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__ 年高考优秀作文 包 容
--柳宗元在永州 秋日的天空明澈如洗,远山外残阳似血。秋叶镀了一层金红,偶尔飘落一片,静寂无声。失群的孤雁呜咽着远去,衰蝉在凉风里嘶哑的哀鸣。
单薄的长衫终难抵风中的些许凉意,她轻轻打了个寒颤,挺了挺身子。瘦削的脸上,目光灼然。身下的车轮辘辘南去,碾碎了她年轻的理想。回望着渐渐远去的长安,她暗暗咬紧下唇--她怨,她恨,她怎能不怨恨!
公元 805 年,永贞革新失败,她被贬永州。
荒蛮的永州,瘴疫猖獗,民风剽悍;阴险的政敌,不断监视,伺机发难。怨恨,梦魇般纠葛在心头,日日夜夜,夜夜日日。正值盛年的她,却早已须发斑白、形容枯槁、步履蹒跚,仇愤深深刻进她紧锁的眉间。
到永州的那天傍晚,她发现庭院一隅有株矮矮的菊,不禁自嘲地苦笑:自己就就是这株墙角的菊--向前瞧,只一堵寂寞的高墙;向上瞧,唯一角狭小的天空。没有群芳环绕,没有百花争妍。偶尔,抬头,有飞鸟淡淡的翅影;低头,有蚂蚁匆匆的足迹。就是
谁把她丢弃在这里?为什么命运对她如此不公?她大概快要枯萎了,她想。
第 1 页 共 5 页
然而,西风飒飒的一个清晨,她忽然开放--如雪般洁白的花瓣优雅的舒展,在寂寞的墙角吐着静静的幽香。
那一天,怒放的白菊前,有一个身影,久久伫立;有一道目光,渐渐释然...... 她回到书房,关上了那扇朝北的窗,却打开了心头一片豁然的天地。然后,她拿起了笔。十年,她枯瘦的手指间流泻出华夏文学不朽的骄傲。
面对人生的失意,包容,让她安然。 公元 815 年,她被召回京,旋即再贬柳州。
这一次,离开都城的路上,她目光淡定,遥望天际,却没有再回望长安。
在更为偏远荒僻的柳州,她走出了书房,凭借一颗正直文人的良心,开了荒、打了井、种了树、办了学、释放了奴仆,营造出南国荒原中一道绮丽的风景。
面对命运的坎坷,包容,让她淡然。
感谢包容,就是它留给我们歌咏永州的不朽诗文;感谢包容,就是它使柳州迎来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感谢包容,就是它塑造出一位光耀千古的文学大师--柳宗元。
柳州城内,柳侯祠的匾额至今光彩夺目。那上面,闪耀着包容的熠熠光芒„„ 【简评】这就是一篇取材新颖,思想深刻的考场作文,又就是一篇有史可证,想象合理的历史小说。作文依据柳宗元政治生涯的坎坷遭际,充分发挥大胆想象,记录人物
第 2 页 共 5 页
心路历程,阐发对话题“包容”的见解。作文分为两层主体内容:被贬永州,满怀怨愤与赏菊
悟理,学会包容。两层主体内容互不雷同。第一层主体内容表现遭遇打击,失意怨恨的心理,以描写为主;第二层主体内容讲述感悟包容,创造辉煌的过程,以记叙为主。
作文符合一篇历史小说的基本要求。小说中的重要情节,包括事件发生的时间、历史背景,人物的命运、经历,都严格遵照史实,绝无半点虚构篡改。而小说中的细节,比如人物的肖像性格、思想情感、心理变化,又都能充分发挥想象,写得细腻丰满,合情合理。在历史陈述与艺术创造之间,找到了恰当的分寸,以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与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成功的塑造了柳宗元屡遭挫折,学会包容,战胜痛苦,终有建树的光辉艺术形象。小说特别善于运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抽象的含义,例如:”;身下的车轮辘辘南去,碾碎了她年轻的理想”“仇愤深深刻进她紧锁的眉间””;她枯瘦的手指间流泻出华夏文学不朽的骄傲”等。小说的环境描写意境优美,隽永含蓄。
20xx 江苏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 每一次走进“杖藜叹世者”们神圣的心灵。总就是能感到有一份沉甸甸的爱躲藏在深切的忧愁之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以忧国忧民而名留青史的杜甫何止一个“忧”字了得!在她的每一声叹息中,在她
第 3 页 共 5 页
的每一份忧愁中,爱国爱民的思想始终闪耀着最夺目的光芒。爱之深,所以忧之切。
还有那位被唐宪宗当做一块破砖随意地扔往柳州、邵州的柳宗元。面对僻远、冷落、荒凉的边境,回望那浮云遮望眼的长安,自己满腔尚未实现的抱负在忧患之中渐渐沉淀成对当地百姓浓烈的爱。
于就是,她用爱来承担浓重的忧愁,她兴办学堂、禁止巫术、垦荒屯
田、种树植株、推广草药,她深谙边疆的百姓更苦,边境更需要发展。几年的时间里,她在柳州做出了大量功绩。她自己甘为愚人,任劳任怨,把忧愁留给自己,把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柳州的百姓。
一位教育家说:生命到了最后一刻,一切才显得深刻。我不得不说,因忧而生的爱更显得深沉。因为那就是饱含泪水的爱。
舒婷的诗《写给我的同代人》,唯因不被承认才格外的勇敢真诚。即使像眼泪一样跌落,仍有来自大地的点点回音。北岛、顾城、海子,这些在忧
虑中前行的诗人,这些对祖国、对人民充满爱的诗人,这些甘为后来者披荆斩棘、开辟一条光明大道的贤者,因为爱,她们的忧才有了意义。
我不得不想起那位蹙着眉头,在电视荧屏上,在新闻的风口浪尖上坚持着的主持人--白岩松。她用她的睿智与机敏,责任与博爱,
第 4 页 共 5 页
瞧得比我们更远更深,她深知社会的黑暗与落后,她深谙人心的叵测,她知道“这就是一条最遥远的路。”她知道以一己之力就算粉身碎骨也不能立马改善某些地区落后的现状。因此,她将眉头紧锁,然而,在《痛并快乐着》一书
中,我却分明感到有一股向上之力支撑着她,她永远不会倒下--那就就是她内心深处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爱。
耳畔依旧回响着杜甫先圣的:“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那份不亚于青年人的担当,那一颗滚烫滚烫的爱之心,在历史的忧患之中就是心里的一方晴空,千百年后酝酿成一弯七彩之虹!
第 5 页 共 5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