M M H H M H H H M H M H H H M H H H H M H H M M L M L H M L L M H H H H M H H H H M H H M H

5

( 三 ) 课程体系结构

1. 课程结构 公共基础 底层共享 思想政治 专业基础 专业课程 专业核心 专业拓展 专业课程 顶层互选 专业核心 专业拓展 12 4 1 5 6 3 2 414 180 80 164 447 81 82 29 10 5 10 27 5 5 1 中层分立 康复治疗技术 1 20

2.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6

( 四 ) 主要核心课程介绍

康复功能评定 4 第二学期 4 是研究有关功能状况的理论和技能的一门医学学科 ,是核心课程之 一。在康复领域中 ,康复功能评定是对病、伤 、残患者的身心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描述 , 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 它是获得功能障碍相关信息的必要手段 ,是制订适宜的康复治疗计划的前提 ,也是保障康复治疗安全的基础 ,是康复工作者的 一项基本的专业技能。采用理论讲解和实训操作的授课方 式,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训操作进行评价。 包括恢复和增强肌力的训练 、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心肺功能训练、平衡和协调能力的训练、躯体移动训练、脊柱牵引疗法、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疗法等内容。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与见习。课堂讲授注重基础理论与临床相结合; 临床见习包括运动治疗器具、运动疗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 物理治疗的方法与选择,康复治疗专业常见病、多发疾病的基本治疗技术等; 还包括熟悉常见病 、多发病的治疗技术 ,通过康复临床见习巩固基础理论 , 强化基本操作技能。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训操作进行 评价。 运动治疗技术 5 第三学期 5 作业治疗 ( OT ) 2 2 第三学期 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相对独立的康复治疗专业,为“ 协助残疾者和患者选择 、参与 、应用有 目 的和有意义的活动 , 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恢复躯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功能 ,增进健康 ,预防能力的丧失及残疾的发生 , 以发展为目 的,鼓励他们参与及贡献社会”。主要内容包括概述、作业治疗技术的原则和技术、 社区和家庭的作业疗法技术 ( OT ) 、脑卒中的 OT、颅脑损伤的 OT、

7

脊髓损伤的 OT 、脑瘫的 OT 、周围神经损伤的 OT 、呼吸系统疾病的的 OT 、烧伤的 OT 等。采用理论讲解和实训操作的授课方式 ,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训操作进行评价。 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主要研究语言障碍者的发音异常现象 ,是为矫正发声和构音缺陷而设计的与行为有关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言语与语言的概念 、听力与发音相关器官的基本生理基础 、听力障碍 、失语症、构音障碍、吞咽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等相关功能障碍的评定与康复治疗。采用理论讲解和实训操作的授课方式 ,采取理论考 试和实训操作进行评价。 神经康复主要是针对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残疾进行康复预防 、康复评定和康复治疗 。介绍神经康复中脑的可塑性与功能重组等基本理论 , 神经康复的各种检查和评定; 掌握神经康复物理治疗 、功能性电刺激、生物反馈、心理治疗 、针灸治疗、康复工程的支具、辅具的应用等; 对各种特殊综合征如痉挛状态 、疼痛、植物状态等的康复能独立处理 。采用理论讲解和实训操作的授课方式 ,采 取理论考试和实训操作进行评价。 言语治疗 ( ST ) 2 2 第四学期 神经康复技术 4 4 第四学期 肌肉和骨骼康复技术 4 4 第四学期 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 它研究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 、评定与治疗的方法以及伤残预防等问题 , 并运用物理疗法 、作业疗法 、假肢和矫形器技术以及职业训练等手段 , 改善或代偿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 ,使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 。采用理论讲解和实训操作的授课方式 ,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训操作进行评价。

8

针灸学 传统康复技术 2 2 第三学期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 ,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 门学科。主要讲述经络学、腧穴学、刺灸法等针灸学相关的基础理论。 是康复治疗专业的一 门重要专业课程 ,阐述中医推拿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的一 门学科。内容包括推拿学发展源流、推拿知要、推拿的作用原理与治疗原则、推拿常用腧穴、推拿手法和推拿练功等。采用理论讲解和实训操作的授课方式 ,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训操作进行评价。 推拿学 4 第四学期 4

( 一 ) 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中,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 同向同行大格局,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强化专业课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根据职业岗位工作任务 及要求,从康复功能评定 、运动治疗技术等核心课程需要出发,对学生进行基本 的理论知识讲解,应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互联网技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 学氛围中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应知应会的内容,为将来胜任工作岗位和实现学生 可持续发展奠定牢固基础。

( 二 ) 实践教学

分校内实训、校外见习、基地实习三个环节,完成“工学渐进” 与“工学过渡”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三下乡”、志愿公益、创业就业等一系列活动,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国情、适应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坚定理想信念,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

1. 校内实训

( 1 ) 实训教学方法:采取小班实验形式 ,根据实验指导要求,合理运用“角

9

色扮演“”模拟操作” 等方法 ,借助仿真系统 、、多媒体 、案例分析及专业 主要设备操作练习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实验课能 对课堂讲授内容加深理解并记忆。

( 2 ) 课程设计:为培养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增强他们学习的能动性和积 极性,为今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重点突出,形成讲练合一 ,小班授课 ,强化实践教学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并改革评价考核体系,强化技能考核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的主导地位。

2. 校外见习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安排临床见习。

3. 校外实习 到实习基地跟岗实习 34 周,熟悉医疗卫生机构,行 、企业相关

岗位的工作流程,掌握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为就业、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德育综合教育

积极开展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实践活动 ,从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志愿公益、劳动教育、创业就业、人文素养等方面拓展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核心素养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创新意识 ,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完善个性品质。

附件:

1. 时间分配表

2 .理论教学、实践、实习的学时分配表

3 .课程教学进程表

4 .任选课程表

10

1

一 36 (包括 2 周军训与军事理论教育和入 学教育) 1 1 1 1 2 2 2 12 12 5 52 52 38 46 二 三 35 1 1 合 计

1 71 4 6 29 1 38 150 2

康复治疗技术 1250 614 953 2817 55.6%

11

3

1. 1 16 2 17 3 4 17 16 1 2 军训与事理论 教育 思想道德与法治 大学生健康教育 和体系 概论 形势与政策 ( 一 ) 形势与政策 ( 二 ) XA20101 02 GB20301 03 GA21302 03 G S G B A A 必修 必修 必修 2 4 16 64 16 64 0 2 4 16 4 3 1 16 1 1 4 GB20201 03 GB20311 01 GB20321 01 GB20331 01 GB20341 01 AF20211 02 AF20221 02 AF20231 01 S S S S S A 必修 必修 必修 A 必修 必修 必修 C 必修 必修 4 0.25 0.25 0.25 0.25 2 2 1 68 8 8 8 8 32 34 17 68 8 8 8 8 4 4 2 4 0.25 0.25 0.25 0.25 28 30 15 4 0.25 5 0.25 形势与政策 ( 三 ) 形势与政策 ( 四 ) 0.25 0.25 6 体育 ( 一 ) 体育 ( 二 ) 体育 ( 三 ) G G G 2 2 1 2 2 1

12

1 16 2 2 17 3 4 17 16 7 8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一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二 ) 医学信息技术 大学英语 ( 一 ) 9 10 大学英语 ( 二 ) 专业英语 AB20511 03 G G B B B 必修 必修 限选 必修 2 1 2 2 2 2 2 32 17 34 32 34 34 32 16 17 18 32 34 20 20 16 1 1 1 1 2 2 AB20521 01 AG20111 02 AG20121 02 AG20301 02 GA20201 01 G G G G G 16 1 2 2 1 A 必修 A A B 2 必修 必修 必修 14 12 2 2 0.5 2 1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 GA20302 业指导 ( 一 ) 01 12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 G G G T G 0.5 8 8 0 4 14 4 0.5 业指导 ( 二 ) 13 14 15 B B B B B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0.5 2 2 1 8 34 32 16 4 20 28 16 56 0.5 2 2 1 0.5 医学人文素质 医药创新创业基础 劳动教育 GA21302 02 BD20601 02 2 2 1 5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能 AC21121 16 ( 一 ) ▲ 05 J 必修 5 80 24

13

1 16 2 17 1 3 17 4 16 17 18

四史教育 学生德育综合素质 S XZ20101 02 合计 G A C 限选 1 3 40 16 16 1 3 必修 贯穿于在校学习期间 13.75 14.25 1.25 3.75 593 424 169 28 12 2. 1 16 2 17 3 4 17 16 1 康复医学概论▲ 正常人体结构与功 能 ( 二 ) ▲ 药理学 康复功能评定※▲ 人体运动学 人体发育概要▲ 中医学基础 EA2030102 J B 必修 2 32 28 4 2 2 1 康复治疗技术 2 3 4 5 6 7 AD2030103 BC2050101 EA2010101 EA2100103 EA2080102 FB2130203 J B J B H B J B J B J B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4 1 4 3 2 2 68 17 68 48 34 32 56 15 36 32 28 28 12 2 32 16 6 4 3 1 2 2 2 2 4 2 1 1 4 3 2 2

14

1 16 2 17 3 4 173 2 2 5 16 8 9 10 11 12 13 14 诊断学▲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作业治疗学※ 运动治疗技术※▲ 言语治疗学 康复工程学 神经康复技术※ 肌肉和骨骼康复技 术※ 传统康复技术 ( 一 ) ※ 传统康复技术 ( 二 ) ※ 社区康复▲ 内外科疾病康复▲ 儿童康复 康复营养学 全科医学概论 医学影像学 EB2021103 EA2012102 EA2011102 EA2010105 EA2009102 EA2047202 EB2036104 J B Z B H B H B Z B Z B H B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限选 必修 3 2 2 5 2 2 4 51 34 34 85 32 34 64 64 35 18 18 43 24 26 32 16 16 16 42 8 8 32 2 1 1 2.5 1.5 1.5 2 1 1 1 2.5 0.5 0.5 2 2 15 EA2002101 H B 必修 必修 4 4 2 32 32 2 2 4 4 4 16 FA2100104 H B H T B Z B T B T B Z B J B 68 46 22 2.5 1.5 1.5 FA2101104 EA2060202 EB2054102 EA2090202 EB2110202 EX2111102 合计 必修 必修 必修 必修 限选 必修 必修 4 1 2 2 2 2 2 61 64 17 32 32 32 32 34 1008 40 10 22 24 26 20 30 669 24 7 10 8 6 12 4 339 2.5 0.5 1.5 1.5 1.5 1.5 41 4 17 18 19 20 21 22 0.5 0.5 0.5 0.5 2 1 2 2 0.5 2 20 9 2 2 12 20 20

15

3. 1 16 2 17 3 17 4 16 1 1 急救技术 J Z Z T B B B C 限选 必修 必修 必修 1 2 3 1 11 16 34 48 20 182 6 28 36 10 6 12 20 1 2 临床疾病概要( 一 ) EB2031103 ▲ 临床疾病概要( 二 ) EC2081102 ▲ 岗前培训 EG2060101 合计 备注:

2 3 20(第 17 周 ) 2 3 3 120 62 5 1. 带“※”的课程为本专业群核心课程 , 带“ ▲” 的课程为与职业证书、执业证书或行业认可的职称证书的获取直接挂钩的课程 。

2. 课程类型分为:A 类 (纯理论课) 、B 类 (理论+实践) 、C 类 (纯实践课) ,直接填写字母 ,要求与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 一致。 3. “ 军训与军事理论”含理论教学 16 学时 ,安排在军训期间晚上 。实践环节按周计 ,计入总学分 ,但未计入总学时和周学时 。 4. 需要技能成绩单列的课程必须对“理论”和“ 实践” 的学分进行分配。 5. 学生德育综合素质 , 只计入总学分 , 不计入总学时和周学时。

6. 专业群中各专业课程名称相同 ,但教学内容不完全一致的 , 可在备注中进行说明。 7. 课程功能: 代码 G S J Z H T

16

4

1 2 3 4 5 6 7 8 9 实用康复技术 康复心理学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医学美学导论 皮肤病与性病 卫生法规 医学影像学 影像解剖学 1+X 失智照护 2 2 2 2 2 1 2 3 4 34 34 34 32 34 16 34 51 66 17 28 18 32 28 16 30 31 34 17 6 16 6 4 20 32

17

1. 学分要求

各专业学生修满所规定课程学分。

康复治疗技术 106 30 136 11 8 19 2. 素质 、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要求

爱国 、爱党,身体素质合格;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 、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通过实习,能理论结合实际处理相关专业基本问题。

3. 毕业证书暨其他证书取得

( 1 ) 专科学历毕业证书应取得的专业证书

同时满足以上条件,准予毕业,授予专科学历毕业证书。 ( 2 ) 其他证书

按国家要求参加相关技术类执业技能考试 ,获取执业资格证书 、职称等级证书等。

通过国家相关职业资质培训考试与考核 ,获得“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结合国家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保障。

( 一 ) 师资队伍

1. 专兼职教师的数量、结构

配备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学生数与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 25:1 。专业带头人应为双师型并具有高级职称 ,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教师队伍应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 ,积极参加教学改革 ,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 ,胜

18

任理实 一体化教学,具有一定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一般不低于 80%,专业课专任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平均每年不少于 3 个月,兼职教师应具备本 科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以上职称、5 年以上临床工作经验。

2. 专兼职教师素质

教师类型 专任教师 素质能力要求 具有本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适应和掌握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教育 内容 ,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 ,具有“双师型”教师资格。 应具有行业执业资格、 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5 年以上从事本 兼职教师 专业工作经历,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带教意识;能按照实习计划讲授专业知识、训练专业技能 、指导临床实践 ,检查督促学生完成各项实习任务。

( 二 ) 教学设施

1. 专业教室应达到的基本条件

( 1 ) 校内开设的医学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包括:人体形态 、人体机能 、临床综合等实验室。

( 2 ) 配备的基本的教学设备包括:大体标本 、心肺模型教具 、肌肉骨骼关节模型教具、病理和寄生虫标本、显微镜、心电图机等。

( 3 ) 有完备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无线或有线网络连接,可以支持开展基本的信息化教学活动。

2. 校内实训室

( 1 ) 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试行) 》 (教发 [ 2004 ] 2 号 ) 设置阶梯式教室、综合示教室和基础医学实验实训室外,根据康复治疗师的培养 目标和康复教育专家意见,康复实训基地开设 4 类实训室,运动疗法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实训室。

19

( 2 ) 实训室配置:

康复实训室:①综合康复大厅实训室 1 个,包含运动治疗区、作业治疗区、物理 因子治疗区 、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区可,实训室面积≥ 300 平方米 。运动治疗区可满足关节活动训练、关节松动术、肌力训练等实训项目;作业治疗区可满足手工制作技能 训练、感觉功能障碍训练、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训练、日常作业活动分析等实训项目;物理因子治疗区可满足直流电疗法操作、低频电疗法操作、中频电疗法操作、高频电疗法、光疗法操作等实训项 目;传统康复治疗技术区可满足腧穴定位训练、灸法、拔罐法、常用推拿技术、人体各部位推拿操作等实训项目。②康复评定实训室1个,可满足人体形态测量、关节活动度测量、肌力评定、平衡功能评定等实训项目。实训室面积≥ 40 平方米。作业治疗技术实训室1个,可满足手工制作技能训练、感觉功能障碍训练、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训练、日常作业活动分析等实训项目,实训室面积≥ 40 平方米。

1 康复大厅 运动治疗区 1 、PT 床、凳 2 、PT 垫 3 、多体位治疗床上下肢 CPM 仪 4 、平行杠 5 、生活轮椅 6 、手杖 7 、腋杖 8 、二 向阶梯/三向阶梯 9 、功率自行车或手摇功 能车 10 、 电动起立床 11 、股四头肌训练器 12 、功能牵引网架 (含 滑轮、 吊带) 13 、颈椎牵引仪 14 、腰椎牵引仪 15 、训练沙袋 16 、哑铃车 (含哑铃) 17 、 医用跑台 运动治疗区: 关节活 4 张 动训练、关节松动术、 8 块 肌力训练 、软组织牵 1 张 张训练 、平衡功能训 1 套 练 、协调功能训练、 1 个 体位与转移训练 、步 3 把 行训练 、心脏功能训 10 副 练、呼吸与排痰训练、10 副 牵 引 技 术 训 练 、 1 座 Bobath 常 用 技 术 训 练、PNF 技术训练 1 辆 作业治疗区: 手工制 1 张 作技能训练 、感觉功 1 个 能障碍训练 、失认症 和失用症的训练 、记 2 套 忆 、注意力及解决问 1 台 题能力训练、 日常作 1 台 业活动分析 、作业治 2 套 疗计划制定 1 个 物理因子治疗区: 直 1 台 流电 、低频电疗法操

20

18 、肋木架 19 、Bobath 训练球 20 、偏瘫助行器 21 、截瘫助行器 作业治疗区 1 、OT 桌 2 、OT 综合训练台 3 、手指关节量角器 4 、手功能作业评定箱 5 、砂磨台 6 、分指板 7 、几何插板 8 、滚筒 9 、橡筋手指功能训练器 10 、手平衡协调训练器 11 、手指阶梯训练架 12 、上肢协调功能训练 器 ( 腕) 13 、篮球 物理因子治疗区 1 、治疗床 2 、床头柜 3 、直流电疗仪 4 、TENS 治疗仪 5 、低频电疗仪 6 、 中频电疗仪 7 、超短波治疗仪 8 、紫外线治疗仪 9 、蜡疗设备 10 、超声波治疗仪 11 、热磁治疗仪 12 、红外线灯 传统康复治疗区 1 、经络腧穴模型人 2 、针灸针、艾条等 作、中频电疗法操作、 高频电疗法 、光疗法 操作 、超声波疗法操 作 、磁场疗法操作、 温热疗法操作 传统康复治疗区: 四 1 张 诊训练 、辩证训练、 1 台 腧穴定位训练、灸法、 1 个 2 个 1 个 1 个 5 副 1 个 1 张 2 个 1 个 2 个 1 个 1 个 1 个 1 个 拔罐法 、常用推拿技术 、人体各部位推拿操作 2 个 10 张 10 个 1 台 1 台 1 台 2 台 1 台 1 台 1 套 1 台 1 台 2 台 10 个 若干

21

3 、玻璃火罐 4 、耳穴模型 5 、足底穴位模型 6、 电针仪 7 、温灸器 8 、传统功法带 9 、经络腧穴挂图 10 、推拿床 11 、推拿巾 康复评定实训 1 、通用量角器 室 2 、手功能评定箱 3 、握力计 4 、背力计 5 、平衡仪 6、 叩诊锤 7 、步态分析仪 2 、OT 综合训练台 3 、手指关节量角器 4 、手功能作业评定箱 5 、砂磨台 6 、分指板 7 、几何插板 8 、滚筒 9 、橡筋手指功能训练器 10 、手平衡协调训练器 11 、手指阶梯训练架 12 、上肢协调功能训练 器 ( 腕) 13 、篮球 15 个 2 座 2 座 5 个 5 个 1 套 1 套 10 张 15 张 1 个 2 个 2 个 1 台 15 个 1 台 1 张 1 台 5 副 1 个 1 张 2 个 1 个 2 个 1 个 1 个 1 个 1 个 节活动度测量 、肌力 评定 、反射检查 、平 衡功能的评定 、步态分析 2 10 副 人体形态学测量 、关 3

作业治疗实训 1 、OT 桌 室 手工制作技能训练、 感觉功能障碍训练、 失认症和失用症的训 练 、记忆 、注意力及 解决问题能力训练、 日常作业活动分析、 作业治疗计划制定 2 个 3. 校外实践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应由学校与医院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制定系列实践教学管理 规章制度,以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校外实训基地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根据教学计划,承接并安排实训教学任务,负责各实训室、仪器设备的调度、租借、使用和管理,保障正常实训教学的进行。

22

4. 支持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学校具备一定的信息化教学条件,有线 (或无线) 网络覆盖全部教室及实验实训 室,能够满足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形式的信息化教学需要;不断扩大校园无线网 络覆盖范围,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可及性,逐步实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 化教学环境。

( 三 ) 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和教学实施需要的教材、图书及数字资源等。

1. 教材选用基本要求:学校应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组成的教材

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的规章制度,按照规章制度,经过一定程序遴选评议,择优选用教材。优先选用高职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省规划教材,鼓励与行业合作开发以专业技能训练为主的特色校本教材。

2. 图书配备要求:图书馆藏书除人文社科和公共基础课程相关图书外,要有足够数

量的涵盖基础医学、康复医学等书籍,包含卫生法规、康复治疗士 ( 师 ) 等考试辅导专业相关图书和一定数量的专业期刊;要有满足本专业师生需要的电子图书、期刊、文献检索等电子阅览资源和设备。

3. 数字资源配备要求:建立康复技术专业教学平台、本专业相关课程的网络教学资

源库,逐步充实课程标准、教案、讲稿、PPT、 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微课等素材,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试题库,构建分别针对在校学生、行业人员和社会学习者的不同课程体系,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师生互动,创建符合个性化学习和强化 技能培养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促进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等信息化教学形式实施,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 四 ) 教学方法

深入挖掘、梳理每一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社会公益等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有机统一,达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目标。

23

以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广泛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虚拟仿真情景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 ,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适时参与实施 1+X 证书制度试点。

以“互联网+职业教育”为切入点,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课堂,开发满足多样化需求的课程资源,创新服务供给模式,适时参与职业教育国家 “学分银行”试点,探索建立有关工作机制,对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进行登记和存储,计入个人学习账号,尝试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与 转换,激励学生终身学习,为培养“大国工匠”做有益的探索。

1.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

(1) 学校和二级院系应建立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建全专业教学 质

量监控管理制度 ,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 (考核) 以及专 业调研、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规格。

(2) 学校、二级院系及专业应完善资源建设等方面质量标准建设,通过教学实施、

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成人才培养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 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改,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 评学等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和课堂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 学校应建立专业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在校

生学业水平、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4) 专业教研组织应充分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针对人才培养过

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诊断与改进措施,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4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标准评价

以社会认同为终极目标,对接国家职业标准,根据实际情况,持续完善、改进课程标准 ,按标准进行评价。

(二)教学诊断与改进评价

1. 评学 注重课程学习的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采用笔试、实操、讨论等形式,着重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2. 评教 由学校及院部两级督导 、教师听课进行督导评教 、 同行评教 ,评价 的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通过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促进教学规范 ,提高教学质量。

(三)第三方评价

一是按照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管理机制,开展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着重了解毕业生对学校课程设置、知识技能、教学方法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的评价情况,并把跟踪调查的结果作为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是通过电话联系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听取学生家长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 意见或建议,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专业课程设置提供参考。

三是对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的问卷调查与走访,向用人单位发放《毕业生就业单位调研及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表》开展调查。着重调查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岗位专业技能、吃苦耐劳精神、继续学习能力等。

四是重视市教委评估院对本专业学生开展学生就业能力测量与评估,综合用人单 位的反馈意见和学生就业能力测评结果,及时安排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