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会读、会写、会用。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古诗,领悟诗句的内容, 3.理解这首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4.通过诵读古诗,感受春天里大自然界中万物复苏,中万物复苏,和谐美好和谐美好的景象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 的景象。体会表达的思 5.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想感情。 的思想感情。 6.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激发学生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交流: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形象感知美)。 2.配乐诗朗诵《绝句》: (1)课件出示相应的画面,播放配乐朗诵。 (2)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3)学生自愿举手发言。 (4)小结导入: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绝句》。(板书课题) 3. 谈话过渡: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春天的景色。快让我们来学习古诗,看诗人是怎样歌颂赞美春天的。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自主读文,初读感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1.你们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你们知道是谁写的吗?这就是唐朝大诗人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绝句 杜甫 2.介绍杜甫:你们了解杜甫吗?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有,你们谁愿意到前面来点击课件,向大家介绍杜甫呀?(请一个学生到前面点击课件: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他一生写了很多诗,保存到现在的有1400多首。《绝句》便是其中的一首。)自己再读读。 3.读词语:这还有一些词语朋友呢。谁能当小老师领着大家念? 课件出示:迟日 泥融 沙暖 鸳鸯(你们见过鸳鸯吗?课件出示图片。喜欢吗?觉得怎么样?那咱们再读读。看图后再读“鸳鸯”,注意指导读准音调。) 4.这些字词朋友又回到诗里面去了,你们还能叫对它们的名字吗?看看谁能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5.指读:读诗还要注意节奏,谁能像古人吟诗那样读哇? (1)指名朗读。 (2)课件出示: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自由练习朗读。 三、细读感悟,深入探究。 1.看拼音,写词语,1.默读这首诗,想想你读懂了什么,如果有不懂的地方打个并用自己的话写出小问号。 2.同桌交流:把读懂的跟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所写词语的意思。 chí rì 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 )江山丽, 了你,那一会儿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3.课件出示词语注释,引导学生对照理解。 (1)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春风花草香。 ní róng ( )飞燕子, yuān yāng (3)鸳鸯:一种水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常双沙暖睡( )。 双出没。 (1) 4.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在朗读 中想象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自由发言。 (2) 师小结:温暖的太阳、青青的山、绿绿的水、五颜六色 的野花、绿油油的小草、柔柔的春风,多美呀! (3) 师导:春风花草香,你能从画中感受到柔柔的春风吗? (花草弯腰)花草散发出阵阵芳香,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2. 诗的前两句选才能让看画的人感受到呢?(蝴蝶、蜜蜂) 用哪些景物描画春指导朗读:面对这么美丽的景色,我禁不住要高声赞美天的美景? 春天了师范读)。(请你也高声赞美吧!自由读、评读) 师导:你们还读懂什么了? 课件出示: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学生汇报。师:有不懂的吗? 3.写出自己喜欢的两句诗的,并用自(2)“融”什么意思?小燕子来回地飞着,在干什么呢?(玩、己的话写出这两句报告春天) 诗的意思。 小伙伴说说,听听对方的意见;没有读懂的也可以虚心 向你的小伙伴请教;如果小伙伴也帮不了你,那一会儿我们 大家一起来解决。 5.全班交流,老师点拨引导,并指导朗读,想象后两句诗展 示的画面,自由发言。 6.课件出示译文,学生朗读。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 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教师小结:这首诗的前两句,画出了由迟日、春风、江 山、花草构成的阔远而明丽的春景。诗的后两句具体描绘衔 泥的飞燕、安睡的鸳鸯,一上一下,一动一静,相应成趣,充满了生机勃勃而又安宁恬适的春天气息。 7.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1)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2)指名学生背诵。 (3)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 (1) “燕”字, “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口”左右两边形成的“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通过这样的加工,学生很快记住,也不容易写错。) (2)“融、鸳、鸯” 这类字笔画繁多,层层累积,字形较大。书写时笔画要轻细,注意笔画间的争占容让,避密就疏,做到左紧右松,上紧下松,内紧外松,使其密而不挤,大而不散。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1.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2.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3.拓展阅读: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故事导入。 1.讲故事。 苏轼和惠崇都是宋代的名人。惠崇能诗善画,是宋初九个有名的僧人之一。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还擅长绘画和书法。他们两人志同道合,常常在一起交流切磋。(板书:惠崇、苏轼、宋)(指导识字:惠 崇) 有一天,苏轼去惠崇住处,看见门开着就走了进去。这时惠崇正在专心致志地作画。苏轼悄悄地站在背后观看。只见惠崇只用寥寥数笔就在宣纸上画出了翠绿的竹子,粉红的桃花,茂盛的蒌蒿,新生的芦笋,还有几只在水中嬉戏的鸭子。 “妙!妙!真是好画呀!”苏轼不由得称赞道。 惠崇转身一看,发现苏轼站在身后,就指着刚刚完成的画作,谦虚地说:“你若能再题一首诗,就更好了。”苏轼稍加思索,就提笔在画的空白处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看罢,拍手说道:“妙!妙!真是好诗呀!” 就这样,好画配好诗,好诗写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传为一段佳话。 2.导入。 惠崇画的这幅画名叫《春江晚景》,苏轼的这首诗是题在这幅画上的,所以就以“惠崇《春江晚景》”命名了。(板书:《春江晚景》)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幻灯片打出全诗) 二、初读古诗,读正确,读通顺。 1.学生自由读诗。 要求:对照拼音把字音读准确。 2.汇报读。 要求:声音洪亮、读正确。 3.识字教学。 (1)(幻灯片出示)蒌蒿 河豚 (2)猜字义,小结识字方法。 4.理解词语。 (1)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1.看拼音,写词语,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写词语的意思。 huì chóng ()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lóu hāo lú yá ()满地()短, hé tún 正是()欲上时。 (1)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 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2) 在淡水中产卵。江阴素有“拼死吃河豚”的典故。 (4)上:指逆江而上。 5.指导读出节奏。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6.配乐朗诵。 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诗读百遍其义也自见。) (3) (4) 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 2.读《惠崇春江晚1. 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读景》,完成填空练懂了什么。遇到不懂的怎么办呢?(看注释、问同学、问老习。 师……)我们能从诗的那一句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这首诗的作者(春江水暖鸭先知) 2.诗中都写了哪些春景呢?一共七处,请全部找出来。 是( )代“唐宋八大家之一”( ),(1)全班交流,找到景物:竹、桃花、江水、鸭、蒌蒿、诗句描写的是惠崇芦芽、河豚。 (2)我们再说得具体一点。如:翠绿的竹子 的一幅名为( )的画,画面景物有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一片竹林、粉红的桃花、三两枝动有静,静的景物桃花、微波荡漾的春水、成群的鸭子、戏水的鸭子、茂盛的有( )、( )、蒌蒿、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新生的芦芽、逆流而上的( )、( )、河豚。 ( ),动的3.低吟古诗,想象诗中的美景,在朗读中想象诗句描绘的画景物有( )、面。 ( ),诗人 我们已经从苏轼的诗中体会到了春天的美景,若能把惠从这些景物感受到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拿出来,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呀!可惜,( )来了,表宋代距现在已经一千多年了,此画早已失传。后人只能根据达了诗人苏轼的诗歌,再加上自己的理解、想象画出来了。我们现在( )的思也只能借用课本中的插图了。(出示插图) 春天,诗人想到河豚逆江到上游去产卵了。诗人把看到的和想到的巧妙地结合起来,这首诗美吗?美丽的画,配上优美的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再把这首诗美美地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4.图文对照、欣赏。 哪些是实景?(前三句是实景。)哪些是诗人的想象?(最后句为想象。) 体会:诗歌因为图画而生动形象,图画也因诗歌流传至今。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想感情。 四、归纳学法。 今天,孩子们学得真不错,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不但理解了诗的意思,还会背古诗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刚才是怎样学这首诗的。 学生回答,教师评议并小结,课件展示学法: 1.初读感知。(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理解诗意。(读懂诗句意思,提出不懂问题。) 3.体会意境。(想象画面、朗读、表演。) 4. 反复吟诵。(体会感情。) 五、指导书写。 1.重点指导。 (1)“短”这类字左部偏旁短小,书写时要将左偏旁写在中部偏上位置,否则重心不平稳。 (2)读儿歌记草字头的书写方法:长横微微向上昂,两棵小草坡上长,左低右高心向内,帽儿稳稳头上戴。 2.学生书写会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六、课堂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春》——朱自清) 2.学生朗读,教师小结:这段话选自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春》,《春》这篇课文是老师初中时学的,到现在还记忆犹新。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用朱自清的《春》中的一组排比句引入,既是联系新知,又是下面诗文整合的一个铺垫和引子,又含蓄地揭示了诗文。同时又暗示学生,老师学生时代学过的课文还记忆犹新,说明优美文章的段落是需要长期积累,记忆的。) 二、初读古诗,质疑探究。 1.看拼音,写词语,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并用自己的话写出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缩写词语的意思。 衢山而得名。) sān qú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 )道中 下,有哪些好方法 (1)初读感知。(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理解诗意。(读懂诗句意思,提出不懂问题) (3)体会意境。(画画、朗读、表演) (4)反复吟诵。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 méi zi huáng shí ( )日日晴, fàn què 小溪()尽()山行。 lǜ yīn ( )不减来时路, 4. 检查自学,理解诗句。学生汇报学会了那个词语或哪句诗。 (1)梅子黄时日日晴 ①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huáng lí 添得( )四五声。 (1) ②梅子黄时日日晴: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2) 好天气。 ③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黄梅天),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 (2)小溪泛尽却山行 (3) (4) ①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5) 乘船。尽,尽头。 ②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6) ③小溪泛尽却山行: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 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 2.此诗第一句点明④诗人乘小船沿着小溪游玩,到了小溪的尽头而诗人游玩了此行的 ,第的兴致却正浓,于是下了小船登岸,在山路上步行。一个二句交代了诗人先“却”字,说出了他高涨的游兴。 (3)指导朗读: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走_____________,再走山路,三四句紧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承“山行”,写绿树该怎么读这两句话?(自由读,指名读,教师引读,齐读。) 荫浓,爽静宜人,更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很有必要,“善有黄鹂啼鸣,幽韵悦教者授其法也”,三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古诗的耳,渲染出诗人方法,在回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提出创新的方法。这种字_________的情怀。 字落实的方法,也为今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4)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绿阴(不但)不减 来时路,(而且)添得黄鹂四五声。 ①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②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③黄鹂:黄莺。 ④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4)指导朗读:后两句诗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因地制宜,既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又能让学生充分感悟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5)齐读整首诗,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感受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 5.引导学生再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色,说说自己从诗句中想象出的画面。 6.教师评议,媒体播放欣赏江南春色。 7.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 (设计意图:诗文整合、新旧知识整合、课内外整合,通过调动学生头脑中优美诗文的储备,强化了语言的积累、应用。正如巴金所说,“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 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诵,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诵。 课件出示。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春》——朱自清) (设计意图:再次吟诵《春》中的排比句,好似在已掘过的泥地上再掘了一锄,打下了更深的烙印。) 三、学生自己设计作业。 画、说、写、背、演、默、收集两位诗人的诗或春天的诗。 (设计意图:把代表老师至高权力的“布置作业”的权力下放给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了课堂的主人。同时,学生还有选择作业的权力和自由,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自己设计作业的五花八门,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和其他各学科知识间的整合、课内向课外的延伸。)
课堂小结 [教学板书]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教学反思] 古诗三首 《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这三首古诗,都是借景抒情的,由于在以前学生都有接触过了,因此学生朗读都比较轻松,难点在于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本课我是按照先后顺序进行教学,先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然后再让学生理解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反复吟诵。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先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在理解了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意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 春江水暖鸭先知。 在《绝句》的教学中,整堂课都努力创设春日的美好氛蒌蒿满地芦芽短, 围,在课件的制作中,我始终以明丽的色彩为背景,给学生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曾几 强烈的视觉冲突,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变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春的怀抱,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体会诗人愉悦的心情。 梅子黄时日日晴, 在《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中,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小溪泛尽却山行。 边读边想象,在想象中体会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的快乐和绿阴不减来时路, 对春天的喜爱。想象力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思维能力,语文添得黄鹂四五声。 教学有着广阔的想象空间,小学阶段是进行想象力训练的良
好时机。这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将古诗的内容再现出来,使诗情画意尽在学生的脑海中。 在《三衢道中》的教学中,我把本课重点放在欣赏春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美好,感受诗人的喜悦。为了达成这样的教学目标,教学中,我在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读懂古诗的基础上,尝试把古诗与散文相结合,让经典润泽学生的生命,拓展古诗学习的空间,拓宽美的视野,培养审美情趣,积淀文化底蕴。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1.迟日 泥融 鸳鸯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常双双出没。 2.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燕子衔着湿泥忙着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第二课时
1. 惠崇 蒌蒿 芦芽 河豚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
(2)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江阴素有\"拼死吃河豚\"
的典故。
2.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诗句描写的是惠崇的一幅名为(春江晚景)的画,画面景物有动有静,静的景物有(竹)、(桃花)、(江水)、(蒌蒿)、(芦芽),动的景物有(鸭)、(河豚),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春天)来了,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第三课时
1. 三衢 梅子黄时 泛 却 绿阴 黄鹂
(1)三衢:浙江衢州,境内有三衢山,所以又叫“三衢”。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泛:乘船。 (4)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6)黄鹂:黄莺。 2. 时间 水路 舒畅愉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