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22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20 分钟 满分:120 分)

说明:

1. 本试卷共三道大题,含24道小题。1~6小题为“积累与运用”,7~23小题为“阅

读”,24小题为“写作”。

2. 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学校广播站开展了“青春向党”主题活动。 【活动一:奋斗·擦亮青春底色】 下面是小语写的广播稿部分内容。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在美好的春光中,我们澎勃向上;在浩瀚的学海里,我们尽情傲游;在广袤(mào) 的天地间,我们奋力拼搏。.

哪怕遇到坎坷,也会勇敢坚强,充满信心地面对挑战;哪怕经历挫折,也会持之以衡,满腔热忱(chén) 地拥抱未来。 .

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将奋斗的足迹,镌(juān) 刻在岁月的年轮上;我们将.炽(zhì)热的情怀,书写在青春的诗篇里;我们会继续担负党和国家赋与的使命,奔赴.

人生的下一段旅程……

1.小语在试读时,给文中的四个字标注了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袤(mào)

B. 忱(chén)

C. 镌(juān)

D. 炽(zhì)

2.小文认为画线词语中有错别字,并进行了修改。她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澎勃”改为“篷勃”

B. “傲游”改为“遨游” D. “赋与”改为“赋予”

C. “持之以衡”改为“持之以恒”

听了小语的广播,同学们纷纷在留言板上写下感言。 3.下面这段感言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处是(2分)

当代青年人没有[A]墨守前人的旧说,而是敢于质疑,大胆创新。一个个奋斗的故事,[B]..演绎出一段段无悔的青春。他们所做的事情也许并不是什么[C]丰功伟绩,但是,他们以奋斗......之我,吹响了[D]可歌可泣的时代号角。 ....

【活动二:榜样·指引前进方向】

4.下列同学们来稿的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语文试题 第1页(共11页)

A.那些杰出的劳动者虽然岗位不同,但都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令人敬佩的奉献精神。 B.大约数百万左右青年学生参加了“乡村振兴”活动,把汗水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 C.从最后一刻仍顽强拼搏的中国女足姑娘身上,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永不服输的精神。 D.在逐梦太空的征途上,青年科技工作者勇攀科学高峰,展现了中国航天人的风采。

5.下面是同学们提供的素材,其中内容与主题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选项 A B C D 主题 航系统。 内容 坚持不懈 几代“北斗”人坚守初心,不断努力,终于建成了中国人自己的导自强不息 江梦南半岁失聪,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成为清华大学博士生。 勇于创新 全红婵七岁开始接触跳水运动,日复一日地刻苦训练,夺得奥运会女子十米跳台项目冠军。 甘于奉献 张桂梅扎根贫困山区几十年,将全部心血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为山区女孩点燃希望之灯。 【活动三:诗文·点缀岁月如歌】

6.下面是“诗文共赏”栏目的推介语。请你根据提示,将引用的诗文补充完整。(7分)

二、阅读(53分) (一)名著阅读(7分)

班级举行“共读一本书”名著阅读交流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7.【共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列对名著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保尔从小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后来受朱赫来影响,革命意识觉醒,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B. 保尔因感情受挫,选择离开家乡去工地干活,后来参加战斗,历经磨难,多次死里逃 生。

C. 保尔病情恶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但他凭借顽强的毅力进行写作,没有向命运屈服。

语文试题 第2页(共11页)

D. 小说通过对保尔成长经历的描述,折射出特定时代的战争、建设场景和社会生活风貌。 8.【共读《骆驼祥子》】

在交流活动中,小语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经过特殊处理的图片(见右图)。图中,车很大,祥子很小,看起来比例失当。这样处理合适吗?请你结合《骆驼祥子》的相关内容说明理由。含标点符号不超过80字。(4分)

(二)诗词阅读(6分)

9.下列对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人夜里醉酒,挑灯看剑,梦回军营,表达了

为国征战沙场的渴望。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词人梦见将士们庆祝胜利,

在欢快的军乐声中论功行赏的场景。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骑着快马驰骋战场,弓弦的响声如雷声一般,

写出了词人梦境中激烈的战斗场面。

D.这是一首充满“壮”情的词。词人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

发出了壮志难酬的慨叹。

10.下列对诗词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我”想要乘风回到天上仙宫,又担心仙宫寒冷,表达出内心的矛盾之情。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迫切希望得到家中 亲人的消息,这时一封家书是多么珍贵啊!

C.“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光 映照着将士们的铠甲,表现了军营生活的艰苦。

D.“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时隔多年, 诗人重回故乡,听见凄凉的笛声,不禁悲从中来。

语文试题 第3页(共11页)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出师表》)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仁宗宝元初,中进士,历事四朝。光常患历代史繁,人主不能遍览,遂为《通志》八卷以献。英宗悦之,乃命光续此书。后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书尚未就,神宗尤重之,以为贤于《汉纪》,数促使终篇。及书成,加资政殿学士。

元祐元年,拜尚书左仆射,两宫虚己以听,遇事常咨之。辽、夏使谓其边吏曰:“中国.相司马矣,毋轻生事,开边隙。”光自以遇圣明,欲以身殉天下,躬亲庶务,不舍昼夜。后,.宾客见其体赢,戒之以诸葛亮食少事繁,光曰:“陛下所以用臣,盖察臣狂直,庶有补于国..家,若徒以禄位自荣,而不能救生民于患,是私其身也。”由是益力病中呓语皆朝廷天下事.也。

(取材于《宋史》《闻见录》)

【注】①两宫:指太皇太后和哲宗。②庶务:各种政务。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由是感激 ..

感激:感奋激发 名:命名 戒:谨慎 私:偏爱

B. 后神宗名之日《资治通鉴》 .C. 戒之以诸葛亮食少事繁 .D. 是私其身也 .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由是益力/病中呓语皆朝廷/天下事也 B. 由是益力/病中呓语/皆朝廷天下事也 C. 由是/益力病中呓语皆朝廷/天下事也 D. 由是/益力病中呓语/皆朝廷天下事也

1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乃命光续此书 .B. 遇事常咨之 .C. 欲以身殉天下 .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皆以美于徐公 .

D. 庶有补于国家 .

语文试题 第4页(共11页)

1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刘备多次亲自拜访平民出身的诸葛亮,征询他对当时天下局势的意见。 B. 司马光受朝廷重用,辽、夏使者对自己的边吏说,不要轻易引起事端。 C. 司马光勤勉工作,日夜操劳,后来接受了宾客的建议,开始注意休息。 D. 诸葛亮忠心耿耿以报知遇之恩;司马光公而忘私,心系百姓,胸怀天下。 15.借助文言知识资料卡,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书尚未就,神宗尤重之,以为贤于《汉纪》,数促使终篇。

(四)现代文阅读Ⅰ(10分)

材料一:

文言知识资料卡 就:①接近,靠近;②赴,前往;③从事;④完成,成功。 【新华社•拉萨5月18日电】春夏之交,“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启动。锚定青藏高原的“地标”,中国人又一次“冲顶”珠峰。新纪录、新突破,振奋人心。

5月4日,在珠峰海拔8830米处,登顶科考小组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 5月9日,冰川与污染物考察小组对冰川进行高分辨率扫描,对珠峰的全面“体检”活动史无前例。

5月1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升空高度达到海拔9032米,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

(改编自沈虹冰等《无惧风雪鉴未知长空万里探山河》“新华网”2022年5月19日) 材料二:

5月,珠穆朗玛峰格外热闹。“巅峰使命2022——珠峰极高海拔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在珠峰地区展开。

据介绍,此次珠峰科考整合了一个十余人的登山团队,登山队员接受过长期系统训练;熟练掌握了气象站安装、调试的各项技术。5月3日晚,登山队员们比预计提前一天抵达突击营地,4日凌晨,踏上了征途。哪怕队伍里有曾16 次攀登珠峰的“老将”,这趟路也并不轻松。因为要在珠峰完成架设气象站工作,每个登山队员都需要背负15 公斤左右的物资,是寻常登山任务的两倍。

此外,山顶的积雪也带来了困难。按原计划登山队员要在海拔8800米的位置架设气象站,但是在挖了一米多厚的积雪后,依旧没有找到可以架设设备的岩体。在和指挥部交流后,

语文试题 第5页(共11页)

他们选择继续攀登最后在海拔8830米处才找到。在逼近峰顶的寒风中,他们用了约一个小时,终于完成了气象站的架设工作。

探索珠峰,一直是青藏高原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早在1959 年,我国就成立了珠峰登山科考队,开展科考活动。资料显示,当时的科学家们用简陋的仪器观察地形地貌,在冰面打孔观测冰川的流动速度……那时,仪器设备、观测手段都很落后。六十多年前,中国人第一次登顶珠峰时,连登山鞋、冲锋衣都生产不出来,只能从国外进口。几十年积淀,国家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支撑了科考装备的升级。无人机、无人船、探空气球和飞艇等,在此次科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巅峰使命2022”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为世界科技事业的进步做出了贡献。

(摘编自申琳、徐驭尧《攀登,向着科学之巅》《人民日报》2022年5月10日) 材料三:

“哪怕困难重重,也要迎难而上。”挑战无极限的“珠峰精神”,标记了珠峰高度,更标注了人生的高度。

______。登顶珠峰,团结协作必不可少。制定科考计划、做好后勤保障、应对紧急情况等等,非一日之功,更非一人之力。

______。此次科考在海拔8830米处成功架设世界海拔最高自动气象站,正是全体科考队员坚持不懈的结果。

______。作为“世界第三极”的珠峰,环境险恶、气候恶劣,狂风、缺氧、极寒、雪崩等,时刻威胁着科考队员的生命,但他们不畏艰险,最终登顶成功。

_______。攀登珠峰难度之大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所以科考队员要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每一次登顶都是他们超越自我的艰苦历程。

时代需要攀登者,更需要“珠峰精神”。“珠峰精神”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融汇在一代代人的奋斗中。它必将激励青年一代以攀 登者的姿态勇往直前,不断迎接新的挑战。

(改编自贾玉宝《弘扬“珠峰精神”,奋进伟大征程》“四川新闻网”2022年5月6日) 16.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世界纪录,非常振奋人心。 B. 经过系统的训练,登山队提前抵达了突击营地,顺利找到岩体,架设好气象站。 C. 珠峰科考团队的装备从落后到先进,彰显了我国科技的进步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D. 挑战无极限的“珠峰精神”,标注了人生的高度,必将激励青年一代勇往直前。 17.将下列句子依次填入材料三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坚持不懈

语文试题 第6页(共11页)

②以“同舟共济扬帆起”的合力,凝聚力量 ③以“吹尽狂沙始到金”的坚韧,超越自我 ④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气,不畏艰险 A. ②①④③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①③②④

18.结合材料内容,根据提示将下面的采访提纲补充完整。要求:问题之间有逻辑联系。

采访提纲。(4分) 采访对象 采访目的 采访问题 (第一组) “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队队长 ① 问题一:在科考的过程中,科考队遇到了哪些困难? 问题二: ② 问题三: ③ 采访问题 (第二组) 问题一:什么是“珠峰精神”? 问题二: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践行“珠峰精神”? 问题来源于 材料三 问题来源于材料二 (五)现代文阅读Ⅱ(18分)

春之芽

春天,是被一个叫作“芽”的词儿唤醒的。

童年的春天,我最先看到的,是老屋门前的柳树芽。清晨,我还在被窝里做梦,母亲急急地摇醒我,说太阳快要晒屁股了,你还赖在被窝里,快起来看柳树吐芽芽。“芽芽”,她把那个词儿重叠起来,叫得那样顺畅,那样亲切。

在母亲的熏陶下,我开始对植物的芽上心了。天气渐暖,我守候在院子里,等待某个小草的“芽芽”从地里蹦出来。这样的过程不是徒劳的,好多次,我就发现了从土缝里冒出来的草芽。我还发现,小草芽都带着鲜嫩的鹅黄色,就像刚孵出的小鸡那样的色彩,惹人怜爱。 率先萌发的嫩绿春草,常常成为诗人抒发爱春惜春情感的载体,《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开头两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的便是初春之景。春雨之后,这“近却无”的草色,正是早春时节草木嫩芽的颜色。诗的第三句“最是一年春好处”,表达出诗人对早春的无限赞美之情。

万物吐芽的春天,是人们内心至美的季节。

(选编自《安徽文学》2022年第2期作者:赵丰) _______

春意催人。寻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带着孩子们来到郊外,寻找一种只有清明前后才会出现的食材——清明草。

语文试题 第7页(共11页)

想起那年清明节,外婆为了照顾家中每个人的口味,准备了三种风味的清明粑:苏麻、花生、芝麻、冰糖粒混在一起的甜馅;花生粒、肉丁、盐菜碎炒制成的咸馅;还有无馅的,直接用绿色的糯米团做成。蒸好的清明粑褪去了葱绿,变成了深沉的橄榄绿。我一口气吃了三个——甜馅糖汁黏稠,甜而不腻;咸馅鲜香滑嫩,令人胃口大开;无馅料的,清香淡淡;从舌尖到舌根,袅袅升起一股清甜,久久不散。外婆看着我,眼睛笑得弯弯的……

三十年后的今天,我给孩子们做香甜可口的清明粑。

终于盼到出锅,孩子们吹着清明粑上的热气,等不及放凉就塞进嘴里。 “什么味道呀?”我笑着问。

儿子嘴里塞得满当当的,声音有些含混:“淡淡的甜——”

女儿抢过话来:“这就是春天的味道呀。”这声音和话语像极了三十年前我的外婆。 “是啊,三十年前,我的外婆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我。现在,我又把春天的味道传递给了你们……”

(选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3日作者:周钰姣)

春之思

从季节上讲,立春标志着冬去春来,但冬和春常常要缠绵好一阵子。立春过后,偶尔有几天阳光灿烂,那些娇嫩的花草,被心急的我搬出屋子,却在一个晚上冻蔫了。还有那盆养了多年的凤尾竹,我原想着让春雨清洗一下它叶上的灰尘,没想到,春雨下到后半夜竟然变成了雪,把它的枝条压断了。我看着它们,心与它们一样清冷,也对春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其实,冬春交接有个过程。一开始,春犹如襁褓里的孩子,还裹着厚厚的冬衣,把春心深深地藏着。天气渐暖,春风和煦,草木才会萌芽,但还没有长开来。只有到了盛春,草木全部转绿,百花竞相开放,鸟儿鸣,水流欢,人们心目中的春姑娘才惊艳出场。

草木会跟着季节的轮转,随着气候的变化,凭着它们的感觉,从容不迫,不急不躁。虽然“倒春寒”会严重摧残刚刚萌芽的草木,但草木不改春心,向往未来,脚步坚定,慢慢修复,用憧憬和坚韧度过生命的长河。人有时还不如草木,悲观者只感叹春日苦短,乐观者只等待秋实累累。只有那些与时光、草木一起成长的人方能明白:不是春季到了花就开,也不是花开了就一定结果子。从春花到秋实,人们要劳作,要奋斗,要耐心,也得承受可能的意外。

谷雨到了,气温一天天高起来,雨水也慢慢多起来。草木准备大口喝水,顶着烈日,迎接生命的又一个节气。

(选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5月14日作者:李亚军)

语文试题 第8页(共11页)

19.请你结合三则短文的内容,根据提示将表格补充完整。(4分) 短文题目 春之芽 ② 春之思 内容 ① 我带孩子寻清明草做清明粑,想起外婆做清明粑的情景。 立春刚过,我就把花草搬到屋外,却使花草受到“倒春寒”的摧残,这给了我启示。 20.小文在朗读《春之芽》中画横线的语句时,对“蹦”字做了重音处理,这样读好不好?请

说明理由。(4分)

天气渐暖,我守候在院子里,等待某个小草的“芽芽”从地里蹦出来。 21.第二则短文中回忆了外婆做清明粑的往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22.《春之思》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意蕴深刻,请结合短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不是春季到了花就开,也不是花开了就一定结果子。

23.班级拟举行散文朗诵会,以这三则短文作为朗诵材料。你认为“探寻春天”和“生长的

季节”哪一个适合作为朗诵会主题?请说明理由。(4分) 三、写作(50分) 24.作文(50分)

现代文阅读Ⅱ中,《春之思》结尾写道:

谷雨到了,气温一天天高起来,雨水也慢慢多起来。草木准备大口喝水,顶着烈日,迎接生命的又一个节气。

读完这句话,同学们深有感触。有的同学说,我从中读出了坚定的信念;有的同学说,我从中读出了美好的憧憬……你读出了什么?请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作文。可以叙写经历,可以抒发情感,也可以表达观点。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3 )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与人名; (5)不得抄袭本试卷内容。

语文试题 第9页(共11页)

2022年青岛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D

2.A

3.D

4.B

5.C

6.① 思而不学则殆 ② 山重水复疑无路 ③ 柳暗花明又一村

④ 绿杨阴里白沙堤 ⑤ 悠然见南山 ⑥ 无为在歧路 ⑦ 直挂云帆济沧海 7.B 8.示例:

祥子进城时心中充满希望,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拥有自己的车,历经大兵抢走车子、

孙侦探敲诈、虎妞难产去世后,彻底失去了希望,沉沦为行尸走肉。祥子生活的那个肮脏、混乱没有希望的社会,造成了像祥子这样一代又一代人的悲剧。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祥子的命运是一个悲剧。 9.B 13.A

10.D 14.C

11.C

11.C

12.B

15.《资治通鉴》还没有全部完成,皇帝特别注重这本书,认为比《汉纪》还要好,皇上多

次催促他快些完稿。 16.B

17.A

18.①了解“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的情况。

②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③“巅峰使命2022”珠峰科考的意义? 19.①在母亲熏陶下,“我”喜欢上观察植物发芽。

②春之味

20.好。理由:“蹦”本义是两脚并着跳,这里运用拟人手法,把小草的芽人格化,生动形

象地写出小草长出地面时活泼可爱的特点。“蹦”在文中写出小草的芽突然出现的特点,蕴含着作者看到草芽时的惊喜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因此,重读“蹦”是正确的。 21.回忆外婆做清明粑的往事,丰富了文章内容,写出清明粑的不同风味和外婆对晚辈的爱,

表达了对外婆和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外婆把味道和爱传递给“我”,“我”又传递给孩子们,爱和文化就是这样代代相传,表现出爱的传递的主题,使文章意蕴深厚、感人。 22.冬春交接有个过程,气温逐渐回升,中间会有反复。只有到了盛春,草木才全部转绿,

百花竞相开放。我们应像草木那样顺应自然,具有从容不迫、不急不躁的特点;即使遭

语文试题 第10页(共11页)

遇挫折也不改初心,以坚定的信心和坚韧的品质走向未来。要想收获,必须要劳作,要奋斗,要耐心。即使可能发生意外导致不能成功,也不退缩。

23.示例一:“探寻春天”适合做朗诵会主题。理由:短文一写初春萌芽之美,短文二写春

天味道之美,短文三写春天到来的特点。这三则短文紧紧围绕春天来写,“探寻春天”概括准确。

示例二:“生长的季节”适合做朗诵会主题。理由:“生长的季节”既指春天有万物蓬

24.作文略。勃生长的特点,又具有诗意美和丰富的意蕴,三则短文或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或抒发对童年、亲人的爱,或蕴含生活哲理,均具有丰富的意蕴之美。“生长的季节”做主题更有深度。

语文试题 第11页(共1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