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表

来源:画鸵萌宠网


项目编号: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表

项目名称:太仓市新宇幕墙设地块商务办公用房项目

建设单位: 太仓市新宇幕墙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江苏中科工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2016年10月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建设地点 项目投资管理类别 项目所属行业 建设性质 太仓市新宇幕墙有限公司建设320585-022-127-0017-000地块商务办公用房项目名字问题 太仓市新宇幕墙有限公司 联系人 太仓市 传真 - 审批□ 核准 房地产开发经营 新建改建□扩建□ 项目总投资 2.5亿元 备案□ 邮政编码 工程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14311.59平方米(约合21.47亩);总建筑面积45397.28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29522.13平方米(其中:办公建筑面积为15619.61平方米,商务金融用房建筑面积为11779.02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建筑面积为391.20平方米,职工配套食堂建筑面积为1732.3平方米),地下车库面积15875.15平方米;配套绿化面积4293.50平方米,道路广场面积7141.48平方米。容积率为2.06;绿地率为30.00%;建筑密度为19.7%。 项目建设期2年,建成后将形成集办公、商务、物业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商务办公楼。规划设计要点的问题 项目主要耗能品种及耗能量: 项目主要能耗种类为水、电和天然气,总能耗为347.8吨标煤(当量值,等价值为869.3吨标煤),水消耗5.87万立方米,折标煤0.0吨(当量值,等价值5.0吨);电消耗249.4万千瓦时,折标煤306.5吨(当量值,等价值为823.0吨);天然气消耗3.4万立方米,折标煤41.3吨。能源问题请周科看下 一、电消耗估算 (一) 设备功率计算 本项目电力主要由各类电器设备、照明设备、空调设备等组成。 项目设备功率消耗按单位面积功率法估算,项目功率估算表如下。 表1 项目设备功率计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建筑面积 (平方米) 用电项目 空调冷负荷(130) 1 办公用房 24873.67 空调热负荷(80) 电器设备 照明 空调冷负荷(180) 2 商务用房 3000.00 空调热负荷(90) 电器设备 照明 空调冷负荷(150) 3 物业管理用房 450.00 空调热负荷(90) 电器 照明 空调冷负荷(150) 4 职工配套食堂 2650.00 空调热负荷(80) 电气设备 照明 5 6 7 8 9 地下室车库 室外照明 电梯 雨水回用设备 水泵等辅助设施 16575.30 7141.48 - - - 通风 照明 照明 电梯 雨水回用设备 水泵等辅助设施 功率密度(W/㎡) 38.2 23.5 15.0 9.0 50.0 25.0 13.0 11.0 44.1 26.5 13.0 11.0 41.7 22.2 11.0 8.0 4.0 1.8 2.0 - - - 装机功率(Kw) 951.1 585.3 373.1 223.9 150.0 75.0 39.0 33.0 19.9 11.9 5.9 5.0 110.4 58.9 79.5 21.2 66.3 29.8 14.3 120.0 45.0 50.0 2337.4 注:;空调冷源采用水冷机组,热源采用燃气常压锅炉;电梯为8台,单台装机功率按15.0千瓦计算。 合计 (二)用电负荷计算 本项目生产设备、公用辅助设备总装机容量约为2337.4千瓦,根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采用需要系数法对项目负荷量进行计算。 表2 项目用电负荷计算表 设备容量项目名称 用电项目 (千瓦) 空调冷负荷(130) 空调热负办公用房 荷(80) 电器设备 照明 空调冷负荷(180) 空调热负商务用房 荷(90) 电器设备 照明 空调冷负荷(150) 空调热负荷(90) 电器 照明 空调冷负荷(150) 空调热负荷(80) 电气设备 照明 地下车库 通风 照明 951.1 585.3 373.1 223.9 150.0 75.0 39.0 33.0 19.9 11.9 5.9 5.0 110.4 58.9 79.5 21.2 66.3 29.8 需要功率 系数 因素 有功功率(千瓦) 0.75 0.80 0.75 0.80 0.70 0.75 0.72 0.90 0.75 0.80 0.75 0.80 0.70 0.75 0.72 0.90 0.75 0.80 0.75 0.80 0.70 0.75 0.72 0.90 0.75 0.80 0.75 0.80 0.70 0.75 0.72 0.90 0.70 0.75 0.72 0.90 713.3 438.9 261.2 161.2 112.5 56.3 27.3 23.8 14.9 8.9 4.1 3.6 82.8 44.2 55.7 15.3 46.4 21.5 计算负荷 无功功率(千乏) 535.0 329.2 230.3 78.1 84.4 42.2 24.1 11.5 11.2 6.7 3.6 1.7 62.1 33.1 49.1 7.4 40.9 10.4 视在功率(千伏安) 891.6 548.7 348.2 179.1 140.6 70.3 36.4 26.4 18.6 11.2 5.5 4.0 103.5 55.2 74.2 17.0 61.9 23.9 物业管理用房 职工配套食堂 室外照明 电梯 照明 电梯 14.3 120.0 45.0 50.0 2337.4 0.72 0.90 0.50 0.75 0.75 0.80 0.75 0.80 0.79 0.95 10.3 60.0 33.8 37.5 1684.9 0.92 1550.1 1550.1 5.0 52.9 25.3 28.1 1261.1 0.95 1198.0 509.5 11.4 80.0 42.2 46.9 2111.3 1959.1 1631.7 雨水回用设备 其他辅助设施 合计 最大负荷同时系数 考虑同时系数后的负荷 考虑以上因素后功率因数 将功率因数调增至0.95 注:空调系统合计数据不含热负荷。 根据上表可知,项目视在功率为1631.7千伏安。项目实施后,拟购置4台S13-630/10千伏安油浸式变压器,变压器负荷率64.75%,在变压器经济运行符合范围内。 (三)用电量计算 根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采用需要系数法对项目年用电量进行核算。具体公式如下:年电能消耗量=有功功率×负载系数×年工作时间。项目用电量计算见下表。 表3 项目用电量计算表 项目名称 用电项目 空调冷负(130) 办公用房 空调热负荷(80) 电器设备 照明 空调冷负(180) 商务用房 空调热负荷(90) 电器设备 照明 空调冷负(150) 物业管理用房 空调热负荷(90) 电器设备 有功功率 负荷(千瓦) 系数 713.3 438.9 261.2 161.2 112.5 56.3 27.3 23.8 14.9 8.9 4.1 0.75 0.75 0.50 0.72 0.75 0.75 0.72 0.72 0.75 0.75 0.72 工作时间 用电量 (小时) (万千瓦时) 960 480 2920 2920 1440 1080 4380 4380 1200 900 3650 51.4 15.8 38.1 33.9 12.2 4.6 8.6 7.5 1.3 0.6 1.1 照明 空调冷负(150) 职工配套食堂 空调热负荷(80) 电气设备 照明 地下车库 室外照明 电梯 雨水回用设备 其他辅助设施 小计 通风 照明 照明 3.6 82.8 44.2 55.7 15.3 46.4 21.5 10.3 60.0 33.8 37.5 1684.9 0.72 0.75 0.75 0.72 0.72 0.50 0.50 0.70 0.45 0.70 0.72 3650 720 480 3650 3650 4380 1460 4380 4380 720 4380 0.9 4.5 1.6 14.6 4.0 10.2 1.6 3.2 11.8 1.7 11.8 241.0 8.4 变压器及输送损耗按上述用电量的3.5%计 总计 249.4 注:办公用房空调系统冷负荷年工作时间按一年4个月,一个月30天,一天8小时计,热负荷年工作时间按一年2个月,一个月30天,一天8小时计,电器设备年工作时间按365天,一天8小时计,照明系统工作时间按365天,一天8小时计;商务用房空调系统冷负荷年工作时间按一年4个月,一个月30天,一天12小时计,热负荷年工作时间按一年3个月,一个月30天,一天12小时计,电器设备年工作时间按365天,一天12小时计,照明系统年工作时间按365天,一天12小时计;物业管理用房空调系统冷负荷年工作时间按一年4个月,一个月30天,一天10小时计,热负荷年工作时间按一年3个月,一个月30天,一天10小时计,电器设备年工作时间按365天,一天10小时计,照明系统年工作时间按365天,一天10小时计;职工配套食堂用房空调系统冷负荷年工作时间按一年3个月,一个月30天,一天8小时计,热负荷年工作时间按一年2个月,一个月30天,一天8小时计,电器设备年工作时间按365天,一天10小时计,照明系统年工作时间按365天,一天10小时计。 综上,本项目年耗电量为249.4万千瓦时。 (三)电使情况 该项目用电年耗电量约为249.4万千瓦时,电使用情况详见下图。 92.0空调用电62.451.1电器用电照明用电电梯用电电249.411.810.2通风雨水回收等公用设施用电变压器输送及损耗13.58.4 图1 电力流向平衡图(单位:万千瓦时/年) 二、耗水量估算 本项目用水主要包括办公用水、物业管理用水、商务用水、职工食堂用水、绿化用水、道路用水、车库地面清洗用水等。 根据《苏州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关于印发工业及城市生活与公共用水定额的通知>》(苏市节水[2013]10号)和《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对项目用水量进行估算,用水量计算过程如下: 表4 新鲜水估算表 序号 1 2 3 4 5 6 用户名称 办公用水 物业管理用水 商务用水 职工食堂用水 车库地面清洗 绿化用水 生活用水定额 1.5m3/人·月 45L/人·d 5 L/㎡·d 10 L/㎡·d 2L/㎡·d 0.6L/㎡·d 用水单位 2000 50 3000.00 2650.00 16575.30 4307.79 时间 12月 365天 365天 365天 50天 60天 年用水量(万吨/年) 3.60 0.08 0.55 0.97 0.17 0.07 2L/㎡·d 7 8 道路用水 1.5L/㎡·d 7141.48 60天 100天 0.11 0.56 6.11 未预见用水(上述用水的10%) 总计 注:绿化用水、道路用水和车库清洗用水部分拟采用雨水回收用水。 项目雨水收集系统最大收集雨水量公式为:可收集雨水有效面积*平均降雨量*径流系数*利用率。本项目可收集雨水有效面积按照屋面面积计算约为2862.32平方米,苏州市平均降雨量为1088mm,屋面径流系数为0.9,利用率按照85%计算(具体以施工图为准),则项目全年可收集雨水量约为0.24万立方米,项目部分绿化、道路、广场和车库清洗用水拟采用雨水回收水。 据此估算,本项目年用水量约为6.11-0.24=5.87万立方米(绿化、道路和车库清洗用水年总用水量约为5.87万立方米)。 三、天然气估算 本项目采用两台燃气常压锅炉,每台天然气耗量为222.5Nm3/h.平均每天按照11小时计算,锅炉每年运行三个月。表5天然气需求量测算表 序号 1 用途 锅炉 Nm3/h 222.5 数量 2 总耗量 (万立方米/年) 44 注:天然气平均低位发热量36533KJ/立方米。 综上,项目年消耗天然气约为44万立方米。 四、项目能源统计 根据《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指: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运营期间耗能工质所消耗的能源。 本项目运营期间主要耗能单元为照明、电器和空调等设备。实际消耗的能源品种和数量分析如下: ◆能源:电力、天然气; ◆耗能工质:新鲜水。 经测算,本项目建成后正常年综合能耗约为347.8吨标煤/年(当量值,等价值为869.3吨标煤/年)。其能耗情况及能源消耗结构见下表。 表6 项目年综合能耗计算表 能源 名称 水 单位 万立方米/年 达产年消耗量 5.87 折标 系数 - 0.0857 0.1229 0.33 1.2143 当量值 等价值 折标单位 kgce/m 3折合标煤 (吨/年) - 5.0 306.5 823.0 41.3 347.8 869.3 电 天然气 万千瓦时/年 万立方米/年 合计 249.4 3.4 kgce/kwh kgce/m 3 从上表可以看出,本项目年能源消耗折标煤347.8吨标煤(当量值,等价值为869.3吨标煤),水消耗5.87万立方米,折标煤0.0吨(当量值,等价值5.0吨);电消耗249.4万千瓦时,折标煤306.5吨(当量值,等价值为823.0吨);天然气消耗3.4万立方米,折标煤41.3吨;说明项目的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符合本地区能源供应情况,项目能源结构合理。 相关法律、法规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修订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自2010年4月1日起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1年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年) (5)《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务院令[2008]第530号) (6)《江苏省节约能源条例》(2010年修订) (7)《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2009年) (8)《苏州市节水用水条例》(2009年制定,2010年实施) 行业与区域规划、行业准入与产业政策等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 (2)《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发改环资[2007]199号) (3)《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国家发改委公告2005年第17号) (4)《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5)《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 (6)《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令2010年第6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节 (7)能(国发[2011]26号) 评估 (8)《关于进一步推进公共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财建[2011]207依号) 据 (9)《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11〕99号) (10)《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试行)》(苏发改规发[2011]1号) (11)《关于做好新建公共建筑项目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苏发改能源[2011]8号) (12)苏州市发改委关于印发《苏州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实施办法》的通知(苏发改规字[2012]1号) (13)《市政府关于在全市进一步开展节约用电工作的通知》(苏府[2010]136号) (14) 《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五年规划纲要》 (15)《太仓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6)《苏州城市电网十一五规划及2020(2025)年远景目标》 (17) 《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 相关标准与规范等 (1)《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 (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17167-2006) (3)《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 24789-2009) (4)《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GB/T 2587-2009) (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7)《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2012) (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13) (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 (10) 《建筑外门窗保温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8484-2008) (11) 《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1年) (1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 (13)《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44-2004) (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15)《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 (1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17)《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7) (18)《关于印发工业及城市生活与公共用水定额的通知》(苏市节水[2013]10号) (19)《配电变压器能效技术经济评价导则》(DL/T 985-2012) (20)《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2021.3-2010) (21)《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19761-2009) (22)《电力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4790-2009) (23)《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 20052-2013) 建筑工程设计依据 (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 (3)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12) (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8) (5)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13-2009) (6)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2-2003) (7)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33-2001) (8) 《建筑幕墙》(GB/T 21086-2007) 结构设计依据 (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2)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4)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 (5)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6)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房屋建筑部分》(2013年版) (7)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 (8)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公用工程设计依据 (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J50084-2001)(2005年版) (2)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 (3) 《民用建筑水消防系统设计规范》(DGJ32/J•92-2009) (4)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5)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6)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7) 《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GB19210-2003) (8)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暖通空调动力》2009版 (9) 《实用空调供热设计手册》(第二版) (1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2015) (11)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12)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 (13)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13)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1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 (15)《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2011) 项目建设地概况及能源消费情况: 一、所在地概况 2015年,初步核算,太仓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2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64.53亿元,增长6.8%;第三产业增加值498.34亿元,增长7.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5159元,增长6.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1.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3%。 太仓市南邻上海,拥有“长江第一港”——太仓港,地处长江经济带与沿海开放带两大经济带的交汇处。既有上海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又有港口的资源优势,吸纳和辐射能力极强。 太仓市交通便捷,距上海市中心45公里,距上海虹桥机场35公里,距上海浦东机场80公里,距上海港35公里,距苏州50公里。沿江高速公路和苏太高速公路贯穿于开发区的东西南北,区内企业只需5分钟便能进入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30分钟即可达上海虹桥机场, 能源供应情况分析评估 20分钟便可到达太仓港航运中心。 太仓市基础设施完善,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齐全,为进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建设发展条件。已接通来自华东电网的上海、江苏和本市电厂的五路电源,电力资源充沛。 二、能源消费概况 根据苏州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苏州市全社会用电量为1311.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其中城乡居民用电量为94.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3%;2015年太仓市全社会用电量为77.05亿千瓦时,与2014年持平,其中第三产业用电量为7.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 2014年苏州市水厂综合供水能力为697.5万立方米/日,全年供水总量为105978.0万立方米;2014年太仓市水厂综合供水能力为14.24万立方米/日,全年供水总量为5198万立方米。 根据2015年苏州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4年太仓全市的天然气供气量为26000万立方米。目前,供气管道956公里,太仓市城区居民天然气气化率约33%。 项目所在地能源资源供应条件 一、供电 近年来,太仓市先后投运1座500千伏开关站、5座220千伏变电站和14座110千伏变电站,同时引进大批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投入电网运行。目前,太仓地区电网已形成以东部沿江电厂和西部500千伏太仓变为电源点的南北2个220千伏电压等级的主环网,建成500千伏输电线路250公里,220千伏输电线路344.212公里,110千伏输电线路365.6公里,35千伏输电线路265.1公里,10(20)千伏线路2903.4公里。 2015年7月1日,位于太仓新区的110千伏板桥变正式投运,110千伏板桥变位于太仓新区,该变电站投运进一步完善了太仓电网110千伏主网架结构,届时也可更好地满足新区企业日益发展的用电需求,有效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并可缓解太仓电网迎峰度夏期间的用电压力。 二、供水 太仓市位于长江入海口,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目前全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30万立方米,能满足市民用水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全市的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日益增加。设计供水规模为60万立方米/日的太仓市第二水源地工程预计2012年底建成,该工程将使太仓市新一轮发展有更充足的水源。 2014年苏州市水厂综合供水能力为697.5万立方米/日,全年供水总量为105978.0万立方米;2014年太仓市水厂综合供水能力为14.24万立方米/日,全年供水总量为5198万立方米。 三、供气 根据2015年苏州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4年太仓全市的天然气供气量为26000万立方米。目前,供气管道956公里,太仓市城区居民天然气气化率约33%。太仓市政府坚持适度规模、能效优先的原则,综合考虑电网调峰和燃气供应等因素,鼓励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等高效利用项目。有序推进太仓保利协鑫热电有限公司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配合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实施“川气东送”太仓引入工程配套项目,加快推进太仓市天然气高压管网建设,形成多头供气、保障用气的格局。 项目对当地能源消费的影响 一、对能源供应量的影响 本项目年消耗水量为5.87万立方米,占2014年太仓市总供水量的0.113%;年耗电量约为249.4万千瓦时,占2015年太仓市全社会用电量的0.032%;年耗天然气量约为3.4万立方米,占2014年太仓市天然气最大供应规模的0.013%。本项目消耗能源占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量比重非常小,因此项目的建设不会对当地用水、用电和用天然气造成较大影响。 评估初步认为,本项目对其所在地能源消费影响较小。 二、项目新增能源对所在地“十三五”的影响 (一)对苏州市“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 根据近几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GDP增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水平及节能目标等,预测苏州市2015~2020年的能源消费增量限额。其中: 1. 根据《2015年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苏州市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504.1亿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十二五”省政府下达目标,单位GDP能耗约为0.667吨标准煤/万元。 2. 十三五”期间苏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暂按照国家要求15%。依此目标预测,苏州市“十三五”末单位GDP能耗将从0.667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567吨标准煤/万元左右。 3. 根据《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规划期间全市GDP将年均增长7%,2020年苏州市GDP将达到20342.7亿元。 4. 根据上述情况,苏州市2015年、2020年的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合9674.2万吨标煤和11533.3万吨标煤。按照规划指标推算,“十三五”期间苏州市能源消费可增加量为1859.1万吨标准煤。 表7“十三五”苏州市能源消费增量估算表 项目 地区生产总(GDP) 单位GDP能耗 单位 亿元 吨标煤/万元 2015年 14504.1 0.667 2020年 20342.7 0.567 增量 5838.6 -0.1 增幅(%) 40.25 -15.0 综合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煤 9674.2 11533.3 1859.1 19.22 综上所述,本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64.3吨标准煤(等价值,不含耗能工质),占苏州市“十三五”能源消费可增加量的0.005%(等价值),因此,不会对苏州市“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造成负面影响。 (二)对苏州市“十三五”期间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 1. 评估依据 根据国家节能中心发布的《节能评审评价指标》(通告第1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所在地(省市、地市)完成节能目标影响评价指标表如下: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影响评价指标表如下: 表8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影响评价指标表 项目新增能源消费量占所在地“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量控制数比例(m%) M≤1 1<m≤3 3<m≤10 10<m≤20 m>20 项目增加值能耗影响所在地完成“十三五”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的比例(n%) n≤0.1 0.1<n≤0.3 0.3<n≤1 1<n≤3.5 n>3.5 影响 程度 影响 较小 一定 影响 较大 影响 重大 影响 决定性影响 2. 影响评估 项目新增能源消费量占所在地“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量控制数比例为: 相关计算公式为: m=d/(f-a) 其中: m:项目新增能源消费量占所在地“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量控制数比例; a:2015年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 d: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吨标准煤); f: 2020年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 m=864.3/(115333000-96742000)=0.00005=0.005%,m≤1%。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所在地(省市、地市)完成节能目标影响评价指标表》,本项目新增能源消费量对苏州市“十三五”期间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程度为“影响较小”。 (三)对太仓市“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 根据近几年太仓市国民经济发展水平(GDP增速)、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水平及节能目标等,预测太仓市2015~2020年的能源消费增量限额。其中: 1. 根据《太仓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太仓市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08亿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完成“十二五”苏州市下达目标,单位GDP能耗约为0.510吨标准煤/万元。 2. “十三五”期间苏州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暂按照国家要求15%。依此目标预测,太仓市“十三五”末单位GDP能耗将从0.510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0.434吨标准煤/万元左右。 3.根据《太仓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规划期间全市GDP将年均增长7%,2020年太仓市GDP将达到1542.92亿元。 根据上述情况,太仓市2015年、2020年的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分别为561.0万吨标煤和669.6万吨标煤。按照规划指标推算,“十三五”期间苏州市能源消费可增加量为108.6万吨标准煤。 表9“十三五”太仓市能源消费增量估算表 项目 单位 2015年 2020年 增量 增幅(%) 地区生产总值GDP 单位GDP能耗 亿元 吨标煤/万元 1100.08 0.510 561.0 1542.92 442.84 40.3 -14.9 19.36 0.434 -0.076 669.6 108.6 综合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煤 综上所述,本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64.3吨标准煤(等价值,不含耗能工质),占太仓市“十三五”能源消费可增加量的0.080%(等价值),因此,不会对太仓市“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费总量造成负面影响。 (四)对太仓市“十三五”期间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 1. 评估依据 根据国家节能中心发布的《节能评审评价指标》(通告第1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所在地(省市、地市)完成节能目标影响评价指标表如下: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影响评价指标表如下: 表10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所在地完成节能目标影响评价指标表 项目新增能源消费量占所在地“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量控制数比例(m%) M≤1 1<m≤3 3<m≤10 10<m≤20 m>20 项目增加值能耗影响所在地完成“十三五”单位GDP能耗下降目标的比例(n%) n≤0.1 0.1<n≤0.3 0.3<n≤1 1<n≤3.5 n>3.5 影响 程度 影响 较小 一定 影响 较大 影响 重大 影响 决定性影响 2. 影响评估 项目新增能源消费量占所在地“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量控制数比例为: 相关计算公式为: m=d/(f-a) 其中: m:项目新增能源消费量占所在地“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量控制数比例; a:2015年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 d: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等价值)(吨标准煤); f: 2020年项目所在地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 m=864.3/(6696000-5610000)=0.00080=0.080%,m≤1%。 综上所述,通过对比《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所在地(省市、地市)完成节能目标影响评价指标表》,本项目新增能源消费量对太仓市“十三五”期间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程度为“影响较小”。 技术方案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一、设计宗旨及目标 本项目总体规划以打造建设现代与商务于一体的商务办公楼,在设计中注重总体布局、空间组合,强调建筑群体的协调美观,重视建筑造型和色彩等环境特色的创造,充分发掘项目内在的文化品质。 项目用能情况分析评估 本项目将按照利于建设实施、方便居民生活、有利于邻里交往和物业管理的需要,划分了合理的小区结构层次。各种层次的绿地为社区的居民健康的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它对健康文明社区关系的形成起到了引导作用。 二、整体布局 (一)本项目将办公塔楼布置在西北侧,长边沿着县府东路布置,能较好的展现出立面效果和沿街形象,展现城市风采。西侧沿河设置滨河景观步道,与相邻地块连通,形成城市景观通廊。南侧设置开放性绿地广场,东侧布置地面景观停车场,合理布置地面景观停车,结合地下停车,能有效的满足建筑的停车需要,合理的设置人流和车流,使得该建筑周围的交通系统能够独立、有序的运行。 (二)在建筑周边设置环形道路,可供日常行车及消防车通行,区内主干道路≥7米。办公和商务入口在建筑东、南、西侧设置,后勤和货物入口则设置在基地北面,既满足和相应功能需求,又保证交通流线的独立性和高效性。满足《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相关规定。 办公人流主要通过南侧、东侧出入口进入建筑主体,商务人行流线通过滨河景观广场进入建筑,开车来的商务人流可经过东侧的商务入口进入建筑主体。货运流线:在基地北侧设置卸货区,货车从东侧出入口进入,直接到达北侧卸货平,与基地其他流线不发生交叉,尽可能减少货运对基地内环境的影响。 地面停车和地下停车相结合,设置两层地下车库,满足停车需求,在基地东南侧和东北侧结合场地交通流线设置两个车库出入口,方便车辆出入。 非机动车停车主要有两部分,地面在用地西北侧设置部分地面非机动车停车区,地下利用地库层高设置夹层做非机动车停车库,在建筑北侧设置一个非机动车道,满足后勤人员停车。 (三)本项目建筑通过体块穿插,矩形重构,形体富于变化,强调虚实的结合,突显建筑的独特气质。立面采用两种规范单元窗,塔楼采用竖向单元窗,裙房采用横向单元窗,建立秩序的同时产生对比。裙房单元窗内凹的深窗洞增加了立面的阴影关系,使近人尺度的建筑立面更富于变化。 三、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一)景观环境设计要求 1. 停车场、人行通道和道路广场应种植高大乔木提供遮阳,机动停车场遮阳率不应小于20%;室内非机动车停车场应设置遮阳避雨措施。 2. 人行通道应安全、舒适,满足无障碍要求,且与场地外人行通道无障碍连通。 3. 室外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率不应小于50%,透水铺装垫层应采用透水构造做法,室外机动车停车场采用植草砖做,做透水地面时,镂空面积不应小于40%。 4. 根据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多种植物的合理配植:种植应当适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绿化用地内绿化覆盖率应大于70%。 (二)建筑设计与室内环境 1. 产生较大噪声和振动的设备机房,管道等噪声源集中布置,并符合下列规定: (1) 泵房、配电间等噪声源不应与办公等对噪声敏感的建筑贴邻; (2) 电梯机房及电梯井道不应与有安静要求的房间毗邻; (3) 对产生振动的设备基础采取减震措施。 2. 建筑材料、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氨等有害物质限量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4)的要求。 3. 装饰装修设计中,不应破坏结构主体,不宜改动机电设备终端的位置,不应影响建筑设备的效能,宜采用结构与设备装修分离的方式。 4. 建筑材料的选用符合国家和江苏省的相关规定,未采用限制、禁止使用和淘汰的建筑材料。 项目后期建设应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二星级绿色建筑等级的的评定要求。 四、结构设计 (一)设计荷载 表11 设计荷载表 项次 办公 商务 门厅 厨房 卫生间 走廊 楼梯间 储物间 通风机房、电梯机房 上人屋面 不伤人屋面 标准值(kN/m) 2.0 3.5 3.5 2.5 2.5 3.5 3.5 5.0 7.0 2.0 0.5 2 (二)抗震设防工程标准 本工程属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建筑场地类别Ⅳ类,场地土特征周期为0.65s。结构阻尼比为0.05 建筑防火分类等级为一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三)材料选用 基础垫层 C15素混凝土 基础 C35钢筋混凝土 框架柱、剪力墙 C30~C50钢筋混凝土 地下室顶梁、板、挡土墙 C35钢筋混凝土 本工程纵向受力钢筋其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型钢、钢板等钢构件采用Q345B、Q390B、BQ420B 钢。预埋件锚筋、吊环、吊钩等采用HPB300 级钢筋制作。HPB300 级钢筋的焊接采用E43 型焊条,HRB400 级钢筋的焊接采用E50 型焊条。 五、电气设计 本项目所有消防负荷按一级负荷设计,其他负荷按三级负荷设计。 项目拟在大楼地下一层设变电所一座。采用两路20千伏电源进线,两路电源正常情况分裂运行,互为备用。低压配电为0.38/0.22千伏。消防设备的供电均设置双电源未端自动切换设备,至消防设备的配电方式采用放射式。 本工程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工程中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利用大楼基础桩基及承台内主钢筋作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变压器中性点工作接地、防雷接地,电气设备保护接地,计算机功能接地,等电位联结接地,及其他电子设备的功能接地合用同一接地体。 本项目火灾报警采用集中报警系统。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设在安保消防中心。消防值班室设在一层消防控制中心。 消防联动控制对象有警铃、非消防电源的切断控制等。在消防控制中心、主配电间、水泵房、电梯机房等场所设置消防电话。系统任一点探测器报警,系统可完成如下联动控制、启停消防泵、停止火灾相关部位空调机、送排风机、电梯迫降、切断相关部位非消防电源、火灾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的控制等。 项目楼内设置一套综合性电视监控系统,在本建筑的出入口、公共场所、汽车库出入口、电梯等安装视频监控摄像机,监控所发生的情况通过硬盘录像系统进行长期或一定时期的保存,以便管理查询和分析事件时使用。 六、给排水设计 本工程供水水源为城市市政自来水,由市政管网引入。拟自地块东亭南街或县府东街市政给水管各引入1 路管径为DN250 进水管至地块内(具体以施工图为准)。市政给水管中间应设置阀门。引入管分进入地块后再分一路DN150 给水管供地块内生活用水,市政供水最低压力不小于0.16MPa,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 地下一层由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供水范围为地下二层至地上一层。该项目地下室设一处生活水泵房,二层及以上采用变频供水,加压分区2~4层为专用商务区,5~10层为办公低区,11~15层为办公中区,16~20层为办公高区。 七、总图指标 项目总占地面积14311.59平方米(约合21.47亩);总建筑面积45397.28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29522.13平方米(其中:办公建筑面积为15619.61平方米,商务金融用房建筑面积为11779.02平方米,物业管理用房建筑面积为391.20平方米,职工配套食堂建筑面积为1732.3平方米),地下车库面积15875.15平方米;配套绿化面积4293.50平方米,道路广场面积7141.48平方米。容积率为2.06;绿地率为30.00%;建筑密度为19.7%。 地块总图布置指标如下表所示: 表12总图布置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 1 2 2.1 2.2 3 4 5 7 项目名称 总占地面积 总建筑面积 计容建筑面积 地下建筑面积 绿地 绿地率 容积率 建筑密度 单位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 数量 14311.59 45397.28 29522.13 15875.15 4293.50 30.00 2.06 19.70 备注 约合21.47亩 地下车库 % 8 9 9.1 9.2 道路广场面积 停车位 机动停车位 非机动停车位 平方米 个 个 个 7141.48 1085 443 443 其中地面113个,地下330个 其中地面54个,地下389个 本项目建筑功能分区面积汇总如下表所示: 表13建筑功能分区面积表 序号 1 2 3 4 5 功能分区 办公用房 物业管理用房 商务用房 职工食堂 地下室用房 合计 单位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平方米 建筑面积 15619.61 391.20 11779.02 1732.30 15875.15 45397.28 注:上述面积包含走道、卫生间、杂物间等。 八、总平面布置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根据《建筑气候区划标准》,苏州地区的建筑气候分区属于夏热冬冷地区。 (一)建筑朝向 建筑的总平面布置是建筑节能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在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来取暖,多获得热量和减少热损失;夏季最大限度地减少得热并利用自然能来降温冷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即冬季能获得足够的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则能利用自然通风并防止太阳辐射。然而建筑的朝向、方位以及建筑总平面设计应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会受到社会历史文化、地形、城市规划、道路、环境等条件的制约,要想使建筑物的朝向对夏季防热、冬季保温都很理想是有困难的,因此,只能权衡各个因素之间的得失轻重,通过多方面分析、优化建筑的规划设计,尽可能提高建筑物在夏天的自然通风和冬季的采光效果,采用本地区建筑最佳朝向或适宜的朝向,尽量避免东西向日晒。 江苏地区建筑宜为南偏西5°至南偏东30°之间为较好朝向,本项目为南偏东30°接近较适宜朝向。 (二)绿化及室外环境 绿化将对项目区域气候条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调节改善气候,调节碳氧平衡,减弱温室效应,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减低噪声,遮阳隔热,是改善区域微小气候,改善建筑室内环境,节约建筑能耗的有效措施。特别是道路沿线种植树木,还能起挡风降噪的作用。 本项目室外绿化主要为基地界面绿化,绿地率为30.00%,采用生态绿地、墙体绿化等多种形式,对乔木、灌木、攀缘植物、盆栽植物进行合理配置,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起到遮阳、降低能耗的作用。 室外地面尽量多采用高强透水率的透水砖,透水砖特殊的砖体内部结构使土地具有呼吸性能和雨雪渗性能,减轻了疏浚的压力,并能减少地面热能吸收和热岛效应。 (三)合理布置 项目建筑物布置紧凑,道路、室外管线顺畅,总图布置合理,充分利用地形、地势。为减少输送距离,拟在项目主要负荷中心设置配电房,有效地减少了低压输送带来的电力损耗。 综上所述,项目平面布置分区明确,道路布局合理,竖向布置符合规定,建筑物设计及布置充分考虑了节能要求,所以总平面布置对能源输送、分配、消费等环节的节能降耗有积极影响。 主要耗能设备及其能耗指标 空调风系统:根据不同空调空间位置及功能合理分区,采用不同温、湿度及新风标准,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失;过渡季可采用全新风工况运行对内区进行冷却,缩短全年冷机开启时间;采用最经济的送风温差,保证舒适度的前提下,节省输送能耗。 本项目主要耗能设备为空调设备,办公用房、物业和社区服务用房均采用分体式空调,商务用房采用风冷热泵机组。对照《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2021.3-2010),本项目采用的分体式空调达到二级能效水平;对照《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2004),项目采用的风冷热泵机组达到一级能效水平。 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设施及其能耗指标 本项目选用节能型S13-630变压器4台,产品型号参数S13-M630/10。对比《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2013),该S13系列变压器属国家推荐使用的节能型变压器。 该电力变压器功能特点:铁心为硅钢片条料卷制而成的无接缝不分级的接近纯圆形截面。铁轭,铁心柱联结为圆角,铁心为封闭形;高、低压线圈直接绕在铁心上,两线圈同心度好,抗短路性能力好;由于铁心结构特殊,使S13型变压器与同容量S10型相比空载损耗下降30%,空载电流下降70%,噪声下降8分贝左右。本项目所用变压器能耗均符合《三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2013)节能评价值和能效限定值要求,对比如下表所示。 表14变压器能效对比表 额定容量 (千伏安) 空载损耗(瓦) 570 非晶合金 空载损耗(瓦) 320 630 空载损耗(瓦) 电工钢带 570 非晶合金 320 3级 空载损耗(瓦) 810 负载损耗(瓦) 6200 2级 负载损耗(瓦) 6200 负载损耗(瓦) 5680 4.5 1级 电工钢带 负载损耗(瓦) 4960 短路阻抗 (%) 表15项目拟选用变压器参数表 额定容量 (千伏安) 630 变压器 类型 电工钢带 空载损耗 (瓦) 500 负载损耗 (瓦) 5500 短路阻抗 (%) 4.5 根据上述项目拟采用的变压器参数表,该类变压器能效水平属于二级。 本项目拟采用的给水泵效率为70%,能效高于《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2007)中69.8%的节能评价值。配置的通风机为76.66%,达到《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761-2009)中一级效率,照明所用单端、双端荧光灯均优于《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3-2003)目标能效限定值。 本项目电梯主机拟选用带变频调速装置的永磁电机,永磁同步无齿轮主机不只是耗电省,更主要是其先进性能以及环保性能更好,体积小、噪音小、寿命长。本项目电梯安装梯专用能量回馈器。电梯安装专用能量回馈器的节电效果十分明显,一般节电率可达15%~42%。 能耗指标对比: 一、单位建筑面积电耗和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 本项目总建筑面积45397.28平方米,年消耗电量为249.4万千瓦时,项目年总能耗为347.8吨标煤(当量值),则单位建筑面积电耗52.5千瓦时/平方米,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为7.3千克标煤/平方米。 二、能耗比较 对比《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1年) 本项目与《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1年)中列出的“大型商务办公”能耗进行比较,详见下表。 表16 单位能效指标对比表 序号 名称 单位面积电耗 (千瓦时/平方米) 本项目数据 1 大型商务办公 30~180 54.9 由上表可知,项目“大型商务办公”单位面积电耗处于《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3年)中单位面积电耗指标较好水平。计算过程如下: “商务办公”:249.4×10000÷45397.28=54.9千瓦时/平方米 根据上述情况显示,初步认定本项目“大型商务办公”单位建筑面积电耗指标处于国内较好水平。 节能技术措施分析评估 一、建筑节能 “建筑节能”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核心内容之一,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已显得越来越重要。新建建筑要贯彻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的方针。本项目位于夏热冬冷区,将严格按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采用符合节能标准的设计标准、设计规范,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节能措施。 (一)本项目新建建筑严格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建筑、采暖、节能立建筑节能评价体系。 措施二)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可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从评而减少各主要设备的容量,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项目采用ALC砌块估 通风、空调及采光照明系统的节能设计;完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建做为墙体的建筑,作为自保温建筑,相对于普通砌体材料更有节能优势,同时在墙体在荷载方面也比普通墙体材料更轻。 (四)建筑天花板沿屋面铺设保温材料,保温材料选用岩棉板,厚度满足建筑热工要求,具有较好的隔热性能。建筑外窗采用断热桥推拉窗,玻璃采用中空玻璃;外窗及阳台门的气密性等级,不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窗空气渗透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Ⅱ级。可以提高建筑物外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可实现节约空调及照明负荷约10%。 (五)窗墙比是窗洞口与墙面的面积比值,增大这两个比值不利于空调建筑节能,应尽量减少空调房间两侧温差大的外墙面积及窗的面积。控制窗墙比、对外墙及屋顶的导热系数等提出具体要求。通过外窗的耗热量占建筑物总耗热量的35%~45%。故在进行前期建筑设计时,在保证室内采光通风的前提下合理控制窗墙比是很重要的,本项目采用节能窗技术,控制窗墙面积比,各建筑各向窗墙比均不超过限值。 (六)可再生能源节能技术措施 项目雨水收集系统最大收集雨水量公式为:可收集雨水有效面积*平均降雨量*径流系数*利用率。本项目可收集雨水有效面积按照屋面面积计算约为2862.32平方米,苏州市平均降雨量为1088mm,屋面径流系数为0.9,利用率按照85%计算,则项目全年可收集雨水量约为0.24万立方米,项目部分绿化、道路、广场和车库清洗用水拟采用雨水回收水。 二、电气节能措施 (一)变配电所靠近负荷中心,以缩短配电半经减少线路损耗。根据负荷容量,供电距离及分布,用电设备特点等因素合理设计供配电系统,做到系统尽量简单可靠,操作方便。项目将配电房设置在地块中心地下室,靠近负荷较大的空调、水泵等附近,有效地减少低压输送带来的电力损耗。 (二)选用S13节能型变压器以减少铜损与铁损,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容量和台数,实现经济运行,减少空载损耗。 (三)设置自动投切电力电容器柜,有效减少变压器的空载电力损耗。采用就地和集中补偿方式进行补偿,380伏/220伏供电系统补偿装置集中设置于各相应的变配电站内。所有集中无功补偿装置均带自动投切功能,补偿后平均功率因数达0.95以上。 (四)减少电动机能损耗的主要途径是提高电动机的工作效率和功率因数。项目选用高效率的电动机,减少电动机轻载和空载运行,并进行就地电容器补偿以减少线路损耗。在电气控制方面,对负荷变化较大的电机采用节能的交流变频技术控制,使其在负载率变化时自动 调节转速使得与负载变化相适应以提高电动机轻载时的效率。 (五)照明采用节能型灯具,采用节能型荧光灯,并全部配置国家推广环型节能型镇流器。 (六)采用各种节能型开关或装置,根据照明使用特点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采用调光开关,节电钥匙开关,公共场所及室外照明可采用程序控制或光电、声控开关,人员短暂停留的公共场所可采用节能自熄开关。 三、给排水节能措施 (一)根据项目特点,采取分区供水,分高低区,低区利用市政水压直供,高区采用差量补偿箱式无负压供水设备供水,给水泵采用变频泵,节约电耗。 (二)卫生间宜采用感应式冲洗阀,卫生洁具应采用节水型产品,选用冲水量不大于6升且设有两档冲洗阀门的坐便器。 (三)定期对各类设备、管道、器具等进行检修,减少跑、冒、滴、漏等现象,以减少不必要的的浪费。 (四)生活热水给水管和回水管、生活热水热交换器、膨胀罐均采用橡塑管壳保温。 四、天然气节能措施 本项目燃气由市政燃气管网提供,市政燃气为中压燃气,压力在0.3~0.4兆帕之间。室外燃气管网沿道路埋地铺设,并与建筑物及其他管道之间留有安全距离,管网呈枝状布置,总管上设置阀门。燃气总管管径DN150,支管管径DN80。 本项目燃气管道及连接段均采用较先进的材质及连接技术,并定时进行检修,减少天然气泄漏等现象,以减少不必要的的浪费。 五、公用设备节能措施 选择先进的公辅设备是公共辅助建筑运行节能降耗的前提。合理选用具有自动化、智能化等优点的节能技术,可显著地达到节能效果。 (一)采用先进、可靠、自动化水平高的自控方案,提高公辅装置的稳定性、可靠性,改善设备运行的控制技术和智能化水平。对节能信息、数据进行收集与处理,实现公辅设备运行过程优化控制和用能设备与系统的优化运行管理。 如通过对城市照明供电参数(如电压、电流)数值的调整、施加方式、运行稳定的控制和运行高精度的等亮合理智能控制,达到节能降耗、延长灯具寿命,合理调整亮度的作用。 (二)地下室汽车库的平时通风系统安装NB节流仪,根据车库内的CO浓度自动控制风机的运行,CO浓度取(3~5)×10-6m3/m3。 (三)辅助设备尽量采购国家推荐的高效低耗的节能型设备。 (四)不采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建筑技术、材料和公用设备。 六、配齐水、电、气计量器具,项目建成后,加强能源计量,强化节能意识。能源计量器具建议每年要由计量部门进行标定一次。 七、注重向业主宣传和提倡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提高其节能意 识。 为进一步加强节能管理工作,本项目将新增能源计量器具配置,具体见下表。 表17 能源计量器具配置率表 能源种类 进出用能单位 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 主要用能设备 电 新水 天然气 100 100 100 95 100 95 90 95 90 表18 能源计量器具配置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准确度等级 安装地点 数量 一、进出用能单位(一级计量) 1 2 3 电表 水表 天然气表 0.5S 0.5 0.5 小区进出口 小区进出口 小区进出口 2 2 2 二、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二级计量) 1 2 3 电表 水表 天然气表 1.0 1.0 1.0 各功能区用房 各功能区用房 各功能区用房 5 5 2 按具体情况配置 按具体情况配置 按具体情况配置 三、主要用能设备(三级计量) 1 2 3 电表 水表 天然气表 1.5 2.0 2.0 各户用户 各户用户 各户用户及商务餐饮 本项目建成后,将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投资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目标。 一、能源计量管理方面的措施 严格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做好能源计量工作,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能源计量制度 建立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并保持和持续改进其有效性。 建立、保持和使用文件化的程序来规范能源计量人员行为、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和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和汇总。 (二)能源计量人员 设专人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管理,负责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使用、检定(校准)、维修、报废等管理工作。 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校准和维修人员,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二、节能管理措施 (一)加强对公用工程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管理。定期调整系统各装置,保证系统在最优状态下运行,以提高公用工程系统的运行效率。 (二)定期监督、检查能源利用状况。 (三)开展节能教育,组织员工参加节能培训,提高节能意识。 (四)经常开展节能合理化建议活动。 一、项目能源供应可靠 本项目主要消耗能源为电力和天然气,耗能工质水。项目年电力耗量为249.4万千瓦时,年天然气耗量为3.4万立方米,年新水耗量为5.87万立方米。年综合能耗为347.8吨标煤(当量值,等价值为869.3吨标煤),项目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64.3吨标准煤(等价值,不含耗能工质)。项目所需各类能源均能由太仓市提供,项目能源供应可靠。 二、项目符合能耗指标要求 本项目单位建筑面积电耗为52.5千瓦时/平方米,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为7.3千克标煤/平方米。通过能源消耗指标计算与比较,本项目 结论与建议 “大型商务办公”单位面积电耗处于《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11年)中“大型商务办公”单位面积电耗指标较好水平。 本项目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为864.3吨标煤(等价值,不含耗能工质),新增能源消费量占苏州市“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量控制数比例:m=864.3/(115333000-96742000)=0.00005=0.005%,m≤1%;新增能源消费量占太仓市“十三五”能源消费增量控制数比例:m=864.3/(6696000-5610000)=0.00080=0.080%,m≤1%,项目新增能源消费量对苏州市和太仓市“十三五”期间完成节能目标的影响程度为“影响较小”。 三、项目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标准 本项目属于房地产开发经营,对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项目的建设不在该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范围,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本项目的建设,遵守《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指南(2012本)》等有关文件的要求。 项目选用的公辅设备不涉及国家发改委、建设部所发布的法规、规章限制使用或限期淘汰的装备。 四、项目采用的节能管理措施合理有效 本项目管理者将借鉴先进的建筑节能技术和管理方法,充分吸收 国内外近年来采用的建筑节能新技术,力争能耗水平处于同类型建筑先进水平。 本项目按照国家相关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的能源管理网络和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并按要求配备能源计量仪器,实施有效能源监测。 综上所述,评估认为,本项目的实施在节能方面,采取措施得当、使用能源结构合理、能效指标先进,符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有关行业的节能要求。 五、建议 项目设计、建设过程中加强过程监督,切实保障项目达到预期效果。 项目建成后,应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与维护,不断优化设备,以进一步降低能耗水平。 根据计量法及其他相关规定,配备齐全能源计量器具,并要定期校验,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项目营运期,应积极开展节约用电、节约用水等节能宣传教育活动。

本word为可编辑版本,以下内容请删除后使用,谢谢您的理解。

命题点1 指示剂及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1.(2018·江西)下列“水”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是(A) A.氨水 B.汽水 C.冰水 D.糖水

2.(2018·广州)下列清洁用品中碱性最强的是(D) A.厕所清洁剂pH=1 B.牙膏pH=8 C.肥皂pH=10

D.炉具清洁剂pH=13

3.(2018·宜昌)用pH计测得一些物质的pH值如下:

物质 pH 苹果汁 2.9 西瓜汁 5.8 牛奶 6.4 鸡蛋清 7.6 炉具清洁剂 12.5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鸡蛋清和牛奶显碱性 B.牛奶比西瓜汁的酸性强 C.炉具清洁剂可除水垢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苹果汁 命题点2 常见的酸及其化学性质

4.(2018·重庆A卷)食醋里通常含有3%~5%的醋酸(CH3COOH),食醋与鸡蛋壳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B.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变小

C.醋酸在水溶液里能解离出H

D.不宜用铝制容器盛装食醋

5.(2018·陕西)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 B.N点和M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

C.N点和M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D.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6.(2018·北京)进行如下微型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BD__(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__。

(3)有一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原因是__铜的活动性顺序排在氢的后面,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__。

命题点3 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

7.(2018·南宁)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

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

8.(2018·长春)为验证Ba(OH)2的化学性质做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

(1)实验一中能够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__;

(2)实验二、三验证了Ba(OH)2能和某些__盐__(填物质类别)发生化学反应; (3)实验四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Ba(OH)2+2HCl===BaCl2+2H2O__;

(4)将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溶液A。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综上分析,溶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__BaCl2、HCl、NaCl、MgCl2__。

命题点4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9.(2017·广东)黄蜂的毒液呈碱性,若被黄蜂蜇了,涂抹下列物质可缓解疼痛的是(D) A.食盐水(pH≈7) B.牙膏(pH≈9)

C.肥皂(pH≈10) D.米醋(pH≈3)

10.(2018·益阳)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a点所示溶液呈酸性

B.向b点所示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呈紫色 C.该实验是将NaOH溶液逐滴滴入稀硫酸中

D.c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NaOH

11.(2018·宁波)向盛有20 g 10%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滴入7.3%的稀盐酸,下列是关于溶液总质量或溶液pH随盐酸质量变化的关系图(Q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其中正确的是(B)

12.(2018·临沂)向NaOH溶液中滴入HCl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

(1)如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在下面横线上写出每种图形表示的离子(填离子符号)。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HCl+NaOH===NaCl+H2O__。

(3)下列物质中只有一种能与KOH溶液发生上述类似反应,它是__①__(填序号)。 ①HNO3 ②CuSO4 ③CaCl2

13.(2018·新疆)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是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分析图中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钠离子__、__氯离子__;反应的实质是__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__。

(2)如果规定上述反应后溶液的pH<7,显酸性。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溶液显酸性:

实验操作 ①__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石蕊试液__ 实验现象 ②__石蕊试液变红色__

重难点1 酸的化学性质

下列有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__CDG__(填字母)。

实验结论 显酸性 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酸 B.稀硫酸遇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

C.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的物质不一定是酸性物质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E.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冒白烟

F.浓盐酸、浓硫酸都有挥发性,敞口放置浓度都会变小 G.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

如图是小柯同学在复习时,构建的酸通性“手掌图”,其中五个手指表示能与酸发

生化学反应的五类物质。

(1)如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盐酸的pH,则结果会__偏大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盐酸遇紫色石蕊溶液的现象是__石蕊溶液变红色__。

(3)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颜色变为__红色__。

(4)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请你写出一点该性质的用途:__可用于金属除锈(合理即可)__。 步骤①步骤②

(5)若利用铜来制取硫酸铜,常用的方法是铜――→氧化铜――→硫酸铜,请你写出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H2SO4+CuO===CuSO4+H2O__。有同学说,可用另外一种方法:Cu+H2SO4===CuSO4+H2↑来制取CuSO4,小柯认为不正确,理由是__酸不能和金属活动性顺序位于氢之后的金属反应__。

(6)盐酸与硫酸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都可以电离出__H__,化学性质质不同的原因是其酸根不同,写出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H2SO4+BaCl2===BaSO4↓+2HCl__。

(7)无名指上漏填的一类物质是__碱__。 重难点2 碱的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某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

以下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某同学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__红__,向溶液中再滴加过量的稀盐酸,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由红色变为无色__,写出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NaOH+HCl===NaCl+H2O__。

(2)氢氧化钠的俗称是__火碱、烧碱__,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OH+CO2===Na2CO3+H2O__,所以氢氧化钠必须__密封__保存。

(3)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应为__酸__ (填“酸”“碱”或“盐”)。

(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__OH__(填化学符号)。 (5)为了验证性质4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__C__。 A.Na2CO3 B.HCl C.FeCl3 D.Ba(NO3)2 实验突破1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小红同学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

稀盐酸后,想起氢氧化钠溶液中事先没有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程度,她从烧杯中

取了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试管中液体颜色没有变化。于是她对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了以下探究:

(1)小红认为此时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②氢氧化钠有剩余;③盐酸有剩余。

小明同学却判定不可能“氢氧化钠有剩余”,他的理由是__观察到加入酚酞试液后不变色,说明溶液一定不显碱性,所以不可能是“氢氧化钠有剩余”__。

(2)他们共同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欲对上述其他两种可能情况进行验证。请根据相关内容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将少量锌粒放入试管中,然后从烧杯中取适量溶液至试管中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__有气泡冒出__ __没有气体生成__ 结论 盐酸过量 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3)经过讨论,他们认为利用下列几种物质代替锌粒,也可以达到验证目的,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C__(填序号)。

A.生锈的铁钉 B.碳酸钠粉末 C.硫酸钠粉末 D.氢氧化铜 (4)下列曲线能够表示小红所做实验中溶液pH变化趋势的是__C__(填序号)。

A B C D

(5)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HCl+NaOH===NaCl+H2O__,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__使反应更充分__。 (6)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__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__。

【拓展训练】将0.4%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 mL 0.4%的盐酸中,测得混合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某学习小组对加入0~V mL氢氧化钠过程中,所得混合液pH增大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

猜想Ⅰ:pH增大是因为__盐酸被NaOH溶液稀释(或混合后溶液体积增大)__;

猜想Ⅱ:pH增大是因为发生了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__NaOH+HCl===NaCl+H2O__。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Ⅱ,请你帮助该小组完成下列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pH计、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水)

(1)向2 mL 0.4%的盐酸中加入V mL 0.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7。 (2)向2 mL 0.4%的盐酸中加入V mL__水__,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__<__(填“>”“=”或“<”)7。 综合(1)和(2)证明猜想Ⅱ成立。

实验突破2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变质的探究

某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的化学成分产生了兴趣,他们根据自

己已学的知识进行如下探究,请你共同参与并填空:

【猜想假设】

猜想一:只有氢氧化钠;

猜想二: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三:__只有碳酸钠__。 【查阅资料】

①BaCl2溶液显中性;

②Na2CO3溶液与BaCl2溶液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1)用小试管取少量固体样品加水完全溶解,再滴加过量BaCl2溶液 (2)取(1)中的少量上层清夜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猜想__一__不正确 __溶液变红__ 猜想二正确,猜想三不正确 【实验结论】该氢氧化钠样品已部分变质,其化学成分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引起NaOH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CO2+2NaOH===Na2CO3+H2O__。

【反思交流】

(1)实验室应__密封__保存氢氧化钠;

(2)某同学认为用CaCl2溶液代替BaCl2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另一位同学认为不可以,理由是CaCl2溶液和NaOH溶液相混合也会出现__浑浊__,因为Ca(OH)2是__微溶于水的物质__。

【拓展训练】

(1)要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还可使用与上述实验所加试剂不同类别的试剂是__HCl__(填

一种试剂即可,用化学式填写)。

(2)若要除去上述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杂质应加入适量的__Ca(OH)2__(填化学式)溶液。

1.(2018·仙桃)“苛性钠、烧碱、纯碱、火碱”四种俗称中所代表的物质只有(B)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2.(2018·重庆B卷)氢氧化钠溶液和氨水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其原因是二者的溶液中均含有一种相同粒子(B)

+-

A.H B.OH C.H2O D.H

3.(2018·重庆B)已知生活中厕所清洁剂的pH=1,厨房的清洁剂的pH=12。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厕所清洁剂加水稀释,溶液pH升高 B.厨房清洁剂可能含有NaOH

C.混合使用能提高两者的清洁效果 D.厕所清洁剂可能使铁制下水道腐蚀

4.(2017·雅安)下图是生活中常见洗涤用品的pH,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的组合是(A)

A.洁厕灵和消毒液 B.肥皂水和炉具清洁剂 C.消毒液和肥皂水 D.消毒液和炉具清洁剂

5.实验室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用其除铁锈,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B)

A.量取浓硫酸 B.稀释浓硫酸

C.装生锈铁钉 D.倾倒稀硫酸

6.(2018·广东)下列有关氢氧化钾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氢氧化钾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 B.氢氧化钾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C.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D.2 mL氢氧化钾溶液与1 mL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7.(2018·枣庄)人若长期食用“镉大米”(镉含量超标)会引起痛痛病。研究表明水稻对镉的吸收率与土壤的pH有紧密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物质中可用于改良土壤结构,降低水稻对镉吸收率的是(C)

A.氧化钾 B.烧碱

C.熟石灰 D.硫酸亚铁(水溶液显酸性)

8.(2018·青岛)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打开浓盐酸试剂瓶瓶塞,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C.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因为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9.(2017·邵阳)下列试剂能将稀硫酸、氯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一步鉴别出来的是(D) A.稀盐酸 B.二氧化碳 C.碳酸钙 D.石蕊溶液

10.(2018·梧州)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是NaCl

B.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1.(变式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利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和HCl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盐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12.(2018·南宁)利用以下装置对酸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试管__。

(2)实验Ⅰ中,在点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溶液变红的是__a__(填“a”或“b”)。使用点滴板的优点之一是__节约药品(或方便观察反应现象等,合理即可)__。

(3)实验Ⅱ中,为了验证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离子,试剂X的名称是__澄清石灰水__。

(4)实验Ⅲ中,在仪器①、②中均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红棕色固体逐渐消失__、__溶液逐渐变成黄色__。仪器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Fe2O3+3H2SO4===Fe2(SO4)3+3H2O__。

13.化学课上,小明取了5只试管以氢氧化钙为例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①的目的是__探究碱溶液和石蕊试液相互作用时的变色情况__。 (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产生白色沉淀__。

(3)试管③没有明显现象,小明需做出的改进是__预先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__ 。 (4)试管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Ca(OH)2+CO2===CaCO3↓+H2O__。

(5)你认为小明的试管⑤应该做的实验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__滴加酚酞试液,目的是探究碱溶液和酚酞试液相互作用时的变色情况__。

14.(2018·南宁)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物质都可以发生化学反应,分别生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为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成分之一,其溶液呈蓝色;C为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丙为氯化物。

(1)B的化学式是__CuSO4__;A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碱__。

(2)B的溶液与C反应后,溶液的质量__减小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Fe+2HCl===FeCl2+H2↑__;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__复分解反应__。

15.(2017·成都)盐酸、氢氧化钠是常见的酸碱。

(1)盐酸溶液中阳离子符号是__H__,氢氧化钠的俗称是__烧碱(或火碱,苛性钠)__(写一种)。

(2)向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当滴入稀盐酸至完全中和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__由红色变为无色__。取少量中和后的溶液加热蒸干,现象是__产生白色固体__。

(3)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含HCl 7.3 g的稀盐酸可中和氢氧化钠的质量为多少? 解:设可中和NaOH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7.3 g

40x= x=8 g 36.57.3 g

答:可中和NaOH的质量为8 g。

16.(2018·随州)下列所示的四个图象,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D)

A.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向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

C.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足量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17.(2017·临沂)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稀盐酸加入到盛氢氧化钙溶液的小烧杯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2HCl+Ca(OH)2===CaCl2+2H2O__。

【查阅资料】CaCl2溶液显中性。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针对疑问,甲组同学猜想如下: 猜想Ⅰ:只有CaCl2;

猜想Ⅱ:有__CaCl2和HCl__; 猜想Ⅲ:有CaCl2和Ca(OH)2;

猜想Ⅳ:有CaCl2、HCl和Ca(OH)2。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猜想Ⅳ不合理,其理由是__HCl和Ca(OH)2不能共存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小组进行了下列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 方案 滴加紫色 石蕊溶液 通入CO2 滴加Na2CO3 溶液 实验 操作 __石蕊溶__ __液变蓝__ 溶液中含有 Ca(OH)2 __溶液变__ __浑浊__ 溶液中含 有Ca(OH)2 产生白 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 Ca(OH)2 实验 现象 实验 结论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Ⅲ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1)丙组同学认为滴加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请你帮助他们说明原因__CaCl2与Na2CO3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Ca(OH)2存在__。 (2)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__反应物是否过量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