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110kV变电站电力施工运作流程
作者:李浩
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8年第13期
摘 要 当今新疆地区经济科技水平发展迅速,电力设施的建设在整个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电力不仅涉及工业生产,农牧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是整个社会都不可或缺的资源。而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而我本人通过对伊犁新天煤化工110KV变电站工程施工的流程进行阐述,深入分析了电力工程中变电站施工技术的具体流程。
关键词 电力工程;变电站;施工技术;流程
变电站是电力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的工作是将电压升高或者降低变成稳定的电压,将电力资源以安全、稳定的方式传送出去,因此,变电站建设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电力供应的质量,在电力工程中,为了提高变电站的建设质量就必须对施工流程的工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控[1]。
施工特点相对于变电站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变电站的规划面积比较大,因其规模和电压等级的不同,使其对施工内容与要求就有所不同,所以变电站内建筑物的布局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其次,因变电站的建设地点要求与居民区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开发地点的地形地貌没有达到变电站施工所适合的条件,就会对施工过程难度带来一定的阻力。再次,就是技术含量与成本控制变电站施工中涉及面广且复杂,因此,对其施工质量是有很高的要求的,这使得其相应匹配的设备与技术也要很先进[2]。
对于开工前我们就因准备好完善的资料,开工前设计院画完图纸后。由甲方确认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认可后送规划部门审核批准同意,然后施工方出具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并参与图纸审核并记录,其过程中对于施工方资格进行审查对于110kV变电站按电监会要求需要企业有三级资质标准,并且需上报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取样员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经查合格后与甲方办理进场手续并去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之后成立项目部按合同制定工程进度计划表。明确人员分配,并签订安全协议整理施工队伍人员名单附身份证复印件及特殊工种上岗证复印件对施工队进行现场及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存档。在施工图纸方面需及时将经设计签认的图纸存档作为施工的依据,如施工中出现设计不合理,因及时与设计院沟通做图纸变更。承包商在开工前因向甲方监理工程师提交开工报告之后开始施工。之后开始协调物资材料进场,材料进场后,附带出场合格证、化验报告,报监理甲方验收,然后送化验室复检。其中需要注意进场后材料配件的检验记录,材料进场的票据、进场时间、数量、经手人记录存档,材料的产品合格证、检测报告等,并及时的追索并要求证明文件的有效出具的时间、时效、有否单位盖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施工开始后测量、土方开挖,土建基础、110kVGIS室、35kV、10kV主体结构施工、需要注意的是隐蔽工程报验,所谓的隐蔽工程报验就是不外漏工程的工程项目,例如:在房屋建筑里,水电工程项目就是一项隐蔽工程项目,在水电工程安装完后,按照正常地监理程序进行报验,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其中的检验批、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同理完成后都需要报验[3]。
土建完工后进行电气一次二次设备安装,配电柜、母线、开关、PT、CT、避雷器、金具、电缆桥架根据前期指定的主要安装设备及材料供应计划到货后按照图纸规划进行安装,具体准则遵循GB50150、GB50169等规范标准,负责人因每天写好施工日志、安排好施工进度计划、材料进场计划、人员调配计划、机具进场计划、试验检测计划、资料报验计划。最后进入试运行竣工期。配合甲方做好全场缺陷排查,并及时消缺。消防设施合理按要求摆放并按要求进行整改。施工方将各专业施工最终资料及图纸送监理、盖章送甲方归档。并配合甲方单位审计对工程结算做最后评估。竣工验收时施工单位完成合同和设计要求的全部工作量,施工方则提供建设单位竣工验收通知书、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变电站质量验收证明书、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施工(勘查、设计、监理)单位出具的工程质量竣工报告、建设工程竣工规划合格证明书、建设工程消防意见书、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建立评估报告防雷工程竣工验收意见书、人防备案证、空气质量检测报告。工程竣工后,由建设单位、甲方单位、施工单位对现场安装设备进行清点,清点无误后,三方在移交单上签字、盖章。
变电站的施工过程不仅非常复杂,而且有较强的系统性,这就对施工技术的管控有很高的要求,要想使变电站施工能够很流畅地运行下去,首先,做好施工策划,编制变电站施工组织设计,其次,需要编制施工方案或专项施工方案用以指导其施工过程,此外,还需要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为保证施工过程的质量和安全,指导作业者正确进行标准作业的文件。只有做好了这些部署工作,才能确保在施工中不耽误工期,按时完工[4]。 结束语
电力建设不仅对社会经济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而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电力供应的相对紧张,为了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电力建设的开拓者,我们要更加的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与建设技术,结合实际对其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思考,促使其向着一流的团队发展,最大程度上为全行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生机。 参考文献
[1] 尹克宁.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电力工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201-210.
[2] 熊信银,张步涵.电气工程基础[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41-45. [3] 戈东方.电力工程电气设计手册.1,电气一次部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89:219.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 焦留成.供配电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