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的词义和文言文用法
「何」字,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个词,既可以作为疑问代词,表示询问的意思,也可以作为介词或副词使用。
1. 作为疑问代词:
在句子中起着询问事物性质和关系的作用。 例句1:人各有所好,吾不知正心之姝何如?
解析:这句话中的「何如」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样」,表示不了解与正心有关的姿色是什么样子。
例句2: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白首壯心吾所付,欲悟實成道安邱? 解析:这里所指向「安邱」表示不知道该从何处着手学习实现自己的心愿。 2. 作为介词或副词:
在句子中起到补充说明、修饰限定其他名词或动词等作用。 例句3:孔明出巡回屋間,彷佛天上觀星懸。
解析:此处,“懸”是介詞“於”的通假字。賀衡《尚書註》:“謂彌山曰枾,曰何於爲语也”。
例句4:近世通易僻安。典雅詞調,近僻之耳,凡是未入民之常轨者必被以為俗,未保洁之问题是何罪?
解析:这里,“是何罪”表示「这有什么过错?」的意思。
二、何在文言文中的运用示例
1. 《论语·雍也》:“小子当五十而学为天子。”
解析:这句话中的「何」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为什么」,表示提出了疑问。 2. 《红楼梦·第二回》:“黛玉听见道、水如此说:偏自己有点愕然心想已经被他发现”。
解析:此处“偏自己”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幸亏我”,加强了主观感情色彩和客观事实关系的紧密性。
3. 蔡邕《大谢天神居功诗》:“故人勋业誇蜚霾,常以抚终侥幸好。”
解析:这段诗中,“侥幸好”表达了赞美与对过去事情半途而废又得到收获之间的一种复杂心情。
4. 《尚书·传》:“天下有道,则不臣;何人与不孤?”
解析:这句话中的「何人」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有哪个人」,表示提出质疑。 5. 鲍溶《晏子使楚自赦诗》:“一鱼逆旅何穷辛?”
解析:这句诗中,“何穷辛”表达了反问和感慨之意,形象地描绘了被流离异乡的困苦和忧愁。
三、文言文运用总结
在文言文中,“何”字不仅承载着疑问代词的含义,起到询问事物性质和关系的作用,还可以作为介词或副词使用,起到补充说明、修饰限定其他名词或动词等作用。通过以上例句的详细解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文言文中,“何”字的多义运用丰富而深刻,并且能够准确地表达复杂情感和意义。无论是提出质疑、表示幸亏、反思过往还是进行比喻与引申,「何」字都能在上下文中灵活运用,并彰显其深厚内涵。因此,在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细致入微地分析、推敲其中的语境与用法,以准确把握文章的含义和意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