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网络结构分析指导手册
广西移动区无线优化中心
2014年8月
目录
一、 二、
LTE网络结构的分析要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指标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覆盖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重叠覆盖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MOD3干扰栅格占比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网络结构优化思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控制过覆盖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抑制背瓣、旁瓣信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合理控制小区切换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错开同站小区方位角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避免方位角与道路方向垂直或同向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 整治高站小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处理室分泄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弱覆盖点补盲 ........................................ 错误!未定义书签。 9) 上站核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
四、
电调天线使用原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利用ASPS进行主服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 场强偏置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2. 数据抽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指标分析与输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1. 渲染设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2. 指标输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3. 具体问题点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4. 多维指标GIS关联定位问题路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MOD3干扰路段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1. 输出栅格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2. 导出栅格图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3. MOD3干扰栅格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异常小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1. 弱覆盖路段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2. 无主服/重叠覆盖路段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3. 冗余覆盖小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4. 背瓣、旁瓣过强小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5. 过覆盖小区/可疑信号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6. 方位角异常小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7. 室分泄露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8. 无信号小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9. 邻区核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
软件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前期数据处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 LTE网络结构的分析要点
基于LTE扫频数据,利用ASPS的问题点算法,计算出网络结构中存在的隐患,进一步结合路测数据拟定调整方案,上站核实问题原因并进行整改。通过网络结构分析优化,确保道路主服明确,平均SINR达到20以上,推动下载速率达到40M以上。
关键指标分析
1. 覆盖率
集团定义的路测覆盖率如下:
指标导引:该指标用于LTE规划区域内的LTE信号覆盖情况。
计算取值:ATU自动路测RSRP>=-110dBm且SINR>=-3dB的采集点占比。 数据来源:路测数据 覆盖弱产生原因:
网络规划不合理:因为站点选址不合理导致覆盖不佳,如站点间距过大,站址高度过低等;
由设备导致:基站退服、天线高驻波都会导致大片的覆盖空洞,另外测试设备天线接头松动等人为疏忽也是可能原因;
工程质量问题:天线接反、馈线交叉、方位角设置不正确等都是会影响覆盖的工程质量问题; SRS发射功率配置偏低;
天馈设置不合理:道路优化中为控制过覆盖而过度下压天线倾角、代维人员水平低下,分不清多频天线导致调整其它系统时连带LTE一起调整,都是导致天馈设置不合理的常见原因;
建筑物阻挡:城中村密集建筑和部分沿街居民路常常会对信道造成局部阻挡,特别是在道路狭窄且建筑物距路很近的情况下;
邻区漏配或外部邻区定义错误:邻区漏配导致UE无法及时切出,如果未到挂机时间则往往以掉话结束;
覆盖距离过远:占用过覆盖小区孤岛信号后,UE无法切出导致;
信号快衰:拐角效应和窗口效应会导致小段但是信号很弱的不连续覆盖点,并产生掉话等严重的异常事件; 因谈点困难、业主纠纷导致的缺站。
覆盖弱路段整治思路:
工程参数核查与调整:对存疑站点要坚决上站排查,用测试手机验证每个天线对应的小区,核实其真实方位角和下倾角,观察天线覆盖区域的无线环境。调整天线时要借助凯瑟琳等专业工具计算调整值,综合考虑可能对其它指标造成的负面影响。做好对维护人员和调整规范的宣贯,详细记录调整内容便于日后参照核查;
调整功率类无线参数,主要是SRS发射功率,对漏配邻区进行补配,同时每周做好预防性的参数规范性检查;
站点故障排查,发现疑似问题后要立即从告警、后台指标等去多维度定位问题,尽快上站处理,忌拖沓;
工程质量排查:定位整改各类工程质量问题,提出预防措施,做好单站入网时的测试验证工作,杜绝不合格站点入网。
站址优化,将不良站点搬迁至站间距更合适、位置更合理的新站址; 加站补点;
站点改造,增加天线挂高,更改天线位置至无阻挡处等;
2. 重叠覆盖率
1) 14年4季度以前算法:
集团定义的重叠覆盖率指标如下:
指标导引:该指标用于反映道路强信号重叠覆盖情况,比例越高道路重叠覆盖问题越严重。
计算取值:道路重叠覆盖度=道路扫频RSRP弱于最强信号6dB以内且RSRP大于-105dBm的可用信号数大于3的栅格数/道路扫频栅格总数。 数据来源:扫频数据
但经实际检验该指标无法与路测SINR低路段吻合,无法满足以SINR>20为目标的优化工作要求,故修正计算取值为:
计算取值:道路重叠覆盖度=道路扫频RSRP弱于最强信号9dB以内且RSRP大于-105dBm的可用信号数大于等于3的栅格数/道路扫频栅格总数与大于等于4的栅格数/道路扫频栅格总数。
重叠覆盖率高产生原因:
小区过覆盖; 旁瓣、背瓣信号过强; 无主服; 天馈接反;
2) 15年1季度以前算法:
增加了双层网站点的判定,剔除信号按照站点进行。
3) 15年2季度后当前算法:
考虑到多层网的存在,算法适当修正,主要差别如下:
修改原有的双层网判定(小区数大于等于4小区等于6且频点数等于2)为多层网判定(小区数大于等于5)
原有的剔除和保留原则不变,对于多层网站点使用2频点时按照频点进行剔除和原算法一致,对于多层网站点使用3频点以上情况,按照频带进行剔除。
新算法流程介绍:
1, 结合工参数据将采样点归属于小区;
2, 采样点中,首先剔除E频点信号,随后如果最强信号属于多层网,则剔除①非最强信号
中的②另一频点(对于站点频点=2)的信号或另一频带(对于站点频点)2)的信号;反之,则剔除①非最强信号中的②双层网信号中③较少使用频点或频带的信号; 3, 最强信号>=-105DBm,与最强信号相差6DB内的信号总数作为该点的道路重叠覆盖度。 具体流程如下:
1, 将采样点中的信号按照频率&PCI&经纬度与工参数据进行匹配。 2, 采样点中多层网站点信号的判断和剔除:
1) 多层网判断算法:剔除室内小区后,将50米距离内的小区汇聚成1个物理站点,
如果此物理站点所包含的小区数>=5,则为多层网站点;
2) 多层网剔除算法:
条件1:多层网信号是最强信号: ①非最强信号;
②与最强信号频点或频带相异的共站多层网信号,多层网站点使用频点数决定按照频点还是频带进行。
条件2:多层网信号不是最强信号时: ①非最强信号; ②多层网信号;
③较少使用频点的信号或较少使用频带的信号,多层网站点使用频点数决定按照频点还是频带进行。
3, 和原算法一致:
道路重叠覆盖度:最强信号>=-105DBm,与最强信号相差6DB内的信号总数作为该点的道路重叠覆盖度。
弱覆盖:最强信号<-105dBm的采样点为弱覆盖采样点(统计重叠覆盖度时作为无效点)。 算法流程如下:
道路重叠覆盖度计算流程多层网站点判断流程多层网站点计算结果最强信号>105DBm剔出室内小区Yes按照50米进行小区汇聚按照频率&PCI&经纬度进行信号匹配到小区最强信号是否为多层网站点小区• Yes• 该多层网站点频点数=2,结果集中剔除共站另一频点小区信号该多层网站点频点数〉2,结果集中剔除共站另一频带小区信号Yes站点是否判定完成NoNo剔除E频点信号,随后按照最强信号-6DBm门限进行结果集筛选YesNoYes是否包含双层网站点小区结果集中是否包含其余多层网站点小区同站点小区数• 大于等于5按站点&频点统计小区数NoNoYesNo剔除较少使用频点的小区组EndNo统计结果集数目非双层网站点多层网站点包含频点数是否大于2 无效点Yes按站点&频带统计小区数多层网站点End剔除较少使用频带的小区组新的算法主要是考虑到共站三频点组网的情况,如果宏站为单频点或者双频点组网新旧算法得到结果相同
3. MOD3干扰栅格占比
MOD3干扰栅格占比定义如下:
指标导引:该指标用于反映道路同频段MOD3干扰程度,比例越高MOD3干扰越严重。 计算取值:MOD3干扰栅格占比=SUM(各MOD3干扰栅格的同频段干扰小区数)/道路扫频栅格总数*100%。 数据来源:扫频数据 MOD3干扰产生原因:
小区过覆盖; 重叠覆盖; 数据配错; 天馈接反;
二、 网络结构优化思路
1) 控制过覆盖
如因小区信号过强导致UE占用至邻站站下即可判断为过覆盖:
对现网过覆盖小区,以天馈调整为主要处理手段,因美化罩等原因导致调整受限的站点应及时提交整改,或替换为高电下倾角天线,慎用降功率解决;
因建筑间缝隙导致的窗口效应,当窗口区在天线主瓣范围内时一般下压天线效果不明显,可适当错开方位角。同时还可调整切换迟滞、结合频点优化避免占用或受其干扰。
改天线安装位置,利用天面的阻挡来隔离泄漏信号。
旁瓣、背瓣信号过强小区在ASPS中的呈现
2) 抑制背瓣、旁瓣信号
如路面上小区背瓣、旁瓣信号较强,导致UE占用或造成干扰,则需要对其进行抑制:
旁瓣过强一般可通过下压天线解决,也可将方位角错开或同时调整。需注意路测时,对同一站点,UE容易占用天线位置最近的小区,而方位角的设置对其影响较小,在调整时应顺势而为;
上站核实方位角、下倾角是否与工参相符,安装位置是否合理。机械下倾角如下压达到13度,有可能因波瓣畸变导致旁瓣过强,考虑安全裕度,故规定现网机械下倾角最大只允许压至10度,否则需更换为电调天线;
检查天线覆盖方向上是否存在反射物,或地势变化大,可适当错开方位角解决;
利用扫频等数据分析天线是否存在泄露;
更改天线安装位置,利用天面来隔离旁瓣、背瓣信号。
旁瓣、背瓣信号过强小区在ASPS中的呈现
3) 合理控制小区切换带
路面两主服小区间重叠覆盖范围应控制在小区覆盖范围的20%-30%左右,过小易导致切换未完成而主服小区信号电平已衰落过大,过大则易出现频繁切换。
小区切换带应设置应避开交叉路口处、建筑阻挡较严重的拐角处,避免频繁切换和拐角效应。
部分拐角处切换带难以调整的,可降低切换判决条件、优化频点减少电平快衰时带来的干扰。
频繁切换路段在ASPS中的呈现
4) 错开同站小区方位角
一般城区使用的天线水平波瓣宽度为60度,理想共站小区方位角间隔为120度,如果两小区夹角小于90度就容易出现频繁切换、干扰等问题:
检查同站小区方位角是否夹角过小导致重叠覆盖区域过大; 核实调整记录,之前是否因投诉调整,参考投诉处理报告,在确保投诉区域覆盖的前提下兼顾路面;
如因同站小区数量多(4个及以上)导致小区间夹角过小,分析问题小区的载频配置、话务量,检查是否为必要小区,可尝试进行小区合并、或更换为载波束天线、或通过修改切换参数和优化频点,确保路面只占用一质量良好小区;
城郊边缘部分三扇区站点因话务分布不均衡,小区均朝城区方向有话务的区域打,也会造成小区间夹角过小。可分析话务后结合载频调配,撤销一个小区。
上图站点3个小区方位角均在180度内,完全可以撤掉1个小区
5) 避免方位角与道路方向垂直或同向
小区方位角应避免沿道路方向打,否则波导效应易导致路面覆盖难以控制,而室内覆盖又不足的情况;
小区方位角与道路同向的后果
小区垂直于道路方位,且道路两侧建筑平整密集,易造成背瓣信号过强,可错开方位角,并适当下压天线解决。
小区方位角与道路垂直易导致侧、背向信号强
6) 整治高站小区
天线挂高与覆盖区域海拔高差达到40米以上的小区称为高站小区,因站点高度和周围地形不同,一个站点可能有1个或多个高站小区:
替换预置高电下倾角天线或电调天线,从现网经验看,城区高站小区天线最大允许总下倾角(电子+机械)只要达到25度即可满足覆盖控制的要求;
降低天线挂高,更改天线安装位置,处于高层楼顶的小区可尝试使用壁挂天线降低安装高度; 适当降低发射功率。
高站小区形成的原因
7) 处理室分泄漏
在建筑10m外道路上如该建筑的室分信号达到-100dbm或与最强小区信号差值在10dB以内,则判断为室分泄漏。小区分布系统的信号泄漏也属于室分泄露范畴:
室分泄漏多为室分天线选型不合理(窗边使用全向天线)、建筑靠道路侧空间开敞导致。需尽快提交整改,可用更换为定向天线、减少窗边天线数量等方法解决;
小区分布系统是在小区内室外布设射灯天线、路灯杆或板状美化天线,覆盖整个小区。其信号泄漏可通调整射灯天线的安装位置、方位角和下倾角解决;
降功率与切换参数调整只能作为临时措施;
部分缺站区域使用室分信号对道路进行补盲,需分析该路段宏站信号强度能否满足覆盖要求,室分信号能否在道路上形成连续覆盖。应设
置一带独立RRU的外打天线专门覆盖道路,尽量避免直接利用室分天线的信号。
8) 弱覆盖点补盲
以集团连续覆盖率为参照, RSRP在-110dbm以下的路段为弱覆盖路段,需视实际情况进行优化:
分析弱覆盖原因:建筑阻挡、站点退服、站点搬迁、缺站等; 尝试对邻近小区进行天馈调整加强覆盖,检查功率是否仍有提升空间,需保证路段上有持续固定且信号足够强的主服小区;
对可做主服的站点进行上站勘察,分析是否可通过调整天线位置、增加天线挂高解决;
一般站间距在600m以上的区域为缺站区域,可视实际情况补点或做室分外打/建设小站。
9) 上站核实
对问题站点一定要积极上站核实问题的原因,包括规划人员、测试分析人员、后台系统人员都要多到现场排查。具体上站排查说明详见附件《RF优化工作内容》、《基站天面勘查记录指导手册》:
必须用测试手机在天线前逐一核对小区信号,以免调错小区;
3.RF优化工作内容V基站天面勘查记录二期复勘报告模板.1.1-打印版.docx指导手册V1.5.docxxlsx
工参中方位角错误的小区在ASPS中的特征
10) 电调天线使用原则
1、挂高高度>=40米的小区需使用LTE电调天线,包括因覆盖区域为下坡地势导致覆盖区域
的远点与挂高海拔高度差>=40米的小区;
2、使用美化罩的站点,除非站点过低(低于20米),否则一律使用电调天线;
3、站间距小于200米,且与邻站小区方位角相差在120度以内的小区,应使用电调天线; 4、使用三频天线、与TD共模升级的站点,应替换为LTE带独立电调的天线;
5、电调天线要求最大电子倾角调整值应>=12度。
三、 利用ASPS进行主服分析 1. 前期数据处理
1 .1. 场强偏置设置
因为扫频仪与ATU设备接收灵敏度存在差异,故数据转换时需要对扫频数据进行场强偏置校正,以确保输出的信号场强与ATU测试结果相当。经验证,当扫频时扫频仪天线与ATU一样放置在车内时,场强偏置设置为0即可。如果扫频仪天线放置在车顶,才需要设为-6(即表示扫频仪接收机灵敏度比ATU高6db,输出的所有采样点场强都会减去6db,但扫频仪的原厂棒状天线和ATU设备的线状天线标称增益分别和,差别不大,实测两者信号也相当)。
1 .2. 文件转换
2015年集团在进行扫频分析时已使用栅格化分析方式,故在转换原始扫频数据时不需要进行时间平均或地理平均化处理,在转换成SF文件时我们选择不抽样。
2. 指标分析与输出
2 .1. 渲染设置
进行弱覆盖区域分析和主服优化是使用最强RSCP信号进行渲染,相关门限设置如下:
RSRP (-140,-110] (-110,-100] (-100,-85] (-85,-70] (-70,-40] 颜色设置 重叠覆盖率分析使用可用信号数进行渲染,门限设置如下:
重叠覆盖度 1 2 3 >=4
颜色设置 重叠覆盖率统计可用信号数>=3的采样点占比
2 .2. 覆盖率指标输出
集团目前使用栅格化图像输出覆盖率,转换扫频文件成SF文件中,打开ASPS主菜单——》 覆盖分析——》覆盖对比分析,进行如下操作:
通过限定渲染区域可以剔除网格外路段:
最后点击渲染处理,即可输出渲染后的栅格图形和整体指标。在主菜单——》工具——》高清图片输出中,可输出高清整体图,避免屏幕截图导致的细节丢失:
2 .3. 集团重叠覆盖指标输出
集团目前使用栅格化图像输出重叠覆盖率,同时加入了双频网筛选算法,转换扫频文件成SF文件中,打开ASPS主菜单——》 覆盖分析——》覆盖对比分析,进行如下操作:
最后点击渲染处理,即可输出渲染后的栅格图形和整体指标。在主菜单——》工具——》高清图片输出中,可输出高清整体图,避免屏幕截图导致的细节丢失。:
2 .4. 具体问题点分析
栅格化图层只用于指标输出和进行整体评估,具体问题点分析前需通过栅格整体图找出问题路段,按传统的采样的方式在ASPS上渲染分析。
加载数据后在设置选择渲染指标,点击全局渲染输出统计结果和整体图,并标记主要问题路段:
通过限定渲染区域可以剔除网格外路段:
点选弱覆盖/重叠覆盖度大的采样点,在路测回放中点击“信号详情显示”,显示小区信号强度列表对需控制覆盖小区进行筛选分析。点解测试信号连线可进一步关联各小区位置:
2 .5. 多维指标GIS关联定位问题路段
结合路测数据,通过整体图对比,对多维指标进行GIS关联,找出存在共同问题的路段,进一步分析处理。如下图对RSRP、重叠覆盖率、SINR、下载速率进行了关联分析:
3. MOD3干扰路段分析
目前集团设计院已经将MOD3干扰分析功能整合到了ASPS中,已经不需要单独的分析工具,在分析前请将ASPS版本更新到以上。
3 .1. 输出栅格库
在主菜单:覆盖分析->覆盖对比分析中导入扫频SF文件,处理方式选择“栅格统计”,渲染方式选择“同模可用信号”,干扰类型选择“模三干扰”,如下图所示:
由于目前采用双频网覆盖,故需要在“网段选择”时各选择F频段和D频段分别进行输出,但在分开分析时需注意目前ASPS没有按最强信号剔除非主服网段的功能,故进行分析时,需要先手工判断下该路段时F频段主服还是D频段主服。MOD3干扰栅格渲染图例如下:
点击“加载数据”后再点击“渲染处理”,即可输出MOD3干扰栅格图层。图例中设置的数值即为与主服小区RSRP差值6dB范围内MOD3相等的小区个数。
3 .2. 导出栅格图层
渲染完成后,在“图层控制”—>“扩展图层”中,可以分别导出栅格图层和MOD3干扰渲染图层。
也可以在覆盖对比分析中选择导出栅格库,输出格式为:
导出的CSV表格格式如下,第一列Index为某个MOD3干扰栅格的坐标,第二列开始为这些小区的频点、PCI、 RSRP、RO_RQ、CGI。相同栅格如检测到存在N个小区,则在表用以N行显示:
3 .3. MOD3干扰栅格分析
MOD3干扰栅格分析有多种方式,优化人员可视具体情况采取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分析:
(一)、使用ASPS分析
1、在图层控制中插入MOD3干扰栅格图层
2、在选项中将可选的勾去掉
3、打开覆盖分析—覆盖对比分析窗口,加载网格的扫频数据(SF文件),呼出详情窗口,点击MOD3干扰的栅格,即标为黄色的栅格,{区域(路段)},检查与最强6dB内的那个小区有MOD3干扰
4、通过工具-TD-LTE频点显示,可以将同频同MOD3的小区渲染成黄色,可方便进行辅助判断
5、同时还可以直接加载扫频数据,进行重叠覆盖或电平的拉线渲染,更方便判断
(二)、使用ATU FILE PLAYER/DTAS分析
1、在ATU FILE PLAYER/DTAS等分析软件的MAP窗口中插入MOD3干扰栅格图层
2、找出MOD3干扰栅格连续的路段,设置MOD3干扰栅格TAB图层显示标签为“Index”,则显示的即为栅格坐标值,根据该值在导出的CSV表格中索引该坐标所在的行,找出MOD3干扰小区的PCI ,再回放log,点击该路段的轨迹,在邻区列表中查找相同PCI的小区,即为对主服造成MOD3干扰的小区。
(三)、使用MAPINFO分析
将导出的MOD3干扰渲染TAB图层加载到MAPINFO中,点击MOD3干扰系数>=1的栅格,获取其栅格编号:
在导出栅格库得到的CSV表格中筛选该栅格,得到的结果即为该栅格各小区信息及信号强度,找出与最强小区信号差值在6dB内且MOD3相等的小区即可。如下图所示,分别有2个MOD3为2的小区和1个MOD3为0的小区与主服小区存在干扰。
4. 异常小区分析:
注:各市公司网络结构不一样,可以在分析时适当调整门限值。比如现将算法条件设苛刻些,抓出主要问题点,待处理完毕后,在放宽筛选条件进一步处理小问题点。
3 .1. 弱覆盖路段分析
在覆盖分析——》自动分析——》扫频数据分析中,选择弱覆盖和无覆盖路段筛查。 算法设置:
连续弱覆盖路段扫频电平强度小于-110dBm,最小持续距离大于50米。例外采样点3个;
在输出结果中对路段长度进行排序后逐问题点分析:
功能概述:
对扫频最强信号进行覆盖筛查,筛查分为:连续无覆盖路段、连续弱覆盖路段。 结果窗格式:
筛查结果显示格式如下:
路段序号 路段中心点位置(经纬度信息) 连续距离(米) 最低电平(dBm) 平均电平(dBm) 路段属性 点击每一结果列表中的问题路段在GIS窗口进行相关采样点Rxlev模式渲染; 路段属性包含为查找问题的类型,分别为连续弱覆盖、连续无覆盖; 结果呈现窗还包含整体渲染按钮,将所有问题路段都渲染到Gis界面。
3 .2. 无主服/重叠覆盖路段分析
在覆盖分析——》自动分析——》扫频数据分析中,选择频繁切换路段查找。 算法设置:200m路段上切换4次以上。 采用默认设置;
输出结果:
功能要点:
使用扫频数据进行模拟网内服务小区变动进行核查,核查变化过多的路段。 设置条件: 设置界面如下。
呈现结果如下:
列表内容包含:路段序号、服务小区变化次数、路段距离(米)、切换间隔(米)、关联路段、切换小区。
点选任意条目在GIS窗口中显示相关路段的渲染结果,采样点渲染方案使用rxlev的方案进行渲染。
点选窗口的渲染全部按钮,对应按照切换间隔将问题点近似以30%、30%、40%的比例分别渲染为红绿蓝三色,图例为对应的范围值。
播放控制面板中的小区拉线按钮决定渲染时是否进行小区拉线。
3 .3. 冗余覆盖小区分析
在覆盖分析——》自动分析——》扫频数据分析中,选择频繁切换路段查找。
算法设置:信号强度冗余度高于-95dBm 500%,距离冗余度超过于正向180度范围 500%以上:
输出结果:
功能要点:
按照工程小区生成距离及强度冗余量的计算,方便发现存在越区的小区。
强度冗余度=非最强采样点但大于可接受电平门限/最强采样点数(样点按照同频段进行计算)
距离冗余度=按照设定小区方向上的大于可接受电平门限的最远点/小区理想覆盖距离
理想覆盖距离:主小区覆盖方向120度内第一层邻区(不包含共物理点位置的其它小区)的距离平均值(可以直接调用同频段站点的Delaunay三角形部分),考虑均衡再乘以系数. 筛查结果显示格式如下: 基站名称 小区名称 ECGI 强度冗余度 距离冗余度 删除 点选结果列表中小区,gis页面生成相应渲染,符合可接受服务电平的门限的采样点使用绿色点渲染,如果是最强信号点使用红色点渲染,蓝色点表征着按照设定小区方向上的大于可接受电平门限的最远点。
删除列可进行这一结果的删除。
3 .4. 背瓣、旁瓣过强小区分析
在覆盖分析——》自动分析——》扫频数据分析中,选择背向信号过强过远小区查找。 算法设置:
背向覆盖角度为120度,背向信号强度大于-90dBm,背向信号点距离基站大于50米,背向信号覆盖路段长度大于100米。
结果输出:
功能要点:
对扫频区域小区反向信号进行检查。 结果显示格式如下: 基站名称 小区名称 ECGI 背向信号距离 删除 点选结果列表中小区,gis页面生成相应符合条件采样点连线渲染; 对信号使用R0_RP列所包含的强度进行相应统计操作。
3 .5. 过覆盖小区/可疑信号分析
在覆盖分析——》自动分析——》扫频数据分析中,选择可疑信号查找。 算法设置:
覆盖半径大于500米,越区覆盖信号强度大于-95dBm,信号持续路段大于50米。
输出结果:
过远信号:一般由覆盖控制不严导致,另外工参中PCI、经纬度不准确也可能导致该问题。
无归属信号:可能为新开站点、或工参中定义错误或漏定义的站点。如下图的39150频点无归属信号就有可能为错配频点的室分泄漏导致。
功能概述:
对LTE扫频数据匹配后的样本点按小区进行统计,以保证信号得到良好匹配,结果包含两类:过远信号、无归属信号。 结果窗格式:
筛查结果显示格式如下:
频点 PCI 平均强度 平均距离 经度 纬度 连续路段长度 类型 删除 对信号使用R0_RP列所包含的强度进行筛查;
点击每一结果列表中的问题点在GIS窗口进行相关采样点Rxlev模式渲染; 类型模式包含为查找问题的类型,分别为过远信号、无归属信号; 黄色列为默认不显示列; 删除列可进行这一结果的删除。
3 .6. 方位角异常小区分析
在覆盖分析——》自动分析——》扫频数据分析中,选择小区方位角判断。算法设置如下:
筛选出的小区需上站核实方位角,检查是否存在阻挡、反射物等无线环境因素。输出结果:
功能要点:
对扫频样本点对小区方向角准确性进行检查。 结果显示格式如下:
删基站名称 小区名称 ECGI 经度 纬度 方向角 含点总块数 前方含点块数 前方含条件点块数 其它方向含条件点块数 除 点选结果列表中小区,gis页面生成单小区渲染效果; 对信号使用R0_RP列所包含的强度进行相应统计操作。 删除列可进行这一结果的删除。
3 .7. 室分泄漏分析
在覆盖分析——》自动分析——》扫频数据分析中,选择室内信号外泄分析。 算法设置:
外泄信号强度大于-110dBm,信号弱于最强信号10dBm,累积覆盖路段大于30米,泄漏距离在1000m以内。
功能概述:
对扫频匹配后工程内的室内小区进行强度统计,按照设定条件使用相对值或绝对值进行室分泄露的核查。 结果窗格式:
筛查结果显示格式如下:
基站名称 小区名称 ECGI 频点 PCI 累计路段(米) 最强电平 平均电平 删除 对信号使用R0_RP列所包含的强度进行筛查;
点击每一结果列表中的问题点在GIS窗口进行相关小区符合查找设定条件的拉线显示,同时对所有关联到的样本点进行Rxlev模式渲染; 黄色列为默认不显示列; 删除列可进行这一结果的删除。
3 .8. 无信号小区分析
在覆盖分析——》自动分析——》扫频数据分析中,选择无信号小区查找。
输出结果:
功能要点:
此功能可以快速定位出扫频范围内那些小区没有扫频信号,点选结果列表中小区gis页面生成相应渲染,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础信息不准确或者基站故障导致,结合这一分析便于后续进行重点分析及调整。
3 .9. 邻区核查
邻区核查通过扫频数据计算出模拟邻区关系,通过将模拟出的必配邻区与现网邻区关系进行对比,就可以输出漏配邻区列表。设置如下:在覆盖分析——》自动分析——》扫频数据分析中,选择邻区漏配核查。
将输出的模拟邻区表与现网邻区表进行匹配,模拟邻区表中有而现网邻区表中没有的为疑似漏配邻区,对疑似漏配邻区的距离进行排序,邻区距离低于300米的可以直接添加,300米-600米的需手工检查是否需要配置,超过于600米的为超远邻区,需检查是否因过覆盖问题导致:
功能要点:
列表内容包含:源小区名称、源ECGI、目标小区名称、目标ECGI、判定比例、距离。 点选任意条目在GIS窗口中显示相关源小区的所有计算结果,如勾选显示现网邻区时,同时显示现网配置的网间邻区。
四、 软件常见问题解决方法:
1、安装步骤:
到百度云盘上下载最新版安装包和安装补丁,以及MAPXTREME即可,新版ASPS已经不需要完整环境安装包,目前最新版本为:
2、启动软件时提示SQL问题,错误码26:
控制面板-系统和安全-管理工具-服务,将以下服务设为自动并开启:
3、进行异常小区分析时无法对问题点进行GIS呈现:
需要先按RSRP进行全局渲染并拉线,再进行扫频数据分析/TD-LTE网络结构分析,才能在地图窗口中对问题点进行GIS呈现。 4、提示mapxtream试用期过:
设计院未采购mapxtream软件授权,ASPS中预置的mapxtream为试用版,需下载版本破解补丁解决。下载地址见问题4。
5、新版软件、补丁和辅助工具的百度云盘下载地址: 、使用什么版本的ASPS软件来进行网络结构分析? 应使用最新的及以上版本。 7、如何在地图上显示小区名称?
图层控制中点击TD-LTE小区图层中的宏站图层,点解设置标注按键,在标注设置窗口中设置标注值:
8、软件闪退
软件闪退原因: 没装环境包;
系统日期时间不对; 开启代理服务器;
安装自动路测后台导致mapxtream的小版本不对(见指导书里的百度空间下解决文档);
WIN7下未用管理员身份运行程序。
9、安装了ATU FILE PLAYER/DTAS导致ASPS闪退的问题
因为ASPS自带的mapxtreme700与DTAS要求的不一致,导致相应软件启动异常。 如果安装自动路测的版本后,ASPS 启动画面出现后,软件异常退出。 重新安装ASPS所附带的MapXtreme 2008 ()和环境文件,可以正常启动,但DTAS启动时会出现报错提示。临时解决方案如下:
先卸载已有的mapxtream,安装ASPS附带的版本; 关闭ASPS软件和自动路测相关软件; 进入\"C:\\Program Files\\CommonFiles\\MapInfo\\MapXtreme\"目录,将目录下的文件夹改名,例如改为“;
去百度云盘上下载绿色版的MapXtreme,将附带的绿色版的文件夹拷贝到同一目录,这时应该有2个目录,分别为和;
打开运行(win+R),输入“c:\\Windows\\assembly\\gac_32”,在弹出的目录中将绿
色版的GAC文件夹内容拷进去,弹出提示时选择替换重名文件。现在2个软件都可以正常运行了。
10、其它问题可加入ASPS优化交流群,找设计院研发人员提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