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课教师: ???? 题目:
提交论文(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对策研究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可持续发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和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日趋丰富,这也直接引发了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在越来越热的旅游大军中,乡村旅游活动异军突起,成为我国旅游业不可小视的新的增长点。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大地上,有延续了千年历史的乡土文化,有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有恬静安宁的田园风光,做大做强做活乡村旅游不仅可以获得经济效益,还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尤其在国家旅游局倡导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后,乡村旅游更是获得长足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问题,本文从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谈起,就开发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讨论,并且提出来解决的策略,使乡村旅游走上健康的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乡村旅游的基本内涵
乡村旅游的基本内涵在我看来,包含了几个方面:它的定义、功能以及类型。 1.定义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2.乡村旅游类型
(1)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
(2)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乡村旅游。
(3)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
(4)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3..乡村旅游类的功能
1)经济功能。发展绿色农业,直接销售农产品;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益。
2)游憩功能。提供绿色休闲活动空间,开展观光、休闲、度假、旅游,享受乡野风光及大自然的乐趣。
3)社会功能。增进城市居民与农民的接触,拓展农民的人际关系,缩小城乡差距。 4)教育功能。提供机会让城市居民认识农业、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体验农村生活。
5)环保功能。为吸引城市游客,乡村旅游必须改善环境卫生,提升环境品质,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6)医疗功能。乡村旅游有利解除情绪紧张,降低生活和工作压力,达到舒畅健身作用。 7)文化功能。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可以使乡村文化得以继续延续和传承,并可创造出具有特殊风格的农村文化。 4.乡村旅游的意义
(一)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乡村生态旅游需要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基础,它是一种与生态环境保护冲突最小、目标最为接近的“农业产业”和“生态产业”。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将促进旅游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转移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使农民转而利用农村现有的空间资源和绿色资源,就地发展第三产业,拓宽了劳动力转移渠道。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和谐社会 作为城乡文化的一个交汇点,乡村生态旅游可以加深城乡相互的理解与认同,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区集中在城郊和旅游景区周边,都是在未来城镇发展的
方向,对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特别的意义。 (四)丰富旅游内容,增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作为现代旅游的一种新形式,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还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优越的区位和交通,较好的农业产业基础,原生态乡村环境,乡村旅游将会成为旅游产业的一个主打产品。
二.乡村旅游发展回顾
纵观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大致可以将其分为4个阶段。他基本上概括了我国乡村旅游从诞生、发展、成熟的过程。 1.农家乐兴起
1986年,成都“徐家大院”的诞生标志着“农家乐”旅游模式拉开了乡村旅游的序幕。 1989年4月,“中国农民旅游协会”正是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 1994年,“1+2”休假制度颁布并实施。 2.全面发展阶段
1995-2001年 乡村假日经济
1995年5月1日起实行双休日,1999年又将春节、“五一”、“十一”调整为7天长假。 2000年,国务院46号文明确了“黄金周”的概念。
1995年“中国民俗风情游”旅游主题与 “中国:56个民族的家”宣传口号带游客深入少数民族风情区;
1998年“中国华夏城乡游”旅游主题与 “现代城乡,多彩生活”宣传口号吸引大批旅游者涌入乡村。 3.纵深发展阶段
2002-2006助力“三农”问题解决
2002年,我国颁布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开始走向规范化、高质化。
2006年,明确提出“中国乡村旅游年”,将乡村旅游的角色提到了更突出的位置,“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全面推动乡村旅游提升发展。 200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乡村旅游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
2005年国家开始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2006年我国健全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
4.提升转型与可持续发展阶段
2007年至今产品转型,产业升级。
2007年国家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2008年健全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克服了乡村旅游发展受土地制度制约。 2007年,“中国和谐城乡游”和“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提出带动了农村风貌大变样。
2007年,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2008年,三次长假调整为“两长五短”模式及带薪休假制度法制化。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多样化。 2009年,《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乡村旅游富民工程。 三.乡村旅游的问题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许多的开发商并不懂得真正的乡村旅游的真正概念。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但绝不是以牟取最大的利益为主。 2.重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乡土文化
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是影响乡村旅游长远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3.观光功能、区位功能设计简单、重复,缺乏特色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都是简单的山水自然资源,重复的游玩设施,无非就是漂流、划船、水上乐园、缆车、过山车、露营等,在许多景区都已经发展成熟的游玩项目再搬到乡村来,对城市游客并没有任何吸引力,还会严重破坏乡村的生态与自然景观。乡村旅游存在许多雷同的产品,缺少特色产品,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 4.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
由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没有针对当地的生态,景观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就开始建设许多破坏生态的设施,类似在天然的湖面,水库建设现代化的水上乐园,拦截天然河流方便漂流等。乡村旅游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低下,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与低素质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相矛盾,乡村旅游处于粗放经营,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物循环中,严重制约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5. 产生许多污染生态环境的垃圾
由于在乡村,垃圾的处理都是堆放在在旁、路边或是斜坡沟壑里。当一个乡村旅游区开始施工,就开始有大量的建筑垃圾与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当它开始落成,投入使用,管理人员开始入住,开始有游客的流动,各种游玩项目的展开,就开始生产如影随形的生活垃圾。 四.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诉提到的几个问题,我们拟定了如下几个解决的对策: 1. 增强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在乡村旅游的人流中,许多人已经不是局限于山水之景,放松之余,也会很想要了解当地的文化,风俗,特色之处,来增加自己的阅历。因此乡村旅游开发开发中,要合理规划,整合乡村旅游资源,筛选好旅游开发项目,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在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和设计中,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2. 保持本色,突出特色
对乡村旅游的开发,要注意保持乡土本色。现在,什么都讲究特色,唯一,与众不同,这些点才是旅游者最求的。弄些漂流、游船、缆车、水上乐园等项目,不仅没有突出乡村的田园特色,更使乡村旅游有城市化倾向。乡村旅游的投资商在开发中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乡村本色进行保护,加以发展,再向游客展示,让游客可以领略到浓厚的乡村文化,进而有留恋,有想故地重游之感。对乡村旅游开发要加强科学引导和专业指导,强化经营的地方特色和地域文化差异性,突出农村的天然、纯朴、绿色、清新的环境氛围,强调天然、闲情和野趣,
人与自然的融合,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 3. 政府主导,维护人民利益
目前全国各地城市近郊都在花大力气发展乡村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开发商更会为了吸引客源,做许多刺激的游乐项目,这些可能会破坏生态,影响农村的未来。因此,这些需要政府的严格把关,保护农村利益。要以乡民的利益为重,在这些基础上发展旅游。利用村民意愿,共同把当地旅游业发展为有当地特色的,对人民,对投资商都好的特色乡村旅游。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乡村旅游项目中脱颖而出,夺得一定的客源。 4.乡村旅游的开发要结合当地情况
乡村旅游不能以单一的旅游区域景点来打响名号,要结合当地其他的农业发展,像当地的柑橘果园,西瓜田园,还有荔枝园、龙眼园等的果园主人联合起来,形成一条多元化的乡村旅游线。共享客源的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参与体验。另外,现在的农村并没有很高的收入,都是非常单一的农作物的耕种,收入来源非常少。大体上说,农村还是很需要政府扶助的。那当地的旅游开发最好就是结合当地农民的情况开展一些他们能参与其中有收入的项目。增加村民的就业机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压力。
5.政府要开始认真落实农村垃圾处理办法
当乡村的旅游业发展起来,在这手处理垃圾问题,那时已对当地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了。因此,在还没有落实垃圾处理办法的乡村,在发展旅游业之初,就应该注意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垃圾问题。顺带解决村民的生活垃圾的问题,也算是为农民谋福利。 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在乡村旅游发展给乡村社区带来好的方面的同时,也伴随着发展乡村旅游所带来的消极的影响。如何在发展乡村旅游的时候尽可能的去发挥其积极的方面,减小它带来的不利因素,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在看到乡村旅游给乡村社区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更要注意到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对应的应对措施,实现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磊,邢慧斌.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兼论其旅游功能的拓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
[2]汪杨伟.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3]崔仁杰.聚焦文化旅游 优化经济结构 全力加快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J].发展, 2014(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