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观察是写作的关键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01年第3期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业教育版)观察是写作的关健曾(新县,鸣645550)教育委员会河南新县有人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而我要说观察是写作的关键。观察即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作为写作的一个环节,观察是写作的开始,是构成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因素,是连接生活、阅读、写作的纽带和桥梁。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学生写作任何一种文体都离不开观察,记叙文描写人物、事件、环境等需要观察;议论文给一幅漫画、一段材料提炼一个论点需要观察;说明文说明事物理清顺序、把握特点也需要观察。反思我们的作文教学,小学阶段还比较注意观察力的培养,如看图片说话、看实物文等;而初、高中阶段,则很少进行这方面的专门,从而导致学生观察意识淡薄,观察方法单一,察能力低下。普遍存在的毛病是作文写得不细致,不实在,没有特色,没有深度。那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作文,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首先,要引导学生五官参与,用心观察。观察不是看,而且要求五官参与,即眼看、手摸、嘴问、、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情的属性,全面、细、深入地认识事件,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形象,也就是说看要看个清楚,听要听个明白,闻,尝要尝出真味,就是想也要想出个所以,想出深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既有轰轰烈烈的事,也有简简单单的小事,大事我们固然要关心,应该关心那些许许多多不引人注目的普普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用腻的心灵去寻觅生活中的真善美,去感受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去挖掘生活中的丰富内涵。惟有如此,生获得独到感受,写出的文章才会有特色。其次,要引导学生以小见大,窥斑知豹。观察要敏锐的眼光,要有较强的捕捉能力,要善于从纷繁芜杂的事物中抓住“细枝末节”,悟出其中的深意,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新闻敏感”。例如,从某个人物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看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从河边飞翔的白鹭看出生态环境的改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街道两旁报亭的出现,看出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窗口等等。再如,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到大山深处采访一名优秀小学教师,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我感动。采访结束,我们要下山返回,相互留下通讯地址。这时,天已黑下来,我拿出手电照着让这位老师写,他却说“不用照,我看得见”,果然他写得一字不差。他告诉我,常年在大山深处,没有电灯,就是点灯用的煤油,也是从几十里的山外买来的。为了省油,他总是天黑透了才点灯,长此下去,他对黑暗适应了。一个细节,这个人物的个性、特点、生存环境跃然纸上。学生作文只有象这样注意细节,抓住小事,才能使文章写得细腻逼真。第三,要引导学生细察深思,展开联想。中学生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接受的思想、文化等大同小异,这些也就构成了中学生作文相当趋同的思维模式。要打破这一模式,就要细察深思,展开联想。既要仔细观察眼前事物,用心思考,又要展开联想,找出相同点,由此事物联想到彼事物,这样写作才富有深意。有这样一幅漫画:“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小小的链子,竟栓得住一头千斤重的大象!原来,那些训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将它绑在水泥柱或钢柱上,无论小象怎么挣扎都无法挣脱,渐渐地,小象习惯了,不挣扎,直到它长成大象,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也不挣扎。”观察这一则漫画,我们首先看到小象是被链子绑住的,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的;再由此联想到人,人有时被不良习惯束缚住手脚而一事无成;最后进而联想到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被某种传统思想所禁锢,就会停滞不前。这样一来,写作的材料就丰富了,内容也就深刻了。总之,观察是写作的一个关键环节,一个决定因素。因此,我们要改变当前中学作文教学“重技巧、轻观察”的不良倾向,大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他们写出更细、更新、更深的好作品。作训练观训练时仅仅耳听致体要闻得透彻然大但我们更通通细才能使学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