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现场监控量测不仅能指导施工、预报险情,确保安全,而且通过现场量测获得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工作状态信息(数据),为优化结构设计、支护参数和施工工艺提供信息依据,为二次衬砌提出合理的施工作业时间。
1)、监控量测项目、方法及频率
监控量测分必测内容和选测内容,必测内容在施工中必须按一定频率进行量测,选测内容根据工程需要和业主要求进行量测。具体见下表:
监控量测项目、方法及量测频率表
测试时间 16天1~3~1个月 个月 3个月以上 量测项目 方法及工具 测点布置 1~15天 岩性、结构必测项目 地质及支护状态观察 面产状及支护裂缝观察和描述,地质罗盘、规尺等 全长度开挖后及初期支护后进行 每次爆破后及初期支护后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2B全站仪、精密水准仪、精密铟瓦水准尺 隧道浅埋段沿洞轴线10~15m布置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测点见设计图 时,1~2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5B时,1~2次/天 开挖面距量测断面>5B时,1~2次/天 (B为隧道开挖宽度) 各种类型收敛计 精密水准拱顶下沉 每隔10~30米一个断面,每个断面测点布置见设计图,1~2次/天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2次/周 1~3次/月 1~3次/月 周边位移及地表沉降 水平收敛 仪、钢尺、周边收敛与拱精密铟瓦水顶下沉测点布准尺 置在同一断面 1次/2天 地质雷达、岩溶比较发育超前地质TSP、TEM等地段或者可能预报 超前地质预存在涌水突泥报系统 地段 每个代表地段锚杆轴力 锚杆测力计 布置1~3个断1次/面,每个断面测量3~7根锚1次1~2次/周 1~3次/月 间隔50~100米一个断面 天 /2天 杆,每根锚杆3~5各测点 每个代表地段选择3根做锚杆抗拔试验 锚杆拔力计 破坏性试验,其余均做常规检测,每300根抽检一组,每组抽检3根 围岩压力 围岩内部位移 钢支撑内选测项目 力及应力 喷射砼内力及应力 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压力 二次衬砌内力及应力 应力计或应变计 压力盒 压力盒 洞内钻孔安设单点或多点位移计 应力计或应变计 应力计或应变计 每代表地段1~2个断面,每个断面3~9个测点 1~2次/天 1次/2天 1~2次/周 1~3次/月 2)监控量测资料整理、数据分析及反馈
在取得监测数据后,及时由专业监测人员整理分析监测数据。结合围岩、支护受力及变形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将实测值与允许值进行比较,及时绘制各种变形或应力~时间关系曲线,预测变形发展趋向及围岩和隧道结构的安全状况,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设计、监理,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动态施工。
(1)依据回归分析、预测位移收敛、拱顶下沉及钢筋应力的最终值;
(2)以位移~时间曲线为基础,根据位移、位移速率等分析、评定围岩和支护的稳定性。
(3)当位移急剧增加,每天的相对净空变化超过1mm时,应重点进行观测,并密切注意支护结构的变化;
(4)当位移~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同时支护开裂或掉块,此时应尽快采取补强措施以防塌方;
(5)当位移、周边收敛、拱定下沉量达到预测最终值的80~90%,收敛速度小于0.1~0.2mm/d,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时,可认为围岩基本稳定,可施作二次衬砌;
(6)利用位移、应力反分析程序对围岩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现场量测所取得的原始数据,不可避免地会具有一定的离散性,其中包含着测量误差。因此应对所测数据进行一定的数学处理。数学处理的目的是:将同一量测断面的各种量测数据进行分析对比、相互印证,以确定
量测数据的可靠性;探求围岩变形或支护系统的受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判定围岩和初期支护系统稳定状态。目前回归分析是量测数据数学处理的主要方法,通过对量测数据回归分析预测最终位移值和各阶段的位移速率。
3)监控量测管理
开挖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应根据量测结果按以下方法进行。
(1)按变形管理等级进行判别,见下表:
管理等级 Ⅲ Ⅱ U<U0/3 U0/3≤U≤2U0/3 Ⅰ U>2U0/3 应采取特殊措施 可正常施工 应加强支护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注:U为实测位移值;U0为最大允位移值。 (2)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见下表:
管理等级 Ⅲ Ⅱ V<0.2时 0.2≤≤1 可正常施工 应加强支护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Ⅰ v>1(持续) 应采取特殊措施 注v为变形速率
(3)根据净空变化速度判别
净空变化速度持续大于5.0mm/d时,围岩处于急剧变化状态,应加强初期支护。水平收敛(拱脚附近)速度小于0.2mm/d,拱顶下沉速度小于0.15mm/d,围岩基本达到稳定。
在浅埋地段以及膨胀性和挤压性围岩等情况下,应采取监控量测分析判别。
(4)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见下表: 管理等级 Ⅲ Ⅱ Ⅰ V<0 0 v>0 可正常施工 应加强支护 有坍方危险,应立即停止掘进,加强支护 注:du/dt为位移对时间的二阶导数,即位移速率变化,如下图:
2
2
du/dt 22施工状态
(5)观察及量测出现异常时,应及时修改支护参数。一般正常状态必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a喷射混凝土表面无裂缝或仅有少量微裂缝。 b位移速度除在最初1~2 天允许有加速外,应迅速减少。
c位移很快达到稳定,且围岩状况比预期要好时,应适当减弱设计参数。
采用复合式衬砌地段的监控量测,应在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有明显减缓趋势,初期支护表面裂缝不再继续发展;拱脚水平相对净空变化速度小于0.2mm/天,拱顶相对下沉速度小于0.15mm/天,累计位移值不超过极限位移值的80~90%等情况下,选定围岩和喷锚支护基本稳定的最佳时机施做二次衬砌,浅埋地段应及早施作二次衬砌。
4)、监测预警措施
施工过程中如发生监测数据突变或监测结果超出预警值时:
(1)立即停止开挖掘进,对掘进面采取加强支护措施; (2)立即上报项目部,由项目总工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分
析,制定相关措施,并将情况及时上报业主和监理、设计单位,由监理主持召开会议进行分析,确定处理措施;
(3)对发生突变地表道路和建筑物等实施24小时监控;
(4)如涉及地表安全,立即请相关部门协助,采取疏解交通等有效措施,并请业主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共同制定应对措施。
5)、监控量测质量保证措施
(1)将监测管理及及监测实施计划纳入施工生产计划中,作为一个重要的工序来抓,并保证监测有确定的时间和空间。
(2)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并将其纳入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
(3)施工监测紧密结合施工步骤,监控每一施工步骤对周围环境、围岩、支护结构、变形的影响,据此优化施工方案。
(4)积极配合监理、设计单位报告情况和问题,并提供有关切实可靠的数据记录,工程完成后,根据监测资料整理出本标段的监测分析总报告纳入竣工资料中。
(5)量测项目人员要相对固定,保证数据资料的连续性。量测仪器专人使用、专业机构保养、专业机构检校。量测设备、元器件等在使用前均经过检校,合格后方可使用。
(6)测试完毕后检查仪器仪、仪表,做好养护、保管工作,及时进行资料整理及信息反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