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现浇箱梁张拉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来源:画鸵萌宠网
现浇箱梁张拉施工安全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 交底项目 从莞高速公路十三标项目部 现浇箱梁张拉施工技术交底 交底日期 2014年 3月 日 1、塑料波纹管安装 1) 预应力管道采用塑料波纹管成孔,选用符合设计要求的高密度聚乙烯或聚丙烯管,其厚度不小于2mm。 管道接缝数量尽可能保持最少,接头处应采用比被接管道大一个级别的波纹管套住,其长度约为30cm,管纹互相转接吻合,并用胶带包严,以防漏浆。 接头应设在管道的直线部位,接头区避免弯曲。 相邻制孔管接头至少应错开300mm。 波纹管使用前应进行不变形的试验,同时应做灌水试验,以检验有无渗漏现象,确无变形、渗漏现象时方可使用。 2) 波纹管安装就位必须严格按设计图纸所定座标、用定位钢筋可靠定位,保证波纹管在砼振捣过程中不会发生移动。 3) 波纹管在安装普通钢筋的同时进行预埋,预埋时其长度应超出梁端模1~2cm,周围以玻璃胶封死,以防漏浆,长出的部分,待拆模后予以切除。 4) 波纹管如有反复弯曲,在操作时应注意防止管壁破裂,同时应防止临近电焊火花烧伤管壁。如有微小破损应及时修补才能投入使用。 5) 预留孔道内不得进入杂物,端头用木塞护防。 6) 后张预应力管道安装允许误差见表7.8.1-1 后张预应力管道安装允许误差 表7.8.1-1 项 目 梁长方向 管道坐标 梁高方向 同排 管道间距 上下层 10 10 10 允许偏差(mm) 30 2、钢绞线加工与安装 钢绞线和锚具每批交货除有明显标志和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认定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外,在使用前对钢绞线重新作拉力试验,检验其抗拉强度及伸长率,同样,锚具进场后应作硬度和静载锚固性能试验。 钢绞线进场时应进行表面质量的检查,其表面不得有降低钢绞线与砼粘接力的润滑剂、油渍等物质,允许有轻微的浮锈,但不得锈蚀成肉眼可见的麻坑。 锚具、夹片表面不得有裂纹,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钢绞线在存放和搬运过程中应避免机械损伤和有害的锈蚀,离地存放,上盖蓬布等覆盖物,以防雨水的浸蚀。 1)下料 钢绞线下料前应调直,计算好钢绞线的下料长度,钢绞线下料切割在∠50角钢焊制成的下料槽内进行。钢绞线切割下料使用砂轮机,不得使用火焰切割。在切割口的两侧各3~5cm处先用铅丝绑扎,然后用切割机切割。切割后应立即将切割口焊牢,以防松散。 下好的钢绞线编号存放,防止不同长度的钢绞线混用。 钢绞线搬运采用人工搬运,抬吊点间距不得大于3m,两端悬出长度不大于1.5m。 2) 编束 预应力筋由多根钢丝或钢绞线组成时,同束内应采用强度相等的预应力钢材。编束时,应逐根理顺,绑扎牢固,防止互相缠绕。 钢绞线编束在平地上进行,使钢绞线平直。每束内各根钢绞线编号顺序摆放。钢绞线编束时,每隔1~1.5m用18~22#铅丝绑扎一道,铅丝扣向里,以免影响穿束。绑好的钢绞线束应挂牌存放。 3) 穿束 钢绞线垂直于锚垫板,穿束前,应检查锚垫板和预留孔道。如有偏差,应采取适当的定位措施。预留孔道内水分和杂物应进行清除,通畅后方可穿束。 钢绞线穿束采用整束牵引。用塑料板在其上按钢绞线束的排列位置打孔,作成穿束器,钢绞线穿入穿束器中,用Φ4铁丝作索引线,拉动索引线直至孔两端均露出所需长度为止。穿束过程中,钢束不得转动,应平直通过孔道。穿出后,检查两端钢绞线的编号,其位置是否对应正确,如不正确应调整一致。穿束后,钢束应能在管道内自由地滑动,否则应继续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3、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1)千斤顶和油表进行配合校核及标定; 2)压砼试块,箱梁砼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90%且龄期不少于7天,才允许进行张拉施工; 3)检查孔道内是否有异物,可用Φ8圆钢筋通过或压水方法检查,如有异物,可用钢筋捣松,用高压水冲出; 4、加载过程 为确保预应力施工达到设计要求,遵循原则:0→初应力(10%~15%σ con)→100%σ con(持荷2min锚固)。施工中需根据梁体长度分阶段控制。 张拉时应增加锚圈口张拉力损失值,此值亦可由锚具厂家提供,或经试验测定。 5、张拉 张拉采用双向对称张拉,钢束张拉顺序按施工图中钢束相同编号顺序对称进行。 施工中实行双控,即应力、伸长值指标。认真按规定格式填写施工记录表格及复核,双控差不大于6%。 张拉控制应力σcon=1395Mpa。 1)锚具安装:在安装锚具前,彻底将钢绞线、锚板的夹片和夹片外锥及内牙清理干净,除去油、锈、灰尘等。接着将锚板穿在外露钢绞线上,将钢绞线端头的铁丝解开,依次将各股穿入锚板的小孔内;将锚板向梁端推进,使其与锚垫板紧贴;依次逐根将各股的夹片上好,并用小锤轻敲使夹片夹住钢绞线并紧贴在锚板上。安装时,锚具须与钢绞线垂直,防止张拉时各股受力不均匀。 2)安装限位板:限位板前止口与锚板定位。 图7.11.3-1 锚具和限位板安装图 3)安装千斤顶:根据即将张拉的位置情况,搭设千斤顶的摆放作业平台,便于千斤顶安装;搭设材料可采用方木或钢管支架。安装时,两个人相互配合按要求将钢绞线穿过千斤顶且前端止口对准限位板;另外两人将千斤顶底部与支架垫平。 4)安装工具锚板、工具夹片:首先将工具锚板对准、对正前端工作锚具,逐根将钢绞线安装上夹片,并用小锤轻敲使钢绞线与夹片紧紧的依附在工具锚板上。 千斤顶和工具锚板、工具夹片安装见图7.11.3-2。 图7.11.3-2 千斤顶和工具锚板、工具夹片安装图 4)安装工具锚板、工具夹片:首先将工具锚板对准、对正前端工作锚具,逐根将钢绞线安装上夹片,并用小锤轻敲使钢绞线与夹片紧紧的依附在工具锚板上。 5)布设伸长量测量点:根据张拉力的测量方便与否,优先采用频率探测仪器(或压力传感器)测张拉力,同时配套因钢瓦尺测量钢绞线的伸长值。 6)张拉:张拉前两端张拉作业班组长统一施工意见,根据张拉总顺序,确定先张拉哪一根、再张拉哪一根、在张拉时由专人统一指挥,张拉时,两端用对讲机保持联系。张拉前,作好安全防护:千斤顶表面用钢瓦进行覆盖,并用几根方木压住。张拉时,操作、测量人员站在千斤顶两侧。 张拉过程中,张拉端均派专人负责伸长值测量及应力读数记录;并根据伸长值反推钢绞线应力值;在张拉力达到15%、60%时,持荷2分钟,察看持荷前后钢绞线有无滑丝或松驰过大。当两者应力值比较差不超过5%时以应力值为准;超过5%时,需将油缸回程一小段,再重新进行张拉和测量,以消除管道等磨擦阻力。 应力张拉过程须在监理旁站的情况下进行,两端同时张拉时,注意保持两端千斤顶升压速度相同,并分级张拉,做好对各个施工数据的记录和整理。 实测伸长量(mm):L=L1+L2,L1代表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伸长量(mm),L2 代表初应力以下的推算值,可以采用相邻级(0.1σ(初应力)→0.2σ)的伸长量(mm)。 夹片式锚具回缩量不得大于6mm,应力张拉完毕时必须进行测量记录。 钢绞线张拉完毕时钢绞线的回缩量测量方法:在张拉达到控制应力时,测量记录平行于工具锚板(最接近千斤顶的一面)与千斤顶后的钢绞线的做记号之间的距离的数值为a,减去张拉达到控制应力时千斤顶前后夹片的工作长度的回缩长度为c(应力从零到控制应力时该长度的伸长量),再减去全部放张后工具锚板和记号之间的距离为b,所得的数值为该回缩量,见图7.11.3-3。图7.11.3-3 回缩量测量 预应力张拉合格后,经旁站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7)锚固及活塞回程 在预应力应力及伸长值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打开高压油泵截止阀,张拉缸油压缓慢降至零,活塞回程; 预应力张拉和锚固及活塞回程见图7.11.3-4。 图7.11.3-4 预应力张拉和锚固及活塞回程图 8)拆除张拉设备并毁除多余钢绞线 在活塞回程到位后,工具夹片及工具锚板已松动,组织工人依次卸下工具夹片、工具锚板、千斤顶。并用砂轮切割机将超出夹片5cm的钢绞线割除。 9)张拉时,滑丝、断丝或锚具损坏的处理 张拉时,滑丝、断丝或锚具损坏,应立即停止操作进行检查,并做好祥细记录。当滑丝、断丝数量超过容许值时,应抽换钢束,重新张拉。后张预应力筋允许滑丝、断丝数量见表7.11.3-1。 后张预应力筋允许滑丝、断丝数量 表7.11.3-1 类别 检查项目 每束钢丝断丝或滑丝 钢丝束和钢绞线束 每束钢绞线断丝或滑丝 每个断面断丝之和不超过该断面钢丝总数 注:①钢绞线断丝系指单根钢绞线内钢丝的断丝; ②超过表列控制数时,原则上应更换,当不能更换时,在许可的条件下可采取补救措施,如提高其他束预应力值,但需满足设计上各阶段极限状态的要求。 交底人: 接底人: 交底 沈阳市公路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交底人 允许值 1根 1丝 1% 单位 接受 桥梁二队 单 接受人 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