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了小学三年级数学新教材解读培训,聆听了周小萍和舒爱武老师的精彩讲座,感触颇多。她们详细为我们介绍了新教材的编排特点,修订前后教材结构对比等等。听了之后,对于一个从未教过三年级数学的我有信心教好孩子们,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面对教材修改教师不同的态度
现阶段,面对教材修改老师呈现出不同的态度,有的觉得数学越来越难教,有的认为教材无论怎么改都无所谓,有的认为不管教材变成怎样都会教。新教材的改头换面,使我们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照本宣科.更不能对教材亦步亦趋了。打开新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气息,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但同时也对教材编排体例的变化感到很不适应。传统课程强调学科体系的系统与规范,强调严密的逻辑顺序和严谨的知识结构,这在我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然而新教材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而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种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凸现出来,这种不适应,是大多数教师会感慨教材越来越难教的根本原因。
二、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第1页共4页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的见解。对于学生的不同想法,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创造性活动的信心。这样既培养学生从多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的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培养。
三、教学中的建议
1.教学中我们要尽量减少对学生的时空占领,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那么,数学就不在仅仅是书本上板着面孔的枯燥的数学题,数学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提高数学素养,使之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知识去解决问题。
循规蹈矩走不出封闭的大门,固步自封编不出优美的童话。在课改这一广阔天空里,我们应该不怕失败,不断努力,不断创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24年数学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范本(2)
在学习数学新教材培训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了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我在
第2页共4页
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数学对于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
首先,在学习数学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注意到教材内容的变化。相比于传统教材,新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实例和实践题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学习数学不再只是死记硬背公式和算法,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践和探究,我逐渐形成了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提高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在学习数学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数学的思维培养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学科,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分析,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道理。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问题的设计和解决,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要考虑问题的解答,还要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背后的数学概念。这种思维培养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数学水平,还培养了我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在学习数学新教材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数学的创新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富有创造力的学科,通过创新的方法和思路,可以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新教材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倡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在学习过程中,我善于发现问题中的规律和共性,找到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和方法。这种创新意识的培养让我在数学学习中更加灵活和自信,也为我今后在其他领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3页共4页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数学新教材,我深刻认识到数学对于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的重要性。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践和探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同时,新教材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问题设计和解决,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这种思维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数学水平,还培养了我在其他学科和实际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页共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