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健康中国”引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展取向研究

来源:画鸵萌宠网
2018年 月总第  期6188󰀷

热点话题

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8.12.004

“健康中国”引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发展取向研究

石恩泽,李 峰

(黄冈师范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0)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对黄冈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健康中国”背景下社会对体育人才需求的新变化,探索黄冈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发展取向。

关键词:健康中国;人才培养方案;发展取向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8)06-007-0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已发生了改变,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人们对体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同时,规划纲要中还提出了要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加强对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的重视以及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的要求。 “健康中国”的提出不仅为社会体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对各高校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指明了发展方向。黄冈师范学院作为地方高校承载着为地方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重任,理应密切跟随社会发展实际培养体育专业人才。但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缺乏科学性,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

训等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理学3大类学科。它的专业业务范围包扩群众健身质询与指导、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体育游戏、户外休闲体育、运动技术培训、体育赛事组织与策划等,这也可以看出社会体育专业属于宽口径专业。但看似专业就业范围很广,可在总学时固定不变的情况下,想要培养的专业人才全方向精通几乎是不可能的。这样就导致学生在择业竞争时,没有突出的专业特长优势。1.2.3 专业课程设置缺乏时代性 黄冈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专项课程的选择上和体育教育专业择一样,专业之间差别不明显。且在专项课程技能的选择种类上,主修课程主要包括三大球类(排球、篮球、足球)、三小球类(网球、乒乓球、羽毛球)以及体育舞蹈、健美操、田径和武术;辅修课程开设了瑜 伽、跆拳道、龙狮运动和散打。黄冈师范学院在2016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在必修课程中开设了户外拓展和龙狮运动;在辅修中增加了陀螺与毽球。相对而言新型课程的增加较少,专业特色课程缺位。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黄冈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有3个方向即健身体育指导咨询、运动技术培训,以及体育产业的经营和管理。但在专业课程项目的设置安排上,健身体

1.2  专业人才方案中存在的不足

1.2.1  专业培养目标缺乏特色 教育部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体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群众体育活动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黄冈师范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与教育部要求相一致的,但在专业培养目标上没有突出院校的专业特色;社会体育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既有社会体育特色,又具有熟练操作技能、良好服务意识和社会适应性的通识 人才。

1.2.2  人才培养途径封闭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但在学生课后参与的实践教学方面,重视程度并不高。而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传授技能为主,它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掌握了解更多的理论知识,但却容易使学生缺乏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教学课程中,学生学习教学技能的相关知识,并进行模拟实践教学,可在课程后,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课外实践,这也使得学生在真正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造成错误。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主干学科范围较广主要有社会学、体育学以及管

1 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1 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

黄冈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胜任体育健身、休闲娱乐指导工作,并具有从事体育产业经营管理和运动技术培

投稿日期:2018-05-15

作者简介:石恩泽(1996—),本科。研究方向:社会体育。

通信作者:李峰(1979—),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社会体育。

󰀸61882018年 月总第  期

热点话题

育指导咨询方面的课程只有运动处方、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体育产业经营与管理方向的课程只有体育市场营销、体育俱乐部管理和体育公共关系;运动技术培训方面的课程,除了各主修和辅修的专业技能理论课程外,只有运动训练学课程。与培养方向相关的主要课程设置较少,所培养的人才专业知识技能不扎实。1.2.4 专业实习与社会应用脱轨 黄冈师范学院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体育专业人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也为社会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源泉,并扩大了社会对体育专业指导人员的需求。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全民健身的教育功能、经济功能以此社会功能等功能,并与社会的各项事业促进和谐发展。

获取职业资格认证。

Sport2.2.3 完善专业课程设置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黄冈师范学院实际情况,建议开展一些特色课程并增加专业课程的数量,如可以开设特殊人群体育指导、户外运动、自由搏击、团体操课(有氧操、普拉提等)、器械训练、体适能训练(有氧、拉伸、抗阻)等专项课程。同时,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增加体育赛事创意与策划、体育赛事管理与运2.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发展取向

2.2.1 健康中国引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定实践环节主要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实习工作以及毕业设计(或论文)等。专业实习时间共计16周,专业实习的时间不长。但如果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操作应用能力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磨砺,从而才能让学生形成较强的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实习基地种类方面,黄冈师范学院目前设立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基地共22个,且大多数为商业健身俱乐部以及篮球、羽毛球等球类专业培训俱乐部,这样使得学生在实习工作单位上的选择很少,一些想去政府机构,如体育局或者社区体育服务中心等机构实习的同学,需要自己去应聘相应的单位,这样学生在实习时的工作情况及表现,院校很难进行采集、评估。通过对2013—2017年5年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近6成的学生毕业后都选择了去学校,选择健身俱乐部及企业工作的人数并不多,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体育专业的就业前景信心不足,虽然许多学生也想去政府部门,可由于本专业对公务员考试选拔人才没有优势,真正去政府工作部门参加工作的学生很少。再就是由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程度掌握不够,对从事体育工作缺乏自信,这也是导致许多学生在毕业后并不想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原因之一。

2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发展

取向

2.1 体育人才社会需求状况

“健康中国”对未来体育发展走向及发展态势起导向作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大力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同时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特殊人群体育活动的重视以及要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的要求。这反映了当前休闲运动产业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重点人群的体育活动开展还要加强。为社会体

定位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要推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的开展。当前,国家对老年、妇女、青少年以及残疾人群等特殊人群的体育锻炼情况越来越重视,社会市场上,专门的老年人、残疾人群体育指导服务机构相对较少,在重点人群体育指导这方面,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因此,可以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朝此方面开展,培养一批从事特殊人群体育指导的专业人才,开设相关课程,加强特殊人群的专业指导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还对健身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要积极培养山地、水上、极限、户外等时尚休闲运动项目。目前黄冈师范学院已将培养健身、休闲娱乐人才列入专业培养目标中,但相应的专业课程安排较少,很难形成本校的特色;另外,在一些时尚休闲运动上面,如攀岩、定向越野、户外拓展等项目,市场对户外休闲运动的相关人才的需求相对较大,因此可以将户外休闲运动人才的培养作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

2.2.2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1)加强校际、校企之间的合作交流。通过在校内选拔优秀的学生,与高校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学习;此外,还可以聘请社会体育专业方面的知名的专家、学者来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同时,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让学生在课后进入相应的企业进行实践活动,通过“小实习”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从而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市场竞争的能力有所提升。(2)精化专业口径,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黄冈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细化方向应基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背景下,体育市场出现的新需求来制定。可以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下设健身运动指导、运动技术培训、休闲户外运动以及特殊人群体育指导这4个方向。这样可以使得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的学生,进而提高学生在就业时的竞争优势。组织技能培训,鼓励学生

作、运动竞赛组织与编排以及体育赛事宣传与推广等相关课程。

2.2.4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首先,可以增加专业实习的时间。建议由目前的16周逐渐增加到24周;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去培养,去磨炼。其次,可以开展社会体育专业实习入职前的培训工作,如本次实习的目的、达到效果以及了解实习工作期间的注意事项、安全准则;同时还要针对自己所要前往的实习部门,进行相关技能的加强培训。最后,可以增加实习基地的数量和种类,如体育赛事运营、策划,运动康复医疗等实习单位,这样就使学生有了更充分的入职准备,同时也给了学生更多的机会去选择向往的实习单位。关于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和就业指导工作,增强对自己所学专业技能的自信心,引导学生参与社会体育的相关工作,改变学生传统的就业观。

3 结 语

通过对黄冈师范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调查研究来看,目前,该专业还存在专业培养目标缺乏特色,人才培养的途径传统单一且专业口径过宽的问题。在课程的安排与设置上,专项课程特色不突出以及课程种类设置不足。最后,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着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习工作时间较少,实习基地种类单一以及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体育工作的人数较少等方面的问题。人才培养方案未来的发展取向应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个新背景下结合市场需求情况,来确定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通过多种优化途径来完善人才培养的模式,加强校企、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确定专业的发展方向。通过特色课程的设立完善专业课程设置;通过增加实习基地种类,加强学生实习前的准备工作,从而提高社会体育专业实习质量。

(下转第109页)

“学而专,专而精”2018年 月总第  期6188󰀱0󰀹

体育教育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在实际对基础知识讲解的过程中,即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乐曲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了解音乐同健美操运动之间的关系,在对不同节奏音乐做好辨别与区分的基础上根据一定节奏做好对应动作,以此对健美操所具有的韵律感形成真切的体会。例如,在讲授新套路及动作时,可以先通过音乐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对音乐形成良好的感受与理解,以此使学生对健美操动作同音乐所融合的美感形成深刻的体验。(2)听力训练。在此项工作中,需要先对学生的音乐兴趣进行充分培养,即在实际健美操音乐应用中对具有清晰节奏且学生相对熟悉的音乐进行选择,在使学生更好接受的情况下更快进入角色,以此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同时提升其实际动作开展的表现力。在课程的准备环节,也需要积极选择同教学内容具有关联的音乐,在教师领做的情况下使学生能够音乐节奏熟悉,掌握动作节奏同音乐节奏两者间所具有的联系。在组合动作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根据实际适当的变化音乐节奏,以此使学生熟悉在不断的变化中形成的节奏感。在初步动作练习中,教师可以选择那些节奏舒缓的乐曲进行练习,而在学生动作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则可以对具有更快节奏的乐曲进行应用,通过该乐曲环境下动作的完成对健美操动作质量进行不断提升。(3)视频影像模仿。在对新教学内容进行讲授时,教师可以通过音响设备的应用在实际教学前安排学生对相关的视频影像进行观看,即对健美操动作节奏同音乐节奏保证良好的一致性及协调性。在实际讲授中,要求学生能够在看视频、听音乐的情况下默数节拍,保证自身在学习中的心、眼、耳、身于一体,以此实现对动作节奏同音乐节奏两者间的准确配合目标。同时,也需要积极观看视频资料形成对美的良好接受、欣赏能力的提升,并在不断模仿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相关动作重

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高校健美操节奏感培养效果,除了做好方法的科学应用外,也需要做好基本策略的应用。首先,在具体练习活动组织中,需要能够多使用音乐为背景进行练习,即通过多听多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作为任课教师既需要能够保证练习活动都处于音乐的配合之下,且在实际配乐

[ 1 ] 杜娟.音乐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用的新思考[ 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1).[ 2 ] 扈滨.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中音乐选取与运用研究[ J ].当代体育科技,2012(27).[ 3 ] 文巍.刍议音乐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 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1(12).[ 4 ] 黄力艳.健美操教学中音乐的选择与应用[ 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7).

点。(4)表现训练法。对该方式来说,即是在暗示语指导下,在大脑中对相应的运动情境及动作情境进行反复想象,以此实现自身情绪控制能力及技能水平的提升。对健美操来说,其是一种集音乐、体操与舞蹈于一体的项目,在实际练习中具有着节奏快、变化多的特点,这即要求练习者能够具有较强的身体协调能力及节奏感。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即需要保证自身讲解与示范的正确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健美操运动所具有的结构及外部形象,通过此种方式的应用使学生在同时看示范、听讲解的情况下形成良好的视觉表象,在此基础上实现动作练习目标。在实际教学中,通过此方式的应用,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对应动作,快速地掌握对应技能,且能够有效实现学生实际练习中准确性和协调性水平的提高,在使健美操动作同音乐具有良好统一、协调性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5)口令法。这也是教学中常应用到的方式,即要求学生能够根据音乐强弱节拍的不同喊口令,以此根据口令的变化理解音乐节奏,在音乐节奏概念建立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效果。同时,在教学中也需要通过音乐节奏具体构成方式在不同的节拍下对特定的动作进行练习,以此使学生对该音乐节奏进行更好的适应与掌握。

选择中还需要选择具有强烈节奏的音乐,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练习中把握、体会节奏。同时,也需要尽可能做好熟悉音乐的应用,在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内在情感的基础上更好地领悟音乐节奏。其次,在音乐节奏感培养中,需要对具体方式的多样化及灵活性引起重视,避免出现单一或者死板的情况。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音乐节奏感进行培养时,单纯通过重复的强调或者理论讲解很难真正对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进行提升与强化。对此,需要能够积极做好上述具体培养方式的应用,以科学方法的结合性应用,从不同的方向实现学生音乐节奏感的强化,获得好的培养效果;最后,在健美操教学中对学生音乐节奏感进行培养时,需要做好教学设备与教学技术的合理应用,在相关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较多的教学设备与技术逐渐应用到了学校体育教学中,通过在实际教学中对这部分设备的科学应用,则能够获得更好的效果。

4 结 语

本文对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对音乐节奏感的培养引起重视,以科学方式的应用提升学生健美操综合水平。

3 高校健美操教学中音乐节

奏感的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上接第8页)

能力、课程设置的研究[ J ].体育科学研究,2007,11(1):21-23.

[ 3 ] 左为东,高嵩.湖北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1,31(6):96-97.

[ 4 ] 刘胜,贾鹏,张先松.地方高校社会体

育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探索——对构建江汉大学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J ].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6):712-714.[ 5 ] 张金峰.山东体育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培养方案改革研究[ D ].济南:山东体育学院,2017.

参考文献:

[ 1 ] 张娟,章龙飞.湖北地方院校社会体育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 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2,33(5):37-40.

[ 2 ] 华雪玲.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