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期中卷】河南省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一)含答案与解析

来源:画鸵萌宠网


河南省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一)

八年级 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3.测试范围:部编版教材1-3单元。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2021安阳模拟)积累与应用(共28分) 1.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共4分)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造型感的文字,而软笔书写更让它散发出变①__________无穷的魅力。中国人使用一支有弹性的笔,锲而不舍地追求书法的线条美,创造出五彩斑斓的书法艺术。秦代李斯的铁画银钩,东晋王羲之的秀美飘②__________,唐代柳公权的刚劲有力,明代徐渭的扭曲盘结…同时代名家③__________出,掀起了书法艺术的一个又一个高潮。如今随着书法教育的普及,我们期待这支笔焕发新的生机,带来新的风格流变。

(1)依次给语段中加粗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qì jìn

B.qiè jìn

C.qì jìng

D.qiè jìng

(2)在语段橫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幻 B.①换 C.①幻 D.①换

②溢 ②逸 ②逸 ②溢

③倍 ③倍 ③辈 ③辈

2. 古诗文默写。 (8分)

(1)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

(2)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表现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人王维在《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运用借喻手法暗写了自己被排挤的惆怅。 (5)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包容众生,又滋养万物。请你写出古诗中含有“水”字的连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4分)

(1)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72周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水不忘挖井人,某校八年级拟开展“《红星照耀中国》读书交流会”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2分)

①书中所说的“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实际上就是历史上有名的“______________”。(1分) ②为了更好地开展交流活动,请你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仿照示例,拟写一条读书交流会交流专题(研究或讨论的题目),根据你的专题,再设计一个相关的问题。(要求:不能与示例重复,内容明确,专题和问题都不超过20字) 示例: 专题:关于长征

问题:长征有什么历史价值? 专题: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2分)

冒险、探索、发现、勇气和胆怯、胜利和狂喜、艰难困苦、英勇牺牲、忠心耿耿,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把火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或者在大自然面前,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

《红星照耀中国》以“卓绝的中国精神”促进了西方对中国认知的改变。请结合作品内容,举出一件红军长征中表现这种精神的具体事件,并简要分析其精神内涵。 4.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它们都贴有特殊的绿色食品标志,象征着产品是无污染的、充满健康和活力的产品。 ②我国绿色食品行业民展也很快,日前已有203家企业开发了389种绿色食品。 ③最先闻名于世的绿色产品是各种绿色食品。

④现在国际上绿色食品的生产企业已达1.64万家,它们的产品行销全球各地。 A.①②④③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③①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9分)

(1)给下面新闻材料选择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4分)

2019年10月19日,国家“十三五”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来自22个国家的专家学者、百余家媒体朋友参加了开馆仪式。据介绍,二里头夏部遗址博物馆基本陈列包括第一王朝、赫赫夏都和世纪探索三部分,集中展示夏朝的历史、二里头的考古成果以及夏文化的探索历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成果。为辅助文物展品,让游客有更好的参观体验,博物馆还通过大型浮雕、沙盘、VR体验、互动游戏等多种方式,让游客深入了解展品的历史背景等信息。二里头遗址对研究华夏文明的渊源、国家的兴起、王都建设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学术界公认的中国最引人瞩目的古文化遗址之一。

标题:①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 ②二里头遗址——最引人瞩目古遗址之一 理由:

(2)第二中学团委准备组织学生去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为了使研学活动扎实有效,拟邀请历史学家张教授于2020年1月7日下午三点来学校做一场关于夏商时期相关历史知识的讲座。请你以学校团委的名义,用正确的格式、得体的语言在1月3日给张教授写一份邀请函。(5分) 二、(2021漯河初二调研)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6-9题。(18分)

土豆花开 朱明东

①在我眼里,大兴安岭上最温暖的花儿,便是带着泥土芳香的土豆花儿。

②初到林区,家安在县城外一个叫塔南的小镇。暑假里,父亲在离家五里多的草垫子上,一锹一镐硬是开垦出两亩多地。到了第二年,当土豆花儿在这片新地盛开时,父亲脸上溢出少有的笑。

③大兴安岭林稠草密,土质有机养分多,种出的土豆口感特别好。母亲从地窖里选出土豆种,连夜削栽子。我好奇地问,栽子是什么?母亲告诉我,栽子就是土豆的种子。“栽子开花吗?”“开,开好多的花,还结好多的土豆。”我笑起来,满脑子不是花儿,而是秧下面的土豆。土豆栽子运到地里,父母领着我们兄弟几个钩垄、刨坑,落种、埋土,入肥,覆土,一忙就是大半天。大兴安岭春天风大,父亲担心土豆栽子被风刮出来,于是,每天下班都要拎把铁锹到地里维护。在父亲心里,他维护的哪是一块地,分明是全家人生活的希望。

④远处的山岭渐渐绿了。往年杂草丛生的地方,一下子冒出大片绿油油的新苗。周末一到,父亲就领我到地里修垄锄草。汗水顺着父亲的面颊滑落,为新苗助力生长。啥时候能吃上新鲜的土豆?我有些着急。父亲似乎知道了我的心思:“别急,土豆花儿开的时候,你准能吃上新鲜的土豆。”

⑤一场雨过后,土豆花儿开了。起初,白的,紫的,还有淡红的,星星点点浮在土豆秧上。没几天,土豆花儿开满了田地,远远地就能闻到它沁人的香。在土豆花丛中,我偏爱紫色的花儿。蹲在一朵紫色的花儿前,我眯起眼深深地嗅着。这花除了香还有些甜。我用手轻轻触动那根花蕊,竟沾了一指金粉。我问父亲,为啥有的土豆秧开紫花,有的开白花?父亲说,品种不同呗。开紫花的,土豆是紫皮的;开白花的,土豆是白皮的。我想起母亲的话:紫皮土豆像地瓜,吃着面,适合炖;白皮土豆水性,适合炒。父亲挑选着大土豆挖了一小筐,挖后赶紧把土培上,免得影响小土豆们的成长,心细得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轻风吹拂土豆花儿,倏忽间,整个土豆地波浪翻滚。

⑥父亲说,土豆花儿开得太盛会影响土豆的生长。想想也是,养分都跑到花儿上去了,土豆还能长大吗?父亲在地里大把地掐着土豆花,我却开心不起来。好不容易长出花骨朵,又开得这般灿烂,说掐就掐了,真心疼。我站在地头喊:“爸,别把花儿都掐光啦!”父亲应声:“行,给你留几朵。”父亲掐得很仔细,那些掐掉的土豆花儿,并未被父亲狠心丢弃,而是被他装到篮子里,好带回家做鸡饲料。

⑦大兴安岭冬季漫长,土豆成了艰苦年代大兴安岭人的主要蔬菜。那时,林区几乎没有楼房,家家都有个小菜窖,能装几麻袋土豆、几十棵大白菜和几筐萝卜。我家客厅地板下就有个小菜窖。三天两头,母亲就让我下窖拎土豆。拎出来的土豆灰不溜秋,一沾就是一手土。母亲擅长粗粮细做,总能做出可口的饭菜来。在做土豆菜上,煎炒烹炸炖,可谓样样精通。印象最深的是母亲炒的酸辣土豆丝。她切的土豆丝又细又均匀,出锅后土豆丝还不断。母亲还把土豆切成精致的小块,用金贵的豆油过一下,再加料加酱油进行溜炒。当一大盘土豆美味端到我面前时,天下所有的珍馐美馔都黯然失色。

⑧18岁时,我技校毕业。这一年秋天,家搬到了县城,土豆地离家更远了。起完最后一垄土豆,父亲忍痛把这块曾疯长了多年土豆花儿的地送了人。打那以后,家里吃的土豆都是从菜市场上买;打那以后,我再也没见过土豆花儿。

⑨又到了土豆花儿盛开的时节。行走在街市上,心里揣着一块开满土豆花儿的田园。这田园,不仅有我年少的记忆,还有父母领着我们度过的日子。(有删改) 6.根据选文,在空格里填写适当的内容。(4分)

事件 “我”的心理

一家人种土豆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土豆花开,父亲挖土豆 父亲掐土豆花 着急 开心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 愉悦

7.文章最后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8.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句子。(6分)

①到了第二年,当土豆花儿在这片新地盛开时,父亲脸上溢出少有的笑。(从画线字的角度) ②轻风吹拂土豆花儿,倏忽间,整个土豆地波浪翻滚。(从修辞的角度) 9.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土豆花儿是“最温暖的花儿”。(4分)

(二)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0-12题。(10分)

如何用手机来定位?

曾晓萍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也带动了各种新兴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车臣武装头目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即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渡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位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位,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有删改)

10.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无线定位分两类:一是卫星无线定位,如GPS;二是地面无线定位。

B.手机定位大多采用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根据多个基站直接收集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进行准确定位。

C.由于城市的复杂环境,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在精度上有局限性。

D.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定位精度。 11.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4分) 三、(2021信阳实验中学初二月考)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3-16各题。(10分)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2分) ①略无阙处___________ ②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_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5.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展现了三峡独具特色的山水美景,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赞叹之情。 B.文中“或王命急宣……不以疾也”一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 C.第③段从俯视、仰视的角度描绘出三峡春冬之吋清幽秀美的景象。 D.本文语言凝练生动,句式骈散结合,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16.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请说出“链接材料”与选文第④段分别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3分)

【链接材料】 滟滪大如马,瞿塘不可下;滟滪大如牛,瞿塘不可留;滟滪大如幞,瞿塘不可触……

(节选自《乐府诗集》)

【注】 ①滟(yàn)滪(yù):瞿塘峡口的一个巨大礁石,枯水期露出水面时如牛马般高大。②瞿(qú)塘:瞿塘峡,长江三峡之一。③幞(fú):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 (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7-18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7.本诗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18.这首诗的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2021商丘初二片区调研)作文。(50分) 19.任选一题作文。

(1)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春天,是季节,也是心情。春天来了,看山河奔流,山川锦绣;春天来了,孤独者打开尘封的心窗;春天来了,悲观者扬起前行的风帆;春天来了,神州大地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请以“我看到春天来了”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有三棵树,哪一棵最能触动你的心灵呢?第一棵树:长在乱石堆,树根粗大有力,深深扎进石缝里。没有肥沃的土壤,却一个劲儿向上长,枝繁叶茂。第二棵树:长在人来人往的路边,树冠很大,撑起一大片绿荫。烈日下,总能为路人带来阴凉。第三棵树:长在公园里,歪斜难看。从来无人理睬,却快活地生长,树枝在风中欢快地舞蹈。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八年级 语文·全解全析

一、(2021安阳模拟)积累与应用(共28分) 1.答案:(1)D

(2)C

解析:本题在具体语境中综合考查字音、字形。第(1)题,“锲”为形声字,正确读音为“qiè”,注意不要与其声旁“契”的读音混淆。“劲”为多音字,需要根据其义项来确定读音。“劲”读作“冲”时,一般为名词,表示力气,作用、效力,精神、情绪,神情、态度,趣味;“劲”读作“jìng”时,表示坚强有力,力量大。“刚劲”指(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故“刚劲”中的“劲”应读作“jìng”答案选D。

第(2)题,作答时应根据语境及词语意思来确定字形。“变幻”指不规则地改变;“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根据第①空前后的语境可知,汉字的形式或内容并未发生改变,只是用软笔书写的汉字的线条发生了变化。故第①空应填“幻”。“飘逸”主要指洒脱,自然,与众不同;“飘溢”则表示飘荡洋溢。根据语境可知,这里用来形容王羲之的书法特点,故第②空填“逸”更合适。“辈出”的意思是“(人才)一批一批地连续出现”。“倍”有“加倍”之意,且没有“倍出”一词。由此可判断第③空应填“辈”。答案选C。 2.【答案】 (1)牧人驱犊返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4)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5)(示例1)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 (示例2)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示例3)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解析:本题考查诗文默写能力。(1)(2)题是直接型默写題,要注意“驱”“犊”“返”“啄”等字的正确写法。(3)(4)题根据篇名及提示语“放舟”“自由情态”,以及“借喻”“被排挤”确定所填诗文名句,并注意“飘”“蓬”“雁”等字的正确写法。(5)题注意诗句中要含“水”字,避免出现错别字。 3.答案:(1)①西安事变

②(示例1)关于红军 红军精神是什么?

(示例2)红星·红军·红小鬼 “红”字的内涵是什么?

(2)过大草地事件。这一事件表现了战土们英勇顽强、吃苦耐劳、宁死不屈等精神,这些都是“卓绝的中国精神”的体现。

解析:(1)①结合对《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可知“‘总司令被逮’这一惊人事件”指的是西安事变。事变发起人是张学良和杨虎城,扣留的是蒋介石。

②根据《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拟写一个读书交流会交流专题,再根据专题,设计一个相关的问题即可。

(2)可从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五次反围剿、强渡大渡河、过大草地等事件来分析“红军精神”。 4.【答案】C 【考点】句子衔接

【解答】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这类试题综合考查了我们的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判断能力。回答时要抓住语询中的标志词、使语言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探明语序内在的逻辑性。解题思路:绿色食品-对绿色食品的诠释闰际-我国。 5.【答案】

(1)【示例一】选①,理由:因为它能简洁而又准确地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 【示例二】选②,理由:因为它明确了该新闻所介绍的对象及其社会地位与价值。 (2)【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张教授:

您好!我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到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为了使研学活动扎实有效,特邀请您于2020年1月7日下午三点到我校为同学们做一场关于夏商时期相关历史知识的讲座。诚盼您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指导我们的研学活动。 真诚期待您的到来!

第二中学团委 2020年1月3日

【考点】标题拟写 拟写应用性短文 【解答】

(1)选择其中一个标题,结合材料内容阐述理由即可。如选标题①,可从其能简洁、准确地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的角度阐述理由;如选标题②,可从其不仅明确了新闻所介绍的对象,还点明了新闻对象的社会地位与价值的角度阐述理由。

(2)写邀请函的格式:标题“邀请函”居中书写;另起一行,顶格书写称呼;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正文部分,要有问候语,写清楚活动名称、活动时间、活动地点、邀请缘由,以及表达邀请的意愿;最后落款,署名在上,日期在下。注意语言简明得体。 二、现代文阅读 (一)【答案】

6.①好奇,②父亲在土豆地里修垄锄草,③心疼,④吃到母亲做的土豆

7.不可以。结构上,与开头相照应,收束全文;内容上,突出了作者对土豆花以及过往岁月的怀念和不舍,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8.①“溢”,是充满而流出的意思,写出了父亲看到土豆花盛开时,内心的成就感和喜悦感。

②“波浪翻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轻风吹拂下土豆苗翻滚的景象和旺盛的长势(或:生动地表现了“我”对土豆花的喜爱以及对土豆丰收的期待)。

9.土豆是艰苦岁月里一家人生活的希望,土豆花开,预示着土豆丰收,预示着一家人生活的改善;土豆花有作者温暖美好的年少记忆;土豆花有父母对子女的疼爱,寄托着温暖的亲情;土豆花包含着一家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鼓励作者前行。

【考点】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记叙文) 分析文章中人物情感 记叙文结尾段的作用 赏析文章语言 修辞手法及作用 记叙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答】

6.解答此题可根据表格中给出的提示,找到相对应的段落内容,然后根据内容概括事件和人物的情感。根据文章第③中段“我好奇地问,栽子是什么”,可以概括出“我”的心理是“好奇”。根据文章第④段中“周末一到,父亲就领我到地里修垄锄草……我有些着急”可以概括出“父亲在土豆地里修垄锄草”。根据文章第⑥段中“父亲在地里大把地掐着土豆花”“说掐就掐了,真心疼”可以概括出“我”的心理是“心疼”。根据文章第⑦段中“母亲擅长粗粮细做,总能做出可口的饭菜来。在做土豆菜上,煎炒烹炸炖,可谓样样精通”“当一大盘土豆美味端到我面前时,天下所有的珍馐美馔都黯然失色”可以概括出“吃到母亲做的土豆”。

7.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不能删去,然后要注意分析这两段内容与文章之间的联系。第⑧段写“我”家搬到了县城,父亲忍痛把这块曾疯长了多年土豆花儿的地送了人;第⑨段写又到了土豆花儿盛开的时节,“我”又回忆起开满土豆花儿的田园。从内容上看,通过叙写“我”在土豆花儿盛开的时节引发了“我”对少年生活的回忆,突出了作者对土豆花以及过往岁月的怀念和不舍,深化了文章的中心。从结构上看,与文章开头相照应,收束全文,使文章的结构更加严谨。因此最后两段不能删去。

8.①“溢”的本义是“水多了漫出来”,在这里则是“充满而流露”的意思,生动而传神地写出了父亲看到土豆花盛开时的自豪和喜悦之情。

②“波浪翻滚”指的是在轻风下满地土豆秧拂动的景象,把“土豆秧拂动的情形”比作“波浪翻滚”,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土豆秧苗长势的旺盛,表现了“我”看到土豆花生机勃勃的长势的喜悦,突出了“我”对土豆花儿的喜爱之情。

9.通过“他维护的哪是一块地,分明是全家人生活的希望”“大兴安岭冬季漫长,土豆成了艰苦年代大兴安岭人的主要蔬菜”“母亲擅长粗粮细做,总能做出可口的饭菜来”可知,土豆是艰苦岁月里一家人生活的希望,土豆花开,预示着土豆的丰收,预示着一家人的生活得到改善。作者在文中还写了自己年少时在地里做了一个与土豆花开有关的梦的情节,结合“这田园,不仅有我年少的记忆”可知,土豆花代表着作者温暖美好的少年记忆。通过“父亲应声:‘行,给你留几朵。’”等内容可知,土豆花蕴含着父亲对子女的疼爱,寄托着温暖的亲情。通过文中对父亲和母亲的描写可知,父亲开荒种土豆,母亲用土豆做出美味佳肴,结合“这田园……

还有父母领着我们度过的日子”可知,土豆花包含着一家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鼓励作者勇敢前行。据此概括作者认为土豆花儿是最温暖的花儿的原因即可。 (二)【答案】 10.B

11.举例子。从军事、公共安全、日常生活三个方面分别列举了相关的例子,条理清晰,具体说明了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12.逻辑顺序。

文章第①段引出说明对象——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第②—⑨段说明如何用手机来定位;第⑩段展望手机定位技术的前景。

【考点】筛选信息,归纳要点(说明文)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解答】

10.B项,“进行准确定位”错误,原文第⑤段为“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

11.文中第②段分别举出“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位置”“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三个方面的例子,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得说明条理清晰,具体说明了“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阅读文本可知,文章第①段首先从手机的各种无线业务说起,从而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接着,文章说明了如何用手机来定位;最后,作者了展望手机定位技术的前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由此可以看出,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 三、古诗文阅读

(一)答案:13.①同“缺”,空隙、缺口 ②冲上、漫上

14.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15.B

16.“链接材料”表现瞿塘峡的凶险;选文第④段表现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释义能力。课内文言实词,可根据积累直接作答,也可根据句意推测词义,如“至于夏水襄陵”大意为“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襄,冲上、漫上。

1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注意落实关键词的释义:①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指太阳。②清,清澈。荣,茂盛。峻,高峻。茂,繁盛。良,甚,很。 15.这句话不能突出三峡山高水长、回环曲折的特点,突出了夏季水流湍急的特点。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能力。“链接材料”写了人们依据瞿塘峡礁石形状的变化判断是否能通过,结合“不可下”“不可留”“不可触”可知突出了瞿塘峡凶险的特点。由第④段“寒”“肃”“属引凄异”可知,表现了三峡秋景的肃杀、凄异。

(二)答案:17.山势随着低平的原野的出现逐渐消失了,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腾。这两句写出了长江两岸辽阔、壮美的景象。

18.这两句意思是“我”还是喜爱故乡的水,它万里迢迢送“我”,对“我”依依不舍。诗人借写故乡水有情,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的留恋与不舍。

解析:17.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这两句写山尽而平原现,江水在广阔的原野中奔腾,突出了长江两岸的辽阔、壮美。

18.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解答此题,要在准确理解所给诗句的基础上分析诗人的情感。

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诗人不说自己留恋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对自己恋恋不舍,含蓄地抒发了对故乡的留恋与不舍之情。 四、写作 19.【答案】略。

【考点】全命题作文 材料作文 【解答】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