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究

来源:画鸵萌宠网


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对高校学生的创新进行有效培养已成为社会的广泛关注点,同时也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的关键点,对于体育教学工作者而言,教育改革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因此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目标,积极探寻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培养新路径,助推高校体育教学事业的进步。

标签:高校体育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更多的创新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国家教育部有明确规定,高校教育应提高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1】。其中,体育教学作为一项让学生身心同时参与的教学活动,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积极更新观念,采取有效且完善的教学措施,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养成,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一、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不利因素

1.教学观念陈旧

从高校体育教学实际来看,制约体育教学水平难以提升的一大重要因素就在于传统教学观念的不利影響,在过去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与技术讲解的传统教学理念下,也就形成了单调、枯燥的体育教学模式,毫无特色可言。长此以往,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消耗殆尽,甚至会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体育教学质量与效果则难以得到预期,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2.管理方式封闭

大部分的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发展脱节,在培养人才的目标设定方面,并没有充分考虑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教学开展到教学评价都只是学校主管部门的“闭门造车”,并且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以致于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性不足,难以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常常会占据主导地位,而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重视,过于单一、教条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能被动地去吸收知识、被动地进行体育联系,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言,存在着一定的伤害,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制约。

4.教学内容不合理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较多,课堂教学的任务量较大,并且所讲授的相关体育知识与技能过于表象,缺乏深入的研究。此外,教学内容较为滞后,很多是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重复,并不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难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能力的培养自然难以实现。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路径分析

1.更新教学理念

从社会发展进程可看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也充分体现出了创新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落实到位【2】。对于体育人才的培养不仅局限于体育专业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培养,还应对学生潜质进行深挖,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这一过程不可过分依赖与书本莅临,要与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只有学生创新理念与能力得以提升,才能成为推进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此外,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要在思想观念方面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识,要让大学生意识到身体才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必备基础,要坚持锻炼,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来。高校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到自身价值的提升,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并且在体育学习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出体育教学的实效。

2.合理设置体育教学课程

对高校体育课程结构进一步优化,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性,从而大幅提升体育教学效率,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实效性。课程作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完整系统,保证其结构的科学合理性,能够让师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推进了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对于高校体育课程的合理设置,可从以下几点着手:其一,结合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身心发展规律,对体育课程中的竞技类运动项目进行合理设置,同时考虑学生的参与意愿;其二,在体育教学当中适当增加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内容,比如健身课、形体课、民族传统体育课等课程,通过教学模式的更新去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养成,同时增加个性化的选修课,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去选择学习的课程,在自由学习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

3.构建创新性课堂氛围

在构建创新性课堂氛围的过程中,求异是创新的前提。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去培养求异心理,只有打破常规,发散思维,敢于突破,才能够实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标。比如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可首先为学生提供一根绳子,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经过独立思考或讨论去设计出与一根绳子相关的体育学习方法,创造出不同形式的联系技巧,比如将绳子进行捆绑投掷练习、将绳子放在地上进行“折返跑”联系等,这些都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表

现形式,教师应对其给予充分任何与鼓励,让学生敢于在体育教学当中突破常规,发散思维,进而促进创新能力的养成。

4.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通过开展多样化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塑造创新性人格,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造了实践平台。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时,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与他人建立友好的人际交往,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进而对自己有更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发现自己的短板,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提升,促进共同进步,共同发展【3】。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可成立包含多种体育项目的体育俱乐部,并且选聘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指导,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行进行管理,独立制定训练方案,进而培养大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高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度,将其作为当代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同时要不断坚持,更新教学理念与方法模式,从不同的角度入手,结合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结合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作为路径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造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光,朱丽萍.浅析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7,(12):16.

[2]陈永兵.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的探究[J].青少年体育,2015,(04):62-63.

[3]李淑元.高校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思路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5):2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