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段站场设计相关问题研究
李桂桂,冯太群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成都610031)
摘要:根据地铁车辆段设计相关内容,从车辆段功能定位、出入线设计、总平面布置等几个方面入手,着重探讨车
辆段出入线接轨站住置和形式的分类及特点、出入线长度及坡度设计、总平面布置和洗车线形式及特点等车辆段站场设计相关内容,可为其他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地铁;车辆段;出入线;总平面;洗车线中图分类号:U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9(2012)03—0102~03
Study
on
RelevantDardatesignIssuesofStationandY
MetroRollingStockDepot
LI
(School
Gut—gui,FENGTat—qun
hina)JiaotongUniversity,Chengdu610031,C
ofTransportationandLogistics,Southwest
Abstract:Based
on
themaincontentsofmetrorollingstock
as
depotdesign,thispaper
dealswithseveral
trackdesign,
etrorollingstockdepot,suchaspectsofmgenerallayoutand
SO
thefunctionpositioning,receiving—depaaure
on.Further,thispaperdiscussesdepot,such
as
emphaticallyrelativecontentsofstationandyard
and
featuresof
the
designofrollingstock
stations
the
locations,types,classificationslength
and
slope
designof
can
junction
ofreceiving-departure
forms
track,the
receiving—departureprovides
reference
track,general
to
layout,washingtrackengineeringdesign.
andcharacteristics,ete.Thestudy
othersimilar
Keywords:metro;rollingstockdepot;receiving—depaauretrack;generallayout;washingtrack
1
概述
国外大城市的成功经验表明,大力发展城市轨道
的设计应保证列车进人正线或由正线回段时安全、可靠、迅速,且运行合理、经济。
2.1
接轨站位置选择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以下简称
交通是解决城市内交通堵塞日益严重的最有效的途径,而地铁的运行离不开车辆段。地铁车辆段是地铁系统工程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运营车辆的管理、运用、维修保养和检修,保证按时提供技术状态良好的车辆,是保证地铁系统安全运行的总后勤部。车辆段占地大、投资多,对地铁工程建设的影响大,其设计的优劣关系到13后使用的方便性、灵活性及运营效率。从地铁车辆段出入线设计、平面布置、洗车线设计等几个方面人手,探讨地铁车辆段设计过程中几个关键问题。2车辆段出入线设计分析
出入线是连接地铁正线与车辆段的通路,其布置形式应该在满足接发列车能力需求、安全、经济的前提下,结合实际工程状况来确定。车辆段、停车场出入线
收稿日期:2011—09—14‘
《规范》)第22.2.7条规定:车辆段、停车场出人线应在车站接轨,接轨站宜选在线路的终点站,有条件时可选在折返站。接轨站的选择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接轨站的选择应本着方便运营、减少列车出入的空走时间、降低运营成本的原则,根据列车运行交路选择接轨站。
(2)车辆段接轨点站址应该符合城市规划部门的要求,其建设应避免对城市环境和景观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应避免出入线平纵断面设计过于复杂。以实现车辆段资源共享,减少工程投资。
(4)接轨站点应接近规划商业中心,便于进行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形成规模效应,带动车辆段周围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活力。
.
(3)车辆段接轨站点应考虑多线共址的可能性,
作者简介:李桂桂(1986一),女,硕士研究生。
102
ANDARD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ST
DESIGN2012(3)
李桂桂,冯太群~地铁车辆段站场设计相关问题研究
2.2接轨形式分类及分析
《规范》第22.2.7条规定:车辆段出入线应按双线双向运行设计,并避免切割正线,有条件时可结合段型布置,实现列车调头转向功能。车辆段列车出入频繁,为保证列车出入安全可靠、迅速,车辆段出入线原则上应按双线双向运行设计,以确保在事故状态下,其中一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另一条线路仍可保证列车出入作业,出入线接轨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1)按照出入线与正线相交形式可以分为平交与立交2种接轨方式,如图1所示。
(a)平交方式
(b)立交方式
图1
出入线接轨方式
a类布置形式采用平面交叉方式,其工程量较小,费用较低,但出入段作业影响正线列车运行,高峰小时出入段行车能力受到,一般不宜采用该种交叉方式。
b类布置形式采用立体交叉方式,可避免列车出入段作业对正线行车的干扰,满足出入线高峰小时通过能力需求,但其工程量及费用较大。应根据交叉点地质情况、地形条件、工程量以及高峰小时出入线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比较评价后,选择经济合理交叉方式。
(2)按照接轨位置可以分为折返站站后接轨和区间接轨。折返站站后接轨形式,根据配线的不同有多种形式,现分析比较常见的2种方案,如图2所示。
至三二三薹茎三二至i三薹三≥一
(a)方案a
(b)方案b
图2
折返站站后接轨形式
方案分析:方案a的优点:①折返站站后接轨有利于运营管理及维修;②避免切割正线,保证正线列车运行不受干扰;③出入线之间采用交叉渡线相连,使每条线都能进行收发列车作业,增加了收发车灵活性。缺点:①出入线两正线问引出,增大了正线线间距,增大了车站规模及工程投资;②出入线之间采用交叉渡线,道岔个数增多,增加了养护与维修费用。
方案b是站后两正线间分别设渡线与入段线接轨,人段线可兼作折返线使用,出人线之间不设交叉渡线,两线隔开设置,列车出段作业与折返作业完全隔开。优点:①、②同方案a;③出段线前端设置安全线,保证出段作业安全。缺点:①同方案a;②人段线承担列车折返与人段作业,出段线只承担列车出段作业,2条线作业负荷不均衡;③出入段线不连通,灵活性比
‘
较差。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ST
ANDARDDESIGN
2012(3)
机务
区问接轨根据配线具有多种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如图—彳—专3所示。
(a)一站接轨
(b)两站八字形接轨
f
图3
区间接轨形式
方案分析:a类方案一般在车辆段用地受到且站间距过大的情况下采用,优点为可以避免出入线过长且保证出入线顺直,减少工程投资。缺点:①出入线区间接轨,不利于运营管理;②早问发车及夜间收车不灵活,更不利实现双向收发车;③车辆段段内不设置回转线时,无法实现列车调头转向功能,更会造成车辆
轮对偏磨问题;④出入线需要上跨或者下穿正线,不利于列车运行且施工困难,增加工程投资。
b类方案一般在车辆段垂直于正线,车站为地面站,两站距离不太远的情况下采用,优点:①可实现列车调头转向功能,避免设置回转线,解决车辆轮对偏磨的问题;②收发列车比较方便,运营组织灵活。缺点:①同方案a;②出入段线分开走行,工程拆迁量较大;③2处设信号设备,增加投资,管理不方便。
2.3
出入线长度及坡度设计
《规范》规定车辆段出入线设计,应根据行车和信
号的要求,留有必要的信号转换作业长度。设计时应在满足行车和信号作业要求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出入线长度,减少空车走行距离,降低工程投资。
规范规定出人线最大坡度不宜大于40%0,设计中应该尽量放缓。由于车辆制动性能、加速度、速度、线路条件等方面的,设计坡度不宜超过35%0。当入段线需要作为折返线使用时,应在靠近车站位置处设计1段长度为列车长度加40m,隧道内的坡度不宜大于2%0,地面和高架桥上坡度不宜大于1.5%0的下坡道;出入线过长时,应避免出现坡度超过30%0的过长或连续大坡度,一段大坡度长度最好控制在500m以内,大坡度之间最好设置小于20%0的较缓过渡坡度。
车辆段总平面布置形式研究
《地铁设计规范》第22.2.9条规定:车辆段的总
平面设计,应根据车辆运用和检修的作业要求,并综合考虑维修中心、物资总库和培训中心等其他设施的布局及道路、管线、绿化、消防、环保等要求,以及考虑当地气象条件等,合理布置。车辆段总平面主要由股道、道路、运用检修主厂房、辅助生产厂房、生产办公房屋、生活房屋及绿化等要素组成,车辆段总平面设计过程中应尽量优化其布置形式及各要素,建设用地节约型车辆段基地,减少征地及工程投资。
103
3
李桂桂,冯太群一地铁车辆段站场设计相关问题研究
机
务
3.1
按主厂房、运用库及停车库的位置关系
根据车辆段检修主厂房、运用库及停车库的位置
关系,地铁车辆段总平面布置形式一般可分为并列式、纵列式及复合式3种。
并列式是三者并列布置,该形式布置紧凑,作业集中,便于管理,但是对场地宽度有一定的要求,距离厂前区较远,走行距离较大,工艺不如纵列式流畅。
纵列式主要用于狭长地形,宜采用倒装式布置形式,将检修部分与运用部分逆向布置,利用调车线或走行线将两部分连接。其优点是检修设施与运用设施相对,车辆在段内运用作业和检修作业相互干扰小,列车走行顺畅,洗车线和试车线布置容易,且可有效利用占地面积,但是不方便管理。
复合式布置根据组合方式不同,一般有2种形式,一种是运用库与检修主厂房并列布置,与停车库纵列布置,该布置形式运用检修作业集中,方便管理;另一种是停车库与运用库并列布置,与检修主厂房纵列布置,该形式将运用与检修作业分开,作业安全。复合式综合了并列式与纵列式布置的优点,受地形较小,是普遍采用的布置方式。
3.2按车间、厂房组合形式布置
地铁车辆段的总平面布置按厂房组合形式可分为集中式和分散式2种。集中式布置将性质相近的车间合并成联合厂房,该布置的优点主要是厂房集中方便管理,工艺路线短,线路布置容易,但由于厂房面积大,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差,消防设计较为复杂。分散式布置为各主要车间设置或集中程度较小,其优缺点与集中式布置相反。3.3按站段关系布置
地铁车辆段的总平面布置按站段关系分为贯通式和尽端式2种。贯通式车辆段在段的两端均设有咽喉区并与正线连接,使得车辆进出段作业,特别是双方向收发车作业十分方便。尽端式是只有一处出入段设施与正线连接。列车出、入段与进行其他作业列车或调机交叉干扰的几率较贯通式大一些。在站段关系及地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车辆段宜采用贯通式布置方案。4洗车线设计形式研究
车辆段应设机械洗车设施,一般包括洗车线、洗车机、生产房屋和设施(水池和给排水系统)。根据国内车辆段设计实践及相关研究表明,常用的洗车线基本布置形式主要有贯通式和尽头式两大类。
(1)贯通式分为咽喉区贯通式和运用库贯通式。咽喉区贯通式宜布置在入段线侧,停车列检库前咽喉
104
区前部,两端与入段线顺向连通;运用库贯通式宜并联布置在停车列检库外侧,与前后咽喉区的入段线和牵出线连接,并设走行线。
(2)尽头式分为一般尽头式和往复尽头式2种。一般尽头式洗车布置比较灵活,一般布置在运用库一侧,与入段线相连;往复尽头式两端接人段线,并列布置在运用库咽喉区前,应保证两端线路牵出有效长不小于1列车长。
应根据车辆技术条件、洗车任务量以及总平面图布置形式等因素选择洗车线布置形式,尽量保证洗车作业时不影响其他线路的进路和段内道路的通行。车辆段总平面布置是车辆段设计的主要组成部分,设计时各项设备设施宜分区布置,性质相同或相近房屋合并布置,生活办公房屋宜集中,布置齐整美观;设计应初、近、远期结合,统一规划,分期实施。
5
结语
地铁车辆段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专业多、牵涉面广、接口多,对工程投资及行车运用效率有直接影响。设计时要准确定位其功能需求及运营需要;出入线设计应结合段址的选择、线路条件、车辆的技术条件和接轨站的条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较为合理的接轨站和接轨方案;总平面的布置形式应根据检修工艺、外部条件和设计规模等因素合理选择及优化,减少工程投资,提高运营效率。
参考文献:
[1]
兰淑桂.地铁车辆段站场设计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法[J].铁道工程学报,2010(6):119—122.
[2]张鹏.大连地铁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综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8(2):80—83.
[3]GB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50—55.
[4]党京.地铁车辆段设计咨询的几点思考[J].铁道标准设计,2004(9):98—100.
[5]刘冰.地铁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段型设计初探[J].铁路运输与经
济,2005(7):26—28.
[6]王粉线,汪履直.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出入段线的设置[J].现代
城市轨道交通,2006(2):36—37.
[7]赵洪莲.沈阳地铁1号线车辆段选址及方案研究[J].铁路运输经
济,2005:29—31.
[8]张雄.地铁车辆段总平面设计的特点及优化[J].铁道标准设计,
1999(11):14—16.
.
[9]张强,张茂帆.地铁车辆段咽喉区八字式洗车线布置的优化[J].
现代都市轨道交通,2006(6):91—94.
[10]彭义,赵金峰.浅谈城市地铁车辆段总片面布置[J].铁道标准设
计。2001(3):50—51.
铁道标准设计RAILWAYST
ANDARDDESIGN20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23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